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下的分税制 | 顾子明

2020-10-08

今天接着昨天的文章,聊一聊新动能与税收。

从1989年东欧剧变,到1991年苏联解体,再到1993年的最高苏维埃解散,当时西方主流观点,都认为中国也将走向解体。

这段时间,这也是台湾方面高呼“一个中国”最积极的时候。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下,不仅国力突飞猛进,全国人民的向心力也在大幅增强,几年之后就,让西方国家认识到分裂中国成为了笑谈。

中国没有重蹈苏联的覆辙,也没有重演一百年前清末、北洋、民国时期的分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1994年全面推行的分税制改革。

在分税制改革之前,我们实施的是财政包干政策,各地方税务自己自足,上缴中央税赋极少,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国内省份之间没有关税壁垒之下,对外开放的东南沿海省份开启了对中西部的资本掠夺,东西部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东部的“倒爷”们啥都不用干,通过走私拿到进口的物资,倒手一卖就能获利颇丰,而中西部的省份就跟鸦片战争之后类似,迅速沦为了被倾销的市场,大量企业连转型机会都没有纷纷破产。

如果没有分税制改革,那么东西部之间的矛盾就会迅速激化,富裕东部看不上西部的穷亲戚想要“脱亚入欧”,西部不愿意被东部倾销掠夺而准备闹独立,很可能会重蹈清末的割据分裂之路。

而分税制改革之后,东部向西部倾销的利润中,被中央抽取一部分,投入到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促使中西部的消费升级,而中西部的消费升级又会进一步推动东部的产业升级,从此形成正向循环。

我们现在来看分税制,会觉得天经地义,但是回顾自宋朝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中国的分税制改革一直都没有能推动。

尤其是北宋末期和明朝中后期,随着东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新经济出现,一方面,东南地区对北方地区形成了碾压式的吸血,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税收迅速被新兴经济体所截流而枯竭。

这样,新经济引发税收被截流不仅使中央政府实力大幅削弱,不仅筹不到足够的军费,还被迫大幅降低政府公共事务支出;经济单方面的吸血更导致了南北方出现了激烈的对立,北方的少数民族能够迅速团结北方汉族地主武装,然后挥军南下,将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在萌芽。

站在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看,清末的东南互保,北洋的南北分裂,民国的南北内战,这些不可调和的南北割裂,无一不是全国经济无法形成内部循环的最终产物。

所以,才会感受到分税制改革对于中国这个大一统国家的意义。

不要觉得这事儿只是发生在中国,在美国,富裕加州的独立思潮与中部锈带州的失业红脖子,跟我们90年代是很相似的,美国目前两党对于救援方案的争议,本质也是对转移支付机制的博弈。

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人的决策往往会有参考。

就像目前面临科技升级的美国,与数百年前面临资本主义萌芽的历代中国王朝也有着不少的相似,譬如执政者(宋徽宗、崇祯)希望对外挥舞大棒,但战略上受制于税收下滑而不得不收缩,譬如国内保守集团代表(秦桧、吴三桂)本应积极对外,反而会不惜代价推动跨国保守同盟......

这背后,就像昨天文章中一群可以收税的机构,都是新一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导致传统的上层建筑无法匹配已经大幅改变的经济基础。

同理,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一样,如果上层建筑无法进行相匹配的“变法”,让国内的经济能够继续进行内循环,那么在保守主义的回潮之下,各国如美国两党那样内部的撕裂只会愈发的激烈且不可阻挡。

而这也是中国在90年代启动全面改革之前,能率先改革分税制的强悍之处。

一方面,让渡政府权力,允许掌握先进生产力的一部分人赚取人口红利而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又要事先约定分税制与富裕的群体进行分账,强制其将以后部分利润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他群体的脱贫致富。

结果,中国凭借着平稳迅速完成内部经济循环,愣是赶上了90年代末崛起的互联网浪潮,以及两千年初的全球化浪潮,实现了国内国际经济的双循环。

而了解了历史的进程之后,就会明白个人的选择。

一方面,我们嘴上要号召改革之前先确定好分税制度,另一方面,我们行动上却应该靠近那些正在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新时代产业。

 

