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与撒贝宁、曹文轩的恩怨 | 万小刀

6月28日

作者大唐守捉使

一、
 
最近,65岁的郑渊洁在微博上再次向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开炮。
原因是就在几天前,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一套“四十年四十部儿童文学”的丛书,其中有一本是郑渊洁的作品,在发短信询问郑渊洁后,郑拒绝授权。
而参与丛书编制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发布了一条莫名其妙的声明,向曹文轩道歉。

你朝我要授权我拒绝了,你向曹文轩道哪门子歉?
火大的郑渊洁继续猛锤老冤家曹文轩,五天后他再发微博,希望曹文轩能够尽快出示2018年收入的2700万版税的缴税凭证。

为什么一直用“再次”?郑渊洁和曹文轩早就结下了梁子。
早在2010年,新浪微博刚刚成立一年的时候,郑渊洁就直接开火,剑指曹文轩等作家到小学演讲卖书的行为。
在郑渊洁的微博里搜曹文轩,可以看到这十年来,郑渊洁始终没有忘记过对曹文轩的口诛笔伐。
郑曹两人在当代的中国儿童文学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郑渊洁不用多说,多少70、80、90后是看着他的作品长大的,即便没看过书,改编自他作品的《舒克和贝塔》、《魔方大厦》等动画片也是耳熟能详。
而北大教授曹文轩更是声名显赫,担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的他凭借一篇《草房子》立身,这本书不仅入选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而且也是中小学生的必学篇目。在2016年,曹文轩更是获得了儿童文学界最具分量的国际安徒生奖。
一个是读者遍布天下,云集影从;一个是官方青睐有加,荣誉傍身。
但郑渊洁和曹文轩非但没有惺惺相惜,反而势如水火。 
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文人相轻,两个人的交恶早在1986年就埋下了伏笔。
 
二、
 
1955年,郑渊洁出生在石家庄的一个军人家庭里。
父亲郑洪升是高级步兵学校的教员,因为住房紧张,全家只能挤在一间屋里子,小小年纪的郑渊洁每晚就看着父亲在灯下备课。 
郑渊洁的外公刘润甫是北京城赫赫有名的老中医,并把毕生所学都传给了郑渊洁的舅舅,但可惜他在政治运动中不堪批斗,背着最爱的毛主席像章,学老舍跳了湖。 
因为政治运动的原因,郑渊洁的学历停留在了小学四年级,不过这短暂的受教育经历点开了他心里的一颗小小种子。
有一次课堂布置作文让大家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在别人的梦想都是当科学家的时候,受了时传祥先进事迹鼓舞的郑渊洁写的是将来想当一个掏粪工人。
显然这个理想看起来毫无逼格,郑渊洁也被周围人笑个不停。但当时的语文老师并没有说他胸无大志,反而将这篇作文推荐到了校刊刊登。
日后郑渊洁的童话作品中,尽管老师大多数都是反派形象,但提起小学的这位赵俐老师,郑渊洁依然满怀感激。在曾经在一次采访中,郑渊洁笑言:“可能是老师怕以后没人去掏粪了,所以推荐了我的作文。”

文革开始后,郑渊洁的父母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他在干校的子弟小学续上了学业,但没多久就被开除了。
当时老师让写《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个题目,郑渊洁大笔一挥,写了一篇《早起的虫儿被鸟吃》,直抒胸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干嘛非得都当鸟儿,我就想当虫行不行?
看到这么离经叛道的文章,老师冲冲大怒,把郑渊洁叫到讲台上一番羞辱。
才10岁出头的郑渊洁干了一件更牛逼的事,他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拉响了随身带着的鞭炮。一声巨响过后,郑渊洁也就彻底告别了学校。
多年以后,郑渊洁把自己的行为比作董存瑞第二。
那时候的军人家长大多像石光荣或者李云龙那样,简单粗暴,信奉棍棒教育,但郑洪升显然是个异类,从小到大他从来没动过郑渊洁一个手指头。在知道儿子的壮举后也只是平静地说了句:“不上学就不上吧,我自己教你”。 
从童年的经历我们就不难看出日后的郑渊洁为何会采用一种十分“激进”的人生态度:对权威永远充满蔑视和反抗,对孩子则永远愿意弯下腰,和他们平等相处。
曹文轩比郑渊洁大一岁,出生在江苏盐城的一个水乡,走三里路要跨五座桥。
要说教育资源,农村出生的曹文轩肯定比城里孩子郑渊洁少很多。但好在曹文轩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在村里也颇受人尊敬。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亲邻和睦有爱,日后回忆起来,曹文轩说童年是自己最大的财富。
同郑渊洁“混世魔王”一般的童年截然相反,曹文轩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起就喜欢往图书馆钻,并展示出了非凡的写作天赋,学校的作文比赛总是拔得头筹,参赛作品能写满一个小本子。
  
