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春节前的某个时候,我买了两套书,一套《毛泽东选集》、一套《邓小平文选》。之所以买这两套书,是为了解开我心里的疑惑:为什么我读毛爷爷,邓爷爷的文章,感到明白晓畅,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在表达什么。为什么我读现在的文宣,特别是一些文告、一些站队表态的文章,读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
所以,从过年到现在的时间,我一直就在断断断续续地读这两套书,不是那种系统地读,是随便读,翻到那篇是哪篇,有时间就翻一篇儿,结果是,越读越觉得我的疑惑变得更强烈,因为对比太明显。
哲人说,读书使人明智,那么我读的结论是什么,我不敢说。
文风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小问题,从我手写我口,到言不由衷,再到胡言乱语,是思想问题,是态度问题,更是生命力的体征。
小孩牙牙学语,不讲逻辑,还有情可原,一个正常的人,语言表达绝对是思想、逻辑能力的体现,除非这个人装憨卖傻。到了老年,黄昏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最后说胡话,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02
我曾经到过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当地的导游小姑娘指着合抱粗的大树告诉我,你看这些树,活了几百年,才长成这样,最小的时候,和你脚边的拇指粗的树一样。树和人一样,到了一定的年龄,它就老了,不生长了,树芯开始空,然后鸟做窝,黑瞎子掏洞,最后有一天,它慢慢变得像老棉花瓤子,直到有一天,轰然倒下。
这个没办法,你解救不了它,生命生命,有生就有死,这就是命。世间万物都是如此。树是如此,人也是,各种社会组织也是。
这次小兴安岭之行,让我感触很深。在伊春住了一晚上,夜里看星星,头顶上浩瀚的银河,漫天的星光,让人不由地想起德国哲学家说的那段话:
世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是思考,内心里愈是充满了敬畏:我们头顶上浩瀚的星空和我们内心里的道德率。
03
我一向对那些靠投胎能力而在世间成功的人士不太感冒,既不羡慕,也不不鄙视,那是人家的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有的人,即便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也未必有命能享受。
所以,昨天看电视剧《芝麻胡同》,里面的小黑子,本来是严振声从门头沟捡回来的孩子,放在自己的酱菜园子里拉扯,后来成了二房东,但因为自己的愿望落了空,开始恩将仇报,各种下贱阴招使坏,所以,昨天有个情节,严振声气急了骂他:这还是我当年从门头沟狼窝里捡回来的小黑子嘛!你们看看,什么叫下贱!
下贱这个词,带有很强烈的阶级色彩。一向为人所不屑。但世间真的有人,骨子里就是下贱。
所谓长胳膊拉不住短命鬼,下贱,就是卑下而自贱。
04
这两天,王思聪和某个人微博吵架的事儿,很有意思。我在微博上看了半天,大体上明白了怎么回事儿。
有钱人家的小孩太傲慢。底层出身的小花则太自甘下贱。
我一向认为,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学好英语太重要了,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打开了一扇门,一扇窗,而是一种思维系统,就像电脑的操作系统一样。
我想,这可能就是鲁迅当年劝人不要读中国书的理由。
钱钟书说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不三不四、不明不白、不痛不痒的人身上。因为不值得。
我倒是因此想起我奶奶的那句名言:好鞋不踩臭狗屎。
就像查理芒格说的那句话:不要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会把你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05
这两天在读吴军博士的《态度》这本书。
吴军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知名的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网络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
他于2002年加入谷歌,是当前谷歌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他写的几本书,在中国的知识界都很畅销。
我印象里,我读过他的《见识》,还买过一本送给同事。
《态度》是他写给他的两个女儿的家信,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在麻省理工读大学,一个在美国读高中。
这是一本关于认知、关于成长的书。吴军认为,由于处事的态度不同,起点差不多的人会不断分化,进而拉开命运的差距。
我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和人是怎么样拉开距离的?是因为一个人有了屌丝意识,然后才成为屌丝的?还是一个先是屌丝,才有了屌丝意识?
吴军在序言里这样说:
人类的进步,从一万年前开始陡然加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字的出现使得知识和经验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传递。特别是父母将自己的学识和生活经验传递给后代,这让几乎每一代人都可以轻松地超越上一代人,文明从此开始。因此,从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角度看,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是必需的,否则我们就和用生命试错的其他物种没有太大区别。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前后两代之间只能通过基因传承信息。一只被蝮蛇咬死的老鼠的基因就中断了,而具有躲避蝮蛇基因的老鼠则将这种信息传递下去。这种不断试错,以生命为代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效率实在太低。事实上,7000万年前,人类和老鼠拥有共同的祖先。在接下来的6500万年里,人类这种哺乳动物在自然界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直到500万年前(那时人类和黑猩猩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在人的身上叉头框基因发生了明显变化,这让人类拥有了语言能力。后来,现代智人的这一支在语言能力方面进化得特别快。从此,人类经验和知识的传承可以通过语言快速完成。今天的人,不需要被蝮蛇咬,就知道远离这种有斑纹的褐色爬行动物,甚至会远离它们出没的水边草丛。因此,如果我们不能从前辈那里学习有益的经验,而是凡事都靠自己试错、摸索,那么我们的进步无疑会比同龄人慢。
在写给女儿的第一封信里,吴军这样总结自己为什么能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第一,不断地接受教育,与时俱进。学习,获得新知,了解世界的发展本身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因此,我一直提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二,有理想并且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人无理想,就会厌倦当前的生活,快乐也无从谈起。有理想却不采取行动,不去做,又会失望、苦闷。因此,有理想和身体力行相辅相成,同时具备,就是快乐的源泉。
第三,与人相处共事,尽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和谐少争。无争是不可能的,做到少争还是有可能的。在一个集体中,不要妄自尊大,看轻他人,这样就容易与人相处,减少矛盾,自然也就容易得到快乐。
第四,看透人生。人最终必须看透很多事情。
06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起前几天我说的那段话:
是越无知越快乐,还是知道的越多越快乐?答案显然是越无知越快乐。因为你知道的越多,越发现世界的辽阔,个人自身的渺小和肉身生命的短暂。但如果你能超越这种短暂和渺小,你才能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快乐,获得真正的快乐。但获得这种智慧的路程太艰难了。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这种境界。这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也是我们活着的悲哀。
一位朋友看了这段话,留下一段文字回应我:
显然是后者:知道的越多越快乐。从逻辑上讲,知道的东西少到为零时,就连快乐也一并抹煞了,而快乐一定是和不快乐相辅相成的,知道的多了,导致不快乐的因素也多,但导致快乐的因素也大大增加了。我妈认识一个人,一九七零年代出生的人,不识字,一切用文字书写的快乐与不快乐都与之无关。
不管怎么样,人不能停留在猪圈里,也不能因为井里安全而自得其乐。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句话:
“每天我都在提醒自己,我的内在的和外在的生活都得益于在世的和不在世的他人的贡献。我必须尽自己所能去给予,这个给予应该与从他人那里获取的和正在获取的相匹配。”
-
瞎爷 置顶
-
马建国
-
宸
-
敏
-
?
-
阿岳Ayue
-
流星雨作者
-
hey, 郭大年同志。
-
出门打酱油的陈小厶
-
鵬少
-
飞一般
-
宝贝鑫行
-
beth
-
Jack Hunt
-
走出地图®
-
Jack Hunt
-
coco
-
从容沉默
-
小胖
-
走出地图®
-
小马的妈妈作者
-
了无益
-
Ben0 Xing
-
江建軍
-
黎明
-
围观
-
郭保儿
-
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