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终会结束,马保国们该“耗子尾汁”了 | 新潮沉思录

2020-11-28

文 | 飞剑客

毫无疑问,马保国是这个月以来最热的网络文化现象。他声情并茂的血泪控诉,成了众多年轻人的快乐的源泉的同时,还吹响一场赛博世界的新浪潮运动,让B站鬼畜区文艺复兴。也许,你从街上随便拉来一个年轻人,说起传统武术,他可能没听说过杨露禅、孙禄堂,不过只要提起马保国,他一定会嘴角上扬,眼睛发光。

 

五鞭可能不会打,语录还是能说几句的。

 

作为一名与闫芳、太极雷雷齐名的知名传武老师,私以为,马老师的地位是要高于前两者,他将本来的三个门派融成一体,创立了“混元形意太极门”一派,一听就很有精神;他的声名远播不列颠,与英国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充满了趣味性,浸润着诙谐的中国智慧;最重要的是那种对自己武学的自信,呈现出一派对武术有着高屋建瓴般理解的武术大家的形象,有人说骗人的最高境界是连自己都骗,那就不是骗子了,而是真信,余深以为然也。本来,倒在MMA拳下的马老师已经被拆穿了,但也许是我们大E了,数月后,他右眼淤青,面带笑容,卷土重来,站在了赛博世界的流量顶峰。

 

作为超级热点,想必马老师的电话已被各种媒体和自媒体的采访邀约打爆了吧,不仅如此,会有公司拿“耗子尾汁”当商标,相信以后不久可能在电影屏幕上再看到这位老同志,更令人觉得讽刺的是,这件事的发展好像快进到笑梗不笑人了。

 

今天笔者写这一篇文章,来,水,来清洗,沉思录的老同志的眼睛。这好吗?这不好。我劝,各位读者耗子尾汁,评论区少些梗,多沉思。

 

在这里,笔者想提供另一种新的思路,这当然不是笔者独创,有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去读读拉康,这个思路告诉我们,不必像各种揣着明白的自媒体那样揣测:马老师是一个会包装的生意人,他让我们围观嘲笑他的同时,完成了对他本人的视线转移。

 

马保国现象本身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红现象。

网红本身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大多数网红之成为网红,是在于把自己有意图地设置成一道景观,供人观赏。我们在观看的他们时候,原本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一切都变为一种表演,也是因为足够吸引眼球它最后才能转化为商品。当我们在不停刷抖音上网红小姐姐的时候,其实也在被抖音冲刷着,那些与现实生活方方面面都分离的图像,让我们的生命难以建立整体感,有时我们享受着与现实短暂逃离的快感和愧疚,尽管那不是真的逃离。

 

围观者一散,景观就在赛博空间里随风飘摇。

 

马保国之成为“网红”,却不仅仅是因为景观的冲刷出来的,它源于现实中的一个事件,是事件的继续,尽管他也努力把自己变成一道景观,尽管他的五鞭鬼畜让人历历在目,他的长满褶子的面孔和河南or山东普通话让人回味无穷。我们可以深度挖掘一下,不讲武德的年轻人们更关注的东西,某种意义上不是他本人的表演,实际上是一直在场的某种秩序,它突然断裂开来,出现几尺宽裂缝,年轻人在这一头,马老师在那一头。

 

年轻人观看的,是那种秩序突然断裂的过程。

 

看起来很难懂,别急,我们得先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也就是马保国所依仗的那些东西。

 

如果马老师仰仗的是武术高超,他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武学大师的话,那么很遗憾,传统武术世界的主体与意志已被瓦解了,这是一个现代性进程中的故事:其实从老舍的《断魂枪》开始,就一直再重复着这个故事:热兵器的时代使得身体技术、肉体能力都迅速贬值,就好像《夺宝奇兵》里,你在对面耍大刀耍的再厉害,气势再怎么逼人,我一枪就能结果了你……

 