三、
 
在15岁这年,无书可读的郑渊洁去服了兵役,维修了六年的歼6战斗机,喜欢飞机的他乐在其中。
1975年,20岁的郑渊洁在住院时认识了18岁的阎维文,两个人经常半夜溜出病房到外面滑冰,当时还是舞蹈演员的阎维文每次出去都要吊嗓子,郑渊洁不解,说你没事老喊什么?
阎维文表示,舞蹈演员只能吃青春饭,自己这是在为转型成为歌唱演员做准备。
郑渊洁听罢,深受触动,没想到一个18岁的年轻人会如此深谋远虑,于是对阎维文钦佩有加。后来阎维文成为了著名歌唱家,郑渊洁在写作时也养成了一个特殊习惯:要听着阎维文的歌写东西才带感。
估计很多读者都想不到,这些经典的童话作品是在慷慨激昂的军旅歌曲伴奏下创造出来的。
在那个特殊的十年里,曹文轩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他继续在图书馆里泡着,读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书籍,后来还参加了当地文学爱好者组成的写作研修班。能在这最躁动的年纪里沉住气读书,曹文轩是真的爱文学。
在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潮流中,一向表现优异的曹文轩被推荐给了北大。北大的招考官看了曹文轩的作品之后赞赏有加,直接录取了他。
20岁的曹文轩是那一年盐城市唯一一个被北大录取的年轻人。
两个人的20岁已经注定要走向不同的路。
  
四、
 
1976年,复员的郑渊洁被安排到北京一家仪器厂看水泵,并且找了个女朋友。在当时,郑渊洁每个月能拿到47.5元的工资,相当阔绰。
一年之后,中国恢复高考,但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却让郑渊洁失恋了。
因为女友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所以难以接受未来的女婿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于是派女友的哥哥来通知郑渊洁:不考大学就分手!
其实郑渊洁本来不排斥参加高考,但女友哥哥下最后通牒的方式让他很不爽,谈了五分钟后双方不欢而散,一向吃顺不吃戗的郑渊洁下定决心:分手就分手,我还偏不考了!
这次只有五分钟的失败“面试”也成了郑渊洁心中的一个坎,后来儿子郑亚旗开公司,郑渊洁嘱咐儿子面试员工的时候至少要七分钟才行。
失恋后的郑渊洁经过一周的茶饭不思,开始琢磨:到底干什么既不用上大学,又能有出息呢?
他在挂历的背面写满了可以从事的职业,然后再做排除法,发现别的行业都得上大学,所以最后选定了写作这一项。
此时的中国文艺领域正是百花齐放,在《读书》杂志喊出的“读书无禁区”的口号下,各种文学刊物纷纷成立,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了出来。 
甚至八十年代很多征婚广告的要求之一就是:热爱文学。
当郑渊洁还在为爱情流眼泪的时候,24岁的曹文轩已经一副妥妥的“人生赢家”姿态。 
被北大图书馆系录取后,因为文笔太过出色,不久后曹文轩就转到了中文系。四年之后,毕业的曹文轩被邀请留校任教。
郑渊洁没成为大学生,而曹文轩却成了教大学生的人。
 
五、
 
但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写什么好呢?
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即将实行计划生育的新闻后,郑渊洁灵机一动,他想着:如果一家只有一个孩子,肯定会把资源尽可能地倾注到独生子女身上,那么儿童读物的市场必将大有可为。
 渊洁确实是个预言家。在今天,儿童图书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34亿,占到了全部图书的四分之一。
1978年,还在工厂上班的郑渊洁没事就往图书馆钻,开始研究儿童文学,同时找找哪家杂志社适合投稿。
不久,写了第一篇儿童寓言《壁虎与蝙蝠》后,他寄给了河南人民出版社的《向阳花》杂志,当时审稿的编辑因为母亲生病,在医院看了这篇作品,觉得不错,但因为找不到打印设备,于是就手信一封,告诉他作品被采纳了。
收到手写的留用通知,郑渊洁欣喜若狂,还和这位叫于友先的编辑成了朋友,之后于友先青云直上,当了七年的新闻出版署署长,当然这是后话。 
取得了开门红的郑渊洁信心倍增,之后的几年就开始了上班看水泵,下班码字赚外快的生活。 
而此时的曹文轩已经登堂入室,他在1979年写的《弓》和《哑牛》获奖连连,好评不断。 
80年代初,郑渊洁在江苏的《少年文艺》杂志上开始连载其经典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动画片成为无数人童年阴影的《魔方大厦》。
 
