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的秘密 | 顾子明

四百年前,公元1619年的春天,也就是万历四十七年。

面对大明十二万大军的围剿,“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努尔哈赤在萨尔浒率领六万军队,通过各个击破,将四路大军逐一歼灭,大明最后的精锐戚家军也随之葬送。

萨尔浒战役的三百年后,英国的工程师兰彻斯特发表了一篇论文,用微积分方程分析了冷热兵器战斗。

这个被后世称为兰彻斯特方程中,即使面对两倍于己方战斗力的部队,如果你能对方分成四次来作战的话,你依然可以打赢对方。同样,当你拥有两倍于对方部队的人数时,就可以抵消对方四倍的武器优势。

如果没学过微积分,这个方程可能有点难理解,但是这个公式模型在军事决策的大量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甚至成为了军事领域入门的必修课。

而将这个模型运用最出色的人,却是那位没有学过微积分的战略家毛泽东。

早年在处于劣势的反围剿和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推翻了苏联教官们的方案,一直主张打运动战而不打阵地战,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

而等到抗美援朝的时候,面对战斗力处于绝对优势的美军,毛泽东又推翻了自己当年的套路,改为主打阵地战,集结数倍于敌军的兵力,拉开战线对峙,来弥补我军科技方面的劣势。

而能够合理运用兰彻斯特方程中的“兵力优势”的关键,就是“机动效率”。

红军当年能对老蒋的部队各个击破,靠的是红军跑的比老蒋部队快,但是志愿军冲不过三八线,则是因为人腿跑得再快,也没有汽车轮胎快,三八线以南的平原,有利于机械化的美军对我军各个击破。

同样,萨尔浒战役清军能够对明军四路各个击破的背后,在于清军大量使用马匹,实现了步兵的“机械化”,所以能够利用机动性,确保在每一次战斗中都能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兰彻斯特方程”取得胜利并降低战损。

甚至后来鸦片战争时期几万英军就能吊打百万国防军的大清,也是利用了蒸汽船和帆船,大幅提升了机动性,每场战争都利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再配合科技优势,使得每战必胜而且战损极低。

大清虽然有四万万的人口,但是本质却是被分割在数以万计的村里,劳动力捆绑在了土地之上,根本无法跟动员起来的英军对抗。

所以呢,根据兰彻斯特方程,对于总战斗力来说,由于人数提升是科技提升效率的二次方。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将原有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传统小农经济打破,通过大规模的基建将人口连接并使之流动,则成为了后发展国家的逆袭之路。

所以,新中国建国后的大规模土改、大规模城市化、大鼓励大规模生育、大搞合作社化、大跃进基建,甚至大串联等很多决策,都能看到“人多力量大”这个概念的影子,而这个影子背后的科学逻辑,则是兰彻斯特方程。

而沿着科学的思路来看,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生育和取消合作社之后,城市化和大基建都继续走了下来,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中国10亿+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只要通过基建把人口连通起来,就会迸发出指数级的生产力提升。

所以,回顾全球人口最密集的亚洲,大搞基建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都发展起来了,而由于种种原因不搞基建的南亚和东南亚,还都处于小农经济,大多数地方都没有发展起来。

而亚洲之外,又是另一种情况,当人口密集度不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没有必要搞基建。

就像美国虽然科技发达,但其不搞高铁有着其根本的原因,下图就是美国二战之前的密密麻麻的铁路网,人家一百年就比中国还提前实现了“村村通”,但是美国的人口规模(以及增长率)在那里摆着,大规模基建的成本决定了经济上无法承担运维成本的。

所以,从兰彻斯特方程,也能够理解为什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美国民主党和德国基民党那么欢迎移民和难民,因为只有人口规模上来了,新的基建投入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譬如共享单车,作为首个不抄袭美国互联网思维的项目,被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同样,滴滴曹操代表的移动出行,如今还有新玩家不断入场,这些项目背后能做起来的原因,就是中国东部庞大而密集的人口,使得很多基建项目,能够超过盈亏平衡点,甚至能搞出来盈利。

