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门里面好修行 | 瞎爷

2020-11-28

西南某地,有学衙一座,王甲、毛乙两位主事。王甲主事多年,根深叶茂,毛乙从他处调来,时日不长。两主事不睦,毛乙发朋友圈,指王甲盘踞多年,独断专行,违法乱纪,并且投河自尽,以死明志。遗书传诸网络,举世哗然。

 

有司奉上峰命令彻查,旬月有余,发布调查报告,说王甲品行优良,是良吏。毛乙也是良吏,但精神有疾。死则死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此报告再传网络,举世再哗然。世人谓之荒唐透顶。

 


01

 

高阳的小说《红顶商人胡雪岩》行销海内外,有个说法叫当官要读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可以想见胡雪岩在当代人心目中的影响。

 

在小说的第一部里,高阳通过一个刑名师爷的口,讲了一个救人救生不救死的故事。

 

胡雪岩的发迹贵人王有龄被指派做湖州知府,要寻找幕僚,一个钱粮师爷,一个刑名师爷。

 

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叫秦寿门的师爷,管刑名。换到现在的说法,就是襄助王有龄管理这个地方的政法系统。

 

注意这个人的名字,禽兽们。

 

小说里这样写到:“刑名”一席,俞师爷已经替王有龄准备好了,就是他的学生。

俞师爷的这个学生,名叫秦寿门,名为学生,其实年龄与俞师爷相差无几,当然也不是初出茅庐。大致走上幕宾这条路子,虽说“读书不成,去而学幕”,好像是末路,但却是“神仙、老虎、狗”的生涯。名幕的声光,十分煊赫,此辈不但律例烂熟,文笔畅达,而尤贵乎师承有自,见多识广,所以学幕的过程,十分重要。

 

秦寿门跟随俞师爷多年,由州县开始,历经府、道,一直学到臬司衙门,了解地方上整套司法的程序,以及每一级的职权范围和特性,是谓“能得其全”,比那仅仅于州县,或是臬司衙门的,自然高明得多。

 

他在十年前就已出道,馆地从来没有间断过,前年因为父母双亡,回到原籍绍兴奔丧,接着又生了一场病,最近身体复元来投靠老师,俞师爷正好把他荐给王有龄。当时请了来彼此见面,一谈之下,相当投机。王有龄心想,幕友除了自己来得以外,还要讲关系、通声气,否则本事虽大,事倍功半,现在是俞师爷介绍的人,将来不管什么案子,由县里申详到省,俞师爷当然要尽力维持,这就等于出一份“修金”,聘了两位幕友,岂不划算?

 

于是即时下了口头聘约,彼此都很满意。宴请秦师爷。帖子发了出去,这位贵宾专函辞谢,理由是他吃长素,不便叨扰。这也好办,杭州四大丛林的素斋,无不精致万分。雷峰塔下的净慈寺,方丈心悟是王有龄的同乡,素有往还,更加方便,于是另外备了个“洁治素斋候光”的请柬送出去。秦寿门复信,欣然应诺。

 

了那天,轿子出清波门,由“柳浪闻莺”下船,先逛西湖,后吃素斋。净慈的方丈心悟以半主半客的身份作陪,席间问起秦寿门吃长素的原因,他回答得很坦率。

 

有老和尚在,不敢打诳语,我是忏悔宿业。”寿门说,“前两年我在顺天府衙门‘作客’办一件案子,误信人言,以致‘失出’,虽无责任,此心耿耿不安,不久,先父先母,双双弃世,我辞馆回乡,料理完了丧事,自己又是一场大病,九死一生。病中忏悔,倘能不死,从此长斋念佛,一点诚心,居然蒙菩萨鉴怜,一天好似一天,如今是我还愿的时候。

 

“诚则灵!”心悟不断点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不可不信。

 

“我本想从此封笔,无奈家累甚重,不得不重作冯妇。公门之中,容易作孽,多蒙东翁台爱,我别无所报,为东翁种些福田。

 

“是,是!”王有龄很诚恳地答道,“我所望于老夫子的,也就是如此。

 

“公门之中也好修行。”胡雪岩安慰他说,“秦老夫子无心中积的德,一定不少。

 

这自然也有。我们这一行,多少年来师弟相传的心法:‘救生不救死’,就是体上天好生之德。然而说句老实话,也是‘乐’在其中。

 

这句话很含蓄,但在座的人无不明白,救了“生”才有红色收入,一味替死者伸冤,除了苦主,谁来见情?

