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入下半场(全) | 岱岱

2020-09-14

瓜友们,晚上好。

 

新的一周开始了,今天上个十年终结篇还在写中,荡开一笔和大家闲聊下经济,聊一下十四五规划。

 

岱岱对内循环为主的战略转向,曾一言以蔽之:“内循环就是中国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

 

经济就是供给和需求,有供给学派和需求学派,后疫情时代和中美摊牌时代,中国靠外贸出口拉动经济的效果会越来越低,而中国有全球最强大的生产能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怎么办?

 

一个是在供给侧做功夫。

 

既然我卖不出去了,我就少生产,生产的东西不多刚好能卖出去。

 

比如去产能的供给侧改革。

 

还有在高端产业攻坚,因为高端的产品就我们中国能做,欧美做不了,就算他们不想买也得买。

 

是的,从供给侧来看,方法无非这两种。

 

产业链淘汰,产业链升级,让供给侧能适应需求侧。

 

然而这个路子快走不通了。

 

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中国少生产,社会就业岗位,失业潮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就是去产能政策也是去无用的粗劣的产能,引发的几个钢铁国企下岗,就够我们喝一壶了,推广深化是很难的。

 

这是个政治问题,美国红脖子当初就是怪中国工厂抢走了他们的就业,引发美国大撕裂,越南在中美打贸易战的时候就承接了很多中国企业,我们已经有“沦陷”的危险。

 

不可能不怕。

 

至于产业升级,就是需要时间,谁也不知道不确定哪一年能成,而目前危机是最需要渡过的。

 

而且高端产业能容纳的就业人口,太少了,房产销售是千万级人口就业,中国码农群体才500万,高端产业发展起来也无法很好解决就业问题。

 

以上来看,供给侧解决方向,不够完美,在未来会是辅助方向。

 

不再是主攻方向。

 

因为时代变了。

 

另一个解决方向,就是需求侧。

 

我生产东西太多了,过剩了,没人买。那我们就让更多人有钱,更多人去买产品,这样工厂企业就不会过剩了,就不会 裁员了,就业问题就能保证。

 

而消费是有边际递减效应的,马云王健林有钱,但他们的消费和资产严重不成正比,经济学家就曾说过,除非让有钱人都愿意像法老那样建金字塔,大规模雇佣大花钱,才能破除消费边际递减效应的魔咒。

 

uc头条的段子和经济学家的见解如此一致:

 

王思聪这孩子,不吸毒可惜了。

 

话糙理不糙,高手在民间,这句话一样深刻的阐释消费边际递减效应。

 

然而,目前马云们还是没去花大钱建金字塔,还是说996福报,然后搞投资,财富继续积累,花钱的速度远远低于赚钱的速度,就像西红柿首富里那样,对有钱人来说,我有10个亿,我根本花不完。

 

巨富要败家,差不多就是赌场和投资失败,没有因为双十一剁手购物而败家的。

 

所以,要扩大消费,指望马云们是不靠谱的,指望王思聪们也是不靠谱的。

 

指望的,不是少数人,而是多数人的人民。

 


但问题是,如何让更多人愿意花钱消费呢?

 

一个是增大人们的消费欲望,解决人们不想买的问题。

一个是增大人民的消费能力,解决人们没钱买的问题。

 

人们的消费欲望是不用担心的,原来不是人们不愿意消费,而是大家想消费,但是没钱消费。

 

比如年轻一代在重压之下越来越佛系,越来越躺平,但这只是消费欲望被控制掩盖起来,欲望还是在的,他们总是喜欢买几十块的奶茶和几百块的口红。

 

人们的消费欲望不用担心,人们消费能力才是担心的,谁有钱谁不会花钱啊。

 

人民不是不想买,而是没钱买。

 

还不是因为钱全被六个钱包的房地产给掏空了。

 

之前,世界工厂的中国,可能不太care这个人们没钱买的问题。因为中三分之一的产品都是卖出去,卖给全球,中国工厂世界市场,中国人民没钱买,中国的产能也不会过剩,世界蛋糕太大了,所以即使社会贫富差距即使触目惊心,然而依然没有爆发经济危机。