看着猛增的销售量,郑渊洁就跟出版社商量:你看我这作品把杂志销量带起来了,我这千字两元的稿费能不能再涨涨? 
出版社的反问让郑渊洁无话可说:这上面又不是你一个人的文章,你怎么知道是你把销量带起来的? 
觉得也是的郑渊洁挠挠头说道:那要不给我办个专刊,只刊登我的作品。
出版社觉得他在说胡话,即便给你办了专刊,你能坚持多久?
不到30岁的郑渊洁还真把这事当真了。在软磨硬泡之后,时任共青团山西省委的赵岩平接受了郑渊洁的想法,但在谈稿费的时候,郑渊洁再次让人大跌眼镜:不要稿费,要版税!
当时的文字工作者基本都是以稿费为生,出版社付了稿费,杂志卖得好还是坏,就和作者没关系了。但郑渊洁因为吃过稿费的亏,再加上从杂志上看到了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收入模式,对版税展现了极大的兴趣。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杂志的定价抽出一部分给作者,卖得好作者的收入就多,卖得差作者拿钱就少。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新鲜而又大胆的举动,毕竟如果卖不出去,自己就纯是义务劳动了。 
不过在1985年,只刊登郑渊洁作品的《童话大王》面世后,就很快成为了畅销杂志,两三年后的月销量就突破了百万。
为了保存小读者一千多万封来信,郑渊洁在北京房价还不到2000/平的时候买了十套,特意用来存放信件。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次绝佳的投资,但郑渊洁表示,这十套房子至今仍然只存放信件。
而郑渊洁也过上了所有社畜们梦寐以求的生活:每个月兼职日进斗金。但他还是天天按时上下班,拿着百十来块钱的工资。 
不过作为自媒体的先驱,郑渊洁过得也不轻松,想要保证杂志的按时出版,每天都要写个三五千字才行,于是郑渊洁调整了自己的生物钟,每天天一黑就睡,凌晨三四点起床,听着阎维文的歌,开始写作,写完了再去上班。
 
六、
如果用江湖比喻中国文坛的话,郑渊洁就像是一个出身草莽,天不怕地不怕的江湖豪客;而曹文轩则是名门正派的得意门生,永远恪守礼节,正襟危坐。
郑渊洁是教育制度和权威的弃儿,所以他对其不屑一顾;而曹文轩恰恰相反,是教育制度的受益者,权威最钟爱的好孩子。 
1986年,两人在庐山相遇,也正式交恶。
关于这段历史,曹文轩没有回应过,郑渊洁也并没有点名说是曹,我们只能从郑渊洁以及他的父亲郑洪升的回忆中找到点线索。
那年五月,一家南方的小出版社找到了郑渊洁,双方聊过后,郑渊洁向其推荐了16位年轻作家。这家出版社打算出版一套合集,里面分童话卷、诗歌卷和小说卷,童话卷的主编当然非郑渊洁莫属。
但不久之后,郑渊洁推荐的小说卷主编向社长吹了一股阴风,说郑渊洁工人出身、文化水平太低,没资格当主编。
社长听了他的话,暗地里换了帅,将童话卷主编换成了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作家。
这群人在庐山开会开到一半,郑渊洁才知道自己被换掉了。
郑渊洁本人也回忆,在庐山曾经被人挑衅:北大的一个教授就说,咱们这儿有人不知天高地厚,一个人写一个月刊,还说如果我能够写两年他就把名字倒着写。 
闻言后的郑渊洁立刻取消了对这一合集的授权。
有网友在旧书网上查到了一套与这段回忆条件相符的合集,其中小说卷的主编正是曹文轩。再加上北大教授的头衔,郑曹交恶开始浮出水面。
此后,郑渊洁对作家群体的态度也越来越微妙。在他看来,不少所谓的作家既没有真才实学,也非常虚伪,他不屑于与其为伍。 
下山之后,郑渊洁就把这位小说卷主编的名字贴在了写字台上,全靠这名字提神醒脑。这次“庐山会议”后,郑渊洁的作品也就越来越“叛逆”。
 
