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71年,基辛格飞抵中国开启秘密外交,被安排住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
谈判中,美方拿着“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语录质问中方。听到汇报后的毛主席哈哈一笑说:“告诉他们,那是放空炮,他们不是也整天在喊要消灭共产主义吗?这算是空对空吧”
后来,尼克松访华的时候,也谈到了街头看到的“打倒美帝”标语,周总理看到后,随即说道“我们天天喊着打美帝,你们不也天天喊着打倒我们吗?也没见谁打起来!”尼克松听完哈哈大笑,这事就在玩笑中过去了。
而在中美破冰之后,中国开启了与日本乃至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建交,作为脱离苏联阵营交换,大量美元和日元的援助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西方的技术与市场也面向中国开放,给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对比撤换标语这事儿,都是生意,不寒酸!
二
1972年,随着基辛格与乔冠华激烈而艰苦的谈判,《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最终达成协议。美方建议举办一个breafing(发布会)。
当时中国的涉外新闻都是外交部指定,所谓的记者不是人日之类的喉舌,就是新华社这样的情报机构,从来没有搞过breafing(发布会), 也没有“记者招待会”这些概念。而当时breafing就被外交部翻译成了“吹风会”。
于是,当媒体被通知要四点钟在锦江宾馆开“吹风会”的时候,许多记者都冲到了锦江饭店的理发室,使得被挤爆了的理发师傅一脸懵逼,不知道该怎么“吹”了,也成为了一时的笑谈。
不过,随着中美破冰的“吹风会”胜利召开,“吹风会”这三个字也在中国有了特殊的含义。
就像当年顶着国内极大的压力进行的中美破冰一样,后来我们任何一个争议很大的决议,或者阻力很大的新政策出台,往往都会通过先“吹风”,来看看舆论的反应。一旦舆论反应不好,就收回或者出来澄清。一旦舆论反应不大,则迅速推动立法并形成决议。
就像前几天几家官媒之间,就在计划生育的问题上对掐了起来,这就是一种“吹风”。也算是breafing传到了中国之后,被赋予了中国特色。
三
说起来,最近半年,大家听到最多的吹风,应该就是“房地产税”。
以明星市长“黄奇帆”为代表,大量的政府高级官员跳出来对房地产税进行“吹风”,同样,也有大量的高级知识分子跳出来指责房地产税征收的不合理的“吹风”。
其就像毛周二人一边在高喊着“打倒美帝”,一边亲切的接见尼克松和基辛格,大国外交本质是一笔生意。同样,如果把国家当成一个需要运营的公司来看,就会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税的运行逻辑,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中国过去二十年高速发展的逻辑,除了WTO开拓了国际市场这个硬性条件之外,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土地财政。
就像欧洲爆发工业革命,是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大量的黄金涌入欧洲,使之摆脱了经济上被中国茶、陶瓷、丝绸等奢侈品控制的命运,美洲流入的资本汇聚,使得欧洲启动了大航海时代的贸易,并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同样,美国能够摆脱欧洲经济控制的一大根源,也在于十九世纪的“美国淘金热”,大量的黄金注入到经济循环之后,使之摆脱了经济上被欧洲列强控制工业制成品的命运。在资本的推动下疯狂开拓市场,对日本和中国扩大利益,武力占领西班牙的殖民地,并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而中国呢?毕竟不像美洲那样“家里有矿”,想要发展经济,一方面需要详尽一切办法开拓市场,就像接下来几天要举行的大型活动那样。
而另一方面,则需要短期内获得巨大的资本。
