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背后:巨鳄吴小晖的发家与跌落 | 万小刀

大浪淘沙:中国保险三十年

2021-01-30

1

1984年1月26日,80岁高龄的邓小平专程来到招商局蛇口工业区。

在七楼的会议室,邓小平一边仔细看着工业区的全景模型,一边听着蛇口管委会负责人袁庚汇报工作。

当67岁的袁庚试探着说蛇口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时,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笑着说:“我们在进来的路上就看到了。”

看到邓小平夹着烟并未言语,袁庚有些惴惴不安。

他曾经在不同场合提出过这句话,但饱受非议,经常被批判。

袁庚深知中央领导不会轻易表态,因此故意自言自语道:“不知道这个口号犯不犯忌?我们冒的风险不知道是否正确?我们不要求小平同志当场表态,只要求允许我们继续实践试验。”

图片

袁庚的这番小聪明当即惹得邓小平笑了起来,他悬着的心这才稍稍放下。

在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试验地蛇口,戎马半生、打过仗也搞过情报的袁庚注定要挥洒下最后的精力。

敢在邓小平面前耍小聪明的袁庚在整个蛇口特区却是个说一不二的大人物。

这位曾被康生亲自批捕关押五年的老情报工作者,来到深圳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大不了再把我关回秦城去”。

特区的很多年轻人既崇拜这位老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也很惧怕他的威严。

在这一年,成立不久的工业区劳动人事处来了位29岁的年轻人。

他叫马明哲,刚从老家湛江调到蛇口,瘦瘦高高的他做事有些较真,让人印象深刻。

也是在这一年,18岁的吴光辉还在老家温州平阳县混日子,他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年轻时候的吴光辉长相斯文,一身破旧的衣服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和人说话时还会时不时撩下头发,注意形象、嘴巴又甜的他很讨长辈的喜欢。

因为村里人总喜欢“小晖”“小晖”地喊他,他后来索性改名为吴小晖,为的就是容易被人记住。

吴小晖的父亲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做点小买卖,家境在当地不算好也不算坏,是个十分普通的农民家庭。

虽然生在农村,可此时的吴小晖只有一个想法:走出农村,成为一名城里人。

好在他的父亲因为做生意的关系也颇有见识,十分支持儿子的想法。

图片

做父亲的也没什么能帮儿子的,只能语重心长地告诉吴小晖:这个世界要想有回报,就必须懂得投资。而最关键的,就是投资自己。

年轻的吴小晖似懂非懂,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青萍起于微末。

两位身份迥异的年轻人也许没有想到,若干年后的自己将会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的扛鼎掌门,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2

在80年代初,蛇口招商局旗下已经有几十家外资机构。

按照中国法律,外商借贷必须出具投保证明,但是此时内地只有人保一家公司,单一的服务根本无法满足外商的需求。

1985年,蛇口社会保险公司成立后,将百年前保险业务恢复经营以此满足市场需求的声音不断涌现。

这还真不是突发奇想,蛇口招商局本身就是脱胎于由李鸿章所创立的轮船招商局,相应的保险项目早已有之。

1872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获批成立了轮船招商局,只是所有的船舶保险业务均由外国保险公司垄断,每年必须缴纳10%的保险费。

三年之后,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打破外国保险公司的垄断,李鸿章出资20万白银创办了保险招商局,承办轮船招商局所有轮船、货栈和货物运输的财产保险业务。

到了1885年,保险招商局改组为独立的“仁和”“济和”两家保险公司,之后又扩股合并成“仁济和保险公司”,承办各种水险与火险业务,是我国保险界目前公认的中国首家民族资本保险企业。

在这一背景下,蛇口工业区的开拓者们暗自设想:能否将百年前的招商局保险业务恢复,成立一家新体制的保险公司?

1986年,恰逢招商局百年志庆,时任蛇口社会保险公司经理助理马明哲的一句“100年后我们重操旧业”的提议,让袁庚有些心动。

一番仔细调研后,袁庚一面以招商局名义给国家有关部门提笔写信详述“百年招商,当需重振旧业”的壮志雄心,一面召集马明哲等人商讨筹建平安保险。

图片

但做成一件事并不容易,平安保险申请成立的过程几经曲折,招商局方面精心准备了一大摞的资料递交上去,可两年的时间里,每次都无功而返,申请次次被打回。

开玩笑,金融保险都是由国家管辖,你一个小小的蛇口工业区凑啥热闹?