现代化的一切——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令浪漫主义的江湖飞地无处存在,现代法治与警察制度则消弭了武侠世界里快意恩仇那异端执法的可能性,传统武术武学现在用来强身健体,找到了他的现代归宿,像公园里练太极的老爷爷,这些都日常化了。

 

其它的乌托邦踪迹你都只能去金古梁温的武侠世界里找,去清末民国痛揍洋人的虚拟人物里找,当然现在武侠小说也日益不流行了,因为代入感不强,要说满足痛揍洋鬼子民族主义心态,看《战狼》的比看《叶问》要爽。作为那些被现代化进场照亮的年轻人,你们远远地看看,观赏传统武学的诗意就好,其实就是上文说的,传武和传武世界某种程度上已经蜕化成了一种景观,一种表演。年轻人要打就按照现代的体育竞技规则来,不讲武德似乎没关系。

 

(当然如果是键政圈的朋友,姨学和曹学的意义上的武德还是要讲讲的,不然会显得费拉或内卷不堪)

 

但实际上,这些是“年轻人”看到的故事,像我们某些被偷袭的老同志们,实践的则是现代化进程的另一面,在八九十年代的进程里,在一些现代化没有照亮的旮旯角,在我们好多边陲的地方,市场经济驱动原来的政治共同体消失了(革命文化和革命的政治共同体),传统式情与义自然又复燃了,在这些僻壤之地,诞生了很多武术之乡和武术大师。人们开始通过身体动作来承载着那些复燃的宗法道德或类宗教价值,一种师承制被人们重新向往——

 

这些也是马保国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他们从传统里翻出来那一套,开馆收徒,按资排辈,甭管武馆多寒碜,甚至挂个招牌就行,但是派别的名头要响,要很有精神,招式要多闪电就多闪电。

 

不讲武德的“年轻人们”在现代性的一头飞奔,马保国老师在另一头鼻青脸肿,但在秩序没有发生断裂之前,我们很难意识到这点,这是秩序的体现。

再说到横亘在观看者之间的秩序是什么?

 

往大了说,就是等级象征秩序,用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说法,人类生活的很多内在差异都按照等级制形式编码和符号化了——比如年轻人和长者、女人和男人、穷人和有权有势的人等等,任何人只要被编码在了弱势的符号里,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其实我们很习惯使用这些编码。

 

往小了说,秩序也不是一种单维度的力量,而是“年轻人”和“老同志”一些细小而又交织的文化心理。简单来说,你说这些开武馆的也好,演小品讲相声的也好(郭德纲曾经与他的前弟子曹云金因“排字”问题引发争议),科层制下的老人也好,这些人都有很多论资排辈的情结,这么说吧,它是残留的宗法结构与资本主义形态结合的那么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年轻人对这种较为普遍的文化心理的表现又有什么感观呢?譬如说一个在单位、高校或者公司还在熬资历的年轻人,大概对此又爱又恨吧,这是一种暂缺的权力,很多人意识到其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又不得不屈从,盼望媳妇熬成婆。

 

像马保国老师这样一个69岁的老同志,这样一个武术带师呢,他本身自带这种按资排辈的秩序;像我们年轻人本身带有着想逃离这些秩序的潜在的诉求,大多数是以赛博游民的形态进入观看秩序,本可相安无事地进入了这次景观的制造和观赏中,看着马老师教训晚辈,装逼被打,笑一笑也就罢了。但我们的敬业的马保国老师,他把我们这些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在之后,他可能意识到了想要在这种秩序里建构某种资和辈的尝试失败了,所以他试图要向观看的年轻人们说明一下当时的情况,不管是想要面子的逻辑促使他无意为之,还是制造流量逻辑促使他有意为之,他都开启了这个秩序的断裂。

 

