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拾一 LUSHIYI
《我,白富美,老公又矮又穷,所有人
都在等我们离婚……》
来源:写故事的刘小念
ID:xgsdlxn
Part.1
你能想象吗?
我跟陈冬结婚十年,娃都上小学了,还有人问我:“你到底看上他什么?”
我爸妈更是始终不肯正眼看他,觉得自己闺女明珠暗投。
所有熟悉我的人都认为,我就是被他的花言巧语给骗了。
只是,婚姻如履,陈冬像是那双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人字拖。
可我就是穿得舒服得劲,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我是85后,爸妈都在文化局工作,我是被他们琴棋书画富养大的。
从美院研究生毕业后,我应聘到一所大学当老师。
业余时,我带学生做了一个广告设计公司,规模不大,但收入还算可观。
工作第二年,我没靠父母任何资助,就自己全款买了车房。
这样的我,让爸妈很欣慰,也自视甚高。
他们觉得,我肯定能找到一个和自己匹配的男朋友。
可缘分却迟迟不来敲门。
Part.2
当然,从小到大,追我的男孩不少,可我跟谁都没走到谈情说爱那一步。
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没长恋爱脑?
直到遇见陈冬,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园艺师。
他所在公司是我的一个客户。
有一天,陈冬顺路来公司送资料时,我正在跟一个朋友打电话。
我示意他先坐一下。
谁知朋友遇到了烦恼事,电话一打就将近20分钟。
而陈冬呢?也没傻坐着干等,在那20分钟里,他颇有兴趣的摆弄我办公室那些绿植。
见我挂断电话,他惋惜地说:“这几棵奄奄一息的多肉,都是好品种,可惜了,我带回去帮你抢救一下吧?”
那语气,不是在帮忙,而是请求。
一个大男人对花草这么怜惜,挺让我意外。
聊天中,陈冬告诉我,他是园艺师,这是他的专业。
他还颇为认真地叮嘱,办公室里哪些绿植喜光,哪些需要散光。
至于那些要拿走的多肉,他胸有成竹地保证:“等下次带它们回来,保证让你惊艳。”
果不其然,一个多月后,陈冬再把那些多肉带回时,我甚至怀疑,是他新买了送我的。
个个饱满,且都变了颜色,变回了我当初买回它们时的呆萌治愈。
那天,陈冬像托孤一样,详细地告诉我关于多肉的养护。
而且,明显知道我是养肉新手,他细心地用标签写下每个多肉的品名,劳尔、唐印、舞会红裙……
我念着那些名字,陈冬说:“都是有名有姓,有头有脸的,一定要善待它们哦。”
我笑了。
术业有专攻,眼前这个男人对多肉那份父亲般的慈祥,让我感到一丝特别。
Part.3
从那以后,我们互加了微信,我经常向他请教养肉技巧。
说起来,还是我追的陈冬。
为了跟他有更多交集,不仅我办公室,家里的绿植也没少被我虐待。
他把那盆红玫瑰抢救过来,并且养到开花送回来时,我特直白地问他:“红玫瑰的花语你懂的,就这么把它给我,是表白吗?”
机灵如陈冬,他瞬间懂了。
然后反问:“如果我说是表白,你会答应吗?”
我笑道:“我可不想再霍霍家里那些花花草草了,还是让你专职伺候它们吧。”
就这样,我跟陈冬谈起了恋爱。
所有人都认为,我和他只是短暂的擦出火花,可是,越是了解,我就越被他吸引。
他是那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几乎叫得出所有植物的名字,做得一手好饭,充满生活情趣,人缘好到爆棚。
跟他在一起,从来不会生气,想不开心都难。
Part.4
第一次跟陈冬去他们家,我算是明白了他这样性格爱好的出处。
他爸也是个养花高手,家里的阳台不大,但被布置得像个小花园。
好多挂绿植的篮子,都是他妈妈自己编的,铁艺的,藤编的,造型都很独特。
陈妈妈还做得一手好饭,最拿手的是饺子。
那天,我们一起包饺子。
陈冬“关心”地用手擦了下他爸爸的脸,说:“爸,看你累的,都出汗了。”
事实上,他借机往爸爸脸上摸了好多面粉。
而爸爸呢,迅速识破他的小把戏,坚持往陈冬的鼻梁上贴了一块圆圆的面团,把他弄成小丑的造型。
说实话,我被那样温馨有爱的场景感染了。
从小到大,我们家一直是严肃有余,欢快不足。
最是晚饭谁来做这件事,常常成为爸妈互相抱怨的由头。
那天,那一室的欢声笑语,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征服了我。
真羡慕这种平和温暖的日子。
Part.5
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后,陈冬劝我要想好了。
他说:“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在事业上也不能对你有所帮助,这种女高男低的关系,会不会失衡?”
我特别自信地对他说,我争强好胜,你温和佛系,我们堪称绝配。
可想而知,当爸妈得知我和陈冬恋爱时,反应有多大。
温文尔雅的爸爸见我心意已绝,气得一天没吃饭。
我妈呢,则在一旁煽风点火,说陈冬配不上我,说我傻,几盆多肉就骗到手了。
尤其是婚后第一年,我们每次回家,爸妈都没有好脸色。
直到妈妈因为心脏搭桥手术,陈冬忙前忙后,他们才勉强接受这个女婿。
可是,婚后的日子,我很幸福。
因为我的身高170,陈冬只有172,再加上女人本来就比男人显个头,所以,结婚后,我把高跟鞋都悄悄收了起来。
我不在意陈冬的身高,但我在意外界那些议论。
谁知,陈冬发现这件事后,又把那些高跟鞋全都找了出来。
他说:“我长的矮,做梦都想找个高挑媳妇,你还非要跟我平起平坐,也太小看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Part.6
陈冬的确有一颗超强大的心。
有段时间,爸爸动用他的关系,为陈冬谋了一个体制内的差事。
他只要通过国考,就可以拿到正式编制。
可是,陈冬拒绝了。
他说,大学毕业后就进了现在的单位,从领导到同事到业务,都驾轻就熟,虽然收入不高,但工作时间和环境都是他喜欢的。
他还说:“我可以吃你的软饭,但不能再吃你爸妈的,那样,就真的在他们面前抬不起头了,放心,虽然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我不会给他们丢脸。”
我当然支持陈冬。
既然我们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为什么一定要逼他,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呢?
