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8月5日,农历六月十六。周三。
我之所以每天早上要说这句话,是因为,我发现,如果我不为自己确定一下时间,我就容易找不到自己,就像生活里失去了自己的锚点。
就像现在的北斗系统,我需要时间的锚点,来确定和栓柱自己,好让自己能找到自己,而不是随波逐流。
01
这两天看人讨论某篇高考满分作文,我找出来看了一眼,说实话,作为前高中语文老师,我不看好这一篇作文。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
文风装,看似很深刻,其实就是装逼。本来很清楚明白能说清楚的话,非要装模作样,故作深刻,这样的文风不可长。这样的文风,和现在的某些官样文章没什么差异,就是让你看不明白。
明白晓畅,是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就像白居易的诗,千载已还,依然是明白晓畅。这才有生命力。
不论是作为一个中学生,还是作为某个行业的领袖,把话说清楚,说明白,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你看看毛泽东文选,还是邓小平文集,都是如此,不装,明白晓畅。
凡是装的,都不能流传久远。
很多人记住了“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却忘记了后面还有一句话:“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微博上“破破的桥”说得对:
不管什么考试,主观题的本质就是猜测批卷老师(或者能左右批卷老师的力量)的喜好。
浙江的某考生作文猜对了,得了满分,仅此而已。去反复说他的作文如何晦涩装逼无聊,意思都不大,还是直接从后者的喜好来谈比较好。
喔,我还见到了一篇全文都在拍马屁的满分作文,但大家早已习惯习以为常,争不起来。
02
微博上的“周玄毅”也写了一段文字,我看了想笑:
有一次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我偷偷问作者的导师:这学生以后是留校任教,还是去企业工作?
他答:去企业。
我长舒一口气:那就没事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本论文,仔细看下来,真正在谈(标题里提出的核心)问题的,也就不到一页纸的篇幅,而且还没谈清楚。这种人如果以后搞学术,很可能你看到题目觉得这篇文章很重要,仔细读了好几遍终于懂了——才发现什么都没说。相当于谋财害命,同类相食。
那,为什么去企业就没事呢?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容我举个例子。
都看过那篇“住在树上”的高考作文吧?在学哲学的人看来,是挺生气的,不但是强化了哲学“不说人话”的刻板印象,而且还对很多哲学概念有误解。但是在改卷子的(文学专业)老师看来:这孩子挺不错呀,知道的这么多。给个高分不算不对吧?就算给个满分,也不是完全说不过去的哈?
你看,这就是角度的不同。企业招一个哲学博士,需要的是他“能够呈现出深刻思考的样子”,至于思考的内容是不是真解决了哲学里的某个问题,并不重要。同样,阅卷老师给一个作文判分,只要“显得比同龄人有水准”就可以了,至于这个水准是什么,甚至于这个水准本身重不重要,也不重要。
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引用哲学家的话吗?就是因为一切都只需要“显得”就行了。
之所以想笑,是因为我想起了我以前遇到过的博士。
我遇到过很多很厉害的博士,当然也遇到过很多很水很菜的博士。理工科的我不敢说,文科的博士,我说句实在话,我有点看不起。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博士,在日本待了七年,在我们公司先是给大老板做PPT,后来到我们公司做某个板块的副总。说实话,他人是一个很忠厚很老实很实在也很能干的一个人,他的PPT做得真好,文图并茂,看了PPT,基本上不用说话了。
就是,就是有个缺点,逻辑太复杂。
我总觉得,去给地方政府的领导做沟通,谈地,谈合作,逻辑太复杂,官员们未必感冒。
每次他在家(公司)里汇报方案,都讲得头头是道。大家都说,不错。
但每次让他带队出去和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沟通,回来都是一肚子气,他被那些人气得,因为地方政府的官员不管他的逻辑,只按照自己的逻辑来,他每每被对方憋得说不出话来。
他的逻辑和他们的逻辑,不在一个频道上,不是一个套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我当时内心里对他的看法是,这个人,呆,读书太多,把脑子读坏了。
再就是,他在这个企业待的太久,完全洗脑了。他以为,他所在的公司的逻辑,就是全天下的逻辑,他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以外的逻辑。
