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同时放入冰箱里,哪一杯先结冰?
你肯定会说,是那杯冷水先结冰。
错!
先结冰的,是热水。
怎么会这样?
看起来,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啊——热水怎么可能比冷水先结冰呢?
还有人会试图去证明它不可能,这种证明通常是这样的:30℃的水降温至结冰要花10分钟,70℃的水必须先花一段时间,降至30℃,然后再花10分钟降温至结冰。由于冷水必须做过的事,热水也必须做,所以热水结冰慢。
这种证明有错吗?
错了,这个证明,因为它忽略了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
液体降温速度的快慢不是由液体的平均温度决定,而是由液体温度梯度决定的。
当热的液体冷却时,梯度较大,而且在冻结前的降温过程中,热的液体的温度差一直大于冷的液体的温度差,这种情况是由于上表面的温度愈高,从上表面散发的热量就愈多,因而降温就愈快。
而相比冷水,冷水从最外层开始结冰,结冰之后导热性能变差,内部热量难以迅速导出,因而降温速度慢。
所以,我们看到了违反常识的一幕:热水比冷水先结冰!
这个现象,叫“姆潘巴现象”,指在同等质量和同等冷却环境下,温度略高的液体比温度略低的液体先结冰。
从古至今,很多先哲都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一现象,亚里士多德、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均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过该现象,但是均未能引起广泛的注意。
亚里士多德写过一句话:“先前被加热过的水,有助于它更快地结冰。”
直到1969年,坦桑尼亚中学的一个名叫Mpemba的中学生遇到了,并持之以恒的追寻答案,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阐述了这个问题,“姆潘巴现象”才得以问世。
瓜友:这个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现象,和蛋壳爆雷有什么关系?
是的,看起来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科学领域的物理研究,一个社科领域的舆论研究。
但是,在岱岱眼里,社会舆论有其规律,人性有其规律,蛋壳爆雷后,也触发了“姆潘巴现象”。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文艺范十足的话:
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痛来袭。
——《人间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