七、
 
郑渊洁的作品现在看来总有点“差生爽文”的感觉,文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是那种学习一般,调皮捣蛋,老师不待见的差生,但同时又心地善良,敢于质疑权威,思想活跃。
其中不少地方更是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毫不留情地讽刺。比如《舒克和贝塔》中郑渊洁就借着舒克的口,如此评价大学:“大学是给那些没有本事又想比别人活得好的人准备的。有学历的笨蛋更麻烦。” 
当然,郑渊洁在子女教育上还是做到了知行合一。 
有一次,还在上小学的儿子郑亚旗告诉郑渊洁,老师当众说有的同学“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极其生气的郑渊洁实在无法忍受老师对学生的羞辱,在征得了儿子同意后,让他直接退学,自己在家以私塾的方式教育儿子。
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郑渊洁一直坚持,直到郑亚旗18岁之后,才离开家到社会上谋生。
和自己的父亲一样,郑渊洁从来没有打骂过子女。父子间的互动甚至看起来都有些不可思议,郑亚旗从不叫他爸,而是直呼其名,有时候他还会管儿子叫哥。
不过,郑渊洁也不是那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愣头青。
女儿郑亚飞从小就非常喜欢学校,于是郑渊洁就让女儿好好上学,晚上陪着她一起写作业。并表示会支持她读完博士,现在的她正在美国念大学。
郑渊洁一直在焦点之下,而曹文轩则在象牙塔里沉默得多。
据北大学生回忆,曹文轩是个一丝不苟的人,西装永远笔挺,皮鞋永远擦得锃亮。朋友说他“穿名牌,风度翩翩,潇洒极了”。在中文系,他是第一个买车的老师,买的还是宝马。
在90年代,曹文轩到日本学术访问。强调秩序的岛国让曹文轩如鱼得水,他还为此特地写了一篇散文来描述这段旅程里的惬意。把玩一台奥林巴斯的相机时,因为手指可以恰到好处地放进凹痕里,“舒服的手感直浸润到心上”。
在很多采访中,曹文轩都公开表示,小孩子应该读点“血统高贵”的书。显然,这正是郑渊洁所一直反对的。
八、
 
在90年代末,郑渊洁供职的文联杂志社把他解聘了。 
领导跟他说,你工龄快满30年了,可以给你算退休,还有退休金拿。 
郑渊洁表示我才四十多,凭什么退休!于是在还差一个月就满30年工龄的时候,郑渊洁主动离职,去领了一张《北京市城镇失业人员求职证》。 
另一位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厚一笔的王朔曾经跟郑渊洁说,这失业证是最牛逼的证件。
当时郑渊洁非常眼红,觉得这是作家必备,因为这能证明你可以靠写作养活自己。
到了新世纪初,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郑渊洁终于被“重拳出击”了一次,在2001年的一期《今日说法》上,刚进央视没多久的撒贝宁点名郑渊洁,说他的童话作品充满了少儿不宜的内容。

 说郑渊洁的作品,还真有点“疑车无据”的篇幅:

而这些内容妙就妙在:小孩子压根不会往那方面想,成人们看完则会会心一笑。
这期节目之后,社会反响强烈,有些学校直接封杀了他的作品,还有家长写信给媒体,怒斥郑渊洁毒害下一代。 
如果是现在,哪位名人被官媒点名,可能会发一篇微博,开头第一句是“抱歉占用公共资源”,然后承认错误,坚表决心。
可郑渊洁的反应是:《童话大王》不再刊登新作品,而本来自己打算出版的13本长篇小说将永久封存,一百年后再出版。

 (来源:知乎)

2004年,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时,49岁的郑渊洁表示自己被这次点名吓得阳痿了,而且以后的作品不会再出现鼻子以下的事物,因为嘴和手都能干少儿不宜的事。 

不知道女记者吴虹飞是没听懂他的揶揄还是故意为之,居然问了一句:你没有治疗吗?
之后的十几年郑渊洁都很不待见撒贝宁,不管什么活动,只要小撒在,他就不参加。 
2015年,央视的《开讲啦》希望郑渊洁来做一期节目,知道郑渊洁对当年的事还耿耿于怀,于是故意将了他一军:郑老师,您怕什么啊?
这招激将法果然有用,两个人终于见了面,撒贝宁解释说当年那期稿子是编导让我念的,不是我写的。这下两人才冰释前嫌,还成了朋友。 
九、
 
