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以郭德纲作题目?因为这篇说的是朋友、师徒和父子,这三样,他全占了。
郭德纲是天津人,当过京漂,跟主流相声圈闹翻过,跟北京电视台对骂过,得罪过不少体面人。但要数文艺圈混得好的,十几年长盛不衰的郭德纲首屈一指。
京城文艺圈里能人那么多,要势力有势力,要钱有钱,怎么就被一个没学历没背景的郭德纲斜刺里杀出来,抢了头把交椅?
探究这个问题,得问问京城里曾经显赫的文艺人。
01 朋友难当
人在江湖漂,一不小心就挨刀。对于王朔来说,这辈子挨的刀主要来自朋友。
王朔成名有点太容易了,不到30岁,他就迎来了电影史上的“王朔年”,投资人和导演们为了争夺他小说的改编权,挤破了头。《渴望》、《过把瘾》、《顽主》,风靡于一代人的文化符号从王朔的笔下冒出来。
很快,他的四卷本的“王朔文集”出版了,在论资排辈一丝不苟的作家圈,一个刚加入作协的新人,就像“鲁郭茅巴老曹”一样出了文集。王朔年少得意的同时,轻狂劲也暴露无遗。
名气大,版税多,王朔身边涌来了数不清的朋友,捧着他夸着他,撺弄他搞些乱七八糟跟写作没关系的事儿。
王朔开始做生意,他在朝阳区三里屯开过酒吧。两层楼,二楼全用来招待朋友,通宵达旦的侃大山,酒随便喝,烟随便抽,临走时谁要有摸口袋结账的意思,那是不够朋友。
真正营业的在一楼,被徐静蕾称作“经济基础”,可是彼时尚不富裕的朝阳群众,哪里养得起二楼胡吃海喝的那一伙。
酒吧当然是开一天亏一天,王朔口袋瘪了,也就关门大吉了。
他还开过饭店,交给朋友打理,朋友是个暴脾气,每天先摆桌酒自己喝着,遇到不顺眼的客人就搭话,三言两语吵起来。偏偏北京爷们暴脾气多,饭店隔几天就被砸一次。在美食圈没挂上号,倒是在派出所里留了名。
王朔还干过倒爷,跟一帮朋友赴深圳下海南,那些朋友吹牛皮在行,真要跟南方人谈起价钱,那是处处吃瘪。
倒腾的事多了,主业荒废了。本来很高产的王朔,开始写不出小说,拿起笔头就疼。幸好那时候影视热,于是王朔自己当导演,拍自己的小说。
搞影视没多久,王朔就成了文艺圈的靶子,被当作“流氓文化”的代表赶了出去。而一直跟在他屁股后面,最铁的朋友最乖的小弟,在王朔作品的滋养下,成了冯大导演。
王朔倒霉了,冯小刚走红了,以前那些蜂拥而至的朋友,一股脑地跑了。王朔在美国躲了一年,回来过起了隐居生活,关在家里,经常一个星期不下楼。
幸好还有红颜知己徐静蕾,给他买了房子,请他写点剧本,维持着他悠哉乐哉的北京大爷生活。
大起大落之后,王朔的脑子脱离了一般轨道,他新写的书沾着很多佛经的东西,让人不知所云。不知他是悟了,还是晕了。
得意之中的人要犯晕,首先是从耳朵开始的,马屁顺着耳朵钻进脑子,不怕你不糊涂。
操着河南口音的刘震云,就把王朔灌晕过。有一次他们一起开会,每次刘震云跟王朔坐一起,就可劲地捧他:王老师,你的作品太好了;王老师,你的才气太大了;王老师,你让我自惭形愧不敢写字了。
原谅我文笔差,模仿不出著名作家刘震云的技巧。
一开始王朔还绷着,自我谦虚几句,但是捧到第四五六七遍,王朔就迷迷糊糊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02 师徒有别
每一门艺术,都得有个组织。写作的有作协,门槛之高,我使劲写到退休,也丝毫没有希望。说书唱戏的有曲协,也是巍巍然非同一般。
现在的曲协主席是姜昆,姜昆的师父是马季,马季的师父是侯宝林。侯宝林作为相声大师,说的段子连毛主席都爱听。
所以,当姜昆致力于在曲艺界反三俗的时候,他也在反自己的老本。侯宝林以前是站在天桥上说相声的,不俗,有人听吗。
侯宝林没忘本,哪怕已经成为政协委员,被尊为人民艺术家,他也反对自己的儿孙说相声,如果一定要说,先学一门其它手艺。他的两个孙子,一个去当了兵,一个去当了厨师。
搁在现在,一位国宝级的艺术家让孙子当厨师,有毛病吧。
侯宝林是从战乱年代活过来的,一门手艺在手,什么时候也不愁没饭吃。有饭吃,就能过安稳日子,就不用低三下四的求人。侯宝林在天桥说相声的时候,深知求人的难处,每个过路的人都得小心伺候,有人骂你不仅不能还口,还得陪笑脸。
即便境况改善一些,跑去茶馆说相声了,那也得求着各路神仙。茶馆的掌柜,官府的差人,不用说还有底下的观众,谁也得罪不起。脸皮得厚,嘴皮子得利索。