 

话又说回来。干我们这一行,到底积德的多,造孽的少,不比刑官狱吏,造孽容易积德难。

 

这又是为什么呢?”胡雪岩很感兴味地问。

 

“此无他,到底自己可以做主!譬如像雪公这样的东家,自然不许我们造孽,即使所遇非人,我们只要自己把握得定,东家也不能强人所难。狱里就不同了,真正是暗无天日!

“怎么呢?”

“一句话,非钱不行。没有钱,那地方比猪圈都不如;有钱的,跟自己家里一样,不但起居饮食舒服,甚至妻妾可以进去伴宿。”

“我也听说过。”王有龄问道,“真有这样的事?”

“当然有!我说个故事为诸公下酒,就出在我们浙江,那是道光年间的事——”

据说,道光年间有个富家子弟,犯了命案,情节甚重。由县、府、道,一直到省里,都维持“斩立决”的罪名,只待刑部公文下来,便要处决。这个富家子弟是三世单传,所以他家上下打点,只想救出一条命来。无奈情真罪实,遇着的又都是清官,以致钱虽花得不少,毫无作用,只都便宜了中间经手的人。

那富家翁眼睁睁看着要绝后,百万家财,身后将为五服以外的族人所瓜分,无论如何于心不甘。于是经人指点,备了一份重礼去请教一个以善于出奇计,外号“鬼见愁”的刑名师爷,不得已而求于次,只想他的在狱中的儿子能够留下一点骨血,哪怕是个女孩子也好,问那刑名师爷,可有办法?

办法是有,但不能包养儿子,因为这是任何人所无能为力的。但就照“鬼见愁”的办法,已能令人满意。他答应可以让那富家子多活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以重金觅得数名宜男的健妇,送到狱中为富家子荐寝。当然,狱中是早已打点好的,出入无阻,每天黎明有人在监狱后门迎接,接着健妇送到家供养。事先已讲明白,要在他家住几个月,若无喜信,送一笔钱放回,有了喜信就一直住下去,直到分娩为止,那时或去或留,另有协议。

这样过了十几天,刑部的复文到了,是“钉封文书”,一望便知是核准了“斩立决”。

“慢来,慢来!”胡雪岩打断秦寿门的话问道,“不是说可以活三个月?何以前后一个月不到?”

“稍安毋躁,”秦寿门笑道,“当然另有道理,不然何以鬼见了都愁?”他接着又讲——

既称“斩立决”,等“钉封文书”一到,就得“出红差”,知县升堂,传齐三班六房和刽子手,把犯人从监狱里提了出来,当堂开拆文书。打开来一看,知县愣住了,封套上的姓名不错,里面的文书,完全不对,姓名不对,案情不对,地方也不对,应该发到贵州的,发到浙江来了。

没有核准斩立决的文书,如何可以杀人?犯人依旧送回监狱,文书退了回去。杭州到京师,再慢也不过二十天,但是要等贵州把那弄错了的文书送回刑部,“云贵半爿天”,一来一往就三个月都不止,便宜了贵州的那犯人,平白多活了几个月。

“这不用说,当然是在部里做了手脚?”王有龄问。

“是的。”秦寿门答道,“运动了一个刑部主事。这算是疏忽,罚俸三个月,不过几十两银子,但就这样一举手之劳的‘疏忽’,非一吊银子不办。”

“这是好事!为人延嗣,绝大阴功,还有一千两银子进账。”胡雪岩笑道,“何乐不为?”

