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实在是让人喜欢。温文尔雅,淡然平和。不聒噪也从不盛气凌人。谈话类节目不同于出书写作,当你面对镜头时,你几乎没有机会修饰自己。你是聒噪的,你在镜头前就是聒噪的,你是剑拔弩张的,你面对镜头就是剑拔弩张的。你咄咄逼人,你给观众的印象就是咄咄逼人的。你的文字给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揣摩和装点你想示人的那一面。虽然这种谈话类节目,有后期的剪辑加工,但几乎没办法隐藏。
所以看谈话类节目很有意思。特别是如果你之前读过这个人的书,对这个人有一定的认知时,再看镜头前的他,常常会有不同的体会。就像梁文道,一直给我的印象就是睿智通透,随性淡然。
比如有些文人,因为掌握了比平常人多的知识或者见解,会显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还有些文人,总是会显得急于反驳或者纠正其他人。当然还有一些文人,会故意显得与世无争,尽量显得包容万象,但镜头后面的观众却常常火眼金睛。
梁文道不同,与人交谈时总是一副探讨的姿态。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观点,我并不求你认同我,也对你的想法保持尊重。你看他时,觉得他仿佛是你一位多年的老友,在把你俩分别后,他这几十年的经历和想法,向你一一讲述。
其实,我是有些脸盲的,一直觉得梁文道和陈丹青长得太像了。2014年的时候,两个人曾经有个关于《零落的尊严》的对话。梁文道说:今天我们这么多游客出国,我们口袋里钱多,中国游客成了全球消费最高的游客群体,我们总说我们是崛起了,可是心里好像总有那么点自卑.....
陈丹青说:你看中国富有了,强了,但中国绝对还不是一个现代国家,中国人还不是现代人群。但一个一个年轻一代的人已经变成现代人了。这是最让我高兴的地方,这样的人会慢慢多起来,我觉得。
是啊,看到光明的未来就是最好的。如果只是一味的抨击,或者颠倒黑白,而不能提供善意的路径,那真的会让人生疑的。把香港那些暴徒打砸抢烧侮辱国旗令人发指的暴恐行为,轻描淡写地解释为香港人只是希望选自己的市长和人大代表......而仇港情绪源于内地媒体的曲解。明明美国两院外委会在华盛顿刚刚审议通过了所谓关于香港的人权法案,却还要斩钉截铁的说:跟外国势力无关。这样子,真的好吗?
但是,我真的又怕舆论“弄死”梁文道,因为我记得他曾说过:别用封闭和狭隘的情绪,理解整个世界。那我就有些动摇了,我的朴素的爱国情绪,有错吗?
国家命运的沉沉浮浮对于我们80后一代而言,似乎有些若即若离。我们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浴血奋战,没有生在饥寒交迫的粮荒年代,无法感知粮票时代的处处受限。
印象中有限的几次国家苦难,因为年龄的原因,理解感知也十分受限。98年洪水,依旧沉浸在无忧无虑童年里的我们,知道洪水无情,知道国家领导人身赴抗洪一线,却也仅仅是知道而已。03年非典,学校里到处是消毒水的味道,人员流动受到了明显限制,那一年的暑假动荡而漫长。08年汶川地震属于感知比较强烈的,那时候的“中国加油!汶川加油!”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看着满目疮痍的汶川,呱呱啼哭的孩童,责任感第一次油然而生,开始思考面对祖国的苦难,我们,能做些什么?能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
我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日新月异般的一路爬坡。社会稳定、经济飞速发展,日子越来越好,国家一天天强大,但国家命运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高高在上,甚至于遥不可及。我们尚未从如何应对机遇挑战的立场上,来审视和思考所见所闻,也或者说我们习惯于“享受”国家给我们的安定与幸福。假如现在爆发战争,扪心自问,你可愿“捐躯赴国难”?
我想,我会吧。我们的上一辈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和谐词和谐词和谐词),如今国家强大富强,这一路上也许还有更多的苦难与挑战。可是,无论前路如何艰辛曲折,我们能置身事外吗?陈丹青也说过:太平的时候,我们作小民的,遵纪守法、不拖累国家,就是爱国;有个一官半职的,爱民、清廉、多干实事,就是最好的爱国。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努力工作是一种,沉默是一种,批判也是一种。肯定不是只有附和、只有跟风、只有吹颂才叫爱国。比如我,是国家的一员,国家有难,义无反顾。
那么,香港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真如《梁文道关于香港事件的态度》所言?我不知道。
唉,先不管这些了,但梁文道真的淌下这潭混水后,还是不免扼腕搓叹,是时候把道长的音频下载保存了。
如果您需要获得2007-2014《开卷八分钟》的音频合集,可以赞助58及以上,后台回复关键字“开八”,分享给您。
-
子不语
-
堂吉诃德
-
记忆
-
八月阳光
-
WASON
-
头球之我见
-
爺乃 清纯つ
-
徐小明
-
王猛
-
锋
-
Mr.Tony Stark
-
列侬的狗
-
蓝赛尔
-
陈兆南
-
二零七三
-
One
-
雪糕
-
秋麦🤓
-
孙凯npc
-
王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