 

然而,时代不同了。

 

后疫情时代,中美贸易战,中国产品卖不出去了,产能严重过剩,只能让中国人民消化。

 

换言之,中国产品只能让想买却没钱买的中国人民买。

 

这就是内循环的根源,社会的供给能主要被内部的需求所消化,要求我们提高人民收入,提高人民消费能力。

 

这也是我们十四五规划的重点。

 

而这一点,说的容易,做起来十分难。

 

按照之前的套路,我们是搞房地产搞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

 

因为你就算没钱消费,房子医疗和孩子上学你总是刚性需求,搞这三个大产业出来,你不得不花钱,就是没钱也逼你加杠杆花在这上面。

 

而现在,住房医疗教育都搞完了,人民也没其他什么刚性需求了,貌似国家也找不到新刚性需求玩消费逼迫。

 

哦,还有一个也是刚性需求。

 

性需求。

 

放开黄色产业的确能立竿见影的扩大消费,看陌陌探探的发展就知道了,这还只是这个需求的边角碎料,不过我们国家意识形态不可能和西方那样,为五斗米折腰的。

 

在刚性需要上逼迫人们扩大消费,这条路在以前杠杆不高、还有刚需可挖、社会矛盾不大的时候,还能用,十四五规划已经行不通了。

 

一致对外是需要民心支持的,这条路是死路。

 

还有活路吗?

 

有。

 

在哪?

 

农民。

 


中国有6亿多农民,释放激发他们的消费需求,就能撑起中国内循环。

 

看看当年08危机后的家电下乡,看看拼多多的崛起,就知道了。

 

而成渝城市群将是中国内循环的成败关键,岱岱不是开玩笑,你看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只有两个,重庆!成都!

 

成渝城市群,将决定中国内循环的成败!

 

六亿农民,将决定中内循环的成败!

 

而农民天然没有多少消费欲望。农民又在低端产业上,没钱,又没消费能力。

 

所以,农民很难办的2点。

 

既没有消费欲望,也没有消费能力。

 

所以我们让六亿农民消费,要对症下药。

 

农民没有消费欲望怎么办?

 

对症下药来看,农民没有消费欲望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足够保障,他们省钱成自然,农民养老风险大,所以压制消费欲望为老了后做准备。

 

那我们就要给农民保障政策做好,兜底,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提高消费欲望。

 

另一方面,就是城镇农村的生活,天然不要求高消费,因为他们能自给自足,城镇农村买什么车啊,摩托就行了,去超市买什么菜水果啊,自己都能种,下什么馆子啊,家里吃不好吗。

 

所以,一个月两千块在乡下在城镇都能活下去,但一个月两千块在北上广深是难以想象,难以生存的。

 

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工一代,他们实际上被信息社会洗脑,也有消费欲望,不比老一辈,但城镇农村的消费设施太少,夜生活场所都没有的话,怎么让新生代农名工消费起来。

 

因为城镇农村天然就是低消费场景,所以温铁军希望农民小国寡民在城镇农村待着,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是不能改变城镇农村的低消费场景,但要投入多少基础设施和资金啊,资源也太浪费了,地球资源都供应不起6亿农民分散式城镇农村高消费场景。

 

城市是资源利用率最高效的,城镇农村是资源利用率最低效的。

 

大环境不允许温铁军老师的主张。

 


15年后去库存的楼市大涨,就基本宣告了温铁军老师政策主张的死亡。

因为之前楼市涨都是一二线,只有15年后那波是二三线,甚至是三四线。

三四线楼价大涨后的直接结果,就是切断十八线小镇青年的后路。

十八线城镇是新生代的主力军。

城镇农村出来的他们,从做题家起步,靠着努力上了大学,毕业后来一二线城市打工,15年前的房价已经让他们压力很大,大部分人的想法是在一二线赚钱,租房,赚到足够的钱后回自己老家买房养老。