“其奈坏法何?”秦寿门说,“倘或查封、抄家的文书也是这么横生枝节,国库的损失,谁来认赔?”

“若有其事,也算疏忽?”

“此是何等大事,不容疏忽也不会疏忽。国法不外乎人情,所以听讼执法,只从人情上去揣摩,疑窦立见。譬如说某人向来精细,而某事忽然疏忽,此一疏忽又有大出入,其事便可疑了。又譬如‘例案’,向来如此办理,而主管其事的忽然说,这么办是冤枉的,驳了下来,甚至已定谳的案子,把它翻案。试问,这一案冤枉,以前同样的案子就不冤枉?何以不翻?只从这上面去细想一想,其中出了什么鬼,不言可知。”

听这番话,足见得秦寿门是个极明白事理的人,王有龄当然觉得欣慰。但刑名一道对县官的前程关系太大,老百姓对父母官的信服与否,首先也就是从刑名上看。只要年成好,地方富庶,钱粮的浮收及各种摊派稍微过分些,都还能容忍,若是审理官司,有理的一方受屈,无理的一方赢了,即或是无心之失,也会招致老百姓极大的不满,说起来必是“贪赃枉法”。所以王有龄对秦寿门看得比杨用之重,事先跟胡雪岩说好了的,自己不便频频质疑,要他借闲谈多发问,借以考一考秦寿门的本事,此时便又递了个眼色过去。

于是胡雪岩装得似懂非懂的样子,用好奇而仰慕的语气问道:“都说刑名老夫子一支笔厉害,一个字的出入,就是一家人的祸福,又说‘天下文章在幕府’,我问过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今天遇见秦老夫子,一定可以教一教我了!”

又捧刑名师爷又捧他本人,这顶双料的高帽子,秦寿门戴得很舒服,而且酒到半酣,谈兴正好,便矜持地笑道:“‘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何术?’所谓‘天下文章,出于幕府’,言其实用而已,至于一个字的出入,关乎一家人祸福,这话倒也不假。不过,舞文弄墨,我辈大忌。总之,无事不可生事,有事不可怕事。”

在座的人连连点头,吴委员肚子里有些墨水,尤其觉得“舞文弄墨,我辈大忌”八个字,近乎见道之言,因而说道:“我也要请教!”

“先说无事不可生事——”

秦寿门讲了个故事作例证:曾有一省的巡抚与藩司不和,巡抚必欲去之而后快,苦于那藩司既清廉又能干,找不着他的错处。后来找到一个机会,文庙丁祭,那藩司正好重伤风,行礼的时候,咳个不停,巡抚抓住他这个错,跟幕友商量,那幕友顺从东家的意思,舞文弄墨,大张旗鼓,奏劾那藩司失仪不敬。

凡有弹劾,朝廷通常总要查了再说,情节重大则由京里特派钦差,驰驿查办。类此事件,往往交“将军”或者“学政”查报。那一省没有驻防的将军,但学政是每一省都有的,这位学政文庙丁祭也在场,知道藩司的失仪情非得已。就算真的失仪,至多事后教训一顿,又何至于毛举细故,专折参劾?

由于这一份不满的心情,那学政不但要帮藩司的忙,还要给巡抚吃点苦头。但是他不便公然指摘巡抚,让朝廷疑心他有意袒护藩司,所以措词甚难。

这位学政未曾中举成进士以前,原学过刑名,想了半天,从巡抚原奏的“亲见”二字中,欣然有悟,随即提笔复奏,他说他丁祭那天,虽也在场,但无法复查这一案,因为他“位列前班,理无后顾”,不知道藩司失仪了没有。

就这轻描淡写八个字,军机大臣一看便知道,是巡抚有意找藩司的麻烦,因为行礼时巡抚也是跪在藩司前面,如何知道后面的藩司失仪?照此说来,是巡抚先失仪往后面看了,才发现藩司失仪。结果两个人都有处分。