因为这次的拒绝,爸妈对陈冬更加没有好脸色。
可他呢,一到我爸妈家就干活,面对他们的冷嘲热讽,从没表现出任何不悦。
我问他:“你真的不生气?”
他说:“换我是他们,这么优秀的女儿嫁给这么平凡的女婿,可能比他们还失望,放心,得了便宜的我,会一直在他们面前很乖……”
这就是陈冬,任何别人想不通的事,到他那里,都能云淡风轻。
Part.7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因为学校的一点事搞得焦头烂额。
公司又接二连三出问题,我每天回到家里,整个人就像一个行走的火药桶,一碰即炸。
可是,每天推开家门,都有一桌子丰盛的饭菜等着我。
我吃不下,陈冬也不逼我。
他说:“没事,我吃的时候你看着就行,万一看着看着就饿了呢。”
然后,他就真的开始大吃二喝。
看着他那副样子,我整个人好像也没那么焦虑了。
那几天,卫生间的镜子前,衣帽间的柜子旁,我的电脑上,都有陈冬手绘的笑脸贴。
晚上,我在电脑前加班,他就在一边看书,不管到多晚,都一直陪着我。
我随口问他:“你看的什么书?”
他无比认真地说:“虽然爸妈安排的工作我没去,但并不代表我不上进啊,我正在备考高级园艺师,如果能拿到这个证,收入会高很多,老婆,为了你,我会努力的。”
我心里暖暖的,他就是这样,真心真意,脚踏实地,给我温暖和依靠。
有他在,外面再大的风雨,对我来说,好像都不是事了。
Part.8
陈冬热爱生活,在他的怂恿下,我把在爸妈家吃灰的钢琴搬了过来。
每逢周末,他在阳台伺弄花草,我便在客厅里弹弹钢琴、画画、练字……
他一会掐朵花戴在我头上,一会给我端来一杯自制冷饮,原材料柠檬和薄荷都是露台上种的,然后我们各种自拍,惹得一室笑声。
我儿时被爸妈强迫学习的才艺,终于因为遇到他,而变成了情趣。
有一天,我在练字,陈冬在洗青梅准备做酒,那场景,让我不由写下:千金易得,知已难求。
陈冬见了,突然感叹道:“幸得有你,我一直生活在舒适区。”
而我,和陈冬走得越久,也就越明白:一个人的好性情,是家庭最大的财富。
更准确地说,幸得有他,我才知道真正的般配是彼此欣赏,而不是实力相当。
他让我们现实而功利的生活,变成了暖意融融的日子。
Part.9
2012年7月,随着女儿的出生,我们这桩不被看好的婚姻,更是蜜里调油。
有了女儿,除了怀与生,剩下几乎都是陈冬的事。
他不是得到了一个女儿,而是获得了一个玩伴。
他做女儿的人肉秋千,屁股上拴着小凳子遛娃,用过家家的方式教女儿人工呼吸,骗女儿的亲亲……
女儿有段时间出门就要抱抱,不抱就哭,我严厉批评教育,却屡教不改。
可是,陈冬面对女儿举起求抱抱的双手,开心地说:“来,爸爸来和你数数,数到三就抱。”
然后,他牵着女儿的小手,欢乐地数着“一二一、一二一……”。
女儿也欢快地跟他数,没听到“三”的她,就那样愿赌服输地再也没求抱抱。
有这样欢乐的爹,也就有了快乐的闺女。
Part.10
是的,遇见陈冬,我们把日子过成了段子。
我慢慢了解,幽默的背后其实是包容妥协,更是生活的智慧。
就像陈冬所说:“家是欢乐的道场,又不是PK的擂台,所以,只要有争吵,我都选择让你赢。”
也正因这句话,我明白了,我们成为夫妻的真正内因。
我或许拥有比他高那么一点点的生存技能,而陈冬的幽默乐观则是重要的生活技能。
如果说家是一个拼图,那么,我们都出示了各自资源,成就了这钢筋与混凝土般的组合。
就像别人眼中,我俩一个是西红柿,一个是土豆,怎么看都不应该有什么交集。
可我和他,却成了薯条和蕃茄酱的CP。
这些年,陈冬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你是怎么把孙妍拿下的?
这个问题,从我们谈恋爱,一直问到女儿上小学。
每次,若我在场,都会主动替他回答:“是我追的他,他丑,我瞎。”
如今,女儿长大了。
面对这样半真半假的问题,她变成了代言人:“这都看不出来吗?明明就是我妈喜欢我爸的好玩。”
孩子最公平纯粹,在他们的眼里,好玩最可贵。
成熟后,我发现,事实的确如此。
Part.11
幸福从来不只有一个版本,也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幸福婚姻的秘笈是什么?
我能想明白的就是:我们嫁给了彼此的优点,并不断放大那个令彼此灵魂相吸的优点,然后,一俊遮百丑地相亲相爱。
换句话说,真正的爱情不是找个完美的人,而是用完美的眼光去欣赏那个不完美的对方。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陈冬送给孙妍的多肉
▼
— E N D —
今日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