十八线县城的故乡,是小镇青年们最后的退路。

然而,15年后楼市轮涨,一二线涨三四线涨,十八线也涨。这下好了,青年们后路越来越窄。

但十八线房价都和三四线房价只差几千,而基础社会和工作机会悬殊的时候,新生代就不会回到故乡了,他们会加价卖三四线的房子。

15年楼市大涨的结果注定了未来十八线城镇楼市的一地鸡毛,注定了十八线城镇的财政窟窿,也注定了国家在未来要不断给他们财政输血。

看起来,国家是亏了。

但你永远赚不过国家。

15年楼市轮涨也注定了新生代消费主力军将从低消费场景的十八线城镇,转移到三四线城市。

国家没有花大手笔改变十八线城镇的低消费场景,因为那是天量的资金投入,天量的资源投入。

国家只是放手让大部分的十八线城镇的房价涨到不合理区间,不仅解了地方财政和银行金融的一时之急,更把那些后路放在十八线城镇的新生代年轻人,赶去了三四线城市。

而后者才是国家认为资源能集约利用的高消费场景所在。

国家在现在未来给十八线城镇的财政输血,只是小钱,不改变十八线城镇低消费场景后省下的天量资源资金投入,这才是大钱。而新生代小镇青年的消费主力军,其转换到高消费场景后培育的刺激内需,更是长远的隐性红利。

所以,你个人,是永远算计不过国家的。

我们15年让新生代小镇青年去高消费场景了,现在,轮到让剩下更大的群体了去高消费场景了。

 

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

 

而要释放刺激农民消费,就要让他们进城上楼,不能待在低消费场景的城镇农村。

 

山东那边就是这样,合村并居,进城上楼了,也没菜园果园了,地也离住的地方远,种粮种菜都不便,得,去超市买吧。

 

这是牺牲农民福祉的进城运动,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政策。

 

成渝城市群,顶着全国仅有的两个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就要摸索出农民进城的良好模式。

 

我们不仅要让更多农民进城,还要让农民进城后更好。

 

农民进城后消费压力更大,生活压力更大,过的不如自己老家,他为什么进城?

 

农民进城后生活更好,才能可持续。

 

这就是中南海会议上,研究城乡发展的学者陆铭,是最年轻代表的原因。

 

国家看重的,还是农民进城的可持续。

 

因为老大说了:

 

“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既然是较长时间,不是较短时间,就不能用忽悠人的法子搞霸王硬上弓,人民不是傻子。

 

你要较长时间,就必须让人民进城生活更好,才可持续,才能应对较长时间外部环境变化。

 

这将是内循环为主的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之一。


而农民进城最大的障碍,也是最主要的障碍。

 

就是户籍制度。

 

农民进城,即使成功转型为非农人口,也也无法像原本就是工人阶层的老百姓那样获得很高的收入和其他应有的权利保证。

 

这方面,中国可以参考一个很好的例子。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日本在上个世纪也是世界工厂的定位,产品都是外销,内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但日本敏锐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危机未来之前的60年代,就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培育内需,提高国民收入,跨过了发展陷阱。

 

日本也有很多没有消费能力和和职业技能的农民工,为了帮助农民工成功实现转型,日本政府只做了一件事——

 

一视同仁,无论是户籍、住房,还是保险、教育!

 

其结果便是:没有城乡户籍的隔阂让农民工跨地区自由流动成为可能,政府提供的公营住宅、住房公团的做法让那些身处异乡的农民工在工作城市中得以安定的生活,养老、医疗、工伤、雇佣等保险种类的全民实施,稳定了保证,打消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了消费欲望,也确保了企业稳定的劳动力来源,同等的教育待遇和升学待遇打通了农民工向上跃迁的渠道。

 

这些前提都落实妥当,日本农民群体的收入与应有的权利保证自然也便是水到渠成。

 

日本步子迈的很大,但很成功,直到今天,日本人都说:“日本是一个没有城乡差别的国家”

 

日本邻居的经历不可复制,但经验可以借鉴。

 

希望温铁军老师的预言是悲观的:

 

“当你看到灯火通明、无上耀眼的现代化的时候,你要问一句:“那么代价呢?”