当姜昆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带上老花镜批阅文件的时候,他体会不到师爷“求人”的烦恼,只有“被人求”的麻烦。曲协下面有几十个演艺团体,几千名会员,各省各市都有分会,编制多人多事儿多。虽然大事有若干副主席可商量,小事有秘书长和若干副秘书长来处理,但是作为一把手,姜昆喜欢事必躬亲。
所以他很忙,忙得有三十年没练过贯口了,有一次他大着胆子在一个电视节目里说了一小段“八扇屏”,博了个满堂彩。但瞧着姜昆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如果他不是曲协主席,恐怕得有倒彩。
姜昆不是没才,只是人一旦坐进老板椅里,端着保温杯打官腔,多大的才华也使不出来了。
说相声的,得习惯站着,而不是坐着;得琢磨说段子,而不是念报告;得使劲逗人开心,而不是教育观众。当年马季着手改良相声,基调从讽刺改为歌颂,侯宝林就不太满意,师徒两人闹过别扭。到了马季的徒弟姜昆,当家二十年,相声继续走向高雅,可是听的人快跑光了。
姜昆看不惯郭德纲,这能理解,他致力于提升相声的逼格,好不容易达到了曲高和寡的境界,结果冒出来个郭德纲,满口屎尿屁,嚼着于谦一家人的舌根,把相声又拉回到三俗。这不是开倒车吗?
只要姜昆当家一日,郭德纲就进不了曲协。郭德纲就把侯震拉进德云社,每次都要向观众隆重介绍这位是侯宝林大师的长子长孙。
03 父子相托
文艺的全称是文学和艺术,跟文凭有多大关系,还真说不清楚。
英达算是文艺圈里文凭最高的人之一了,虽然比不上翟天林的博士后,但80年代就是北大毕业,又跑到美国密苏里大学读了硕士。
他的父亲英若诚还当着文化部副部长,有底蕴,有关系,赶着文化开放的春风,不大干一场都对不起列祖列宗。
学成回国后,英达就推出了个人代表作《我爱我家》,英若诚在里面演了角色,陪着儿子一炮而红。
这边当着导演,那边还干着演员。英达出演了《霸王别姬》里的戏园子老板。这是另一对父子的代表作,老导演陈怀皑给儿子陈凯歌当顾问,拿下国际大奖。
这些都发生在90年代初期,上阵父子兵的黄金时代。
即便是他们最铁杆的影迷,应该也会承认,这两位二代的巅峰来得快,去得更快,此后下坡路走不完,下线刷到让人不认识。许多人困惑,当初的经典和如今的烂片,真是同一个人拍的?
二代还算好的,到了三代就保不住怎样了。陈凯歌两个儿子还小,读完北京最贵的哈罗国际学校后,正在英国留学。英达的两个儿子,小儿子留学美国专业打冰球;大儿子倒是进了文艺圈,又有个重量级的妈妈宋丹丹保驾护航,按说前景应该一片大好。
可是大儿子戏没演几部,倒是在片场结识了一位御姐,年纪长他七八岁,抽烟喝酒脾气不小。大儿子被征服,爱得死去活来。任凭宋丹丹百般阻挠,两人还是生了孩子结了婚。
都是一家人了,宋丹丹对儿子看开了,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吧。
一代更比一代强,当父母的都喜欢听这句话。但是下一代能否更强,要取决于上一代。
给孩子创造的条件再优厚,含着金钥匙长大,送到牛津哈佛读书,下一代实现超越的可能性也不大,甚至很多成了纨绔子弟,撩鸡逗狗,正事儿不做。
那句老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无苦可吃的二代三代,当失去父辈荫蔽之后,前途叵测。
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是公平的,没钱没势的父母,更可能培养出强过自己的下一代。
Sorry,我阿Q了。
混成一代的郭德纲,也面临着如何培养二代的麻烦,儿子郭麒麟已经进了德云社,嘴皮子挺利索,一听就是小时候练过。
04
朋友师徒父子,在这三种关系里,郭德纲没少惹出麻烦。
很多人说他不是个东西,他到底是不是东西,是个什么东西,我是分不清南北。
郭德纲平时不爱出门,除了演出和做节目,他喜欢在家里泡着。外面约饭局的朋友很多,他一概回绝,一年到头难得赴一次宴。
郭德纲当然渴望有组织,最好还配上编制,他跟于谦都曾短暂加入过铁路文工团,可是师父侯耀文去世后,在组织里没了着落,又出来了。
郭德纲的儿子,在艺术造诣上大概率不如爹,但他倒是记住了师爷侯宝林的训导,一定得有门手艺。
时代不同了,在旧社会,相声是一门被人踩受人嘲的手艺,下九流。
现在,观众素质高了,名气、编制、文凭,都不如诙谐、幽默、搞笑。
压力大吗?心里闷吗?世界其实很奇妙。扫码加好友,跟混沌哥一起捕捉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