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闲札 | 瞎爷

2020-10-04

01

那些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的小小幸福,那些苦心经营的小小桃源世外仙境,那些代价惨重伤痕累累换来的个人选择,其实危若累卵,大时代的一个浪过来,就什么都不剩了。

 

我们之所以需要一个国家,是因为基于我们的血脉、文化的认同,并且期望在这种认同里,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才是国家存在的意义。

 

吾土吾民(一)

吾土吾民(二)

我和我的祖国

门槛

 

清废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回忆自己的大婚:

 

民国政府派来总统府侍从武官长荫昌,以对外国君主之礼正式祝贺。

 

他向我鞠躬以后,忽然宣布:“刚才那是代表民国的,现在奴才自己给皇上行礼。”说罢,跪在地下磕起头来……

 

02

 

小时候过中秋,嫦娥的故事根本听不进去,心里老想着月饼。

 

长大了过中秋,月饼根本吃不下去,心里老想着嫦娥。

 

如今老了,月饼不吃了,嫦娥也不想了,开始琢磨兔子了,是红烧呢还是清炖呢?

 

03

 

《围城》真正让人难过的在于:方鸿渐刚回来时看不起俗物,连苏文纨都不在他眼里,喜欢着唐晓芙,嘲弄曹元朗对赵辛楣不卑不亢;可是久而久之,诸事不顺,连孙柔嘉都怀疑他追不到苏文纨,许多事还得靠赵辛楣张罗。真正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现实的世事面前,不肯流俗的心,实在是挺苍白无力的。by张佳玮

 

04

 

 通本444页的《繁花》,一天20页地看,像吃零嘴,像服甜药,甘苦杂糅地读完。核心人物一对朋友兄弟,沪生和阿宝。童年时期,借沪生连起小毛、姝华,小毛再带出银凤、大妹妹、兰兰;阿宝串上蓓蒂、阿婆、小珍、雪芝,人物像串珠也似地相连,与此同时,岁月也缓缓移进。回到当下,旧人远去新人来,沪生司律师,认识陶陶、芳妹、梅瑞、小琴,阿宝营外贸,结交李李、汪小姐、葛先生、苏安、康总、玲子等等。

 

作家最残忍,使“对照计”,雪白如鸽的少年时代和肥皂水似的中年来回穿插,好比左右两掌掌心交叠,互试体温。中年是现世,过得慢,少年是追忆,过得快;因此也是追逐的游戏,最后过去时赶上进行时,来到人生中又一个关节部位,小毛病故,李李出家,汪小姐怀上怪胎,陶陶离婚,小琴摔死。这般惨烈的关节,少年时不会有,因此不是天然遗传,更像骨质增生。美有几重遭遇,三等的,是雪芝兰兰这种,纯洁的变油滑,或者梅瑞这种,美好的变颓废;二等的,是李李这种,被玷污了仍旧纯洁,只是疲惫,唯有隐世逃遁;一等的,是蓓蒂与春香,在好的时候走了,永远是好的模样。这就是“沪上十二钗”,“副册”,“又副册”。

 

能想到的妙笔都在这儿了,写大事件,好比男女偷情,常用电影笔法,阿宝见5室阿姨与黄毛偷情,紧扣阿宝视角,禁锢读者“全知”权利,反而真切,禁忌,刺激。

 

“再以后,空中一个雷鸣,一道雪亮的豁显。阿宝眼前,冲头缩回高位,小窗前方,露出5室阿姨三分之一后背,三分之一短发……”

 

全书尾声处,小毛讲故事,五颜六色段子,沪生只说,“讲的有荤有素,其实是悲的”。再讲女邻居情史,沪生又说,“男女谈到感情,问题就来了”。都是在作结语。我常常想,要是《石头记》后三四十回还在,雪芹兄是不是也有类似叹语。

 

作者答读者问的访谈里,多次提及“不响”一词。

 

“沪生说,我一直听玲子讲,阿宝比较怪,一辈子一声不响,也不结婚,皮笑肉不笑,要么讲戏话,阿宝的心里,究竟想啥呢。”

 

“阿宝笑笑说,一样的,玲子也问过我,讲沪生这个男人,一直不离婚,只是笑笑,要么讲,‘人们不禁要问’,文革腔,玲子完全不了解,搞不懂沪生心里,到底想啥呢。沪生笑笑不响。”

 

沪生阿宝常常“不响”,其实接近海明威笔下的尼克和亚当。被岁月炮轰之后,剩余日子里,都在拾震碎在地上的七魂六魄,努力撑起皮囊与心。

 

以上是记在手机备忘录里的文字。忘记了作者是谁。

 

05

 

张爱玲写月亮: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06

 

写文章的风格究竟是简雅好,还是绚烂好,苏轼给出了他的意见。

 

他给苏辙的儿子写信时说:年少的时候,还是要“气象峥嵘、彩色绚烂”一点。简雅平淡,不是真的简雅平淡,而是绚烂到了极点。年少时如果不经历绚烂,就不能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简雅。

 

苏轼还很自豪地对侄子说:“你们别看你大伯现在写的东西平淡无奇,拿我年轻时的应试文章来看,抑扬顿挫,跟龙蛇飞动一样呢,你们要学就先学这个。”一股自得可爱的神情在其中。

 

所以,对年轻人好堆砌辞藻,故弄玄虚,其实也不必太苛责,且等等看。

 