 

上个世纪的时候,决策圈有一个小年轻第一次去达沃斯参加国际经济论坛,但他很出彩,是在场中职位最低但被提问最多的中国官员。

那时候新加坡之父李光耀已经名闻全球了,他很看好这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年轻人,会后专门走了过去,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小刘啊,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城市化,10亿人口的城市化足以改变世界!

但是你们的压力也将是史无前例的。

从此,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就成了小刘的思想钢印。

直到今天。

 

改开40年看,我们大约转移了3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却占用了将近10亿亩的农田,城市化付出的代价十分昂贵。

 

目前,我们还有6亿的农村人口,刨除老弱病残,粗略估计一下,减个一半,我们也还有3亿多的农村人口可以进城,也需要进城。

 

还有一个3亿。

 

可我们已经没有另一个10亿亩农田可以改换,也没有再一轮房地产的黄金发展时期拉动上下游产业链来容纳农民工就业,更没有足够的社会缓和情绪足够有空间去牺牲代价积累矛盾。

 

“10亿人口的城市化足以改变世界!

“但是你们的压力也将是史无前例的。”

 

既有的发展模式走不通了。

 

崭新的模式的还在摸索。

 

山穷水复真的是疑无路。

 

柳暗花明却还不见那一村。

 

迫在,眉睫。

 

这也是那天中南海专家座谈会上有两个城乡发展专家代表的原因吧,而且一个还是最年轻的70后。

 

老一辈寄希望于新一代接棒,再杀出一条血路。

 

千头万绪,岱岱一言以蔽之:

 

十四五规划出台,就标志着这一句——

 