因此,“家里没矿”的中国,一定程度上来说,用房地产的土地财政作为“黄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募集大量的资金,使之避免了十五世纪前中国对于欧洲、十九世纪前欧洲之于美国的慢性经济抽血,资本的爆发,使得工业迅猛发展。
举一个形象点的例子,我们的企业卖几套一线城市的房子,就能买下一家专注研发几十年的优质公司。股市也是同样的逻辑,同样规模的上市公司,我们市值是人家的五倍乃至十倍,就算打不过人家,稀释一点股份就能够将竞争对手买下。
土地财政在政府看来,就是一笔很合适的生意。这也是中国这些年经济能够摆脱美元束缚,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但是,问题在于,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毕竟人民币购买力的基石,不是美国当年的金矿,而是那些钢筋水泥铸成的一栋栋住宅。
所以,怎么还,就是一个大问题。
四
前段时间财政与央行的互怼,算是“一加一减”搞平衡,放水习惯了的央行不愿意再放水,就逼着财政去更积极。而财政又是要做到收支相抵,因此也就开启了这一场的财政大腾挪。
在中国土地财政的模式之下,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进行大规模的基建,基建拉动房价和土地价格,政府便可抵押手中的土地,继续借更多的债,继续大规模基建,继续拉动土地价格。
最终,以一线城市为代表,优质基建和基建带来的就业机遇,使得大规模人口涌入,人口的翻倍带来了经济增长的翻倍,对冲了之前基建成本和房价,实现了经济的繁荣。
但问题是,中央如今已经明确给了一线城市划定了人口上限。因此,依赖于人口不断涌入的土地财政模式,在丧失新的玩家入场之后,就会陷入互联网金融连续崩盘一般的庞氏陷阱当中。
而一线城市的房价,就是中国负债模式高速发展的基石,一旦轰塌必然导致经济系统性的崩溃。因此早早的锁死一线房价的上涨,就成为了中央政府要通盘考虑的问题。
因此,在人口增速受限的背景下,为了填补这些年高速增长留下的窟窿,从人口来看,一线城市都面临一个“腾笼换鸟”的升级需求,在吸纳人口的过程中,更加追求质量。
因此,北京有了清退不怎么高端的人口,上海直接对清华北大敞开了怀抱,毕业就可以直接落户。最终,靠着优秀人口的汇聚,实现凤凰涅槃的升级。
而二线城市虽然有源源不断的人口涌入,但是却陷入一个“增量”与“存量”的选择。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金是增量,而房地产税是存量,随着人口的扩张将接近上限和拆迁的成本越来越高,增量的空间将逐步有限,而存量却随着城市化实现了大规模的扩张。
毕竟他们不像一线城市已经通过土地财政提升的效率,实现了财政的平衡,二线城市高速发展的背后,依然背负的大量的债务。
因此,就像地方政府因为利益积极推动土地财政卖地一样,未来二线城市的政府,也将对征收房地产税非常积极。
最终,随着房地产税和土地出让金的“一加一减”,实现了二线城市地方政府的财政平衡。
五
“一加一减”的,不仅仅是政府。
8月27日,有一个大新闻,个人所得税二审稿通过了全国人大的审议。
个税起征点,将从3500元提升到5000元每月,教育、医疗、房贷、房租、养老等领域,全部纳入了专项扣除。
如此提升个税和大力度专项扣除,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普通中产阶层,在合理规划之下,基本上都要跟个所税告别了。
而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个税减免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确定的社保费将改由税务部门全责征收,两者的收口时间完全一致,都是明年的1月1日。
社保费由税务机关征收,必然会大幅提高征收效率,众多城市日渐枯竭的社保体系能够迅速补充弹药。
更有趣的是,社保费和个所税的“一加一减”,恰好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平衡了。就像土地财政的窟窿被房地产税替换上了,个所税的窟窿也被社保费补上了。
但是,平衡也引发了新的不平衡,随着个税的加计扣除和社保费的充裕,会刺激中产为代表的消费,教育、医疗、养老,因此新三驾马车领域的企业,发展势头必会更加强劲。