不过,屡遭挫折的招商局并没有灰心,回去整理资料,反复修改继续申请,历经波折最终如愿以偿。

1988年4月,经过三年努力,招商局下属的平安保险终于获批,正式成立。

此时的国内市场,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新成立的平安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

图片

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发来一则意味深长的贺词:“希望把平安保险办成改革的产物,而不是改革的对象。”

就在蛇口招商局积极筹办自己的保险公司时,年轻的吴小晖也在摸索着自己的道路。

虽然家境并不富裕,可他还是狠狠心让家里置办了几身新衣服,每天用上海香皂将自己洗得喷香。

因为他恋爱了,对方是当地县城里一位干部家庭的女儿。

吴小晖很喜欢对方,可更在意对方父亲的官职,权力不算很大,但足够帮他跳出农门。

一门心思往上爬的吴小晖思路很清晰,既然自己家庭帮不上忙,那就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

多年后,他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坦言:我不欣赏低处慢慢爬,生命太短暂了。

3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无数创业者已经喷涌而出,准备挺立潮头。

诞生之初的平安,并不阔绰,可整个公司资产只有三台电脑,一辆自行车和一台最原始的铅字打印机,算上马明哲一共只有13个人,租借在工业区招商路北六栋一间不起眼的小门面里,一切开支能省就省。

在深圳的办事处,平安向当地的工行借了一张办公桌和一部电话就开张了,宿舍不够,员工就睡在办公室里。

不过,平安保险很快就迎来了转机。

1988年4月,成立不久的平安拿到了第一笔订单,客户是蛇口工业区房地产公司,投保总额3072.1万元人民币,保费收入43998元。

成立的第一年,平安保险年营收418万元,利润达到190万,势头大好。

而就在同一时间,二十出头的吴小晖还在沉潜。

心思活络的他在县工商局混了几年,感觉自己上面没人,仕途没指望,于是随着潮流下海经商。

在温州一处酒楼干采购的时候,吴小晖看着街面上逐渐多起来的私人汽车,脑袋里有了主意。

此时浙江人结婚,谁家能有几部小轿车接亲是件颇有面子的事情,于是吴小晖揣着赚到的几万元钱,在朋友介绍下来到宁波开了家汽车租赁公司。

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吴小晖通过关系搭上了上汽集团高层,拿下了上汽在浙江的销售权,一夜之间成为当地最大的承销商。

对于吴小晖来说,每次转变都意味着他又搭上了新的人脉,而这种资源在他有意的遮掩下也越发神秘。 

图片

1989年,平安保险在业务逐步稳定的背景下,大胆提出了“立足深圳,辐射全国”的新目标。

三年之后,在国务院的批准下,平安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同意其办理法定保险和国营企业、三资企业的保险业务以及各种外币保险和国际再保险业务。

此时的平安,真正成为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

平安保险逐步从地区性保险公司走向全国性保险公司,并逐步调整战略,从产险领域开始向寿险领域进军。

1993年,眼界开阔的中国平安向外资敞开大门,著名的投资集团摩根和高盛最终以超过每股净资产6倍的价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拉开了平安资本国际化的序幕,顺利将外资引入的平安也开创了中国金融业引入外资的最早模式。

第一个“吃螃蟹”的平安,迎来了业务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

 

4

1995年,伴随《保险法》的颁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设为中保人寿、中保财产险,即今天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刚脱胎于交通银行保险部的太平洋保险也加入到市场竞争行列,一时间硝烟四起。

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个个财大气粗,平安不仅体量最小,而且只有深圳和海南两个分公司,势单力薄。

1997年,在引入跨国资本壮大自身的同时,平安开始全方位改革,并首次提出综合金融的设想。

简单来讲,平安希望以保险为依托,涉足证券、期货、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打造成一家金融类全牌照企业。

图片

就在平安沉潜主业的时候,安邦开始粉墨登场。

2004年,38岁的吴小晖纵横捭阖,通过与上汽、中石化联手,一翻挪腾运筹之后成立了安邦保险,纵身跃入保险行业,成为业界一匹黑马。

相较于在经营上稳扎稳打多点布局的平安,安邦走的是摧城突进的路子。

吴小晖力推资本扩张,采取的策略是国家金融政策管控前铺天盖地的资产驱动负债型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覆盖高收益的保险产品的成本,以投资优质资产,获取权益类收益,分享标的资产的长期利润。