中国城市化进入下半场

28 人喜欢

精选留言
  • 怎样才能让有钱人主动去修金字塔呢,除非到了有钱人相信修金字塔可以永生的那一天吧,好奇岱岱相信灵魂永生吗?
    生命科技如果发展到有永生技术,那么这个永生技术就和核技术一样,不能让私企掌握,只能由国家掌握,并有联合国最高裁决。富人花大钱买国家的永生技术。国家有钱调整贫富差距,生命技术就是富人们要修的金字塔
  • 生产力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产量越来越大,然而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却越来越少。 资本家都不购买无产阶级的劳动力了,无产阶级哪还有钱去购买资本家的产品呢?! 这是私有制“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无解的!
    西方经济学家无奈的说道:“应该让有钱人都花钱雇人去修金字塔……”
  • 既然温铁军的路走不通,那走什么路?文章没回答呀。
    岱岱能回答,那天中南海会议就有我了
  • 医疗和教育产业为何称之为搞完了呢?感觉缺口依然很大
    人民还有钱吗?
  • 财富分配要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前提,这可是樊纲的名言
    税收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这可是英国经济学家哥尔柏的名言
  • 啥也别说啦!就凭你为性需求正言!我就得顶你!
  • 人民没有多余的钱消费,资本却仍在加速,加速!太魔幻了!
  • 当年讨论 结果 牺牲一下农民的利益,现在讨论结果。。。。。。。。除了年份有什么不同。确定是走的通?!?
  • 这种经济思维是典型的西方经济学思想,按这样的思想,存钱是错的,社会要增长,社会运行的更有效率,必须加速钱的流通,可是那样,资本会兼并速度会越来越快!那后果将是什么?这种逼人为资本家服务的经济,还是不是“经世济民”的经济。
  • 所以长期看好四五线城市的房价吗
  • 老乡们已经接不起房地产了啊 钱包已经被儿女买房和药费掏空了哎
  • 我说的不好听的话,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战争! 战争你让大家咬牙过苦日子, 战争能打出需求来, 战争能扩大空间, 但必须是胜利! 中国在等时间,在等,需要开启国家统一进程。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必须是不能失败)
  • 老家某革命老区全国贫困县将军县,县城中心房价5000+
    删去的那一大段,就是解释你这个现象的
  • 岱岱,现在的年轻人,996先不说,房价也那么高,哪有消费欲望…这消费要促进,很难啊…
  • 评一: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两条腿走路,才事半功倍,但根本性问题是出现土地兼并怎么办,那是动摇国运的事情。 评二:王思聪可惜不吸毒——当年打鸦片战争的那群西方强盗也是这样想的。 评三:国内大循环可简单理解为,东部当美国,花钱;广大中西部地区当中国,生产。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分配,否则贫富差距会更大。国际大循环则是两个方向,一边攻克美欧把持的最后高端堡垒,一边继续向一带一路沿线输出过剩产能、资本、技术。 评四:把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化,是固泽而渔的做法,也是吸血百姓的做法,以后只会拨乱反正,否则,他们甚至会盯上子宫产业化,看看那些叫嚷着代孕合法化的人就知道了。
    uc上调侃的段子,王思聪可惜不吸毒,你要理解语境
  • 要是都失败了,还有战争这个法子,残酷又现实。
  • 最近刚好在看温铁军的八次危机,所以感触特别深。让农民进城,这条路真的难啊,以后危机在城市里发生,就只能硬着陆了。哎,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做好自己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尽一分力。
  • 六个钱包的房地产掏空了,全国所有干房地产的这几年总共留下了多少利润?暗地里又打点掉了多少?能留下来放手里的又有多少?夜壶如果可怜的话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排队想当夜壶?伟大的复兴需要每一位以不同的形式付出代价,别较劲还真是这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轮回能否打破?政治正确的回答是肯定能,事实究竟如何?让以后的事实来证明。
  • 购买力不足是资本主义的根本问题,帝国主义宁愿把几千万人推上两次大战绞肉机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剩余价值剥削的根本基础。
  • 回不去的农村,进不了的城市,打破二次元,艰巨任务。合村并居,别步子迈大了,扯着…村里可以家家建别墅洋楼,合在一起未必愿意,年轻人都进城工作上班,留下老人的村子,没有消费能力,也不愿多消费,村子将来也会慢慢消失或合并。教育医疗住房进入下半场,打破条条框框,作到均等化保障条件,内循环还是内卷化,在此一举
