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之路:手机行业的四次跳跃 | 饭统戴老板

【虽然是软文,看下其中的故事也不错,VIVO广告部分请自行略过】2021-02-04
图片
作者:张真真
出品:远川研究所制造组
1973年4月3日,一个名叫马丁·库帕(Martin Cooper)的年轻人兴奋地走上曼哈顿街头,手里拿着一个重达1.13公斤、厚如石砖一样的怪物,过往的街人无不停下脚步,盯着他驻足观望。
众人注视下,库帕在“怪物”上面按下了一串号码。过了一会,库帕兴奋地用几乎颤抖的声音吼道:“尤尔,我正在用一个真正的移动电话和你通话,一个真正的手提电话!![1]”
库帕手上拿的,正是世界上第一部手机原型机。虽然充电长达10个小时,只能实现拨打和接听两种功能,但这部手机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人类开始实现跨区域、即时无限通信。马丁·库帕也因此被称为“现代手机之父。
库帕一直坚信一个信念,人是生而移动的,最终需要实现无线连接。这背后孕育着一场围绕人展开的产业革命。一切的技术都是人的延伸。电话延伸了耳朵,屏幕延伸了眼睛,科技不断地发展,延伸仍在继续。
后来,库帕手中的移动电话经过数次改良后正式被推向商用市场,1983年,摩托罗拉第一部手机面向市场出售。1994年,中国邮电部部长吴基传用诺基亚2110打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2G电话。
图片
吴基传打电话,1994年
半个世纪以来,这场围绕人的革命在两个紧密相关的行业展开,通信从1G一直跳跃到5G,手机江湖从摩托罗拉,到诺基亚再到苹果、三星、华为、OV······这既是一部跌宕起伏的通讯变迁史,也是一部手机行业波诡云谲的商战史。每一次技术变迁,都带来了产业环境的改变和王座的剧烈洗牌。
这其中,有平地一声雷的爆发、冲出重围的崛起,也有令人唏嘘的大败局,当时间的量尺拉的足够长,贯穿在这些起起落落背后的产业秘密才会越发清晰。

图片
战国时代:千里眼、顺风耳的开端
1987年,一条新闻轰动了全国,一位名叫徐峰的年轻人豪掷2万元买了一部“大哥大”,并缴纳了6000元入网费,这一年内地年轻人平均工资只有几十元。大哥大是第一代手提电话(便携式蜂窝电话)的俗称,上世纪80年代后经香港传入内地。
此时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进入到第7个年头,鲜活的市场经济,频繁的经贸往来刺激了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徐峰16岁闯荡香港,后成餐饮界大佬。回忆起当年的这笔投资,他仍然觉得很值,“手机解决了我进行贸易洽谈的燃眉之急,帮我成了市场经济的第一批受益者[2]。”
1993年,中国十大流行语,“大哥大”排名第四。
图片
大哥大:90年代身份、财富、潮流的象征
大哥大代表的是移动通讯技术的1G时代。当时的通信之王是美国巨头摩托罗拉,凭着强大的技术实力进入中国市场后,通过基站捆绑移动电话的方式迅速称霸,比如大陆市场的第一款手机是Moto 3200,这是不少60后、80后心中的白月光。
但大哥大时代,手机不仅块头大携带不便,信号也不稳定,全球的通信系统更不兼容。欧洲通信巨头们嗅到了其中的商机,趁势推出GSM(全球行动通讯系统),也就是“全球通”,2G时代开启。
1G到2G的跳跃,来自北欧的诺基亚趁势打败了摩托罗拉,并在此后保持了长久的优势。1999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五大龙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松下、三星电子,其中诺基亚市场份额高达27%。而此时,国内并没有什么像样的本土手机品牌。
庞大的手机市场,空白的内资品牌,拐点也在这一年出现。
1999年1月,信息产业部向37家企业发放了30张GSM和CDMA牌照,包括波导、海尔、TCL、厦华等,由此开启了中国手机发展史上的“战国时代”。群雄崛起的背后是国内薄弱的产业基础,早期国产品牌始终绕不开两个词:贴牌和组装。
比如像科健、TCL、熊猫等企业,采用了贴牌的方式。而像中兴、波导、厦华等,这些企业有一定的研发能力,相对来说组装为主[10]。
图片
2G时代的手机
2G时代,通信经历了模拟移动通信向数字移动通信的转变,但手机功能仍然以图文为主。从打电话到发短信,伴随开始有数据数据流量服务出现,诸如像彩信、壁纸、铃声的下载,但由于费用昂贵,这仍然是少数人的游戏。
这一时期,许多未来在中国商业史上挥毫泼墨的人也开始登台。刚从深大毕业的马化腾开始做IM(即时通讯软件),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段永平创立了步步高,卖无绳电话机和学生电脑,除了央视标王的头衔和朗朗上口的广告,这家公司还确定了一个听上去有点朴拙的文化:本分。
图片
早期的步步高无绳电话宣传
2000年初,中国手机市场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价格战。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外资品牌联合以50%的幅度大规模降价以此抢占市场。国内厂商吓得心惊肉跳,只能跟着跳楼大甩卖。比如康佳一款3188元的手机半年后马上降到了1388元[2]。大家争相割肉自保的同时,大洋彼岸传来了更恶劣的消息,互联网泡沫破灭了。
国产手机品牌的嫩芽,刚出生就接连遭受了阵阵寒意。
2001年,国产手机344万部,国人初步对手机有了印象。第二年,中国移动用户不到2.5亿,普及率刚碰到20%,如何从“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有钱人的时尚玩物成为大众消费品,手机行业需要一次更为开天辟地的变革。
图片
跃向3G:如何抓住大众市场?