正是他试图借用这种秩序获得话语权的举动失败了,我们才觉得可笑。年轻人似乎发现,对面那个他借用来的秩序,这是他曾经教训晚辈用的那些做派,而在另一些不同的社会空间里,比如学校和公司里,也一度地在规训着年轻人发展和享乐的,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这个秩序——在他事后维护面子的解说里——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构成一种反讽,他反讽了自己,也反讽这种秩序。最后,也让年轻人看到了这种秩序的虚弱,这确实是值得笑出来。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B站前段时间搞出了年轻人的后浪视频取悦自己的广告主,却让我们绝大多数年轻人受众自动归类到不属于后浪的梯队里,后来不吸取教训又搞出了体验打工人的节目,让曹译文这种傻二代自己跳了出来,也让年轻人的阶级意识更加归位,这些焦点,都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里能感受到的差距,都是严肃的事件,它激起的愤慨和斗争本身有看得见的基础。而年轻人碰到马保国老师这种暴露秩序虚弱的人,任何正经的行动都是不必要的,年轻人们需要的只是一场狂欢。

 

就在笔者行文的同时,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指出马保国事件是一场哗众取宠的闹剧,让其招摇撞骗大行其道,这是对社会风气的伤害,是对未成年人价值体系的毒害,这场以马保国为主题的闹剧,该收场了。我劝后来者,好自为之。(不带河南山东口音)

 

