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4年夏天,北京电影制片厂正在开厂务会。
23岁的发行专员于冬刚从北电毕业分配到厂里,这是他第一次开会,却因私事迟到了五分钟。
本想蹑手蹑脚偷溜进会场的他还是被主持会议的韩三平发现,一声怒喝“你给我滚出去!”
让于冬很没面子,只好灰溜溜找了个位子匆匆坐下。
在场的人见怪不怪,新来的“川蛮子”已不知道这样黑着脸骂过多少人,个个幸灾乐祸却又装作若无其事。
有人悄悄安慰于冬,没事别去招惹这个新来的厂长,他气不顺的时候,逮谁骂谁。
41岁的韩三平,此时心里确实憋着一肚子火。
自己好不容易从四川调到北影厂,可谁想到碰到的是上千人要吃饭,数百万的医药报销没着落,上级又没有一分钱拨款的局面。
持续多年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让很多知名电影厂几乎快撑不下去,连曾经辉煌过的北影厂也没了“余粮”。
这一年,34岁的王中军刚回国创业,拉着小他十岁的弟弟王中磊创办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
华谊广告刚开始只是个皮包公司,印海报,做灯箱,啥挣钱就做啥,和影视界一毛钱关系没有。
好在大院子弟的王中军家里有点人脉,随后搭上中石化、国家电力等大金主,结结实实靠广告挣了第一桶金。
还是这一年,36岁的冯小刚已经当上了导演,自编自导了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剧本改编自他的“人生导师”王朔的小说。
要说此时的中国电影院没有电影放也不完全对,各种粗制滥造的惊悚故事片几乎是满天飞。
《最后的疯狂》《凶宅美人头》《人奶魔巢》这些恐怖加悬疑的土嗨作品,剧情之离奇连今天的网络大电影都自愧不如。
这类纯属摩擦观众智商的故事片美其名曰“娱乐片”,产量一度超过国产电影年产量的50%。
没办法,随着80年代以来各类港台影片以录像的形式进入内地,紧张的剧情和精湛的电影制作技术几乎将整个内地电影团队打得满地找牙,毫无招架之力。
为了争夺观众,内地娱乐片也学到了港台片的精髓,总能在电影中穿插几个和剧情不相干的情色镜头,深受富有探索精神的中国男性观众喜爱。
憋了许久的荷尔蒙,正在召唤。
但这样一来,上级部门觉得不对劲,可又对半死不活的中国电影市场无可奈何,只好放出一个狠招。
1994年底,十部引进大片杀入内地电影市场。
随着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等陆续推出,电影院人头攒动,中国的电影市场出现了久违的红火局面。
不过红火是红火了,可大部分的钱都被大片背后的老外赚走了。
中国电影技不如人倒也服气,好莱坞大片嘛,全世界都赚钱,没啥稀奇的,大不了再照猫画虎搞几部娱乐片出来呗。
可在1995年的春节,一部成龙主演的香港电影《红番区》让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在春节档期,《红番区》轻轻松松席卷走了一亿多内地票房,看傻了所有人。
眼看着用脚投票的群众们口袋里的钱都被国外和香港公司掏走了,中国电影公司被狠狠扇了一巴掌。
在这群人中,就有一直冷眼旁观的韩三平。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中国电影行业的资本江湖正式开启。
继续阅读“输赢之间:电影圈背后的资本江湖 | 万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