〖原文〗: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苏轼《与侄书》

 

07

 

在人潮熙攘的商巷、陌生的城市和黄昏落日的码头,我都的的确确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你的样子,你变成了每一个和我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整个世界围绕着奇妙又美妙的丝线,把一个又一个陌生人织成无数繁华的图案。——伊塔洛·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08

 

“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透过车窗玻璃看见的景物轮廓,退到远方,却没有消逝,但已经黯然失色了。尽管火车继续往前奔驰,在他看来,山野那平凡的姿态越是显得更加平凡了。

由于什么东西都不十分惹他注目,他内心反而好像隐隐地存在着一股巨大的感情激流。”——川端康成 《雪国》

 

09
国庆档的电影,真正能看的,也就是陈可辛的《夺冠》。
为什么?
因为你要相信陈可辛的底色。他能拍出来《甜蜜蜜》,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他又没有一个当导演的爸爸。

人喜欢

精选留言
  • 一 想不说,可还是忍不住,看来的确还是修炼不够。 床破新冠,各路妖魔鬼怪就差举国开大趴了。不谈政治,也不谈涉及智商的关于如果他挂了对我国的影响,只说作为一个人,我们该有什么的一颗心吧。一个老人,得病了,即使没有同情心,是不是该保持最基本的缄默。素不知这幸灾乐祸的笑容里暴露的却是自己的丑恶和愚蠢。 二 说到方鸿渐,我突然想到张爱玲笔下的佟振保。这两个男人似乎有点点共同之处,都有点自命不凡,却又都不得不在命运下低头,曾经的自负在俗事里一寸一寸变质成自卑。他们都是小男人,这个“小”字很好的诠释出他们骨子里透出的人格。 而繁花中的阿宝,沪生显然格局上高出方鸿渐和佟振保很多。这是两个通透的男人,心里,眼里,都看的太清了,所以淡淡,所以“不响”,所以兜兜转转片叶不沾身。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人类太过渺小了,在这世间真是握不住刹那,也留不下一分一毫,孤独才是一生的宿命。所谓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独自修行,独自向前罢了。 三 我总觉得在什么样的年纪就该有那个年纪该有的笑,该有的哭,甚至该有的胡搅蛮缠和歇斯底里。在该蠢的年纪,就不要犹豫,让一生的好奇,一生的蠢都淋漓尽致;在该灿烂的年纪,只管去灿烂到一塌糊涂;在该安静年纪,就静默如棵饱含种子的野草,泰然处之。。。 ~~胡说八道
  • 远处烟花灿烂,街市摩肿擦肩,人群欢声笑语,这是2020年的中秋。 你会完全恍惚,这是2020年。
  • 瞎爷那句“他又没有当导演的爸爸”真是辛辣呀!
  • 被岁月炮轰之后,剩余日子里,都在拾震碎在地上的七魂六魄,努力撑起皮囊与心。 看后一愣,继而悲凉又真实扎心的一句总结。。。
  • 他又没有一个当导演的爸爸,哈哈~
  • 一个人最难得的是童心未泯,永远对生活充满好奇与憧憬,哪怕疾风骤雨,也百折不屈。要做到此,便离不开对美好的追求,对邪恶的蔑视,对自由的向往。不被人云亦云的忽悠所动,就不会受骗上当。
  • 《繁花》这个零嘴,吃起来更像苦味的。突然怕自己就认命了然后也滑向无可奈何的中年。
    那只是迟早的事情啊。
  • 哎呀,这结尾好生膈应人我代表陈红的爱人对号入座!
  • 瞎爷,假期在家读书?
    不是不敢出门嘛
  • 喜欢苏东坡,买一套全集。感谢上帝,买书的钱,不用算计。
  • 人到中年,家庭小康,确莫得安全感,这是啥样的悲哀。
  • 配图的妹子真好看,再经十几年的雕琢就更饱满、由内及外地成熟了。可是谁会对那捉摸不定的未来保持专注如一的热情? 关于支离破碎的过去、苍白的现在以及看似不确定的未来,人为的描述和渲染只能卸去一部分情绪负担,不会对事实态势有什么改变。 这方天地是否仁慈,这片山水是否有情,管它呢,继续睡觉。
  • 有当导演的父亲,也有当教练的母亲。
  • 奥利给
  • 今天早啊
  • 夺冠的分寸感拿捏的很到位。
  • 瞎爷,下午好,迟到的祝福,祝福双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 瞎爷好,繁花那一段的作者是李静睿。
  • 瞎爷,有没有想过重新回学校教书?真能如此,你的学生们就有福了!
  • 国家存在的意义。 今天文章粗读了一下,反到是把去年的 吾土吾民(一) 吾土吾民(二) 我和我的祖国 门槛 四篇细细看了。 瞎爷,才一年时间你咋也变懒了。
  • 寫給Lili Wan: 很抱歉 我寧願暴露自己的醜陋与愚蠢 也對川普的得病不抱絲毫同情!他完全是自己作的。如果説 我要對他報以同情 那麼 那些因為他的輕視政策而死於新冠的無辜民眾呢?他們的公正在哪里?沒有絕對的公平公正 他自作自受。
  • 荫昌是满族勋贵,第一个派去镇压武昌起义的大员就是他。
  • 不响大抵因为淡薄不屑,亦或不能,才可升华如金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