11 人喜欢

精选留言
  • 后工业社会,如果无法构建出新的成熟的文化,这样的短暂网络热点还会不断重复上演。
  • 我提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并不觉得马保国这个话题是很容易解释的,鬼畜的背后一定有没被主流观念发现和审视的社会动力。如果简单地用“资本推动”来试图解释马保国在B站和其他社交平台这种令人讶异的热度,我觉得只会犯“美国精英试图解释特朗普现象”一样的错误。我感觉在这场狂欢里,资本只是嗅到味道上来分一杯羹罢了。
    的确,当我们分析资本对什么产生作用时,要具体分析是什么形式的资本(金融资本?平台资本?),夸大资本的“诡计”,等于把资本神秘化,这是一种拜物教的观念,不可取;作为亚文化,一般有没有被主流观念审视的地方,一旦有越界的可能,等来的要么是主流的打压,要么是收编(资本),这次显然是前者
  • 想说几句,这篇文章倒没有在说什么资本在捧谁谁谁,如果什么所谓的背后的人这么厉害,轻轻松松把马保国捧成顶流,想红的跳梁小丑何其之多,打开快手抖音,每分钟可以生产上万个。马保国的再次爆火,其中也有社会的选择与表达。
  • 资本以“真自然”捧起了蜀地边陲的少年。又发现“假功夫”的69岁老人居然爆发出巨大的流量。 于是,他们狂欢,他们推送。 无数城市的人肉电池则被动接受溢出的信息轰炸。 即使一地鸡毛后,疯癫的资本还会再寻找新的廉价的爆点网红,给病态的娱乐机器添把柴火。 虽然这两个流量爆炸人物的推送不断。但是,我还是在想蜀地大学堂那位溺死的书记,到底是不是精神分裂。
  • 人民日报一听 啪就社评起来了 很快啊 年轻人思潮运动关注得到挺快 苦等的成都事件却迎来一篇写满成都大学和成都大学校长表彰书和履历表的调查报告
  • 沉思录这么写,这好么?这很好
  • 沉思录不讲wood,来拆穿,来嘲讽这个本不应该继续存在的老秩序!这样好吗?这很好!
  • 人民日报不允许符号有他许可范围之外的解释——因为一但一个符号有了多种意义,他就有了潜在的“危害”。
  • b站为什么要推马保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在年轻人中那么做,并且他做了,所以,劝马保国耗子尾汁是虚,敲打b站甚至于把b站纳入监管是真,风已经吹了,b站是第一个,肖战可能是第二个
  • ——:“下面请支持玩马保国梗的人坐到左边,反对玩马保国梗的人坐到右边。” ——:“我反对这种没有正能量的狂欢,但是前两天我自己的推送也玩了。” ——:“那请您赶快坐到主席台上来。”
  • 马保国不过是个跳梁小丑,谁都看的出来。但某些人把鸡毛当令箭,把马保国当真恶人来严肃批判,想掩盖马保国背后那套秩序的衰败与不可行,那可就成真小丑了
  • 其实我觉得这次马保国的走红,并不像沉思录说的这样深刻。马保国的“耗子尾汁”回应视频最早出现在5月份,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影响。11月的爆红可以看做B站鬼畜区的又一次成功狂欢。而众多焦点的关注与谩骂,乃至其他声音,一方面是娱乐跟踪式的流行心态使然,另一面就是在广大网民的嘲讽式玩笑中,这个无法直接且完整面对互联网的老人是完全无力回应的,这样一个极为安全的被“消费”对象实属难得。其次,在对马保国一致“骗子”“借传统武术圈钱的流氓”的讥嘲中,群体活动意外的获得了非常难得一致正当性。这才是最不多见,以前B站消费其他明星,做其他明星的鬼畜,总会有粉圈进行抵制攻击,但这次,马保国这里,只有他“武痴”般孤独自信的背影。
  • 前面的那个同学,应该锦官城大学堂的祭酒。蜀地大学堂应该是川大
  • 年轻人不讲武德是个很适合被解构的话题 师承制在现在赚快钱的时代显得那么别扭
  • 评论区批判资本顺便扯上书记真是让人无语转折来的莫名其妙,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再说话吧。
  • 我觉得这场狂欢也有好的地方吧,后现代社会嘛,讲究的就是个“解构”,若是一开始就有理有据对马保国批判一番,就像科普面临的尴尬一样,懂得人不会看,不懂的人继续信,但是现在来上这么一出,马保国就是个供人取笑的小丑了,他的一切就会显得荒诞不堪,虽然这样的荒诞本就是他的真面目。69岁,过不了几天就有阎王收他了,从此少几个假大师也是极好的。
  • 号称年轻人的聚集地,但可能其实本质上并不了解年轻人。“其实,我也不知道二次元到底是什么”.jpg
  • 新秩序建立在信息优势上,而不是简单的“资历”里。这给了年轻人弯道超车的提示:无论哪一个行业,掌握了足以形成优势的信息,就能打败所谓的老人。