不过郑渊洁应该不可能与曹文轩和解了。
2019年的一份榜单,将两人的矛盾再次推向了高潮。
在这年的4月18日,《华西都市报》公布了2018年中国童书作家榜,曹文轩位列第三,版税2700万,而郑渊洁则榜上无名。有好事者去郑渊洁的微博下面留言,大意是:你不挺厉害吗?怎么连榜单都没进去啊?
 一向好斗的郑渊洁发表了长微博《“僵尸畅销童书”让孩子远离阅读》,直接抓着曹文轩猛锤。
在文中,郑渊洁披露,自己是拒绝加入这份榜单的,因为该榜单水分极大。

他单独拿出了第三名的曹文轩,指责曹文轩的版税来源主要在于中小学校演讲后的半强制售书,还给出了浙江温州某小学的征订单,单子中赫然写着:需要在指定书店全价购买图书,才能听曹文轩的演讲。

而在网络上搜曹文轩作品时,也总有“学校指定版”“学校指定阅读”“老师推荐”“教育部推荐”等标签。在郑渊洁眼中,曹文轩的作品显然不是小读者们的自由选择,而是官方的一种半强制行为。

而且郑渊洁还认为曹文轩此举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中“任何人不得进入中小学校园推销商品”。
曹文轩始终没有正面回应郑渊洁,只留下了一句“让大家自己判断吧”。
吃瓜群众们意犹未尽,却又戛然而止。 
10岁那年,郑渊洁为了对抗老师的羞辱,在全班面前拉响了鞭炮,就此走向了一条与绝大多数人不同的人生道路。
此后的他故意不考大学、自己办专刊、退出作协、封存小说,甚至在聊天节目中,主持人问他最想杀谁,他脱口而出“作协主席”。 
他的一生从来没有向权威、向集体、向那些强制他服从的人或者事低过头。
而曹文轩的不回应,不会息事宁人,只会让郑渊洁的斗志越发猛烈得燃烧。
这场童话大王对战北大教授的恩怨,还远远没有到尽头。

