本文是金瓶梅学术研究系列第三期,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为了让第三篇更加丰满,特意把圈子绕得大了一点,精彩慢慢来。
01
金庸老先生去世快两年了,纪念他的文章不少,但总落不到实处。就像对他的那些武侠作品的翻拍,一遍又一遍,除了武打特效做得越来越炫目,其余的,不如三十年前。
在学历普遍走高的时代,思考却趋向简单化、标签化,提到金庸,就觉得是大侠,学者,古道热肠,侠肝义胆。其实金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压根儿懒得了解。
Rest in peace,冒昧的说两句,在我看来,金庸眼光瞅得准,脑子转得快,身段挪得好,是混沌社会难得一精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金庸曾北上京师,到外交部任职,不久发现风向不妙,赶紧跑回到了香港。如果他晚走几天,被裹挟进一场又一场的运动,以他的履历,等待他的不是牛棚就是遥远的大兴安岭。
到了60年代,他的明报以最激烈的姿态,站在了反对内地的最前沿,金庸作为主笔,频频发表不和谐文章,并对时任外长陈老总开了火。由此名气远播西方,受到港英政府的特别优待。
70年代,四小龙崛起,对岸经济腾飞,金庸立足香港的同时,赶到宝岛,与执政的蒋叔叔谈笑风生,他的作品也随即在宝岛大流行。
80年代,不用说了,金庸又及时赶到了北京,是第一位获邓爷爷单独接见的香港人。他很快成为十几亿人心中的大侠,影响力远远超过本与他齐名的梁羽生和古龙。
到了90年代,他的明报集团上市,他跻身香港亿万富豪榜,成为文人致富第一人。香港回归之前,他与末代港督彭定康对骂的同时,眼疾手快出售了明报集团。从此游山玩水,笑傲江湖,成为老年版的令狐冲。
江湖起起伏伏,风云变幻莫测,他却能左右逢源,越攀越高,实在是功力非凡。
金庸说自己最喜欢令狐冲、张无忌、郭靖、萧峰,但实事求是的说,这几位大侠要不是凭借阴差阳错得来的神功,以他们的性格和手腕,别说扬名立万,不到三回就被搞死了。
江湖险恶,不是嬉皮笑脸打情骂俏的地方,而我认为金庸作为大侠的可贵之处,是他在自己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里,写出了真正的江湖,以及真正能够在江湖里吃得开的人:韦小宝。
继续阅读“叫破喉咙你才知道的:丽春院里的秘密 | 混沌天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