这样的战略,在此时尚不完善的金融管理体制背景下并不罕见,许多金融资本都是如此,借助金融杠杆玩了一手“好花活”,赚得盆满钵满。

图片

国际上各种资本大鳄其实也是这个路数,用低成本的保险资金去投资,通过金融资本并购产业资本,最终撬动整个产业融合,达到资本的极速扩张。

但诡谲的资本市场,是欲望的解药,也可能是致命的毒药

5

2004年,蛰伏多年的中国平安顺利登陆港交所,融资143亿港元,成为当年亚洲最大的IPO案例。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句话是平安很多员工共同体会。

在90年代,平安就开始推行员工合股基金持股模式,董事会将基金的股份分给了近2万名员工。

也因此,当年持股达14%的平安员工在上市时获得了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收益。

而任何快速发展的企业,最需要的都是人才。

为了尽快使平安保险走向国际化和专业化,平安吸纳了大量海内外知名的经理人,薪酬也是按国际高标准支付,毫不吝惜。

面对外界的质疑,平安内部豪言:“他们为平安带来的收益足够平安为他们发500年工资。”

图片

同一年,采用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管理运作模式的平安银行成立,集全了所有金融牌照的中国平安开启了金融领域的新时代。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顺利回归A股市场,创全球最大保险公司IPO。

当年底,平安总市值近千亿美元,在全球金融企业中名列第20位,在全球保险集团企业中名列第4位。

而就在一年之后,成立四年资产刚过百亿的安邦,将在吴小晖这位年轻后生的带领下成为大肆并购地产和金融的万亿级超级巨鳄。

在这一时期,吴小晖通过迎娶浙江某高人的女儿,在第二段婚姻中再次实现阶级跃升。

在岳父的助力下,吴小晖左右通吃,混得风生水起。

不过,吴小晖也不是完全“躺赢”的赘婿。

被称为工作狂的他,经常是早上七点时就约客户吃早餐,加班开会到凌晨两三点也毫无倦意。

一天24小时,无论是凌晨还是深夜,吴小晖习惯随时随地叫人开会,还必须随叫随到。

图片

下属肯卖命,也是因为有大饼。

吴小晖喜欢召集部下在黄浦江畔聚餐,经常会指着江畔的一排排高级住宅,大手一挥说:好好干,以后,咱们想买哪栋楼就买哪栋楼。

此时的安邦,每个人都无比崇拜和信任吴小晖,深信吴董无所不能,眼里个个都闪着光,那是对金钱和名利的渴望。

尝到资本甜头的吴小晖,不舍得停下,也不敢停下。

2010年,资产只有250亿的安邦,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好戏,打算一口吞下体量是自己六倍的成都农商行。

自觉委屈的农商行哭哭啼啼找到当地政府,本想找“娘家人”撑腰。

没想到娘家人二话不说就把眼泪都没干的农商行送到了安邦怀里。

吴小晖的能量肉眼可见,峥嵘渐显。

6

2012年开始,安邦开始迈入攻城掠地的“黄金时代”。

在四年时间里,安邦先是收购瑞福德健康保险拿下健康牌照,成立安邦人寿拿到寿险牌照。紧接着成立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拿下资管牌照,再到成立安邦养老拿到养老牌照。

由此,顺利将金融领域至关重要的四张牌照收入囊中。

2014年,安邦集团通过多次增资,注册资金猛增至619亿元。

48岁的吴小晖正式接替胡茂元担任安邦集团法人,再次引起各界注意。

这一年的保险业,实打实是安邦的天下。

安邦如同开挂一般,一路在境外买买买,以160亿美元接连收购了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荷兰VIVAT保险公司,以及韩国东洋人寿63%股权。

在国内A股市场,有钱任性的安邦一口吞下民生银行、金融街、金地集团、大商股份、远洋集团、华富国际等部分资产,总资产达到了万亿规模。

图片

短短时间,安邦已经变成一个高杠杆、重资产的金融控股集团。

此时的安邦,保费接近千亿,以19.5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了纽约著名的华尔道夫酒店,被外媒狠狠一通夸赞的吴小晖顺势登上了哈佛大学的演讲台侃侃而谈。

