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公开举报一年后,前董事长郑俊怀终再度入狱 | 牲产队

 

...

2019年11月1日,经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伊利前董事长、红星集团现任董事长郑俊怀两次减刑的裁定被撤销,三天后,郑被二度收监。

(图片来源腾讯网)

减刑,是帮助管理服刑人员,帮助其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尽管是平常事,但二次减刑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郑总这样直接顶格,少服了一半的刑期,闪电出狱更是难上加难。

公开资料显示,郑俊怀之所以能够被二次减刑,是因为在监狱表现好,发明了一个“节水设备”并且获得了相关专利。

但问题是,郑俊怀只有大专学历,学的还是与节水八竿子打不着的语言文学,这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能把一个文科生活活的逼成一个大发明家?或者说监狱之外的谁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够将老骥伏枥的郑老板包装成勤学善用的好学生?

这让我们想起十几天前刚刚审结的云南孙小果一案。孙当年正是通过其母亲在监狱外的运作,获得了一项“联动锁紧式防盗窨井盖”的发明专利,获得了减刑。

(孙小果申请的专利)

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国家扫黑除恶的大环境下,孙小果与其黑恶势力团伙被连根拔起,接受了法律的审判,与此同时,帮助纵容其脱罪的相关人士也受到波及,昆明三任公安局长及其下属相继落马。

孙小果的云南如此,那么郑俊怀的草原呢?

 

...

 

就算郑俊怀真的坐了六年,也一点儿都不亏。

1999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牛根生被逼退,伊利的重担落到了潘刚身上。

而潘刚以组建了伊利液态奶事业部的方式,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将伊利液态奶的收入从6000万发展到5亿元,到2003年,伊利液态奶的营收更是达到46亿。

正是因为伊利,中国才正式开启了 “液态奶时代”,伊利也深深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饮奶习惯。

然明中之暗,草蛇灰线。2004年后,这家被世界看好的中国企业,却突然爆出董事长郑俊怀,强行罢免其他董事,搞“独董风波”,挪公款1650万的丑闻。

同年6月,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核查小组进驻伊利集团展开调查,包头市法院宣判:

郑俊怀等5名原伊利高管,成立华世商贸,两次分别挪用伊利集团1500万和150万,购买伊利社会法人股票,犯挪用公款罪,郑俊怀“侵吞国有资产”坐实,判刑6年。 

但是,事情好像并没有这么简单。

根据内蒙古侦查处处长贾岐忠之言与侦查人员近半年的侦破结果看,法院所认定的1650万仅仅是冰山一角,有挪用嫌疑的公款数额有2.4亿之多,此案人员之多、地区之广,资金往来之复杂,甚至可挂名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案。

据伊利实名举报的资料,郑俊怀挪用2.4亿元公款事实,蔓延北京、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浙江、安徽、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吉林、辽宁等14省市,相关人员300余人,提取证据10万余份,经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查实、证据链完整、当事人供认不讳、随时可以提起公诉。

但是,取如此多人证物证,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伊利实名举报郑俊怀竟14年无果,立案无门!

记录郑俊怀挪用2.4亿公款犯罪事实、证据确凿、犯罪分子供认不讳的78册案卷,竟被深藏十余年,想必灰尘早已布满纸卷。

不难想象,这2.4亿与1650万之间的差额构筑起了一顶多大的保护伞,而这顶保护伞又有多么可怕的能量。

⼗八⼤以来,内蒙成为全国反腐重灾区,先后倒下副部级官员就有六名。按通报时间,其出场顺序为:王素毅,潘逸阳,赵黎平,韩志然,邢云,⽩向群。

白向群长期负责地方政府党务工作,未有政法工作经验,而邢云尽管有过政法工作经历,但12年就已经赴人大任职,所以现在直接对郑俊怀发挥能量的,绝不是这两个人,具体是谁,伊利的举报信中已经言明,但队长我在这不敢多说半句。

这一切闻之匪夷所思,但在队长我看来,在草原上,实则余毒未清。

...