更不要说那些非基建领域的巨头了。微信的月活人数和支付宝的注册用户,都是10亿+级的,比美国+日本+欧盟的总人数都多,所以当人家把用户都链接起来的时候,就会爆发出之前难以现象的能量。

譬如支付宝去年搞的那个锦鲤活动,那么多企业都积极参与的背后,是活动四亿人阅读关注,比美国人口总数都多。同样,抖音快手们能够崛起的背后,是因为中国有全球一多半的4G用户,只要启动起来,用户自身提供的素材,按照兰彻斯特方程,就是西方很多国家无法实现的。(尤其对比语言相互不通的欧洲)

这就像以前听过的一个给哥们们打电话的段子,“喂,老李,今晚哥几个喝酒吃火锅,忘买肉了,你来的时候带点肉”......“喂,老张,今晚火锅,忘买青菜豆腐了,你来的时候带点”......”喂,老陈,老张和老李都在我这吃火锅呢,你也麻溜过来,别忘了带两瓶酒”.......“喂......”.......

虽然这只是个段子,但是一旦通过基建把人链接起来,想象力是无穷的,这也是人口越集中的城市,服务业越发达的原因。

如果我们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取得的闪亮成就,本质都是基建的成功,而这些基建能够成功,本质又要归结于人口的因素。

在中国,只要政府把基建搞起来了,凭借着市场的自发行为,巨大的人口红利就会根据兰彻斯特方程,迸发出西方优势科技力量二次方的效应。

所以,从这个角度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东部地区大搞轨道基建,就是要把人链接起来。毕竟,就一个长三角,人口就比日本全国加在一起还要多。

同样,这也是为什么4G已经很成熟了,我们还是要大规模的搞5G基建,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在人口大国搞基建的效率,也是西方国家攀科技效率的二次方。

而可以预见的是,凭借着中国的人口红利,随着5G时代基建的全面铺开之后,也会如当年4G时代那样,迸发出滴滴、美团、头条这些新巨头。

而不同于4G时代的“共享经济”,5G时代必然是“互联互通”。

而这些已经开始启动了,最近大家能够感受到的,个所税减免的背后,是个人信息的打通,甚至原本封闭的微信公众号,上面的广告也开始与其他平台打通,背后都是在迎接数字时代做准备。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最近“五眼联盟”那么针对我们。

因为如果站在传统贸易的角度,由于美国经济体量的一家独大,所以是全球各主要国家对美国的合纵连横,但是如果站在数字贸易的角度,由于中国的十亿数字人口的先发优势,则是各主要发达国家跟中国玩合纵连横。

就在前天呢,美日欧在华盛顿召开部长级会议,构建“数据流通圈”,日本作为一个中间人,把美欧两个冲突巨大的巨头拉到了一起,准备一起搞数字经济交易标准。

这背后,也是兰彻斯特方程的效果,原本冲突巨大的欧美,倘若在日本的撮合下达成一致,那么他们就形成数据流通的统一标准的“十亿级”人口,在数字时代“车同轨、书同文”之后,将强大的无以复加。

届时,就有可能达成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的新数字WTO组织,并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则,再来吸引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入,在数字时代,再一次重新定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而凭借着中国强大的人口优势与基建红利,随着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在东南亚、南亚、非洲的迅猛发展,可以预见的是,一个中国标准的数字经济,也将崛起,届时,介于新基建的创新和动能也将在互联互通之下喷薄而出。

而正是自建国70年以来一代代人的砥砺奋进之下,让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能够见证历史的变迁。


原标题应该是新动能与新基建(下),考虑到昨晚阅读量太低,于是换了个标题看看....