2016年,安邦人寿总资产达到1.45万亿元,其中海外保险资产达9000多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超60%。

同年,吴小晖提出“安邦金融”的概念,即通过一个手机、一款APP软件,即可以在掌上直接实现安邦保险集团的全球资产配置。

听起来非常超前,但实际上,平安早在八年前,就开始涉足互联网产业,向“金融+科技”的模式转型,并从IBM、麻省理工等机构招纳了近3000名科学家,在之后的互联网金融领域默默耕耘了十年。

图片

也是在这一年,平安集团的名誉董事长袁庚去世。

61岁的马明哲在悼词中说道:“蛇口基因能保存多久,平安未来就能走多远”。

吴小晖的安邦在二级市场高调收购和控股各家企业,平安则正在低调地建立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帝国。

有意思的是,与上市十多年的平安相比,安邦虽然早已具备上市条件,可就是死活不肯上市,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其实,这个谜团其实早在一年前就被媒体揭开了一角。

7

对于安邦的快速崛起,业内一直都有质疑。

2015年,《南方周末》发布长文《安邦真相》,称安邦的实际控制人是陈小鲁。

文中提及“安邦的股东结构交叉纵横,盘根错节,犹如个大迷魂阵”,吊起了不少人的胃口。

此文一出,即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猜测和非议不断。

但在当事人的一再否认下,安邦强力反弹,最终以《南方周末》承认文章失实,刊登道歉声明收场。

而就在同一时期,《财新》杂志的一篇《安邦大冒险》,直指“吴小晖有三段婚姻”,妻子一位比一位有来头。

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跃升,并与资本市场的扩张相钩连,吴小晖的这套把戏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

但面对《财新》这篇揭老底的文章,安邦居然忍了,不承认也不否认,一副息事宁人的态度。

吴小晖在罕见地站出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全程侃侃而谈自己的安邦2.0战略,一副处变不惊的模样。

图片

这年的春节,吴小晖悄悄一个人回到了老家平阳县周宅村过年,从不喝酒的他破天荒地端起一杯葡萄酒和在场长辈碰了碰杯就匆匆离开。

谁都能看出曾经神采飞扬的吴小晖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可谁也不敢多问。

2017年4月,《财新》杂志再次以一篇《穿透安邦资本魔术》引发双方的互撕,而这已是《财新》关于安邦的第37篇深度报道。

两个月后,安邦集团发表声明,吴小晖因个人原因不再履行董事长职务。

知情人都接到了消息,吴小晖被带走了。

2018年2月26日,52岁的吴小晖因涉嫌经济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诉,不可一世的安邦帝国顷刻间跌落神坛。

两年之后,安邦保险集团发布公告,正式宣布解散公司。

一夜之间,风光无限的安邦尘埃落定,塌楼收场。

 

8

而就在安邦攻城拔寨的时候,平安保险愈发低调。

在确保金融主业稳健增长的基础上,平安紧密围绕主业转型升级需求,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增强“金融+生态”赋能的水平与成效。

复盘中国保险三十年,沉浮起落,皆是时势使然。

如果一家公司只想着利用金融牌照套取各种融资,买贷循环,在政商关系中纠葛不清,注定难以走远。

而如果一家公司可以沉潜下来稳扎稳打,并能够抓住历史进程中的金融和科技关键节点,它又怎么会走不远?

公司能不能走远,和人一样,需要信念。

截止到2020年,平安已经涵盖金融领域全牌照,成为了一艘营收超1万亿,资产总额超8万亿的超级金融巨轮。

在多年的布局中,平安已经实现了新业态的内生增长。

中国保险三十年,就是一枚试金石,看的不是长袖善舞,而是步步前行。

大浪淘沙,谁能立于浪潮不倒?

归根结底,在不忘初心、守正出奇。

参考资料:
平安心语,马明哲,中信出版集团
无止之境,秦朔、陈天翔,中信出版集团
马明哲:6600万年薪的背后,环球人物

安邦真相,南方周末

安邦大冒险,财新

穿透安邦资本魔术,财新

激荡四十年:保险业江湖变革路,环球网

马明哲和他的八万亿金融帝国,一个“瞭望者”的故事,节点财经
马明哲回忆袁庚:他的一句话让我坚持走到今天,中国平安
“斗牛士”马明哲,正和岛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