原被告各打五十板,自然是原告失面子,被告虽受罚,心里是痛快的。

“这真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吴委员说,“坏在那巡抚的幕友不能痛切规劝。”

“这话说中了症结所在。”秦寿门向王有龄看了一眼,“我辈既蒙东家不弃,处事自有必不可摇的宗旨,一时依从,留下后患,自误误人,千万不可。只是忠言往往逆耳,难得有几位东家没有脾气。”

“老夫子请放心!”王有龄急忙表明态度,“我奉托了老夫子,将来刑名方面,自然都请老夫子做主。”

“有东翁这句话,我可以放心放手了。今天我借花献佛,先告个罪,将来要请东翁恕我专擅之罪。”

说着他举杯相敬,王有龄欣然接受,宾主如鱼得水,在座的人亦都觉得很愉快,轰然祝饮,闹过一阵,重拾中断的话题。

“现在要谈有事不可怕事。”吴委员提高了声音说道,“索性也请老夫子举例以明之。”

秦寿门略略沉吟了一下说:“有事不可怕事者,是要沉得住气,气稳则心定,心定则神闲,死棋肚里才会出仙着。大致古今律法,不论如何细密,总有漏洞,事理也是一样,有时道理不通,大家习焉不察,也就过去了,而看来不可思议之事,细想一想竟是道理极通,无可驳诘。所以只要心定神闲,想得广、想得透,蹈瑕乘隙,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亦并不难。刚才提到‘钉封文书’,我就说个钉封文书的妙事。在座各位,”他看着王有龄问道,“想来东翁一定见过这玩意?”

“见过。”王有龄答道,“原来钉封文书,用意在示机密,亦不光是州县处决犯人非受领钉封文书不可,访拿要犯也用钉封文书。久而久之,成为具文,封套上钉个‘瓣’,用细麻绳一拴,人人可以拆开来看,最机密变成最不机密,真正是始料所不及!”

“一点都不错。这件妙事,毛病就出在‘人人可以拆开来看’上面。钉封文书按驿站走,每经一县,都要加盖大印。公事过手,遇着好事的县太爷,就拆开来看一看依旧封好。有这么一位县太爷,鸦片大瘾,每天晚上在签押房里,躺在烟铺上看公事。这天也是拆了一封钉封文书看,迷迷糊糊,把那通文书在烟灯上烧掉了——”

这一下,那县太爷才惊醒过来,烧掉了钉封文书,是件不得了的事!急忙移樽就教,到刑名师爷那里求援。

“封套在不在?”那刑名师爷问。

“封套还在。”

“那不要紧!请东翁交了给我,顺便带大印来。”

县太爷照办不误,等封套取到,那刑名师爷取张白纸折好,往里一塞,拴好麻绳,盖上大印,交了回去。

“交驿递发下一站!”

“老夫子,”县太爷迟疑地问道,“这行吗?下一站发觉了怎么办?”

“东家,请你自己去想。”那刑名师爷说,“换了你是下一县,打开来一看,里头是张白纸,请问你怎么办?”

秦寿门把那个故事讲到此处,不需再往下说,在座的人应都明白,显然的,有人发现了是张白纸,也不敢声张,更不敢多事退回去。因为倘或如此,便先犯了窃视机密文书的过失,这与那学政的“位列前班,理无后顾”八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刑名虽是‘法家’,也要多读老庄之书,才能有些妙悟。”王有龄感叹着说,“人不能有所蔽,有所蔽则能见秋毫,不见舆薪。世上明明有许多极浅显的道理,偏偏有人看不破,这是哪里说起?”

王有龄的话,很有意思,人不能有所蔽,有所蔽则能见秋毫,不见舆薪。世上明明有许多极浅显的道理,偏偏有人看不破,这是哪里说起?”

