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日,在深圳刚刚结束的高三模拟高考中,一所不知名的民办学校,突然碾压了传统的“四大名校”,在理科全市前10名中独占了6名。
要知道,清华在整个广东一年才招68个理科生和3个文科生。
因此,一个个望子成龙的家长,自然不甘心为数不多的名额就这么被挤走,纷纷都变成了福尔摩斯,把这家刚成立的民办高中挖了一个底朝天。
挖掘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这些在深圳考试的高三学生,有的曾在河北衡水中学的官方上出现,甚至学生和家长也频频乘飞机往返于河北与深圳......有“高考移民”的嫌疑。
于是,为了子女前程的家长们,迅速联合起来找到教委要说法,而广东省教育厅也公布将于明天,也就是5月10日对外省转入的学生进行学籍户籍的全面排查。
省教育厅厅长甚至表示,要做好高考移民清退工作,考后发现取消成绩,工作不力的教育局和学校,要被问责。
二
说到中国的高考移民,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可以说自从科举制度开始,这事儿就屡绝不止。
就像大诗人白居易祖籍山西,家在河南,但是他却没有在这几个地方参加“高考”,而是通过私人关系走了宣城观察使的后门,跑到安徽参加州试“高考”,并最终拿到了进士第四名。
而另一位大诗人王维,也是祖籍山西,同样没有在山西参加科举,而是凭借一手好琵琶获得了某公主的欢心,拿到了首都京兆府参加“高考”省试的资格,最后一路蟾宫折桂获得了状元。
当然在古代,这种“高考移民”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考生必须相互作保,一个考生如果作弊,其他考生也会跟着同罪,因此除非像白居易和王维这样特别硬的关系,否则很难作弊,毕竟大家相互检举的热情还是很高的。
不过这两位大诗人也没什么办法,毕竟当时一个州只给两三个“高考”名额,而唐朝安史之乱前,整个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重心在北方,山西河南那都是标准的“死亡小组”,竞争极其激烈。
因此对于白居易来说,去当时还是不毛之地的安徽,由于考生特别少,自然就有利于初赛的出线。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如今炼狱模式的河北等地考生想尽办法跑到贵州去高考都是一个道理。
而京兆府作为首都,就像柳宗元说的“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在别的州只有两三个名额的时候,长安有时候有上百个名额,因此王维不惜一切代价混入京兆然就像在北京考清华那样,难度也会大幅下降。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移民”的背后,本质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均。
三
说到“高考移民”,很多处于山东、河北、河南等高考炼狱的省份,这些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都会很委屈,明明分数非常高,倘若全国一起考一起录取,很多原本上不了大学的考生,也都能考上理想的院校。
但是,把大家都局限在一个省里面,千军万马挤一个独木桥,自然是相当的痛苦。
其实,中国很早之前,醉酒的欧阳修和砸缸的司马光,就围绕着是否必须划分考区,而狠狠的吵过一架。
主张“以才取人法”的欧阳修,希望的是“绝对公平”,全国统一考试按照分数排行,而主张“逐路取人法”的司马光,则主张“相对公平”,如今类似,将国家划分成很多区域,按比例录取。
这两个方向怎么选呢?朱元璋给过一个答案。
洪武三十年,大明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来了,朱元璋启用78岁的翰林学士,著名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
本来,一切都按照正常推进,进士们纷纷金榜题名,状元郎陈安阝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成为了南京城里面炽手可热的人物。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状元屁股都没坐热几天,脑袋就搬了家。
当时,随着进士榜单的公布,一大群的北方北方学子纷纷跑到礼部鸣冤,因为考上榜的51人一色是南方人,没有一个是来自北方,再加上三位主考也都是南方人,因此北方的考生认为徇私舞弊。
这下朱元璋怒了,安排自己的侍读,洪武二十七年的状元张信带人重新阅卷,并让他专门挑选北方考生,可张信按照“绝对公平”的原则,维持原样,还是那51人。
这下惹得朱元璋震怒,将张信等人集体以叛逆罪名凌晨,甚至倒霉的状元陈安阝也被车裂,搞出了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冤案。
随后,朱元璋将51人南方学子的“南榜”悉数废除,自己重新出题重新录取,并全部取北方人入仕,史称“北榜”,并明朝定下了分南北取士的制度。
那么,一群南方状元被处决,冤么?
一方面来说,他们真的很冤,他们的确做到了“绝对公平”,就是按照成绩排行选人选文章。毕竟当时,随着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南方学子成绩高是理所应当之事。
而另一方面,他们死得也不冤,朱元璋没把他们株连九族已经算是运气好的了。因为科举考试除了为国取材之外,还有两个更重要的职责,一个是推动文化融合,另一个是维护社会稳定。
朱元璋的明朝刚打下来不久,当时中国北方被蒙古统治已久,而且明朝还扩张了大量非中华传统的土地,因此整个北方不仅各民族众多,而且对南方政权有较强的离心力。
而让北方人积极参与科举考试和取士,不仅可以推动游离已久的北方加速融入中华,而且为北方人才和世家们提供的做官机会,也会降低离心力并维护政权稳定。
所以,对于朱元璋和他的大明朝来说,为了科举背后更重要的使命,“相对公平”就要压倒“绝对公平”,甚至不惜借用两个南方状元的人头来向北方做出千金买马骨的姿态。
看如今的高考分省录取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给予很多老少边穷地区更多的高考名额,就是也是一种“相对公平”,这样才能推动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加速汉化,也为当地有能力的年轻人提供一条鲤鱼跃龙门的出路。
同样,对于直辖市这种带动全国经济龙头的城市,自然而然也会像古代的京兆府那样保持着绝对的优势,以汇聚资源。
所以呢,中国考试地域不平衡的背后,是一个人为的,而且短期内无法改变的问题。
就像唐朝的时候北方人白居易要去南方考,宋明时期南方人则想尽办法去北方当高考移民,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只要出现了“寻租”的空间,高考移民这个路子就很难被彻底挡住。
但是,考虑到分省高考和录取背后的国家意志,也会知道“高考移民”是国家坚决不会允许的,一定会进行极其严厉的打击。
而面对这个悖论,未来能够的解决之道,就像不平衡的问题要靠发展解决那样,随着中国即将开启持续的农村人口入城计划,中国政府将在二线城市推动大规模的高等教育,通过教育招揽村镇青壮人口,补充经济活力。
而随着村镇人口的逐步入城,届时,大量的城市群之间就可以实现人口的自由流通,那么未来推动统一的考试和录取,也就有了可能。
今天临时改题,加上连续几天在路上折腾,写的有点乱,请谅解。
明天开始正常更新。
-
谭超Kevin作者
-
龙行天下作者
-
听我怒吼作者
-
黑羊
-
刘鹏
-
宣至秦作者
-
梦入洪荒作者
-
Chatillon作者
-
LT作者
-
酥盐作者
-
前行不怠!作者
-
我爱你不如在一起作者
-
求真务实作者
-
A金旗_古月心
-
大叔作者
-
杨先森
-
幽国游民
-
crispy作者
-
Ⅳ作者
-
zzx作者
-
Gin Jeoi作者
-
Don
-
天真冷作者
-
为谁疯狂作者
-
Stephen作者
-
走着入睡
-
万有引力作者
-
Yuqing Zhu
-
A-小王
-
Mr. Swot作者
-
作者
-
提神抗疲劳作者
-
黄嵩
-
MY作者
-
言西早
-
学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