精选留言
  • 率性的郑渊洁,作为70后,不用说自然挺童话大王!
  • 不愧是童话大王。真性情的一生。
  • 皮皮鲁系列从小看到大的,郑渊洁真的有灵气,敢说话,作协配不上郑渊洁,就像作协配不上王小波。曹文轩的书我也看,书是挺好的,就是本人和编者的话有种假正经和虚伪的一丝。
    意思 打错了
  • 从小学起看郑渊洁的书,初一那年还给他写了一封信,他竟然还回信了,虽然信是打印的,但落款签名是妥妥的手写,那是1990年的秋天,我12岁。 后来我闺女上小学,学校规定的必读书目里就有曹文轩的书,每年都有,直到上了初中。这已是2019年的秋天,她12岁。 所以,我挺郑渊洁!
  • 从小学就看童话大王,那时候一直眼馋着那套郑渊洁童话全集。今年女儿六岁,买了一套,天天晚上读给她听。另外说一句,龌龊的人,看什么都是龌龊的。
  • 皮皮鲁与鲁西西
  • 原来那么久远的时代就有人开车上高速了
  • 草房子从没看过,皮皮鲁和鲁西西是童年最爱~
  • “对权威永远充满蔑视和反抗,对孩子则永远愿意弯下腰,和他们平等相处。”—————这是正常人类的三观,除了被阉割的太监。
  • 曹文轩我真没听说过,郑渊洁的童话我是看着长大的。就这样。
  • 郑渊洁当年在童话大王里说欢迎小读者来信,每封必回。我写了,他回了。
  • 曹的吃相确实难看,每年逼着学生买书
  • 六线县城的我孤陋寡闻,中国儿童童话作者我只知道郑渊洁。
  • 郑渊洁的文章伴随了我的小学初中,内涵深厚,其实小朋友很难真正读懂的,是成年人的童话
  • 我看着郑渊洁的故事长大,儿子看的曹的文章也不少,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都有收获就好了。
  • 郑渊洁的作品自愿看!曹文轩的作品硬搭强卖给你的,当然反感!郑家军人出身直爽刚强大气!所以喜欢郑渊洁!而且郑的作品随便问问大家都能略知一二!而曹的名字和作品随便问问大都莫名其妙!正巧阎维文的歌声和形象又是喜欢的!二喜并一喜,力挺郑渊洁!!!🌹 🌹 🌹
  • 记得在8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大街上报刊亭看到了一本杂志《童话大王》。第一篇就是中篇童话《红塔乐园》,时间都过去这么久了,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后来才知道这是郑先生的专刊杂志,我对郑先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一篇篇精彩的童话,陪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郑先生的很多观点,都在他的文章里有所体现,但绝对都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他的文章是培养人正面的阳光的,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可能会与世面上的主流文学有点相悖论,但是,世面上不就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
  • 怎么又是作协的?一边在体制内赚钱,一边在体制外“猛捞”。倒是郑渊洁,完全是自力更生,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性格上又很特立独行(感觉就是犟,喜欢反着来),颇有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侠客风情
  • 我们小时候不想去上学就想着去炸学校,可也只是想想,郑渊洁可是真炸啊!喜欢郑渊洁,跟喜欢张雨绮一个原因,因为真实。不管怎样曹文轩那些书封面确实都有教育部推荐,老师推荐,老师指定等等存在,我是肯定站在郑渊洁这边的,曹文轩之所以不回应大概就是应了郭德纲那句“他要敢回应他就输了”吧。 ps:那段“疑车无据”的,我成年人也没看出来有什么不对。
  • 虽都会各说各理并夹带私货,老郑确实已经不是当年他年轻创作巅峰期(大致50岁以前吧)的郑渊洁了,他儿子长大了并以经营开发他的作品为业(“总动员”系列装帧太低幼,排版字大,价高);像小崔告冯裤子、郭德纲不尿相声界同行等一样都有个性有私心,老郑是另类——我已经不看“童话大王”(月刊)许多年了!(他儿子的影视也就尔尔)
  • 如果曹吹阴风的事是真的,那他的人格和格局已经注定他不值一提。另外,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最大的危机就是脱离群众啊~
  • 曹与郑不在一个频道!喜欢郑多点!
  • 看看留言,都是挺郑渊洁的。 公道自在人心。 童话还是要以孩子喜欢为第一要务。
  • 79年生人,自发阅读过郑渊洁作品,很着迷;对于曹文轩,如果不是孩子的必读书,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官方推荐了,曹才是个作家,官方不推荐,他可能坐在家
  • 默默想起自家娃,多少指定课外阅读的书本只能同在指定的书店买……
  • 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有些很强的批判性和思考性。我是读他的童话长大的
  • 作为80后,当然还是挺童话大王了!
  • 看到大多数人都挺郑渊洁,我很欣慰,孰高孰低心知肚明。记得已经高中了,我跟上铺的兄弟看着郑渊洁的童话还是乐此不彼,那些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儿子喜欢上了阅读,我给他买了郑渊洁全集,我相信喜欢他的书的孩子长大都是善良有趣正直的人。
    回楼下的那位,除了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写作者的人品,童趣和感情的真实对孩子来说多宝贵
