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给故宫“看门” | 猛哥

《末代皇帝》片场图

1

故宫很邪。

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10月10日成立,在94年光阴中,共经历了6任院长。

“网红”院长单霁翔就是第六任,他公开说过,故宫博物院历任院长都没好下场,不是遭遇火灾就是遭遇盗窃。

其实,真实的历史更让人唏嘘。

故宫博物院的地位实在太特殊,院藏国宝珍奇无数,院长虽皆为一时之俊杰,无不战战兢兢,但从民国以迄,战乱频仍、波谲云诡,院长作为“看门人”,命途多坎坷。

 

2

 

1924年10月,冯玉祥派兵把清逊帝从故宫中赶走了。

李煜瀛闻讯,当即向北洋政府建议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和清室善后委员会,他自任委员长。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他任临时董事兼理事长。

李煜瀛,被晚清遗老遗少们辱骂是“文正孽子”,因为他父亲李鸿藻是晚清三朝阁老,谥号“文正”。

北洋军阀混战期间,无论那派掌权,都派兵保护故宫,不让战火蔓延,全赖李煜瀛的个人影响力,军阀都给他面子。

盖因他是民国超级牛人。

李煜瀛,字石曾,现存历史资料中多以李石曾称之。

他1881年出生于河北高阳的望族,1902年随清政府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留学,先学农业,后学生物和哲学,并以法文写出《大豆》一书,是最早在法国发表专著的中国学者。

相较于搞学术,他更厉害的是搞社会实践。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资历深厚,与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二次革命失败后,他避往法国,1917年,应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北大生物系教授。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石曾当选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后连任六届,从第七到第十届则任中央评议委员。

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汪精卫,都对他恭恭敬敬。

除此,他还干了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民国学术史上声名赫赫的中央研究院就是他提出设立的。

1928年北伐成功,北京改名为北平,“京师大学”先后改名为“中华大学”、“北平大学”,李石曾被任命为国立北平大学校长,是为北京大学历史上第十七任校长。

抗战后,他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世界学校,立志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

1949年,李石曾赴瑞士、乌拉圭等国从事国际文化活动。1956年定居台北,1973年病逝,享年92岁。

今日我们得以走进故宫,不能忘记这位先驱。

 

3

 

李石曾是把故宫从皇家私有变成国民公有的第一人,但故宫博物院的首任院长却是易培基。

此人不得了,因为他有个更牛的学生。

易培基1880年生于湖南长沙,父亲为清朝武官,曾因事牵连入狱,年仅16岁的易培基写了一篇催泪的爆文,把办案官员看哭了,就将他父亲给放了。

他后来拜章太炎为师,去日本游学,加入同盟会,还回国参加了武昌起义。

1916年,易培基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学生中有个韶山小伙,对,就是毛泽东。

易培基对毛泽东甚是关照,“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们还一起去北京请愿。

1920年9月,易培基担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后,聘请毛泽东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次年又聘毛泽东为第一师范国文教员兼一个班的级任。

除了提供就业岗位,易培基还积极支持毛泽东的建党活动,亲自站台。

1949后,毛泽东感慨地说:“我那时能在一师范搞教育,还能在军阀恶势力下宣传马列、组建党团,多亏易培基先生这个‘后台老板’硬哟!”

可易培基的人生是高开低走。前半生叱咤风云,后半生黯然凄凉。

1924年,易培基结识了李石曾,在他的推荐下,出任教育总长。两家还结了亲,易培基把女儿嫁给了李石曾的侄子——北大法文系教授李宗侗。

北洋政府接收故宫时,李石曾是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易培基为委员。

易培基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负责确定博物馆的名称、清点文物、起草《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章程》《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等。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李石曾、易培基、张继被推举为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常务理事,负责全院事务。

段祺瑞上台后,看易培基不爽,诬指他为共产党,下令通缉。易培基匆匆南逃。

北伐胜利后,1929年2月,国民政府任命易培基为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

易培基上任后,全力整顿院务,除保留原有的古物、图书、文献三馆外,又增设秘书处和总务处。他发动党政军要员捐资修缮故宫,蒋介石和张学良都以私人名义捐款。他还主持创办了《故宫周刊》《故宫月刊》《故宫旬刊》等期刊。