  • 危机来临,农村农民是转嫁的主体,承担代价的首选,希望这次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走出一片不一样的新天地
  • 中部农村和西部农村我感觉都不是一个东西,来到西部才体验到8点黑但是大街上都没人,一个县一个镇除了还有广场舞大妈就没有什么了,还有一片一片的关门的商场。即使老家是中部地区的山区但也没遇到这样的情况。西部缺水也缺人。
    这就是低消费场景
  • 高铁,城铁,高速辐射到的地方砸基建,砸医疗教育,吸引人口居住,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控制偏远县城开发,逐步放开户籍,探索国营农场模式(仿照国企央企)。城市化的下半场,至少需要两代人。
  • 回乡下时,看着老一辈的人,各种颐养天年,安逸的生活,还挺欣慰的,而中青年一代愿意留下来的也是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安健康就好,各种无欲无求,他们这样选择也没问题啊,踏实过日子,不用像挤进大城市的年轻人一样,背负着各种亚历山大,各种高消费的刺激。打破安逸生活的一群人,推着他们往前走,是不得已,也是一种无奈,代价是真的大啊!
    将新生代从低消费场景的县城,逼到高消费场景的城市,是15年那轮房价大涨的幕后。。。。
  • 如果所有村庄都弄成两层小院那种,沿着省道像葡萄那样,也可以节省挺多土地的,而且人聚集了,那么各种各样店就会开起来,而直接上楼简单粗暴见效快,却难以持久
  • 荡开一笔,说句要挨骂的话:温铁军的理论是前沿的,见地是敏锐的,胸怀是广阔的,但他的文章及书籍不合适一般人阅读,太理论、太晦涩,会把人读傻的,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系统训练过的话。一般人也不用拿读过八次危机等书来装,90%都没读懂。
  • 6亿农民不管是在城市城镇乡村,得让他们有收入才能谈消费,08年卖不掉的家电汽车下乡,你能年年搞吗。中国这种人口地理文化情况新加坡没有日本没有美国也没有,西欧用舰炮殖民美国用美元实现日不落,中国干不了。所以,不是户籍不是城镇化,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我们的路。没有这些年的扶贫和乡村振兴,今天也不敢提内循环为主。
  • 农民进城,就业问题怎么办?国内经济学家认为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会有服务业的岗位弥补。讽刺的是,科技的进步让服务业的就业形势比制造业还差……各大互联网平台挖掘消费需求的同时,都围绕着智能化来进行,说到底就是排斥密集型劳动(自助结账、无人机送货、自动驾驶等等),把效率和利益最大化。
    刚好碰到我的知识点,再啰嗦一点。服务业中就业群体最庞大的就是销售岗位,该岗位是利用信息差挣钱的,同时还带动下游的高端烟酒餐饮等招待类产业,但大数据越来越完善后,信息差没有了,销售全面失业。再拿最近很火的数字货币来说,数字货币普及后,财务类岗位也将消失。这与传统思维中,汽车出现后马车夫失业不同,服务类行业的科技进步,消灭的不是该制造行业而波及相关服务业,而是从事该性质的工作岗位全面消失。
  • 就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还在读黄奇帆新书里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黄市长的地票很厉害
  • 用温老的话说,经济危机是附着在城市化上,本质是城市化的危机。加速城市化,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 过去10年国家几十万亿投进去的村村五通,接下来是通快递,这是基建潜力;农村正在做得三变改革,这是资源潜力;未来国家人民币换锚依托整个国土资源,这是资本潜力。资源是要集约化和生态化,高效低效那是纯资本主义的观点。难道非得让全中国人都学欧美那种浪费型社会吗?温老的东西你自己没看懂,就别太早下定论说他的方法不行
  • 我们的大基建打造交通强国成型后就形成转移支付强国即金融流通强国才是内循环的真正目标,那时的城市化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而是城市化+生态农村建设的多元一体。再加上内外双循环就是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最终定位吧。
  • 资源有限,人欲无限!要想过的幸福:不是剥削压榨国内,就是剥削压榨国外,没有第三天路可走!
  • 暑假在义乌呆了一个多月, 深深感受到刚. 性需求的广泛, 每到晚上路边地上撒了各种小卡片,是很多家在竞争,感觉已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 千呼万呼使出来。
    终于通过了
  • 河南前两天刚下的文件,除了郑州城市外,其它各市可以无条件落户。
  • 温铁军老师说的,如果再大量人进城市,到时候危机来了那真是脸贴地硬摔啊,到时候就...
  • 你的文章寿命都太短了,秒没
  • 所有内部矛盾都只有三种方法解决。 科技大幅进步创造增量、对内劫富济贫、对外打仗掠夺一个大经济体 。 1人不能控制 ,3不适合国情,所以只能2。也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办到2,资本主义社会2也走不通,就像现在的美国。