  • 曹文轩的作品非常不错(我一篇也没看过),所以我挺童话大王郑渊洁
  • 肯定要挺郑渊洁啊,曹文轩的书没看过
  • 中国著名的童话作家,我就只知道郑渊洁。
  • 曹文轩是谁不认识,小时候最爱看童话大王,所以当然站郑渊洁这边啦
  • 郑大师很随意的一人,给我孩子的签名书上还叮嘱要多吃蔬菜
  • 当年能有一本童话大王是让非常人羡慕的!我很幸运的能在童年看到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这么优秀的童话!让我确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还会把这些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们听!
  • 曹太正派,文学不会向童话大王扎根那么深
  • 嗬嗬~!老郑较真儿!欠税2700万,小意思啊!偷9个亿的,在股市上诈骗60亿的戏子们也没怎么的呀!
    那不是欠税,是版税2700万,相当于稿费,然后按比例交税
  • 我儿子很喜欢看郑渊洁的作品,曹文轩的书他看过,但是看过就真的看过了。话说我小时候也非常喜欢看郑渊洁的书。
  • 天真率性,这是郑老师一直的作风
  • 我有点孤陋寡闻了,不知道曹先生。但郑渊洁童话那可就太熟悉了,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小时候总是幻想自己就是皮皮鲁,用黄豆泡水希望能得到豆芽兵,听沙发里面有没有小人国的乐队演奏,童年的快乐幸福就是生活在充满了幻想世界。
  • 儿子学校在一年级开学的时候就向学生推销曹的系列书,花了三百多买书,然后再去听演讲有点不耻 郑渊洁童话就是心头的那抹朱砂痣!永远都爱!
  • 我到初中看了曹的草房子,一点乐趣没有,不知所云,拗口晦涩,一股子高高在上臭味,小孩怎么看的懂这些语言呢?自此远离各种X家推荐 XX指定的读物
  • 曹年轻时或是有些许理想,酱缸泡久了,就成了酱人。
  • 曹文轩的书老师说一定要买的,我看了好多写的莫名其妙,孩子一年级他不喜欢读。
  • 郑渊洁说的对,曹文轩,沈石溪等一些作家来过我们小学推书,当时因为是老师推荐的全学校几乎人手一本,有的甚至成套的买,那时在学校大礼堂开的讲座,现在才明白那是推书呢!10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名气赚够了也老了估计不全国各地推书了吧!
  • 童话大王很经典 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深入人心 我挺郑渊洁 不要加入作协 文联 各种会 面向文学 背向文坛
  • 老郑经常在微博维权,因为关注了他我的版权意识都提高了
  • 素质教育,到老郑这里就突然不行了。 多么讽刺!!!
  • 从中国现在面环境来说,郑只能是另类,长远的历史角度还是要讲政治正确和大多数正确,不然都去强调个性和自由,谁来做科学家、工程师,老师。但主流也不是没有瑕疵的,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改革
  • 算是小时候看郑渊洁长大的,那时候不懂,长大了突然觉得这大叔真是个老朋克,哈哈,如果我孩子愿意,我会让他多读郑渊洁,以我的经历我感觉他的书会告诉我这个世界比较真实的样子
  • 小学的时候只喜欢看两本课外书:一本《童话大王》,一本《故事大王》。
  • 儿子小学一年纪,学校通知自愿带现金去买汤素兰签名书,小学一年级哦,自愿,呵呵,到了高年级估计也躲不开曹文轩,这些体制内拿着厚禄的还每年腆个脸在学校割小韭菜,吃相太难看
  • 曹的书希望推荐的老师和学校自己先看看!!!不要因为任务就乱推!!那内容真的是太不适合孩子们看!
  • 郑渊洁的书是真心爱看,也确实好看,曹文轩是因为孩子学校要求必须买他的书才知道有这个人的,看了几行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好看
  • 小时候看过郑渊洁的《十二生肖》觉得这才是脑洞大开的正确打开方式,书里内容针砭时弊也不乏幽默诙谐的文风,那时起就开始喜欢郑老师所有儿童文学作品,现在我的孩子也开始看《舒克和贝塔》了。我会一直支持郑渊洁老师,至于曹老师作品,个人认为应试教育下确实很受教育部门和家长的推崇,可是对于追求新思潮和新概念的新一代后浪来说,并不是最适合他(她)们的精神食粮!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孤芳自赏可以,但没必要贬低别人,曹这个叫兽不咋的。
  • 小时候没条件买书看,印象中在舅舅家见过童话大王。曹文轩的作品,以前跟风给外甥买过。说实话,不推荐孩子看,也不打算给孩子买。
  • 历来文人相轻,没有绝对对错好坏。只是曹到校园签名售书这一波接一波的操作实在让人难以喜欢起来,而他的书的受众相信也没有郑广。 不过孩子不管读他们谁的书,都还是会有所受益这就够了。
  • 我挺郑渊洁。至今我还为当年小学时候没看全魔方大厦的漫画而遗憾。
  • 约莫记得95年左右看过郑老师的残本童话(不是郑老师没写完,是同学们传看太多次了给弄残了),现在只记得主人翁是一个外星小孩,一头绿色的头发,光合作用让他无所畏惧,还记得他跟小伙伴通过二踢脚去了另一个世界,人们都有三只眼,中间那只眼叫“势利眼”!郑老师是名符其实的童话大王,童话中带着哲理,我走上社会后才明白舒克、皮皮鲁以及他们。
  • 挺郑渊洁老师!力挺!
  • 童话就是童话,童话世界充满了幻想,小朋友就应该有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