这段时期被公认为故宫博物院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也是易培基个人声望的鼎盛时期。

命运随即逆转。

1933年,日军攻陷山海关,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被迫迁移。张继(也是国民党元老)主张迁往西安,易培基主张迁往上海。最后,国民政府批准了易培基的计划。

这让张继怀恨在心。

易培基和张学良一起牵头把国宝运往南方,前四批都顺利运出,当第五批即将起运时,南京最高法院检察官朱树森带人到故宫查账,因为有人控告易培基和李宗侗私占故宫宝物。

故宫国宝的南运戛然而止(这段故事相当精彩,有机会再写)。

举报人正是张继的妻子崔振华。

张继和李石曾两家同为河北豪门,相互之间早就看不上眼,故宫博物院成立后,易培基为首任院长,张继为副院长,但易培基因病未到任,按理应由张继主持工作,但易培基不同意。

对此,张继十分不快。加上国宝南迁的事情,他跟易培基又持不同意见,新仇旧恨,愈演愈烈,故而指使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最高法院检察署署长郑烈,派朱树森调查易培基、李宗侗等盗卖故宫文物案。

易培基百口莫辩,宣布辞职,逃入上海法租界避难,旋即一病不起,申诉无门,含恨离世,享年57岁,只留下老妻,独女(即李宗侗夫人)因父亲和丈夫双双牵涉“盗宝案”,不得不长期逃亡,他的葬礼全靠友人料理,极为寒酸。

更令人心寒的是,南京法院竟声称易培基是假死,派人前去调查。还有人在报上撰文说易培基逃到大连,投降了日本人。

1947年冬,张继暴病身亡,崔振华、郑烈等人意识到,“故宫盗宝案”若再追究下去,将于己不利,遂在报上刊登一则“易培基案不予受理”的消息,纠缠了16年的“故宫盗宝案”,就这样不了了之。

 

4

 

故宫博物院“看门人”的魔咒还在继续。

易培基因“故宫盗窃案”请辞后,原古物馆馆长马衡接任。

马衡此前就职于北大研究所,担任国学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导师,在金石考古学上卓有成就。1927年,他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遥领社职”。

从1934年正式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到1952年离任,马衡执掌故宫博物院18年,熬过了抗战及内战,殊为不易。

上任之初,马衡在一份报告中说:“院中最困难问题,厥惟文物之整理与保管。盖十年以来,半在风雨飘摇之中,点查则本甚粗疏,整理亦仅及局部,保管更责任难专;非有根本改进之决心,难树永久不拔之基础。譬之故家田产,略无统计,试询其子姓以田亩四至,率茫然不能置对,乃欲责其管理难矣。”

于是,他制定了与文物保管有关的“出组规则”,针对各馆处科组制定分门别类的规章制度,成立“文物分类整理委员会”,颁布“专门委员会设立章程”。专门委员会包括书画、陶瓷、铜器、美术品、图书、史料、戏曲乐器以及宗教经像、法器、建筑物保存设计等委员会。

他还去香港购回《中秋帖》、《伯远帖》,和《快雪时晴帖》合成清宫“三希”。

实事求是地讲,历任院长中,马衡的专业素养最强。

1952年,“三反运动”开始。审查者认为,马衡掌管故宫近20年,终日国宝相伴,肯定有贪腐。故宫博物院一些人员在审查中经受不住殴打,就编造事实,诬陷马衡。

马衡遭解职,被迫离开故宫,3年后去世。

马衡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横跨新旧两个时代,他的心境究竟如何?他的日记已经出版,其中1948年到1952年部分耐人寻味,记叙最多的是没完没了的会议。

他同易培基一样,同为学术大家,同遭莫须有,“晚节不保”,身负污名,令人感伤。

 

5

 

马衡卸任后,故宫博物院院长空缺了两年。

1954年,吴仲超到任,直至1984年,他共担任院长30年,历时最久。

吴仲超是一名老革命,曾就读于上海法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前身),1928年入党,长期从事江南地区的地下工作。

多提一句,吴仲超在革命史上曾发挥过特殊作用。

1936年,zcq曾组织了一个冒充共产党的所谓“预备党员委员会”,这个组织的成员,不少是叛变分子。不久,这个委员会被上海党组织发现,就是由吴仲超代表党组织宣布予以解散。