我遇见的另一个博士,某大学的管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光环很吓人,后来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名头太大,也不是好事。
书呆子逻辑,和实际的企业管理,不是一回事儿。这个博士,在工作中闹了很多笑话,也惹了很多麻烦,也从此让我对几乎所有的管理学博士很鄙视。
我知道我有这样的鄙视不对,但受的伤害太深,为这样的人擦屁股,实在是劳心劳力还丢人。
03
在电梯里看到一楼盘广告,美奂美轮的房子上面,是璀璨星空。广告语是“星空作序”。
我看了想笑,想笑什么呢?笑现在的房地产广告都进化到卖星空了。
卖海景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卖星空的是康德的话:人类有两大永恒,一是心中的道德律,一是头顶上璀璨的星空。
但现实的生活里,买海景房的人大多没功夫看海,买星空房的估计也没空看星星,除非春暖犯花痴,或者天文爱好者。
但偏偏人还就得有这么点东西,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
商业的价值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一个穷读书的,买不起馒头。饿极,跑馒头铺谎称怕馒头,怕到跌倒。馒头铺的老板不信,引他进了一间满是馒头的屋子。读书人妙计得手,狼吞虎咽。隔着锁眼老板窥到,难过,进来客气问道:你还怕什么?读书人答:还怕一杯热茶。
所以王小波说:知识分子有话从来不明说,嫌这样不够委婉。
04
昨天看到有人调侃:
有些人一天赚的钱并没有真正搬砖的工人工资多,所以,就别自称自己在搬砖了。
我把这句话发在朋友圈里,有人留言,在杭州搬砖,一天500元。
其实,在建筑工地上,很多工人的工资,一天500、600很平常了。反观很多大学生呢?大学毕业起薪是多少?
当然,进华为拿年薪200万,你就不要乱想了,毕竟,全国才找到了4个。
倒是因此想起来陈映真在《上班族的一日》里写的一段话:
“一大早,无数的人们骑着摩托车、挤公共汽车、走路……赶着到这个大机器中去找到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位置。八小时、十小时以后,又复精疲力竭地回到那个叫作‘家’的,像这时他身处其中的,荒唐、陌生而又安静的地方,只为了以不同的方式喂饱自己,也为了把终于有一天也要长成为像自己同其遑遑然的‘上班族’喂饱——养大……’”
05
人在这个世界上奔波,有人很成功,有人很失败。有人很幸福,有人很颓伤。活得快乐幸福,其实不容易。
台湾的曲家瑞说过一段话,我觉得意味深长:
“你得先找到你自己,看透你自己,然后爱你自己、突破你自己,你就会站得很稳,会想往前冲,义无反顾。”
她说的这句话里每一件事,都不容易,如果你想做的好。
06
昨天看了几集《三十而已》,想到了好像是亦舒师太说的一段话:
我从来不穿高跟鞋,是因为我不想踮起脚跟,去做我够不着的事情。
师太的意思是,我没有非分之想。
但人,偏偏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欲念、俗念,总想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就像顾佳的所作所为,就像王漫妮的所做所为。当然,也包括男人。像梁正贤,像许幻山。
大家都在踮起脚尖,想着捞池塘里的月亮,摘天上的星星。
城市的水泥地太硬,高跟鞋太尖,走上去哒哒作响,但脚尖脚跟会疼。
婚姻就像鞋子,别人看得见好看不好看,舒服不舒服,脚趾头自己知道。
宁财神说过一段话,说的是男人的欲望:
少年时,想碰到一个聂小倩,拼了性命爱一场,天亮前带着她的魂魄远走他乡。
青年时,想碰到一个白素贞,家大业大,要啥有啥,吃完软饭一抹嘴,还有人负责把她关进雷峰塔。
中年时,想要一个田螺姑娘,温婉可人,红袖添香,半夜写累了,让她变回原形,加干辣椒、花椒、姜、蒜片爆炒,淋入香油,起锅装盘。
就像八戒讲他家里的故事:
八戒两口子看《三十而已》,八戒媳妇说,老公,你说许幻山已经有了顾佳这么好的老婆,为什么还要出轨林有有,他是不是渣男?
八戒说,你这个问题,我都稀得回答你(青岛话,就是我觉得你这个话题忒简单,我懒得回答你,回答你会显得我没智商。大概意思是这样)。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咱儿子都能回答。
来!儿子,我问你,我给你买的玩具那么多,好几千块钱的机器人都有,你为什么还喜欢抢隔壁老王的女儿的玩具,她的玩具才十几块钱买的,那么便宜?
八戒儿子说,因为我没玩过。
07
去年的今天,我写了一篇《运气好的人》,开头是这样说的:
运气好的人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外向,一个是开放,还有一个是低神经质。
原文点这里: 《运气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