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了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之前的50年是美国飞速发展的50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已经成为领土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诞生于欧洲的铁路、电报、汽船、炼钢等技术在美国迅速普及。而随着一批又一批来自欧洲的移民涌入美国,这片广袤的北美大陆成了资本主义完美又残酷的试验场,摆在美国面前的是一幅无比繁荣的图景。
1894年,大洋彼岸的英国似乎岁月静好。那一年的伦敦流行着三样东西,维多利亚风格的蝴蝶结、冒着浓烟的烟囱,还有马粪——作为交通运输的生命线,数以万计的马匹生活在这个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一匹马每天制造7到16公斤的粪便,泰晤士报在那一年预测,到1950年伦敦每条街道都会堆起3米深的马粪。
但日不落帝国在1894年还有更多比马粪值得忧心的东西,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圣彼得堡即位,而德皇威廉二世也接过了俾斯麦的遗产,跃跃欲试着为德意志寻找“一个太阳下的位置”。在翻过了那个由共产党人、立宪政府和一个个伴随人头落地的王冠组成的壮丽章节后,欧洲大陆从未像现在这般诡谲多变。
同样在1894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Sr.)成为了“J.P摩根公司”的掌舵者,在父亲和合伙人相继去世后,57岁的摩根将指挥这艘巨轮完成一条跌宕又光辉的航线。这个日后富可敌国的财团家族将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证明:人运、族运、财运,都取决于国运。
巨富的帝国在起航,但时代繁荣的长袍下却藏着无数的虱子。堆积如山的社会问题、司空见惯的法治腐败、间歇爆发的经济危机和极端尖锐的贫富差距仍然困扰着这个年轻的国家。美国人自己清楚:所谓的最大经济体,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强大”,组成它的是贪婪的华尔街、贫困潦倒的人民和毫无作为的联邦政府。
在1894年之后的五十年,是美国韬光养晦的五十年,也是夹着尾巴崛起的五十年。
继续阅读“韬光隐晦五十年:夹着尾巴的崛起 | 李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