  • 这波希望天亮之前多刀一些狼人吧
  • 想想汉武帝打匈奴,积蓄70年物资人口国力。搞盐铁专卖。 现在中国和美国在斗,脱钩,美国需要,中国也需要。 远在万里的美国,靠中国,东亚日韩,过活,控制东亚75年。正常吗?不正常。中国起来,是东亚历史的正常。美国要退了。不退,中国需要挤他退。还不退,打台湾,逼他退。 中国需要亚洲的发展空间。实力说话。
  • 现在农手中最大的剩余价值 就是土地流转换钱 土地流转后农民进城拉动消费 农村搞规模化种植 还能挺一阵 然后就是张居正 王安石的中期变法了 还有个思路就是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后面拿下一二岛链稳住后 迅速拿下地广人稀的澳洲 开拓生存空间
  • 说来说去,思路都被限制。一点都不发散和开拓。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广袤的非洲和南亚,那么好的土地,就没有一点想象力吗?
    你们说的对外,我那个工业化城市化系列就说了,一年前的文章系列,今天只提主题城市化,你们不要离题
  • 只要老百姓愿意花钱,这个内循环就能成。 怎么能让老百姓心甘情愿的花钱,考那三亿农民?他们才赚多少钱啊! 归根结底还得劫富济贫。哪里劫富?只有教育 教育产业化我不反对,但国家要有引导,将优质教师和优质教学资源放到偏远乡镇去,为农民子弟入学提供优惠政策,每个市都树几个典型,有钱人想去上,要么考试、要么交钱(陪读还能提高乡镇房价)。城里的学校留给小康之家去上。 这样既促进了教育公平,又保证了财富的流通,一句话,用有钱人的钱去培养农村的娃。 教育、养老必须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
  • 建议搞付费阅读模式试试看,既能多些收入,又提高了门槛,减少被和谐的几率。
  • 感觉这是从古至今,从秦始皇开始的一种“巨人思路”的弊病的一次良性肿瘤爆发。 把“全中国全体人”这么大的一个群体仅仅因为其身份属性就划分为『农民』和『城市人』两个『巨人』,然后按照『一个』标准去处理『巨人』的问题。 上个世纪的美国人就曾经遇到过这种问题。 “芝加哥的白领和德克萨斯的农民遇到的问题,夏威夷岛上的人是不可能理解的,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很可能比法国人还大。” 美国人的解决思路就是学习当年的罗马人,将公民权和平民权分开,并且当商品进行营销,以来维持全世界优质人力对它的输入以此掩盖这个问题。 现在,撕裂的矛盾已经开始折腾它了,前车之鉴在此,我们肯定是不能学这招的。 但是,我个人有种特别的感觉,就是这场危机最后很可能会催生出一种非常特殊的,在“伦理”上的危险。 因为实际上刺激消费需要的绝对不只是政策,最纯粹的『营销文化』的发展才是核心。 而这种『营销文化』的发展第一步,就需要对人的『发展观』本身进行改变,而这种改变,我认为,目前没有人愿意接受。 我个人甚至认为,在本国的决策者们要是知道这种变化后,会主动干掉这新生的枝丫。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章就阐述了类似观点。提出中国未来五年的五大趋势,概括为“一低四化”,即低名义利率、城镇化、资产轻化、债务国有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 岱岱,我有这么个观点,不知道对不对,参考吧 农村最大的资源是土地,可以先进行农村土地的产权认定(现在已经在做了)→合并村镇,让土地集约化→平整土地,把土地量化,形成“纸土地”放当资本市场进行流通(不用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因为交易的只是经营权而不是所有权)→最后配合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让外资涌入来发展农村,而农民从中收益! 至于土地产值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提前进行评估,让科技对土地赋能,形成5G+土地的模式!(京东养猪,阿里种树,华为种菜,好像已经在做了,如果中国的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可以突破,让能源白菜价,农村开发的成本应该会很低吧) 土地兼并是历史规律,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只能利用规律,为我所用吧,始终以人民为出发点,我觉得也没有违背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毕竟人民的需求也在变化 希望岱岱可以给我的拙见点评一二
  •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质就是让大家掏钱。车换成电动的,自驾的,消费电子的创新,都是引导消费的结果。房子,除了居住,穷人对他的金融属性不理解,核心就是穷的基因。极致就是大变革。
  • 中國子宮已經產業化了。微博上有宣傳的。年齡學歷長相孩子性別,都可以挑。全村老幼都去的那種,真正實現了職場不歧視女性。只不過還是中介賺大頭罷了。
  • 我去,赶快保存,要删的节奏