 

那么,蔽他的是什么?钱财?自己的前程与钱程。至于清正廉洁,至于民瘼,都被蔽住了。

 

难得糊涂啊。

 

02

 

关于这个救生不救死,在纪晓岚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里,也有记载:

 

宋清远先生言:昔在王坦斋先生学幕时,一友言梦游至冥司,见衣冠数十人累累入;冥王诘责良久,又累累出,各有愧恨之色。偶遇一吏,似相识,而不记姓名,试揖之,亦相答。因问:“此并何人,作此形状?”吏笑曰:“君亦居幕府,其中岂无一故交耶?”曰:“仆但两次佐学幕,未入有司署也。”吏曰:“然则真不知矣。此所谓四救先生者也。”

 

问:“四救何义?”

 

曰:“佐幕者有相传口诀,曰救生不救死,救官不救民,救大不救小,救旧不救新。救生不救死者,死者已死,断无可救;生者尚生,又杀以抵命,是多死一人也,故宁委曲以出之。而死者衔冤与否,则非所计也。救官不救民者,上控之案,使冤得申,则官之祸福不可测;使不得申,即反坐不过军流耳。而官之枉断与否,则非所计也。救大不救小者,罪归上官,则权位重者谴愈重,且牵累必多;罪归微官,则责任轻者罚可轻,且归结较易。而小官之当罪与否,则非所计也。救旧不救新者,旧官已去,有所未了,羁留之恐不能偿;新官方来,有所委卸,强抑之尚可以办。其新官之能堪与否,则非所计也。是皆以君子之心,行忠厚长者之事,非有所求取巧为舞文。亦非有所恩仇私相报复。然人情百态,事变万端,原不能执一而论。苟坚持此例,则矫枉过直,顾此失彼,本造福而反造孽,本弭事而反酿事,亦往往有之。今日所鞫,即以此贻祸者。”问:“其果报何如乎?”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夙业牵缠,因缘终凑。未来生中,不过亦遇四救先生,列诸四不救而已矣。”俯仰之间,霍然忽醒,莫明其入梦之故,岂神明或假以告人欤?

 

这段话里的"有相传口诀,曰救生不救死,救官不救民,救大不救小,救旧不救新。救生不救死者,死者已死,断无可救;生者尚生,又杀以抵命,是多死一人也,故宁委曲以出之。而死者衔冤与否,则非所计也。救官不救民者,上控之案,使冤得申,则官之祸福不可测;使不得申,即反坐不过军流耳。而官之枉断与否,则非所计也。救大不救小者,罪归上官,则权位重者谴愈重,且牵累必多;罪归微官,则责任轻者罚可轻,且归结较易。而小官之当罪与否,则非所计也。救旧不救新者,旧官已去,有所未了,羁留之恐不能偿;新官方来,有所委卸,强抑之尚可以办。其新官之能堪与否,则非所计也

 

可以说是道尽了前面胡雪岩小说里禽兽师爷所讲故事的真谛。

 

救生不救死,死的已经死了,你既得不到他的钱,也得不到他的情,所以要救活的。

 

黑不黑,忒黑了。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

 

03

 

类似的故事,在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第一部《康熙大帝》和第二部《雍正皇帝》里都出现的一个叫张五哥的人物,这个张五哥的故事,横跨两部小说,穿插起了很多重要内容,同时暴露了清朝司法黑暗之一斑:

 

正阳门一带,与康熙初年相比,大不相同了。这里,早已是人烟稠密,商贩云集的闹市。康熙等人,一路说说笑笑,走走看看;倒也心旷神抬。突然,前边拥过一群人来,全身挂孝,打着灵幡,抬着棺材。马齐诧异地说:“哎,这帮送殡的人,怎么没人哭呢?”


康熙笑了:“马齐呀,你真是个书呆子。这伙人,是给今儿个要处决的人犯邱运生收尸的。现在人还没杀,他们哪儿敢哭啊!”

