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生下来七斤六两,脑袋大,郑爽小名叫“大壳”。如果把“大壳”的一家子拍下来,绝对是当下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最典型样本。
官媒先后发声,这回“大壳”凉凉无疑。男方很坏,但不能掩饰女方及其家人的坏。一码归一码。
“大壳”可恨亦可怜。从前言不搭后语的两则回复看,她是真没文化。从过往经历看,她就是她爸她妈催生出来的“摇钱树”,没有正常的童年和青春期,身心俱病。
母亲想做明星而不得,父亲浮而不实又下岗,这对郁郁不得志的夫妻把女儿当实现自己“抱负”的私产,极尽消费;女儿依仗姿色在娱乐圈装疯卖傻,非议越多咖位越高;浪奔浪流,自然少不了一些男人扑上来,心思各异。
畸形的家庭、畸形的圈子、畸形的人,像极了巴尔扎克笔下的故事。
2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他错了。按说年过半百,人生都看明白了。可五十一岁的翟伟栋,被上司公开扇耳光而不敢回击,就为了那顶乌纱帽。可怜至极。
孔子还说唯小人与女儿难养也。他又错了。相比懦弱的翟伟栋,翟妻算是硬气,可招致丈夫的指摘,让她删帖。活该被打。可恨。
在苏联亡党亡国的关键时刻,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以致于史家后来都写上这么一句,苏联近2000万dangyuan“竟无一人是男儿”。
官场浸淫久了,男儿们的血性早就磨灭了,唯有奴性深入骨髓。
与此同时有另一条新闻: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超151万,再度迎来报考“小高峰”。
再没尊严,也架不住大家往里冲。
3
庹继光的人生是一个大写的悖论,不仅仅是身为教授却通过自杀来呼吁维权,而是他所学所治所授与真实世界完全不对付。
他的座右铭是:作为舆论监督领域的学者,要能于践行舆论监督,守法监督,理性监督,勇于担当,直面难题,在祖国大地上写好舆论监督的“美丽论文”。
其心殷殷。看得出他是很有学术抱负和社会正义的人。
他曾做过记者,现在大学教新闻传播学,横跨业界和学界,对传媒绝对不陌生,岂不知,当下的媒介生态已如酱缸,强拆根本调不动大众的神经,人们不眠不休去追“大壳”的绯闻,也不会去关注一个教授的死。更何况,现在做舆论监督的媒体有几家?
更可悲的是,他还去传授如何应对舆论监督。据公开资料:
2018年5月24日到25日,庹继光接受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公安分局的邀请,为雨城区警察开展了《公安机关舆情应对与引导》和《新闻策划与发布会》两场讲座,并交流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等。
2018年6月12日到14日,泸州市举办首届公安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技能比武竞赛,庹继光应邀担任评委,庹继光重点针对参赛各队就涉警舆情案例举行的新闻发布和模拟记者提问等环节进行点评。据说“观点独到,亮点频出”。
2018年7月13日,庹继光再度前往雅安市,在该市的“政法大讲堂”系列活动中,面对全市政法系统200余名干部、警察和消防战士等进行了《政法机关舆情应对与引导》的讲座。
2018年7月23日到31日,成都市公安局举办首届全市公安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技能比武竞赛,庹继光应邀担任本次比武竞赛的评委。
他不会想到两三年后自己成了舆情。他讲授的舆情应对技巧会用在他的身后事上吗?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传经送宝的机关没有就他的死说些什么,他供职的大学发了一则冷冰冰的告示,倒是《国际新闻界》编辑部发了短文《向庹继光作者致哀》。
《国际新闻界》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新闻传播核心期刊,曾刊发庹继光两篇论文,其中有一篇《舆论监督司法:法理互通视角下的审视》,核心观点:
我国法律素来讲究情理与法理的互通,“法本原情”是一项传统,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存在“舆论是否应当影响司法”的应然问题,而表现为“舆论如何影响司法才具有正当性”的实然问题。
情理、法理和舆论监督,都帮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