关联文章:

央行入市,救世主来了

新动能与新基建(上)


精选留言
  • 289
    己亥年立冬之后,朝廷从金氏政权开始着手,整理东亚东南亚的域外势力,彻底扭转自大明宣德年之后逐渐萎靡颓废的局势,开创中华文明新时代
  • 180
    张五常曾说过,当年大规模的下乡、串联等促使国内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融合,也使得普通话覆盖全国,为改革开放后释放大量生产力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227
    作者
    是啊,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中国原本的方言格局,比欧洲还乱呢....
  • 205
    为了国家民族,在四十岁高龄,毅然生了二胎 此处应有掌声
  • 65
    可是,中国的出生率在急剧下降……
    171
    作者
    所以计生委取消了啊.....
  • 30
    美国不建高铁听说是因为他们短程飞机快,那中国会不会也开建县级的机场建设?这对于中国也是新基建吧 还想问下:人口这么好,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愿多生了?发达国家国民也不愿意多生
    168
    作者
    中国缺油,大规模搞飞机是作死,不愿意生的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太高....
  • 166
    组织动员能力,集中力量攻坚能力总结出来就是四个字“体制优势”,国防安全,工业化的底子,人口红利都是一个人留给中国的红利,他坚信“人民万岁”。
  • 52
    说好的新动能和新基建下呢?
    165
    作者
    这篇文章就是,不过换了个标题......
  • 39
    是欧美在危机感下选择了日本,还是中国的想象力激发了日本的撮合力?
    150
    作者
    岛国,天生的搅屎棍而已....
  • 111
    别说把欧美撮合起来了,日本单独把欧洲或者美国其中之一撮合起来别搞分裂我就算他牛...
  • 32
    长江靠政府的大规模基建,珠江靠市场的自发行为。北京这里,只靠一个雄安行吗?
    99
    作者
    雄安的徙木立信,标杆作用....
  • 93
    没有吴三桂。哪来大清朝
  • 50
    前几天,在北欧开的会上不是已经确定由支付宝来主导制定互联网付费的ISO标准了吗?
    91
    作者
    未来就是合纵连横嘛~~~我们又不会坐等着被群殴扣函谷关
  • 91
    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事儿,我觉得是巩固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需要,就像秦书同文,车同轨后汉代就统一了的。同样青藏铁路的修建让西藏再无可能。所以当初本人说过一个话,通讯的范围(交通、通信)决定了一个帝国的疆域。
  • 89
    在西亚举行的亚洲杯,国足两战全胜,提前出线,《新闻联播》连续报道了两次,这是中国足球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 87
    互联网上的“书同文,车同轨”。这一句话让我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明公看问题太深刻了。
  • 73
    不能忘记默默付出的那一代人。这也是官媒在不断宣传那一代人的原因。我这可能是最浅显的评价了。
  • 71
    明公知识面实在太广,让我回想起当年在大学课堂学习兰彻斯特第一、二方程(《军事运筹学》)的那个遥远午后
  • 61
    武侠小说中打通奇经八脉后,功力大增,原理一样,就是能量运动迅速!
  • 57
    看到标题我就想到接力赛
  • 55
    一切就看世界的标准是谁的咯。
  • 52
    古代著名战役皆以少胜多,不光是少方神勇的缘故,多方的多也会自动变为劣势:规模庞大,意味着沟通效率低,散漫不灵活,不懂组织原理,自己打败了自己。
  • 49
    我的教授上军校时利用兰彻斯特方程第三定律计算打扫卫生区的最优路径与方法。
  • 49
    就像高铁不仅仅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打通经济圈的新格局
  • 46
    《孙子兵法》指出“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反过来就是目前中国的优势所在
  • 46
    车同轨,字同音,是互联互通。各个行业有统一的标志,手机充电器有统一借口是互联互通。各个地区行政办事规则统一,行业潜规则明确也是互联互通。法律效力,行政效率相同也是互联互通。
  • 45
    印度主要是还没土改没
  • 40
    一国之力,抵抗联军。未来是一个腥风血雨道路
  • 23
    这篇文章算是把人多力量大说到根上了。
    37