马齐想起来了,今儿个顺天府要处决的犯人,确实叫邱运生。这个人今年六十八岁了,却强xx了一个佃户的十七岁少女,逼得这个女孩子上吊了。这桩案子还是经他马齐的手,拟出处置条陈,经皇上御批“斩立决”的,怎么自己就忘了呢。他不由得向皇上递去一个惶恐又敬佩的眼神。

京城的人爱看热闹。太平盛世,杀人的事又难得一见,所以,今天正阳门外,万头攒动,来瞧法场的人特别多。刑场四周的酒楼上,看得清楚,又不挨挤,人人都想进去。掌柜的便趁机发财,二两银子放一个人。马齐、佟国维他们怎敢让皇上去和百姓们挤法场啊,便拿出二十两的一锭大银,往掌柜手里一递,护拥着康熙来到楼上,拣了一个临街靠窗的位置坐下了。

康熙要看杀人,并不是什么心血来潮。他在御笔勾决这个犯人时就纳闷,邱运生六十多岁了,一个棺材瓤子,竟做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儿来,真让人想不通。他想看看,这邱运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土老财?

刚坐下不久,只听下边一阵鸣锣开道的吆喝声,行刑的队伍开过来了,顺天府的府尹隆科多是监斩官,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前边。刑名师爷擎着朱红的天子令箭紧随其后。一队兵丁押着囚车,车子里站着待决的死囚犯人。两名刽子手穿着红布坎肩,喝得满脸通红,高举着鬼头大刀,威风凛凛地站在槛车上。看热闹的人群中,发出一阵阵叫喊声:“来一段呀!”“怎么,你这死囚这么胆小,是吓迷了,还是个哑巴呀?”

 

那死囚站在槛车里,昂着头,闭着眼,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此刻,听见人群中的喊声,他突然睁开双眼,大声骂道:“你他娘的才是哑巴呢!哼,早死早托生,晚死没孝子。二十年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

此言一出,人群中炸起一片叫好声。康熙和几位大臣却愣住了。嗯?今天要处决的,明明是图奸害命的犯人,六十八岁的邱运生,可听这声音,不像是个六十多岁的棺材瓤子啊,再仔细一打量,啊?!囚车里站着的犯人,一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搭在脑后,声音宏亮,面目英俊,分明是个年轻的后生,二十六八岁的小伙子。怎么换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康熙皇上刚才还兴致勃勃,谈笑风生,见了这情景,脸上的表情,马上可就晴转多云又转阴天了。马齐和佟国维更是吓得面色煞白。为什么?他俩是上书房大臣啊,出了这“杀场换死囚”的事,又让皇上亲眼看见,他们担不起责任哪!马齐战战兢兢地说:“主子,奴才是不是下去问一声……”康熙铁青着脸,从牙缝里迸出一句话来:“忙什么,看他们怎么收场!”

康熙问话了:“你这死囚叫什么名字啊?”

那人并不害怕:“回大人,小的叫邱运生。”

“什么地方人?”

“密云县人。”

“哦,家里有什么人哪?”

“三个儿子,三个媳妇。”

康熙心中暗笑,哼,你还不到三十岁呢,三个儿子都娶媳妇了:“那我再问你,有孙子吗?孙子娶媳妇了吗?”

康熙这话,不是凭空问的。这件案子的原由始未,康熙早就看到刑部的奏折了。那被邱运生奸污的女子,是邱运生的孙子媳妇领进邱家的。可这假邱运生,比真邱运生年轻了四十岁,他怎么会有了孙子,就是有也娶不了媳妇啊。那囚犯呢,最怕的就是问他有没有孙子。可是,越怕问的,上边偏又问下来了。他只好梗着脖子硬顶:“咳,这些事都问了几百遍了,要杀便杀,啰嗦个什么呢?”


马齐怒斥一声:“放肆,好生回话,小心掌嘴!”


