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帮我砍一刀!不砍不是兄弟!砍完我们组个战队吧!
是的,再高贵的女神也敌不过复杂的双十一。
江湖上盛传我们即将迎来“史上最难双十一”,无数少年少女又陷入了被数学统治的恐怖中:
大部分人的数学知识,毕业之后都还给老师了,仅存的那点中小学运算能力,简直都没有底气再去参加双11。
再看看这些繁琐的解题步骤,是不是像极了你当年高考没做出来的压轴题?
钱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会成为我们的。
啊~~,多年以后,我就成了你。
无数的商品在主图里打上了“买1送1”的诱人标签儿,甚至还有买一送3,买一送4,是不是有点心动了?
买了两盒牙膏,买一送一,兴奋不已!
但是细细研究一下:
年轻人,终归还是太缺乏互联网的洗礼。
各种优惠券各种满减本来就让人头大,好不容易算来算去,买了一份袋数多,种类多,价格还低的活动大礼包,仔细一看,袋数没变,分量少了一半?
众多极具探索精神的卖家,更下一层楼,搞出了“活动专供缩水款”,看着数量差不多,但是买回来才发现,分量严重缩水。
看起来打折打得凶,袋数特别多,到那时到头来发现,买的竟然是迷你款 ?
相信每一位埋头算券的年轻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所有的商品在双十一都是最低价吗?
这一点我可是受过教育的,我买东西很少看价格,超市里面的活动区商品,我看见就往篮子里仍,结果到结账的时候才发现:大部分都是原价。。。
结账的大妈不忘了语重心长的教育我:不是所有摆在活动区的货,都在打打折~
我又一次因为年轻,接受了资本主义的再教育。
所以,即便是整体优惠大促节日,具体的商品,也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算整体都便宜,你要买的东西未必最优惠,剁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
还有一个有趣的价格陷阱:买的多未必就更便宜。
比如某著名坚果品牌就经常玩这招,江湖人称“两袋智商税”,算一算买两袋的单价竟然比一次性买三袋还便宜。。。
现在很多平台都规定:双十一不能先涨价后降价,甚至还会提供商品的价格曲线供消费者查询,如果卖家违规就有处罚。
那是不是就能放心买了呢?
价格不让改,从来没说过不让发优惠券啊,路子都是人想出来的嘛。
那时候,甚至会比当天都便宜。
看,这是我给我们家主子买的猫粮:
套路啊,防不胜防~
一颗鲜嫩的韭菜,破土萌芽。
无数如你我一样的辛勤社畜,下了后还要捧着手机组战队,兢兢业业的加班抢购:
一顿操作猛如虎,优惠券领了一块五。
最后一算省的钱还不如掉的头发多。。。
这些规则复杂的优惠活动,其实是商家在搞“三级价格歧视”。
用各种复杂的优惠券做用户区分,尽可能的吃干抹净每一点“消费者剩余”,如果你更在乎钱,那么就用时间来换优惠吧。
知道这一点之后,自己回头看看手里抢到的那几张块儿八毛的优惠券,是不是更像是商家为自己的智商给出的定价?
生命,还真是残酷啊!
商家们之所以愿意把优惠规则搞的越来复杂,目的就是筛选不同付费能力用户,差异化定价,穷人提供流量和时间,富人提供利润,卖家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玩法,商家们倒是开心了,苦的是却是我们这些消费者。
双十一到底怎么才能买到好东西?
其实双十一本质就是一场年终特卖,平台方品牌方在特定时间,拿出大折扣做促销,类似于奥特莱斯这种模式,当年,双十一也正是靠着实实在在打五折的品牌运动鞋火起来的。
那个时候价格是真香!
这个模式的成立是要有前提的,参加的品类一定有足够高的溢价,比如服装,鞋子,化妆品等等。本身毛利高,很多品牌就算打五折,也有得赚,商家薄利多销,消费者得便宜,这样,特卖模式才能跑的通。
为什么双十一活动越搞越复杂?
因为所有商家都想冲进来分一杯活动的羹,但是他们的品类压根就没有让利空间啊。
圈子里有做数码的朋友,他们平时基本都贴着成本卖,算下来也只有几个点的利润,从哪里搞真让利?能优惠几块钱就不错了,但是讲实话没有吸引力啊,所以只能玩套路了。
如果真搞五折,那就不是卖家,那是慈善家。
千错万错,归根结底还是品类的错。
双十一最值得买的,应该是那些平时价格高,毛利大,但是又很少做促销的大牌货。各大平台都在想尽办法让他们让利,这个时候价格确实是实实在在的香。
唯品会以服饰穿戴类特卖起家,品牌特卖做得相当专业,他们之所以能把很多大牌的价格卖到很低,也是这个原因。
唯品会做特卖做了11年了,主要服务的是希望能够低价买好货的中高端用户,他们最擅长的打法就是做品牌特卖,这样的产品特性和用户特点意味着购物流程必然不能设置的太复杂,这也是唯品会这个电商平台的“特色”。
可能洞察到“天下苦套路久矣”,今年唯品会非常“头铁”,充分利用自己的特点,反其道行之。主打“无套路、真便宜”的用户体验,收割了一大波用户好感。
从行业里的了解了一下,唯品会今年不用凑满减、不用计算优惠券,直接联合品牌方开启深度折扣,贯彻“极致的特卖性价比”,这才是真正专业的特卖玩法。
抛弃复杂路线。在这波“奥数竞赛”级的大促里,唯品会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少数的清流了。
很多人算优惠算到头秃,乍一看到唯品会这种老牌特卖网站,简单,高效,买好货,真是有点不适应。
连唯品会自己也纳闷,这个模式都搞了多少年了,怎么就突然成了业界良心了呢?
没办法,全靠同行衬托!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魔幻。
“以量换价”是特卖模式能做大优惠的另一个逻辑,精选品类,做大销量,反向定制,降低成本,最终把价格做下来,这种深度整合产业链的打法更为有效。
SKU搞得太复杂,反倒不容易做到真正的优惠。
唯品会今年搞的“人气单品深度折扣”就是这个逻辑,和品牌深度合作,发挥在用户这块的优势,通过大量的订单,帮助生产方降低生产的边际成本,甚至可以开发定制货源,这种深度整合全产业链资源的做法,最终必然会降低商品生产和销售的成本。这是另一个“特卖”优惠的逻辑。
简单,实惠,方便,可信赖是很多人最初从线下转到线上,选择电商的根本原因。
早些年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单纯,很多电商平台仅仅通过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很快就能找到自己想买,价格又合适的东西,但是现在的确太复杂了。
这几年卖家们的套路越来越多了,我们的购物体验反倒是下降了。
尤其是开始搞各种大数据,算法之后,买到心仪的东西,都需要翻好久,好产品都藏得很深,找出来需要费很多劲,算优惠也要和卖家斗智斗勇。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多一点真诚,少一些套路,才能俘获更多少男少女的心,毕竟买好货,不折腾,是每一个消费者最朴素,最基本的愿望。
对于消费者,你别管去哪买,比价,比价,比价,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