不过,zcq还是于1938年混入延安,最后在“文·革”中平步青云。

吴仲超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提出“保护专家要像保护稀有动物熊猫一样”,挖来大批文物研究专家,耗时六年,把所有文物分级登记在册,为故宫培养了许多业务骨干。

他还利用自己的威望,对故宫博物院的组织机构作了一系列调整和扩大,参加过朝鲜战争的复员军人们,被安排到安保和维修的岗位上。

“文·革”开始后,故宫也面临着两派组织争斗的局面,不过两派组织虽然都很“左”,却没有“砸四旧”。

只是把故宫石刻门匾给换了,那块门匾挂在故宫北门,“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由李石曾书写,“造反派”认为他是“旧社会”的人,所书不宜存留于“新社会”,于是便将石刻门匾反过来,砌入墙内,在另一面采用了郭沫若新题写的字体。

大串联开始后,为保护文物,1967年,周恩来下令关闭故宫,并由北京卫戍区派军队加以保护,使得故宫幸免于难。

期间,包括吴仲超在内,故宫博物院员工都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干校。

1971年7月,故宫博物院重新开放,吴仲超复任。

 

6

 

吴仲超任职最长,可他的接替者张忠培却任职最短。

张忠培是中国考古界执牛耳者,1961年获得北大考古专业研究生后,被分配到吉林大学,创立考古专业,学生们私下里喊他“张大帅”,一个人把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水平拉到全国第二的地位,仅次于北大。

他主持过元君庙仰韶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著有《中国北方考古文集》、《元君庙仰韶墓地》、《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等书。

1987年,张忠培被国务院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我是搞史前研究的,和故宫搞明清研究离得十万八千里。”但他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立志做好故宫的“后勤部长”。

当时,除故宫博物院,还有14个单位在故宫内办公,此外故宫的文物,超过20万件被其他单位占有。张忠培为此四处奔走。

他曾自述,“为了故宫能成为完整的故宫,我使尽吃奶之力”。

他还在全院推行岗位责任制和“一院多治”的体制,推动故宫管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单霁翔曾撰文说,在短短两年里,张忠培“锐意改革,积极创新,在博物馆的制度建设、体制改革、文物保护和总体规划等方面提出许多新理念和新做法”。

离开故宫博物院之后,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考古和文物保护上。

2017年7月5日,张忠培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3岁。一副挽联写道:他的离开,“带走了一个考古时代”。

 

7

 

 

张忠培离任后,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空缺了11年,颇不寻常。直到2002年,郑欣淼上任。

郑欣淼,毕业于西北大学党政专修科,曾任陕西省委研究室主任,陕西省委副秘书长,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组组长,青海省副省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文化部副部长。

他上任后,首次提出“故宫学”的概念,主张连接“一个故宫”和“两个博物院”,即将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放在一起研究。

在国家财政支持下,故宫开始大修,按计划从2002年到2020年,每年投入一亿元。

不过,在郑欣淼的任职期,故宫博物院的名声并不好。

2011年5月8日,山东曹县农民石柏魁借助身材矮小的便利,逃票进入故宫,在夹道里藏至天黑,关掉供电系统后盗窃宝物,再从数十米高的故宫内墙逃跑。

石柏魁跑到大钟寺附近销赃,被人告知有四件珍品是假货,他一恼之下将其丢弃。58小时后,他就在网吧落网。

消息传出,外界对故宫的安保水平深表质疑。

孰料,更尴尬的还在后头。

一周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纪天斌等人来到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对北京市公安局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锦旗上写“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捍”的解释是保卫、防御;而“撼”则是摇,摇动。

故而,外界嘲弄,堂堂故宫博物院犯了小学生都不会犯的错误。

那是故宫博物院声望最坏的时期。

 

8

 

2012年1月,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关于单霁翔的故事已经刷屏,这个老头成为中国最红的男人之一,他带领故宫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020年,故宫建成600周年,单霁翔念念的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让“故宫”真正走向“故宫博物院”。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希望届时,单霁翔依旧风光。

参考资料:

1.《执掌执掌故宫博物馆的人》,南都周刊,陈祥

2. 《易培基:毛泽东老师的曲折人生》,文史天地,郦千明

3.《故宫博物院是如何度过十年“文·革”的?》,澎湃新闻,聂崇正

4.《逝者张忠培:敢于直言的故宫老院长,不看钱脸色的文物保护神》,南方都市报,冯群星

5.《故宫博物院赠警方锦旗被指有错》,北京日报


精选留言
  • 90
    点赞能不能发一张故宫门票?
    93
    作者
    好,我给老单打个电话。。
  • 70
    猛哥真的厉害!是我关注公众号里面最有文化底蕴和内涵的人!
  • 35
    我完全赞成开篇第一行,故宫很邪,太阳下山就阴森恐怖,没太阳的地方跟太阳下山后一样恐怖,元宵夜里赏灯,想想我就吓坏了……
    54
    作者
    即使夏天白天进入,如果去了偏僻的角落,也很瘆人~
  • 16
    zcq是?
    48
    作者
    请重温初二下册历史中关于“四·人·帮”的一节。。
  • 42
    想看猛哥写国宝南运的故事
    24
    作者
    好的
  • 41
    单霁翔堪称大内第一段子手
    36
    作者
    幽默的人运气都不错
  • 29
    为俺们吉大的考古系点赞!连看两篇猛哥爽文,我觉得猛哥才是(自)媒体界"考古"水平执牛耳的,大开大合,就没你不知道
  • 26
    单院长明面春光无限,背后的心酸真是想象不到
  • 15
    小猛,你这样说以后谁还敢去故宫博物院当院长?
    24
    作者
    哈哈,现任就干的不赖
  • 21
    1997到2000,单出任北京房山区委书记。这是单仕途生涯中唯一一次主政一方。
  • 9
    怎么看完并不唏嘘
    20
    作者
    你总是心太硬,哼
  • 20
    看到头图末代皇帝很激动,导演已经去世了,当年的电影不仅获奖还是唯一一部在天安门里面拍的
  • 19
    有文化、历史责任感!故宫需要责任感的人!看到周总理文革期间采取的保护故宫的措施,不愧是伟人!为猛哥点赞!第一次留言。
  • 17
    近代中国风风雨雨,好在总有有识之士竭尽全力,保留了不少历史遗物遗迹,不幸中之大幸
  • 15
    真是没你不能挖的啊……
    15
    作者
    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 14
    应该是“快雪时晴帖”吧
    9
    作者
    谢谢指正
  • 6
    猛哥又帅又有内涵
    12
    作者
    就是喜欢听真话,太有力量了~~
  • 7
    “更令人心寒的是,南京法院竟声称易培基是假死,派人前去调查。” 南京法院
    10
    作者
    民国时期
  • 1
    想知道猛哥和虎嗅是同一个人吗?为何两篇文章一模一样?
    10
    作者
    是。授权他们转载了。
  • 10
    原来春天的桥头还有这么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 4
    朱家溍呢?
    9
    作者
    他很厉害,朱熹的后人,是故宫专门委员,负责签定院藏书画碑帖。太和殿金銮宝座的修复他参与了。。
  • 8
    守德
  • 6
    故宫开火锅店了哈哈
  • 6
    厉害厉害
  • 5
    元宵节有幸成为天选之人,在城墙上绕着故宫走的时候,看到下面一个院子,就像坟冢一样……同行的人都这么说……怕怕……
  • 5
    瑰宝动人心,所以每任院长不好过,尤其是最早期的
  • 3
    国宝一路走来,好险,又好幸运,不容易
  • 2
    看门人的故事,知识量好大,期待国宝南运的故事哈
  • 1
    单院长真的棒棒哒
    1
    作者
    他做了那么多年文物局长没火 职业生涯最后一段火了哈 有心人
  • 1
    很好的综述!
    1
    作者
    哈哈,是你呀~
  • 1
    故宫国宝的南运戛然而止(这段故事相当精彩,有机会再写)。---期待看这个故事!!!
  • 1
    写了不为人知的故事。
  • 比猛哥有料的不少 比猛哥有趣的不少 But 像猛哥一样文末标注参考资料文献的 真不多 诈尸跳起 给你个爆赞
    作者
    哈哈
  • 同感,故宫即使在白天,只要是没有太阳的地方,也感觉瘆得慌。
    作者
    几百年里 不知道发生了多少罪恶的勾当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