  •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代际升级或许是一个关键,回望过去的城市化历程,地铁、高铁、城际轨道的普及实质上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关键助推器,城市面积大幅度扩张,许多本属边远郊区被纳入城市区域,而下一代的道路交通系统也许就能极大限度地突破城乡界限,实现城乡一体化,试想象一下,在未来智能化、高速化的交通系统作用下,城市架构会不会发生巨大变化呢,商务区、工业区、住宅区实现彻底分离,城市建制区面积大大增大,富人们愿意到远郊住进大庄园,打工族也不必再蜗居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所以还是要基建啊。
  • 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基础科研,提高单位劳动效率,破除学术界的固落后模式,用市场的科技需求指引高校的科研方向,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效率,用科技武装国家,对内有提升公民福利的底气,对外可以瓦解不利的国际环境。户籍制度,教育模式,学术弊端等应该为科技强国让路。
  • 农村宅基地30年没有增加过了,但建房需求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农村违法占地现象很多,如果不集约发展的话,资源也是不可能够的
  • 我想找哪句话说错了,结果到最后都没找到…说的太他妈对了!
  • 第一
  • 说说劳动者越努力越贫穷吧,私有化社会提倡竞争,可劳动者是不可能和老板竞争的,竞争只能是在劳动者之问进行,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就意味着给老板创造了更多的财富,给老板提供了更多的形形色色的服务,而劳动者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多少,而另一些劳动者却被淘汰了,如此反复进行下去就导致财富资源越来越向上层集中,不说了,总之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民族的出路,私有化是一条涸泽而渔的不归路。
  • 美国鼓励富豪展开航天宇宙探索,索贝斯承诺每年股票套现10亿美元,投入蓝色起源,算不算一种变相的富豪雇人造金字塔?
  • 就我们这十八线小县城,原来一个很不错的私立中学,我上学的时候一学期也就2000多的学费,现在被一个外来教育集团收购后一年15000,唉
  • 置顶的那个,永生技术不可能在阳光下存在,因为生存权的不平等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不平等。以钱易命,带给人类的最终只能是毁灭。
  • 扎克伯格研究长生技术,马斯克造火箭、上火星,这都是金字塔级别的。永生不一定是宗教意义上的永生,可以是全人类的永生。
  • 请您到苏马荡来看看,这个地方是重庆和武汉城市大军造就的一个山区之城,以避暑为导向,以康养为主题,使原本500人的贫困山区在不到十年功夫,形成顶峰30万人大消费的新城,房价更是在今夏突破万元。这是另一个上山下乡运动!
  • 折腾过去,折腾过来都是农民。土地的主人仿佛在被他们的土地所驱使。记得刘伯承元帅晚年看战争电影时有一句话:我不爱看这些电影哦,打过去打过来都是农民的儿子些哟!何时能六亿神州尽舜尧啊?!!!
  • 农村最大的财富就是土地,农村最大的痛点就是土地过于碎片化,无法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一步就是要提高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程度,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农民让利,让农民阶层迅速富裕起来,为内需提供支撑。
  • 当年农村的“村村通”到如今的“厕所改革”,中央好多好的政策,但落实到地方以后 …。亏了国家,肥了谁。
  • 开放户籍制度真的可以让农民自愿进城。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远远比农村好,如果开放户籍,农村年轻人还是很愿意呆在城市的家中的,父母辈的农民年纪大了得跟着儿女在城市养老。自然就会城市化。
  • 岱岱文章真是冰山之下,深。但不同意不相信所谓永生,无论有发展无论讨论多牛逼热烈,有两样我不信:完全象人一样的智能机器,永生。
  • 看工业就看用电量和交通,看消费力就看银行储蓄,看工农就看全年月均。看社会转型就看农民工。
  • 要想可持续性消费就要鼓励浪费。去年的旧衣服今年再穿就被人笑话。空调设计成冷气最高只能开到25度、热气最低28度。电子产品内置秒钟,一年到期就坏,修的费用还不如买个新的。把所有的产品都变成草纸一样,包括房子,三年不重新装修邻居就要翻白眼。皇后娘娘喝一碗倒一碗---唉哟~皇后娘娘好寒酸
  • 日本实施过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正确的道路。只有打破人们自由流动的障碍,一切都会好起来。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