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一向自认为很无趣的人,我有时候会听歌。
听歌一般是一个人的时候,在空旷的屋子里,或者是在路上,用耳机。
我听歌没有什么规则,一般是随着心境转。心境好了,会听欢快一点的,轻松一点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听一些深沉一点的。
下面是最近听歌的感受。
01
昨天早上醒来,听着外面的风声,想着秋天了,不知不觉一年就要过去了,心里就多了感慨,于是《三百六十五里路》的旋律就在脑海里浮现出来了。
然后我就拿出手机,在QQ音乐上找《三百六十五里路》,我印象里有个香港的女歌手唱的很好。
但搜索框里先出来的居然是365个祝福。
我就想起来前两天金鹰奖颁奖,我看了一小段儿,发现居然把唱这首歌走红的蔡国庆请过去做嘉宾了。
心里就有点鄙视。
然后我找到了文章唱的版本,听了一会儿,想起来,国外似乎有首歌,叫《五百里》,都是用距离作为题目,表达情感的。但两首歌一比较,还是有高下的。
两首歌当然是不一样的,不能笼统地拿过来硬做对比。但总是感觉,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我一下子说不出来。
我前两天曾经感叹过,我们中国人,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了,即便是唱歌,也是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表达的,也就是所谓家国天下,不信你听听崔健。
同样是唱个人的人生迷惘,个人奋斗,你听听《北国之春》,再听听谷村新司的《星》,你就会知道,我们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了。
至于汪峰的《北京北京》之类的歌,就更等而下之了。
02
夜风冷冷,好像只有用粤语唱出来,才有更寒冷的感觉。
03
昨天看很多北方的朋友,说要穿秋裤了。
我就忍不住想起来那篇《秋裤传奇》。
去年拉拉杂杂写了篇《辣椒传奇》。里面提到了秋裤。
04
因为是前几天中的某一个日子,是鲁迅的纪念日,看到一篇文字,里面有鲁迅的学生孙伏园说的一段话:
“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按:指《呐喊》)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明显,有大家风度。”
我这几天都在一直琢磨这句话。鲁迅的话,很多人未必懂得。
做人真的太难了。为文也是。
我以前一直觉得,《故乡》写得最好。现在想想,鲁迅的话,是有大道理的。
就像我引用过多次的张莉教授对《故乡》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