51 人喜欢 

精选留言
  • 组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先富带动后富。贫困群众永远是党最关心的人。 个人:争做先富的人
  • 朱相之魄力与古之改革变法良臣不遑多让
  • 明公,最近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我明白了国家、社会运行的根本规矩,但依然有深深的无力感,因为想象不到理解这些后对我的工作生活能产生什么作用。 求明公解惑。
    最起码,能避开大多数的坑,仅这一点,累积下来,就领先全国95%的人了.....
  • 分税制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84年的40.5%下降为1993年的22%,1994年分税制实行后,2012年这个比例是50%。 如果没有这次分税改革组建强大的中央军,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羊毛早被薅完了 纵观5000年历史,中国比较富强的阶段,每一段或大或小的功业背后,都是中央财政能力强(有钱)而弱地方,从齐桓公管仲盐铁专营首霸春秋,到汉武帝桑弘羊平准均输横扫四海,宋神宗王安石青苗之法拓边河湟,到张居正一条鞭法,雍正摊丁入亩... 甚至,抽水机魏忠贤在世,清军都过不了山海关,都是因为中央有钱... 魏忠贤倒了,东林党把持江南税赋,明朝每年税收不过500万辆,大明遂凉了... 现在,新一轮的税改来了,普通群众的所得税降了,营改增国地税合并,这就意味着,内外双循环发动机熵减完毕,即将扬帆起航...
  • 为了获得“上海”对分税制的支持,那里的晋升通道更快了。为了让新动能姓中,我们又要在哪些方面给他们找补呢
    1科创板的融资、2牌照、3取代房地产的人大政协代表
  • 在那个人心惶惶、动荡四起的时代,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所以配得上那句称赞:ta 改变了中国! O.O
  • 有一种说法:分税制导致房价升高,明公怎么看?
    房价高的根本是因为经济发展好,预期好
  • 中秋期间,广东吃货网上买了新疆的西梅,四川的无籽石榴,陕西的奇异果(猕猴桃),品质非常好。多年前这些水果基本要买进口货,本土产品受制于运输条件无法拓展销路。现在西部路网建设日益完善,好东西能及时运出来,再通过马爸爸的网络广泛销售。这也算是转移支付、内循环、新基建的小小注脚案例。
  • 二十六年过去了,又到了打通内循环的关键时刻,似曾相识,不忘初心
  • 我就在互联网公司,所以我们公司要把一部分利润用于投入到自己相关行业的基建当中是吧?
    嗯,未来巨头之间比的就是谁的生态圈搞得更大更封闭(类似当年贾跃亭)
  • 凭借分税制一项功绩,朱相就该被历史所铭记。从国家通过分税制主导的转移支付,到现在马爸爸们为首的头部民营企业也一并加入,我们也算逐步完成了画圈老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下半句。
  • 愈发能感到教员当时的无奈
  • 明公,你总能整到新花样。你今天的文章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句话给讲活了。
  • 工作之后,参与了一些重点项目。在某些困难时刻,切身的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党员,什么叫组织的力量。一个组织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理想,有信念。这样的组织叫队伍,其他的只能叫团伙。 团伙可能会很强大,但是硬碰硬的时候,还是得看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
  • 是否只有头部企业才能算是产业里能收税的那个,这么看来,内卷又要进一步加深了... 作为刚毕业在一家中小互联网金融企业做产品的应届生,不由得觉得头皮发冷
    头部都是黄老爷,大家可以在胡万下面当差,也可以在武智冲下面当差....
  • 看到明公讲资本主义萌芽朝代的政治很有感触。现在教科书乃至大量历史学者虽然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但一面承认资本主义萌芽和工商业发展。一面脱离经济基础把政治彻底人物化,宫廷化
  • 明公,向您请教一下,按照您这篇文章的逻辑,前段时间的“放权”是不是类似于法国大革命中新阶级寻求自己政治诉求的一种体现呢
    必然是的,只不过目前也就想要分一点税收权,搞教育的就那么一个....
  • 一手效率,一手公平,看似不可调和的跷跷板,就这么平衡了
    勉励平衡罢了....
  • 明公,既然行动上要靠近正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新时代产业,为什么还说央企地产是能收到盐铁税的垄断行业,会不会以后房产价值相对于新动能创造的数字世界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像国税局,房产商这种前一代能收到税的组织不就是旧动能嘛,他们这种旧动能为什么比不上新基建呢(记得当时明公有提过新基建比旧动能强),还是这两个就不是旧动能
    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个恒产最大的就是房地产,也是最容易征税的领域
  • 那个时候某省甚至推出了自己的货币,资本天然是追逐利润的,不可能指望其会担负社会责任,新动能如果没有被制度提前约束好,可以想象一下后果了
  • 靠不近的人,感觉慌了,瞬间有种:时代淘汰你,都不会跟你说再见的感觉
  • 四项基本rules 是正治前提。
  • 强有力的统一的党内部署和一贯的平衡,地方山头翻不起大浪。建国初,中央首长就开始防范地方山头,比如成立河南新县,把湖北籍的将军划到河南籍,避免湖北籍将领太集中。
  • 个人觉得: 第一档,核心城市,核心部门gwy,当然,国家部委更好; 第二档:核心城市央企、潜在新动能企业; 第三档:核心城市边缘部门gwy、实力较强的地方国企(至少也得是省内数得上的,有投资扩张能力和资格的),新动能企业强产业链企业(有强烈被收购预期的) 再往下……似乎都差不多了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中央政府一旦失去权威,就会陷入"人道"的恶性循环中,唐朝藩镇割据,清末东南互补,,,而强力的中央税收则是维持中央权威的重要手段之一,,,,
  •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让渡政府权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先富帮后富,就是通过制度设计,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帮助后富地区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也使先富地区的产品有去处,实现国内大循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最勇敢的人总是冲在最前头保护这个人,并且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
  • 感觉就写了个前言,后面摘要,论点论据没写。其实的意思,世界的缩影,国家的缩影,宿命,再往后没法写了都
    这篇文章扩展起来就可以当一篇论文了。。。。时间不够啊。。。。
  • 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要一百年,任重道远,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改革永远在路上,所以机会也一直是存在的。从某种角度看,明公是幸福的,因为明公从世界的生命来体验个人的生命。
  • 靠近刘都统,收税老百姓,最后被均贫,都统应无恙。
  • 所以,做大蛋糕🍰 前要先定下来分蛋糕的方案,免费后续蛋糕太硬切不动。在产业升级完成前,各种新经济公司做大前,政府应该提前确定好税收制度。二八分化不可怕,可怕的是继续向着九九归一的方向发展,并且没有任何缓解措施。
  • 看完这篇,也更加理解了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措施的第一步为什么是要平衡中央政府财政。
  • 嘴上高喊主义,行动上要奔向先进生产力!
  • 这里有个悖论,究竟是先变得强大,还是先实现公平。两者往往不可兼得。一方面,我们希望巨头可以拉动新经济,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巨头征税三七开,最后往往是一方面实现了,另一方面没有实现。
  • 这篇文章看起来是再明确一下之前文章多次提及的新资本主义成长起来之前先定好分成规则
  • 不管嘴上喊着什么,最终还是要看清自己的屁股
  • 正在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新时代产业,指的就是昨天提到的有“收税权”的,例如新BAT,的巨头们么?
  • 这是把近期的文章掰碎了来解读啊。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