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了金一南的一篇文章,感觉外交翻译水平不行,真是误国啊,对全球把某人“韬光养晦”的政策翻译成“conceal one’s ture intentions”,隐藏一个人的真实意图。
所以国外一直对中国很提防,毕竟你们老大说的,你们要对世界隐瞒你们的真实意图,你们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后来外交部门发现这个情况后,把翻译改成“keep a low profile”,保持低姿态。
但是晚了,国内改过来了,没问题,但最大问题是国外没改,《牛津》《汉英》《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些改不了,还是原来的翻译。
老外都觉得要防备你,因为你奉行一个战略——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另一方面也与我们国内对“韬光养晦”的翻译和解释存在疏漏与偏差有关。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辞典》,就将“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ne's capabilities and bide one's time”,这与美国《中国军力报告》中的译法几乎一样。外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英对照《生活中的中国智慧》一书,将“韬光养晦”解释为“一种为人的策略”,“在时机尚未成熟时,最好先隐藏自己的才能,等待合适的机会”。
02
过中秋,难免会赏月,看月亮,难免会背古诗词。
感觉最好的词,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因为他把我们这些笨蛋想表达而表达不出来的所有想表达的情感,都表达出来了。
如果再有,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和月亮比,我们是什么啊?月光下飞舞的小虫,感受到了生命的愉悦,于是翩翩飞舞。
03
乔羽老爷子的出生地,离我的老家,现在开车,估计也就是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我每次在电视上看他一口家乡话,侃侃而谈,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我的祖国》里那“一条大河”,不仅可以代指真实存在的河流,也许也能理解为时间之河。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在这条长河的岸边播下稻种,饲养家畜,建造房屋,兴修水利,世世代代劳作生息,岁岁年年,河水不舍昼夜地流了过去,山川和大地永远地改变了容貌,而在这长河岸边,那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永远都有明媚的春光。
所以,昨天我跑去电影院看《我和我的家乡》,没看完就跑出来了。
为什么,因为他们把我们对家乡的最朴素真挚的感情,用无比恶心的方式在羞辱。
因为他们弱智,他们就以为我们都和他们一样弱智。
《地球琐事》里说:我永远爱这个浩茫的宇宙,爱这个破烂的世界——因为你在其中,即使有一天你消失了,我也能从无数的粒子中获得勇气、热爱与甜蜜。
04
昨天都在说川普确诊新冠的事情。
有人想起来当年911的大陆报纸的头版版面。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越是底层的老百姓,越是仇恨意识特别厉害,动不动就要打打杀杀。
昨天有篇文章很有意思:战争不是让你捐三个月工资,而是把你洗劫一空丨硬核生存指南
里面写到:
做个这样的直观比较:如果马云把所有的财产变现为存款,在抗战时期前存在银行,到1948年可以买一辆汽车,到1949年年底这点存款就不够加一次油的钱,只能洗一次车。这样的战争,马云得为国家捐多少钱?
战争就是这样,你所有的钱都会在战争中烟消云散。
05
广西某地举办老年人广场舞大赛。
一群老年人在舞台上面跳舞,其中一个突然发病倒地。其他的人,好像没发生一样,不管他(她?),继续跳。
我看了这段视频,最大的感受是,这个年龄段的这一批人,绝对做得出来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