    作者
    顺便把新中国以来很多大家不能理解的政策解读了一下
  • 37
    阿诺斯认为,通信交通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疆域,而这个范围是40天。中央到边境最远的距离。楼上的,这个早就有人说过
  • 37
    “人定胜天“的科学解释
  • 30
    跳出个人得失站在历史和民族发展的纬度看问题,结论也大不相同了。这篇文章很喜欢。长辈里当年有建设大三线的,去的时候都是家乡话,回来时候普通话说得很顺溜了。而我走进他们当年建设过的地方,不得不感叹在那样的荒滩地上,真正建起了一座座工厂乃至一个城市。人民喊主席万岁,而主席早就说过创造历史的是人民。在下对主席大写的服气。
  • 15
    物联网建设红利也不容忽视!以后以阿里城市大脑为代表的城市管理大数据化人工智能化,必须有大量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29
    作者
    昨天文章说的很明确,机会是先基建,后动能
  • 29
    记得明公曾经说过,十多年前您就认为人口出生下滑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最大隐患之一……
  • 28
    互联互通-始皇帝利用体制优势,横扫六合,连接起来帝国框架,开创中央集权和官吏体制,才有秦时明月汉时光;汉武大帝打通河西走廊,连接了西域乃至全世界,才有我大汉绵绵不息;我天朝短短三年利用4G连接了十亿级规模的,下一步5G及IoT连接起百亿级的物。这些一波一波的基建起来,必然迸发出一波波的新动能。
  • 26
    一直以来,岛国的生存之道,就是让陆地上的国家彼此交恶,达到一个战略平衡。几百年来,欧洲大陆旁边的英国是这样玩的;现在,亚洲大陆旁的日本也是这么玩的。
  • 25
    在整体没有优势的地方,要善于创造局部优势。而这个局部优势就是要找到一块适合自己生存并战斗的地方。————毛教员 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毛教员
  • 8
    别忘记资源是条件约束。
    24
    作者
    准确说,约束条件是能源,并不是资源
  • 24
    新基建是有窗口期的,取决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与程度
  • 24
    这思路一脉相承,要好好想想琢磨琢磨
  • 23
    4G是一阳指,5G是六脉神剑。
  • 19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依然适用呀。只是现在的路变成了网路
  • 17
    以前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现在我们就正在修5g之路,修路是基建,跑在路上的汽车才是动能,别忘了,我国可一直是汽车消费no.1
  • 17
    让我想到了投资的护城河中有一条是网络效应,其核心是随着入口(基建)的增加,变现渠道和力度指数增加(兰彻斯特方程),相应的边际成本也大幅下降。
  • 15
    巴别塔一定会是在中国落成的!
  • 15
    通信、交通运输先打通,再布局金融支付、文化输出,自身军事、科技不断攀升,慢慢成为中华帝国,四方来贺,最后一统全球,真正的球长。
  • 11
    这篇文章开头有点熟悉,以前发过。但是后面就有意思的多了
    14
    作者
    嗯,这个开头是当年贸易战刚开始打的时候一篇文章的片头,讲的是外交上的合纵连横
  • 14
    中国的双轨制倒逼了基建必须发展。马上又到春运了,全球最庞大的人口迁徙又快到了。
  • 13
    今天重温了重温昨天的文章,并且发到了朋友圈。一哥们留言说:“明公文章我都偷偷看,太好,舍不得分享” 难道大家都是这样想的?难怪阅读量这么低。 今天起,明公的文章,不仅要看,而且要留言;不仅要转发,而且要推荐。
  • 13
    好看不点了,点两次广告吧
  • 11
    有点意思,其实明公文章就是因时而变,因条件而变,不变的就是“变”。成功的关键,用书生的话,就是“理论结合实际”。按《黄帝阴符经》,就是“时机”,在什么“时”(时间、条件等),再用什么“机”(结合条件采用合适的方法)。
  • 9
    当初苏联就是非但没有有整合华约经济上的“车同轨书同文”,还与中国死磕。
  • 6
    经络通了,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形金刚。
  • 6
    这篇比那个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还牛逼,自从改成好看了,老是会忘记点广告,罪过罪过,献上我的膝盖
  • 5
    不断的给人们打气,不断的鼓舞士气,为的就是对国家有信心,打赢这场卫国战争!
  • 3
    减少的那些阅读量大概是:抱着进来抄个代码的期望值,结果~哪方面的代码都没看懂~如此几次~阅读量自然下来了~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