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临睡前读小说《应物兄》,读到里面的一句话,何苦来哉?突然心里一动,想到很多读书人都有自己的稀奇古怪的书斋名,但好像还没有看到有人叫何苦来斋。
因为这句何苦来哉,想起在微博上看到的两段文字。
一段是台湾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傅达仁先生,长期遭受胰腺癌的病痛折磨,去年六月份不堪病痛,去瑞士执行了安乐死。近日,他的家人公开了傅先生安乐死的最后画面,令人心碎。
我印象里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傅先生,是某一年的春节晚会上,他自然是作为两岸三地中的那的代表来主持节目的。此外再没印象。
在服药之前,傅先生问:“一口吞吗?两口可以吗?”最终,喝了四口药的他倒在了儿子的怀里。
微博上这段文字的博主自己评论说:接受死亡,坦然面对,在我眼里本就是最伟大的事情。如果我的生命里也有那样一天,病痛的折磨让昔日的美好变得模糊不堪,家人却在旁愁容满面,请允许我有选择死的权力。
这条微博在我昨天读到的时候,是点赞6万,评论一万,转发四万。
02
很多年前,我的父亲是患癌症去世的。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父亲去世前和我说话,眼睛里流出的那滴泪水。
那滴泪水缓缓流过父亲的面颊,在我的生命和记忆里,缓缓流淌,永远不会滑落,只要我还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只要我还有记忆。
所以,我对病痛的态度,对死亡和离别的态度,一向是明确的: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不想给自己痛苦,更不想给活着的亲人痛苦。我希望能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死,而不是苟延残喘,活得毫无尊严。
03
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慈悲也罢,矫情也罢,我总觉得人活着在这个世界上,太可怜。
不管是我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我都这样想。
这样想的时候,常常就想到金庸小说里写的“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想到弘一法师去世前写的那四个字:悲欣交集。
我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是骨子里就这样想。
人活着可怜。为了吃,可怜;为了色,可怜;生,可怜;死,可怜。
就像钱钟书说的:目光放远,万事皆悲。
我们活着,全靠造物主的恩宠和他所赋予我们的勇气。
这样想,容易让我看淡生死。
04
另一段话是微博上的@方出神 写的:
05
应该是前年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心情黯淡,买了一些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书,读了以后,开解了不少。
这几本书,都是外国人做的,好像我们国人,在思想境界上,还达不到那个高度,就像很多国家有安乐死法,但在中国,好像还不行。
就像著名的巴金先生,生前的很多年,都是躺在高级特护病房里,靠药品维持着生命。就像很多的高级干部,活在301之类的医院一样。去世了,讣告里还要说因病去世。本来是老死的好吧。活到100多岁,还因病医治无效,你想怎么有效啊!
其实,中国的古人很豁达的。像庄子鼓盆而歌,像孔子说不知死焉知生,即便是老百姓,民间也有喜丧之说。
06
湖南台的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中,焦俊艳和高亚麟在餐桌上讨论人生。焦俊艳向高亚麟诉说自己的想法,自己不知道人为什么要结婚。
高亚麟告诉她:“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
也许,只有人到中年,才能明白、理解高亚麟这番话的意思吧?
电影《奇异博士》里有一句对白,从黑暗中攫取力量维持长生不老的古一法师,在临死前对博士说:每个人都应当面对这一天。死亡,赋予生命意义。
07
黄永玉曾在《塞纳河到翡冷翠》中写道:任何一种环境或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是爱上他了。
在这个尘世上,每时每刻都有告别。有的人,是因为神秘的血缘,有的人,是因为刻骨铭心的爱。
上帝的存在与否,全在每个人的心里。所谓堪破生死两道门,在生死在外,埋藏着个尘世最大的秘密。
蒙田说,人世间一切智慧和思索的目的,最终都可归结为一点:教给我们如何才能不畏惧死亡。
和上帝玩扑克,凡间的每个人都注定会输,因为他给自己留着四个王炸:生老病死。他掌握着开启这个世界的最初和最后的密码。
也许,常常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希望有灵魂存在,有上帝存在。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有理由相信,因为有了灵魂和上帝,我们活在尘世所有的爱,所有的痛苦和欢乐,才有了必然性。
就像开头《应物兄》里那句话:何苦来哉?我们应对的逻辑是:来都来了。
08
就像毛姆写的那段话:
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
all 置顶
-
老倔
-
乐言 ?
-
庄生梦蝶
-
浩南
-
k哥-Steven
-
蓝天下的六颗星
-
风云
-
Grace
-
蓝天白云
-
风云
-
路人甲
-
大鹏
-
Anne???
-
良
-
茉莉花茶
-
黎明
-
莲花开妈妈
-
萍水相逢
-
萌丫依琳
-
好
-
兆朋
-
方方
-
光头强
-
张树强
-
塑料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