 

就算从一个基本盘的角度来看,伊利在实名举报中所说的“迫于无奈”倒也是实情。

2018年3月26日,自媒体人邹光祥、刘成昆先后发表《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

文章造谣称:“光祥财经获悉,潘刚已于近期回国,但很快被有关部门带走并协助调查。”谣言发生后,伊利当日市值直接蒸发了60.78亿。尽管面对谣言和破坏,伊利迅速发澄清公告,但单靠公告难以阻止谣言扩散的速度,广大股民、奶农一时间人心惶惶。

后经警方调查,消息失实,二人被捕。一审判决,邹光祥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刘成昆被判有期徒刑八个月。

在该案长达五天的公开审理中,检方出具的证据无不将这几篇造谣文案的始作俑者指向郑俊怀。刘成昆供述案发前,郑俊怀主动约他在北京建外SOHO见面,向其提供了谣言案文章中的相关信息。检方还在庭审中提供了刘成昆的聊天记录,而邹光祥只不过是一个蹭热点的路人。

其实早在2011年,郑俊怀就利用了其所谓的“助理”张三林炮制谣言攻击伊利及管理层,导致了伊利股份当日的跌停。

这都是队长我切身经历过的,18年那篇爆文队里的朋友们肯定还有印象。

郑俊怀此轮被二次收监,也是伊利的举报信发挥了作用。但草原的相关部门,对郑的违规减刑进行了处理,却忽视了挪用2.4亿公款的事儿。

反观伊利的举报信,前因后果,条条款款颇为详实,甚至连郑俊怀背后的人都已经点出,有关部门竟然放着地方上市公司的举报而不做丝毫回应,颇有专挑软柿子捏,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嫌疑。

从此也可见郑俊怀背后的那朵大伞,实力确实不凡。

 

...

 

根据国家扫黑除恶办公室所下的定义,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主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参与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或包庇、纵容黑恶犯罪、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案不力,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供便利条件,帮助黑恶势力逃避惩处等行为。

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讲,在这个舆论条件下,草原相关部门如果再不做出回应,很难说他跟这位郑姓劳教人员能够清楚的脱开关系。

特别是在2.4亿公款只认定一千多万的情况下。刨除了所认定的一千多万,还有两个多亿的公款不知所踪,这两个亿公款能让多少公职人员知法犯法,为违法犯罪行为大开绿灯。

要知道,2.4个亿是是十几年前所认定的数额,换算成如今的人民币已经成为了天文数字,这里面有多少是本该提升草原人民生活水准的劳动所得,又有多少是帮助草原发展的政府资本,时至今日,这些都需要给草原人民,给党纪国法一个解释。

1998年2月,孙小果因强奸罪等多项罪名被判处死刑,又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再次被当地列为涉黑涉恶犯罪团伙典型。

但从08年开始,孙小果在其团伙和保护伞的运营下,由死刑转为死缓,最终在十三年后顺利出狱。

不过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2019年4月开始,在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的关注之下,孙小果团伙及其保护伞被悉数挖出,11月6日至7日,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孙小果一案公开开庭审理。11月8日,孙小果一审获刑二十五年。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草原相关部门不像云南官场一样面对现实,回应社会关切,那么借着扫黑除恶三年专项斗争树立起的良好风气就吹不到草原之上,反而会作为漏网之鱼而毁了风清气正的政法生态。

试问,如果连砍保护伞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扫黑除恶?如果连扫黑除恶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依法治国?

伊利是给原董事长留了一线,但现在看来,草原的故事还在上演,余毒未清,那些保护伞们依旧在吃着人民的血馒头。

⽑主席说,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不清除保护伞,只搞定一些小鱼小虾,如何能建立更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的民族企业更加强大?

期待郑俊怀减刑撤销这事儿能成为一个引子,做成一个典型,挖出背后的保护伞,办成如孙小果一般的铁案,重新树立草原人民对党纪国法的信心,让同为边疆的草原,逃脱那些法外狂徒的魔爪。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