  • 从上世纪传武气功被官方权威认可到开始有人提出质疑到今天绝大多数人看清它的真面目,也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如今比当年的气功热更甚的x医信徒构建的神话终究也要是要土崩瓦解的,哪怕要花上数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 每一个社会热点不是自然形成的,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共同感受、参与和选择的。小偷与骗子的爆红,不是什么“导向”和“错误的价值观”,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存在于这个社会,而且泛滥。 你不能说大家创作了一个含有小偷与骗子的作品,就是在宣扬和鼓励小偷与骗子,毕竟不管你创作与否,他们都存在。我们之所以对黑暗的一面敏感和表达,是因为我们的身边就存在着黑暗,甚至存在得让人无法忍受。 马保国让每一个年轻人都想到了身边存在的那个倚老卖老,试图排资论辈、满嘴谎话忽悠的某些长辈领导(我想每个单位都有这样的人吧!)
  • 感谢马老师为这不平凡的2020带来了欢乐,这是郁结后迸发的必然
  • 旧的秩序在崩塌,马老师在挨打,我们在笑;新的秩序在建立,不讲武德打老人的被发现是孙笑川,可是在笑的真的是“我们”吗?我们真的是在新秩序框架下笑的那一位吗?越看书越不明白,谁是当前语境下的“我们”?谁又来组织“我们”?
  • 在我看来,马某火的莫名其妙。那段时间里最火的事情是蚂蚁上市受到监管。阴谋论的讲,有点感觉是舆论转移目标的一种方式。
  • 评论区歪楼讨论成都“屈原”的小伙伴转折有些刻意。况且一个这样级别的报告在一个晚上内被几家权威媒体接连转发,我觉得这个基本确定了此事的盖棺定论。我觉得持质疑态度的小伙伴们可能都陷入了“屈原”以死彰显自己气节的语境,不妨换个角度考虑一下,为什么这位前五十年顺风顺水的同志,为什么突然陷入了困境。在陷入困境前,他为什么能顺风顺水?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他陷入困境?为什么他没能找到走出外部困境和内部心里困境的道路?我觉得“多想”还是很重要的。
  • 不希望评论区再看到梗了,现在每次接触网络,瞬间被磅礴的马学景观淹没。 这一个月的波涛汹涌,无所不在,无人不引,传播之快,受众之广,历时之久,到今天余音未绝,在meme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也许正如文中说的那种,背后有年轻人对腐朽秩序的无情嘲笑吧。
  • 《古兵器大揭秘》也是,误导了多少人某主流媒体也要耗子尾子→_→
  • 写的很有意思,感觉把传统秩序的瓦解理论化了。 想起来年轻的时候看武侠和科幻,代入感只能是金庸式的大侠,少有未来的科幻。 时代的进步,工业化的发展,让这种传统秩序不在满足人们的发展和需要。有了钢铁工业化的自信,再也不用寄托这种传统武学的自我想象了。
  • u1s1,夺宝奇兵那个片段有种荒诞的滑稽
  • 有时候玩梗有趣,但确实也消解了沉思
  • 除了锦官城大学堂的祭酒,另一位马先生是不是也在趁机逃避众人的视线呢?要是马带师不🔥,🔥的会是当铺思维的鬼畜了吧
  • 所有维持着这些腐朽秩序的努力,都在类马保国看似对传统的维护事件中,一次次的崩解,以所谓传统美德所构建的秩序,在年轻人心中又算得了什么呢?能打吗?不能打,还要这伪托传统的所谓武德的秩序,干嘛呢?不要武德,好吗?我看很好。
  • 习得一身艺,卖与帝王家自古以来,有本事的人普遍是倾向于为官方效力的。 在武术这个范畴里,最典型的就是进入现代后,民间的武术精华往往都是被吸收进入军警格斗训练体系,融汇现代搏击技术后成为体系化教学的一部分——这样是毫无神秘性的。 而市场需要的神秘性,那就是靠马保国们来营造,用于收割韭菜
  • tb上它的周边卖的还挺多,比如《尚济形意太极拳》
  • 新思潮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 (很可能是错的)单论文化(指鬼畜马大师),我感觉,浓浓的后现代味儿,我们消费着作为一个新奇的符号的跳梁小丑马大师,而不是消费他在会对“传统武术”乃至传统文化社会价值产生什么影响这么一个宏观的大叙事本身——它已经在寿终正寝的途中了,这究竟触及了什么人的利益神经呢?
  • 当网红没事,但别拿国术说事,不管你火不火,对中国的传统技艺都有负面影响,在这个充满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社会,能够坚守传扬国学文化的,都是仁人志士,但绝不是马雷之流!
  • 你们不要欺负老人家,人家带给你欢乐,现在你还要排挤人家。真的够了。时间长自然忘记了。老人家69岁了,应该尊重,不要嘲笑。有机会多抨击一些小鲜肉的文章出来,不要欺负老人家。
