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不少企业开始纷纷复工,口罩成为了紧俏之物,不少商家纷纷囤货居奇,把口罩炒出了天价,可即使如此,很多疫情严重的地区,民众有钱也买不到口罩,憋在家里出不了门。
在这种情况下,近日湖北的洪湖市却闹出了一个大笑话,一家药房“善心大发”,按照1元的价格销售了一批口罩,可结果,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以涉嫌哄抬价格之名罚42630元,并被没收违法所得14210元。
处罚的理由也很无厘头,根据举报,这家药房的口罩进价为0.6元一个,而照当地的行政规定,售价超过进价15%就算哄抬物价。
看到这一则新闻,我突然有点想明白了,为啥全国的物资都往湖北走,可湖北依然缺乏物资了。
按照当地“15%一刀切”的原则,0.6元的口罩最高只能卖0.69元,也就是说,只要商家加价一毛,卖七毛钱,就构成了哄抬物价。
现在全国还有多少按毛计价的商品,这不是逗我么?
严格卡线,就是逼着药房卖个口罩还得亏本卖。
而且,其他城市的口罩都炒成什么价格了?更别说疫情中心最匮乏物资的武汉了,1块钱的口罩对于微商来说,有多少他们就买多少,转手就是净赚。
反观由于疫情期间,药店的上游进货成本以及人工消毒成本都出现了激增,湖北15%一刀切的结果,很容易导致省内的商家们卖的越多亏的越多,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会推动商家们不去销售而转去囤积和投机倒卖。
而且,这不仅仅是口罩,在15%的一刀切之下,大量医药物资在湖北是不赚钱甚至是亏钱的,但是只要运出省就能价格翻几倍。
就像马克思说的,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巨额的利润空间会促使投机者从湖北采购物资,往外省销售。
而就在此时,全国无数牵动武汉的同胞,都在以高于市场数倍的价格购买物资援助武汉。
于是,部分从湖北加价卖出省的物资,经历了层层转手又回到了湖北,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循环。可物流转来转去,就是转不到需要物资的抗疫第一线。
而反过来看,那个被行政处罚的药房老板,花费着人工、房租、水电、消毒等一系列的成本,不赚钱去销售1块钱的口罩,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湖北市民在对自己的城市做贡献,遏制了炒作,把口罩卖给那些真正需要的市民。
对照疫情来势汹汹时,全国各地商铺纷纷关门,可药店却刚好相反,纷纷放弃春节休假,冒着风险开门。无他,都是居民的迫切需求。而民众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引发恐慌。
我们就拿老百姓大药房来说,20天内全国5000门店卖了两千万个口罩。这些药店们,不仅能够平抑物价,还极大缓解了民众恐慌,贡献其实也是很大的。
这事儿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像那句经典名言说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目前病毒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在我们医护能力紧缺的情况下,全国五十万家药店,数百万有着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是我们重要的补充力量。
可是,在上游价格猛涨的情况下依然坚决执行15%的红线,不给一些弹性的执行空间的话,只会逼着更多的药店在疫情期间冷眼旁观,把我们的朋友变得少少,把所有压力都集中在那些医疗工作者和基层公务员身上。
其实,相比于那些不好打击的投机商,药店都是有店铺长期经营的重资产,不仅不容易跑路,也得顾忌邻里邻居的态度,涨价太离谱也会把客户都得罪了,以后没法做生意。
因此,只要地方政府划了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盈利线,并说好一旦犯规秋后算账,那么全国广泛分布的药店,以及数百万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将是政府平抑挤兑,科普教育,遏制恐慌,甚至统计甄别最好的帮手。
中国早就已经是市场经济体系,我们要尊市场和供求关系,管制之下做好正向激励,这样才能将政府和市场的力量都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合力,寻求两者的平衡,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只不过,很多医疗系统已经非常紧张的地方政府却想不明白这件事儿,甚至还搞出了一刀切,禁止药房售卖感冒药的政策。
这个政策跟15%限价一样,出发点是好的,希望患者能够集中到市属医疗,对可能的冠状病毒进行一网打尽,确保地方政府能够对辖区内的疫情得到绝对的掌控。
但是,这种地方政府拍脑袋式的一刀切,如果没有一个温和的执法尺度和成体系的动作,其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混乱。
首先,智商税的保健品横行中国那么多年,可数以亿计的老百姓依然甘之若饴,宁愿吃药和保健品,也不愿意去医院。
因此,当在药店无法购买感冒药之后,隐忍惯了的他们多半会选择强忍着病痛不去医院,导致不仅地方政府手头的数据失真,这些“瞒报”的群众更成为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对于很多中老年朋友来说,上面这个改名换姓先后卖蒙药、藏药、苗药、中药的骗子专家,比钟南山还知名还可信
其次,钟南山院士反复强调了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对防控疫情的重要性,中央政府为了尽量做到这一点,甚至全国范围号召推迟复工时间。
反观看中国每年感冒的人群中,选择去医院的不过十分之一,此次药店禁售治疗感冒症状药品,等于把所有感冒的人都一股脑赶到医院去了。
目前很多大医院的呼吸科都去援助湖北了,如果没有事先万全的准备,瞬间涌入的发热患者将会使得各地医院迅速过载,大量的患者汇聚密闭场所,反而大幅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实景
最后,平抑物价、降低恐慌的最佳手段,不是看着15%的限价但是却买不到货,而是在家附近的药店里面,可以随时买到药品和口罩。老百姓看得到,买得到,心里就不慌了,安全感也就有了。
可假如老百姓跑遍全市都买不到感冒和退热药,一旦宣传工作没做好,必然引发民众的恐慌,不仅抢购和挤兑各类物资,还会在网上制造大量的谣言,对没有辨别能力的群众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恐慌。
所以呢,政事堂看来,目前各地的公务员系统,尤其是医疗系统,都是超负荷运转,因此,想要实现对疫情的绝对可控,不是靠关闭药房让患者们“投案自首”,而是发动群众,让根植于社区的药房也跟政府一起建立联防机制。
电视里的那些地方老油条们的套话,大家都听腻了,但是家门口药店都是日常打交道的老街坊,他们说的话,老百姓更相信。
药房里的大夫不仅能够缓解已经过载的医疗系统,对老百姓科普卫生知识,他们对疾病的初步辨别能力以及信任度,也能够更容易说服那些疑似患者去医院就诊。
而且,药房的工作不仅是买药,还要对所有来购买感冒和降温药的民众进行详细的问询和实名登记,他们远比专业的医生更容易辨别小区里面谁是常驻用户,谁是从湖北返回的。
相比于一刀切不允许药店卖感冒药,我们如果就像把支部建到连队上那样,每个小区的药房都建立了疫情防控机制,对体温异常、疑似度高的人员实施立即上报。
这样,根据药房的服务半径和详细的患者调查,全市任何一个社区出现发热激增,或者从武汉返回人员密切关系的人,政府都能够将范围缩小到以小区为单位,及时触发预警,那么全市就真的形成了一张网,让病毒陷入到被围剿的境地。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面对疫情,我们各级政府不能只靠医院和公务员,还要把社区的药房、诊所力量都联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全国的一盘棋。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在办公室里面打电话下指令,不是靠几个所谓的主力师,而是要下基层,跟群众们站在一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赢得人民战争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