而原本很多在盈亏平衡线上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会因为社保的严格执行,陷入深深的亏损之中。
当然,这背后也是一种政策导向的产业升级转型。
六
伴随着个所税的二审,同时新的《民法典分编》也出台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是增设了一章“居住权”,另一个是去掉了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
居住权意味着,只要签订了合同并依法纳税,即使租别人的房子,也可以保障自身的权益,以及教育等公共服务。而这也意味着未来一二线城市的中心城区的租赁价值将大幅上扬。
毕竟,租售同权之后,优质地段的房产和租金之间,会形成双螺旋式的上涨。
同理,这是今年这些二手房公司不吝重金在一二线城市跑马圈地的原因之一,也是一二线城市今夏租金上涨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种上涨长期来看,并不足以为继,毕竟,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劲的江苏,老龄化已经比日本还严重了。
一二线城市可以向三四线城市吸纳人口,但是三四线呢?很多内陆城市在土地财政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将面对人口的釜底抽薪。也就意味着,土地财政吸引人口模式的失效,也就再也无法赶上这一波快车道了。
因此,除了取消计划生育之外,国家凭借未来一系列的“费改税”增强的征税能力,通过强大的转移支付,向三四线城市倾斜,加强教育医疗和基建配套,引导农村人口进城,成为准市民。再通过对下一代的教育,用一代人的时间打造新市民。
七
新市民之重要,是因为中国的迅速发展,除了土地红利之外,最大的就是十四亿人口的红利。
就拿我们的台湾省来说,虽然人均收入远高于大陆,但是除了极少数领域之外,其过去辉煌的产业纷纷被大陆反超,甚至很多超级企业也无法在台湾诞生。
其中,就像服务十亿人口的微信,服务五亿人口的淘宝,甚至是从台湾出来的,员工上百万的富士康。这这些都是只有两千万人口省份,所不能想象和难以涉足的领域。
同样,城市也是如此,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规模跟台湾一个省规模相当,其城市的规模化效应,将诞生大量小城市所无法想象的服务和就业。而其中汇聚的资本更会刺激科技和产业的升级。
因此回过头来看,最近无论是通过“居住权”带动租售同权与取消计划生育的立法,还是针对教育生育的专项扣除与养老保险等费改税的推进,以及改变政府运营模式的房地产税取代土地财政。
最近一年多,从从各类的“吹风”,到近期一系列立法的快速推进,表面看起来是通过“一加一减”搞地方政府的财政平衡,但将这些联系到一起,隐约中我们却能够看到一个宏大的顶层设计 —— 全面推进城市化。
通过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中国政府的生意经。
也是如今沿着当年毛主席的道路,敢跟美帝相互“放空炮”的底气所在。
最后慨叹一下,时隔四十多年了,基辛格这个老妖精竟然还那么能蹦跶.......
-
大叔?作者
-
国隆作者
-
敬天爱人作者
-
小童作者
-
淡墨轻杉作者
-
星辰大海作者
-
借我一生作者
-
郭正阳
-
差不多先生
-
远征的胖骑士作者
-
人着一辈子作者
-
Mr Clutch作者
-
~作者
-
远征的胖骑士作者
-
雨与鱼作者
-
勿忘心安作者
-
似董非董作者
-
VictorLee作者
-
南方有只着火的羊作者
-
fox作者
-
我心光明作者
-
王凡
-
杯中酒作者
-
东桥作者
-
岁时作者
-
江涌上下作者
-
多尼先生
-
秋刀作者
-
龙翔作者
-
姓高名俊作者
-
.作者
-
鹤
-
曹飞作者
-
张光帅作者
-
anew
-
指间风作者
-
小神作者
-
董昊
-
不忘初心
-
張簡凡
-
海客乘天风
-
dgz作者
-
一缕阳光
-
峒陋非非
-
Cindy Cai༄
-
ray作者
-
Carter作者
-
?文作者
-
伸手摘星作者
-
S.Ray
-
墨文近卫
-
程序正义作者
-
Ray作者
-
赵嘉鑫
-
文出于心
-
陈智新
-
Q作者
-
SY
《顾子明 | 中国政府的生意经》有3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