  •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里也有开车段落,开得明目张胆。只是时代变了,评论不那么敏感了。
  • 从小看郑渊洁的童话长大的,每个月都买,价格越来越高,到了3块一本,有没有5块记不清了,99年初中毕业那年还买过,之后不知道怎么就没见市面上有卖的了,原来是小撒害的,路转黑郑先生的童话实际是成长的,从开始写给儿童看,到后来写给长大的儿童看,他作品的受众都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那一些孩子,伴随长大。
  • 我站队郑渊洁 曹的思维和作品符合社会要求罢了 培养不出来真正的人才 因为他抹杀了人性。
  • 我说看着曹文轩这个名字貌似哪里听过?! 我女儿的学校貌似也是捆绑销售过他的书!我当时还纳闷:什么时候冒出来了这么个‘名家’??原来就是这么个名家!!
  • 学校确实强制要求买 草房子,原来如此
  • 最反感“学校指定阅读”“老师推荐”“教育部推荐”等指定必读的课外书,凭啥?说好的自由阅读呢??
  • 小撒老师天天开车好吧
  • 一个在体制内,利用体制某私利;一个与体制决裂,靠广大群众生存
  • 老郑回过我的信!老郑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 70后,看童话大王长大的,一直喜欢老郑,也挺佩服他……给我女儿买了郑渊洁全集,她很喜欢……也按学校要求买了曹文轩的书,但我没看过……
  • 从小最喜欢的就是皮皮鲁和鲁西西,还有魔方大厦,舒克贝塔,直到现在还能记得音乐红沙发里的情节,真的陪伴了整个童年。要不是因为现在孩子学校给的书单里有草房子,压根就没听说过曹文轩,而且扫了一下书中内容,并没有什么意思。
  • 上学的时候曾经买过许多郑先生的书,在那个年代里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其中一本十二生肖中的虎王出山至今还记忆犹新啊
  • 想不到雷欧幻像是长沙的,比起强迫学生购买小说散文的人,顿时觉得,推销教辅资料的人不是那么让人讨厌
  • 不管是儿童,少年,还是成年人的读物,只有真实才有灵魂。而这份真实却又最为难得!
  • 中国儿童文学一定要分级,现在太多人看到这个市场好赚钱就拼命的乱推书,尤其是以某种身份上学校的门推销自己的书,要求学校强推给学生们看!
  • 80后,舒克和贝塔是难摸出的记忆,在哪个电视不多的内蒙农村,太宝贵了,挺郑
  • 两位的书都没看过,不过儿子是郑老师的书迷。还记得当年给孩子买了舒克和贝塔,孩子坐在新华书店门口的台阶上就激动的看起来
  • 郑的性格好可爱 耿直随性 顺着自己的心情 好羡慕 但是没有能力是太难维持这样子的性格了 有真才实学傍身的大佬
  • 到现在家里还放着一本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当时是准备送给一个过生日的女同学的。但最终也没送出去,啊!人生啊
  • 感谢郑渊洁老师,为我打开想象力的大门,让我的童年充满美好的回忆,姓曹的作品没看过,也不打算看!
  • 郑老师活的洒脱,真性情,好羡慕呀
  • 尔曹 身与明俱裂 不废江河万古流
  • 我从小一直看郑渊洁童话大王,93年我还花了大几十RMB买了他一套4本全集,还有什么鲁西西考试专用笔,皮皮鲁笔枪,一大套东西。 不过后来他新出的书,确实作为小孩的我有点看不下去了,我记得是看罐头小人里,说把歌唱家关在胸部牢房,觉得很恶心,就不爱看了。草房子没看帮过。
  • 北京朝阳,四五年级寒暑假必读书目都有曹文轩的作品,不得不买。
  • 孰是孰非不评论,两位的作品都喜欢!
  • 草房子确实是指定课外阅读书,不过写的挺好看的呀。郑的童话我小时候不太看得懂,现在也没看懂是我没有童心吧
  • 郑老师写的好,为什么不能容忍别人也写的好,就是因为一次的人身攻击吗?作品受不受欢迎,自然应该让读者说了算,每个人都年轻,都犯过错误,曹老师也不是100%完美。一个影响时代的伟大作家都应该足够的大度,不偏执!我没看过郑老师的作品,但完整看完了曹老师的系列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铜葵花》、《根鸟》、《细米》等都十分震撼人心,《草房子》仅是其中之一,我比较喜欢曹老师!仁者见仁吧!
  • 人尽其才的教育出来的是天才 人皆我用的教育出来的是庸才
  • 我家娃就是曹文轩到学校签字卖书,老师推荐,孩子们人手一套,娃弄回来一大套原价书,孩子读没读不知道了。
  • 为什么现在才留言,就是想的看看留言里是不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和我一样,没想到居然是百分比啊
  • 我们家的8岁娃不爱看文学书,爱看社科类《巴菲特传》,《国富论》,《理想国》等
  • 郑渊洁真摇滚。
  • 我家小孩看的曹文轩的书确实是语文老师在群里推荐的
  • 原来文坛上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其实世界上本没有江湖,因为有了人类,才有了江湖
  • 郑书在搬家时被妈老汉卖了,惜!
  • 79年的都是读童话大王长大的,最喜欢舒克贝塔
  • 看童话大王的书长大的,曹文轩今天才知道
  • 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过来集合了~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童话大王”与撒贝宁、曹文轩的恩怨 | 万小刀》有一个想法

  1. 小时候童话大王从第一期开始看的,感觉特别过瘾
    但慢慢觉得郑渊洁后期写的文章跟前面差别太大,可能是自己变大了,也可能是他写作风格或心态变了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