  • 昙花一现的文化现象
  • 网上有说法,认为马事件是B站有意策划爆出来掩护某人的,不知道是谁
    你会因为观看马保国老师鬼畜就会上头而忘记另一个马某人吗?不会吧,更多的是舆论和注意力都有一个周期,周期一过,热度就下来了。
  • 总的来说,当代社会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都是因为这是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和超现代四种不同的社会思潮和相应的社会结构碰撞、冲突产生的结果。正是因为这片土地发展极不平衡,导致了在西方社会可能相差几百年的社会思潮会同时出现,而偏偏互联网又将这些思潮交汇在了一起,所以才会产生诸多戏剧性的场面。
  • 解构是很有趣的,能起到正面辩驳所起不到的讽刺效果,然而总有人要唱反调,明明好好的讽刺他们看着看着硬是就要脑内洗白了,就像试图用吃来对付入侵物种小龙虾结果反而刺激了养殖一样
  • 大部分人都是纯粹的乐子人罢了,就像冲蝗一样。混沌乐子自成秩序。
  • 他们说,鬼畜区已经没落。这样看来,鬼畜区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不是吗?
  • 实际上b站的鬼畜区已经相当成熟了,甚至产生了一种产业化的假象。事实上,马保国这事在很久前就已经小火过一次,之后迅速降热,不知怎的,b站鬼畜区突然集体性的重新搞起马保国来了,又把热度迅速提上来了。马保国不是先火然后b站鬼畜区才做的,反而是b站鬼畜区主动挖掘了马保国。作为一个b站的老用户,我总感觉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潮流中。“必须要有一个热点,没有也要创造一个”,这样的推动成分在不断加强。
  • 之所以大火,是因为好笑。 之所以好笑,是因为up们的精彩创作。 之所以被up们创作,是因为原视频滑稽。 一旦小火起来,其他up嗅到优质新题材便会纷纷加入拱火。 所以——马保国有讲不完的故事,马保国也不再是马保国
  • 本篇嘛,挖掘的比较深刻,但同样挖掘的比较勉强。就好像一个美食节目,品评着猪肉的火候咸淡,突然转到了太阳黑子的变化。 虽然世间万物都是联系的,太阳变化当然会影响🐷口感,但矛盾总还是分个主次的。 回到本次全民狂欢,日报的定位是很准确的,至少有一半很准确——【低俗审丑】。 这个标靶简单精准面积大,恰恰因为面积大颇有我不是针对哪一位的意思,细思下去很难不产生一种【人性如此】的回天无力感。所以日报选择把资本拖出来另立靶子,本文则是深挖了一万米在地心找到了新靶子。
    搞马老师,说他低俗审丑,总得出师有名吧,其实更多原因是武术传统文化那边的压力,认为马对传武形象破坏太大。武协近一年开了很多会说这个事。你再结合文章读读吧,什么叫秩序。
  • 我认为,这个现象就像物理学测不准原理一样,对极微观世界的观察必然会受到观察者本身的影响。今天正好恩格斯200周年诞辰纪念日,我们应该很客观更符合实际的观察这一现象,就像马克思为什么能对资本主义观察的那么深刻一样,因为马克思真是实践论最好的践行者之一。在考虑现象前,应该多想想自己还有多少“人还原成真正的人”的问题。
  • 一桶速食面,啪,被踢翻了,哈哈哈哈哈
  • 年轻人天然的是反旧秩序的,一切的旧秩序都是一种权力等级 这些权力源于积累 表现为此积累形成的抽象权威 年轻人什么积累也没有 年轻人只认同具体的道理
  • 马保国我关注一段时间了,本来以为热点已经过去了馊了,结果这个月火了,真是心情复杂。
  • 说实话,马保国和杨超越在我看来是一样的,监管层重拳出击的不应该是马保国或者B站,而应该是一切向流量看齐这个现象
  • 互联网上很多就行话题是“只火一阵”的。一个人、一件事即使能够成为“鬼畜复兴”的源泉,通常也是只火一阵,很少会有剧烈的“回火”。最近马保国事件再度爆火,而且影响度似乎比前一次更大,这火的原因着实让人有些琢磨不透。 如果“窃·格瓦拉”能够轻而易举爆红,而普通人前进依旧艰难,难免会有人向“窃·格瓦拉”学习。当人们解构落后文化,试图将其变为泥土的时候,也须提防落后者借解构成为流量明星,然后带领更多人走向落后。这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
  • 这种梗多了,只会觉得无聊透顶
  •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本质就是后浪们逆反前浪,等到后浪成为前浪的时候,他们的逆反就会成为下一波后浪们嘲讽解构的题材了。人类就是这样,不会从历史中获得任何教训。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