康熙摆摆手,止住了马齐:“你不是邱运生,年龄不对,口音也不对。你分明是山东人嘛,为什么要假冒邱运生,替他送死呢?”


“我……我……我就是邱运生。你们快把我斩了吧!”

康熙皇上朗声大笑:“哈……邱运生六十八岁了,你一个年轻人,装得像吗?好好说,你存心替人送死,必有冤情,说清了才能救你的命啊!”

那犯人低下了头,不再言声了。店老板坐在一边看不下去,出来说话了:“万岁爷甭问了,这是明摆着的事儿。小人在这菜市口开店见得多了,这叫‘宰白鸭’。”

康熙心头一惊,脱口问道:“什么,什么?什么宰白鸭?”

“万岁爷不知,如今,有那一等一的大户,犯了法,又不想去死,就花钱买个替身。常言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银子花到点子上,衙门的师爷办法多着呢。要是人犯尚未拿到,这替身好补一点,随便抓个人送进大牢就行。钱呢,也可以少花点。假如正犯已经抓住,下到大牢里,那钱可就花老了。县里、府里、刑部,一直到监牢的小头目,哪一关不打点好,能办成事儿啊?到了行刑时,监斩官就是看出来了,也不敢吭声,说出去,要得罪多少人哪!这就叫宰白鸭。凡是当白鸭的,不是穷得没法儿活,就是家里出了大事,急等用钱,只好拿命去换了。唉!造孽呀!”

那犯人听到这里,早已忍不住了。他伏在地上,放声大哭:“爹爹呀,孩儿对不起你呀……”

 
张五哥说,他无意中杀了人,怕官府来逼命,便连夜背着父亲,逃出新城,在外靠打拳卖艺,父子俩混过了三年。后来,他们来到顺天府密云县,想不到邱运生和那个被张五哥打死的衙役是亲戚。张五哥一露面就被邱家认了出来,不由分说把他扣在庄上。正巧邱运生犯了案子,他强xx少女逼死人命,按大清律应该杀头。可是邱家有钱有势,当然不愿意让邱运生去死啊,于是,就想出了这个宰白鸭的主意。他们对张五哥说,如果他愿意当这白鸭呢,邱家情愿出一千两银子,给五哥的父亲张九如养老送终;张五哥要是不干呢,邱家就把他们爷俩按“在逃的杀人凶犯”送官治罪!张五哥一掂算,左右是个死,当了这个白鸭,死我一个却能救了父亲一条性命,便答应下来。至于邱家怎么花钱打通关节、走门路换人,张五哥就不知道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送进了大牢,又押上了刑场。

 

从杀猪盘到宰白鹅,都在说一个词:草菅民命。

 

04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更是讲了一个司法黑暗的故事。

 

贾雨村“夤缘复职”后,新补授了应天府,一上任就遇到一起人命案:

人称“呆霸王”的薛蟠为争夺一个被出卖的女婢(就是后来的香菱)而打死了小乡绅之子冯渊。贾雨村本欲“严肃处理”,却又受了出身于“葫芦庙”里的小沙弥的门子的“点拨”,胡乱了结了这起案件。贾雨村因恐葫芦僧对人说出自己当年贫贱之事,将他寻了个不是,远远充发了去。

 

“葫芦”,音同糊涂是也。贾雨村绝非糊涂之人,乱判“葫芦案”,是为了攀附权势,捞得“护官符”,巩固自己的地位。

 

至于天理、报恩,早就忘到脑后了。


在这里,这个门子,就等同于胡雪岩里的禽兽们秦师爷。怪不得有秦桧的后代到秦桧坟前写诗:

 

人送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清代人有诗,公门里面好修行,半夜敲门心不惊。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唯心主义者比唯物主义者更能得到拯救。为什么呢?唯心主义者还知道有天,有报应,有敬畏。一旦无所敬畏,就麻烦了,可能在恶的道路上一踩油门,一骑绝尘了。

人喜欢

精选留言
  • 康熙要查刑部。如果派太子查,就是要保太子。 如果派八爷查,就是要废太子。 这是邬思道说的。 开始的时候,结局就确定了。 (《雍正王朝》) ​​​
  • 历朝历代都一样,连美国也不例外。说到底还是这里面太好赚钱了,不管穷富进了大牢都一个想法,花多少都要把我捞出来。当年美国高中中国籍女学生犯重罪,花了很多钱找名律师还是被判了十几年。我领导只说了一句话: 美国人对付公众事件讲究面子上过得去,她们这些富家子弟进去以后很快会以各种名目假释出狱。因为他留美十年,见过很多例子,我听了之后直接无语。到哪里都一样,钱到事情办,火到猪头烂啊。
  • 我从另外角度看这个问题的,毛也是经营官场多年的老狐狸,官至正厅(之前是眉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虽然不是在地方成长的官员,也有地方从政经历,心理素质没有这么脆弱吧,斗争不过还不过这么快崩溃吧?一年半就把他逼得这样,我看这个调查报告可信度虽然不高,也有可取之点!
    但是又回头想,即使有抑郁症啥的,做这么多年学者官员,地方几年,也不至于死前诬告别人一把,这个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都是推理,没有实锤!唉 ,搞不清楚
  • 瞎爷早啊!话说浙江师爷有名啊
    捣鬼有术
  • 政府的公信力就被这些人一点点给损耗没了
  • 还是林清玄那句话:随顺,是随着这个黑暗的世界转,但自己依旧是一盏灯。 在我心目中,瞎爷是一盏灯,芳芳是一盏灯,呦呦鹿鸣是一盏灯,假装在纽约也是一盏灯。
    我自己也努力做一盏灯。
    别,别把我和人家放一起,我害怕
  • 擦屁股的事 说的如此迂回曲折
  • 下个毛不会先杀自己了
  • 瞎爷一怒出檄文!
    不怒
  •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里面有对明朝清官海大人的点评。在海大人眼里,不是黑就是白,没有灰色地带,海大人是清官,但不是好官。公门的事我搞不明白,做个普通的人也不错。
  • 我忽然想明白一个道理,所谓包容,就是虽然这人有很多很大毛病,但是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那么就不只是要容忍,还要支持此人。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虽然问题多多,但是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大家也都还要鼎力支持,全力支持。 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有人能明白吗。毛是否可以代表什么,王是否可以代表什么………
  • 瞎爷早安,辛苦了。
  • 还是瞎爷有文化,这篇文章读起来,感叹
  • 瞎爷博览群书啊
  • 一张草纸能解决的事结果弄得满裤子的屎
  • 仔细看完,感觉经典语录要改一下顺序:唯有信仰才能进步。
  • 自以为的黑幕,以为的潜规则,不过陈规陋习
  • 感谢瞎爷一早擦镜子!
  • 这调查稿收割吃瓜群众的智商么?
  • 唯舞主义者最可怕没有底线
  • 蓉城有感而发?
  • 瞎爷高人。
  • 从昨天调查结果出来,对此事一直默默不言。因为不知道说什么,因为知道说什么也没有用。有些现象,在历朝历代只有轻重之别,断无有无之别。
  • 美帝前段时间杀夫的某李姓妇人用银子不也把官司打脱掉了,真真是有钱走遍天下,哪里都一样的
  • 一声叹息,从古至今,未曾改变
  • 这年头,死谏也没啥作用了。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呵呵,人在江湖,谁又能100%独善其身呢? 尽量吧,人在做,天在看。
  • 太学语文
  • 还扯公信力的真是白看了
  • 救生不救死,死的已经死了,你既得不到他的钱,也得不到他的情,所以要救活的
  • 今夕何夕,风雨无晴。这一篇,很见水平!!!
  • 他举报说前门楼子, 调查说确实有胯骨轴子. 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那TMD就是我主…圣明啊+3跪九扣 回复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