2009年,诺基亚时任董事长李思拓发现了一个让他毛骨悚人的画面,他参观了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诺基亚旗舰店,店内几乎只有他一个人,而当他走入同一街道的苹果专卖店时,人潮拥挤,难以穿行。
冰火两重天,诺基亚死,苹果生,手机行业开始改朝换代。
iPhone横空出世两年后,2009年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发放牌照,标志着3G时代到来。3G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生活的雏形,图像、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形态日益丰富。
自此,智能机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正式开启,演绎了一条让无数投资人歆羨的指数增长曲线。
全球智能手机2007年销量首次破亿,随后开始爆发式增长,2013年达到10.19亿部,年复合增速高达42%。随后在2016年销量更是达到历史顶峰14.73亿部。
图片
3G+智能手机的组合也给所有手机厂商出了一个共同的考题:如何抓住大众市场。
当通信的基本功能被实现后,手机越来越向一个大众消费品靠拢,这时候功能、样式、特色、甚至品牌都成为了可能对客户充满吸引力的地方,参数不再是唯一的优势。
这一点上,外资品牌不是没有前车之鉴。很多国际化企业,进入中国多年能够在中国市场占领份额,靠的不是对中国文化、中国消费者习惯的理解,而是技术优势。在一个充分竞争市场,这反而是很可怕的。比如惠普的打印机,佳能的照相机,IBM的电脑等[3]。
爱立信是其中一个“负面典型”。这家百年通信巨头习惯了把做手机跟做技术等同,认为没有新技术就不需要推出新手机,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谈到爱立信手机,市场上就只有一种式样,几个型号,甚至连消费者的反映也应对迟缓。T18、T28手机闹出质量危机时,公司任凭舆论发酵了一年多,最终酿成品牌危机[10]。
这场大众化之战中,此前屡战屡败的国产品牌第一次和外资正面刚。华为、OV、小米、魅族······各家在性能、屏幕、照相、音乐、色彩、营销、渠道等赛道上开始各显神通。
2011年8月,三星凭借一款5.3英寸大屏的Galaxy Note在柏林国际电子展上出尽风头,大屏时代开启。
同月,小米在京举办了第一场发布会,雷军把所有配置全部拆开逐个科普,台下群情激昂,有人喊了5000的高价,小米最终定价:1999元。结果首次网上预定销售3个小时卖了30万台。小米淌出了自己的路:极致性价比+互联网思维。
图片
小米1发布会,2010年
看着雷军的高光时刻,死对头黄章死磕工业设计,并喊出从不请代言人的口号,埋头成了手机匠人,魅族手机不仅成功打进了手机市场,还获封“中国版苹果”。刚从欧洲回来的钢铁直男余承东也出了一张牌:谁跑得快学谁,反正家里有钱。
这一年,进入智能手机领域的还有vivo。这家企业脱胎于步步高,创始人沈炜是段永平最信赖的人之一。创立之初,沈炜就对这个品牌提了三点定位要求:国际化、智能、针对18至35岁年轻人。不同于其他友商,切入赛道的vivo选了更不起眼的一条路:音质+拍照。
2012年11月发布当时世界最薄手机(机身6.55mm)的vivoX1,它也是全球第一款整合Hi-Fi(“高保真”)级专业芯片的智能手机,音乐手机的绰号不胫而走。
紧接着2014年,vivo再次发布搭载f/1.8超大光圈+光学防抖的智能旗舰手机Xxshot。拍照手机潮流的兴起,放在今天,它的拍摄画质依然有资格位列第一梯队。
外资如日中天的年代,国人做国潮?说时容易做时难。
为了说服美国专业音频芯片制造商Cirrus Logic把产品移植到手机上,vivo被对方骂成了疯子。美方认为,专业级音乐芯片本来就是小众市场,用在手机上一定没戏。但vivo针对18-35岁的年轻人做了一次调研,音质和音效的确是排在前五的需求。
把握住了产业内在规律,接下里就是相得益彰的营销助攻。
从早期的宋慧乔再到倪妮、周冬雨、刘雯······vivo的代言人选取逻辑也很清晰:能最大释放产品优势。选择流量明星只是表面,对流量明星自身优势的综合利用才是最关键的考题。
品牌是抽象的,但产品是具体的,代言人也是具象的。营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三者有效结合。vivo的代言人无不都符合以下共性:公众流量是基础、良好的口碑、足够年轻是加分项、在专业赛道上有所造诣才是核心。这四点实际上完美符合了沈炜给vivo立下的定位。
营销是一门花钱的艺术,更是对企业经理管理能力的考验,后续的智能机竞争中,这个重要性更深刻地体现了出来。
这狂飙猛进的十年,崛起的中国厂商们通过差异化为自己抢得了一方位置。但这种缺啥补啥,野蛮攻城略地的高歌猛进并没有持续太久。
2013年中国工信部正式发布4G牌照,无限传输速度再次大幅提升。如果说2G是绿皮火车,3G好比特快,那4G就是动车。2G只是通信时代,3G是图文时代,4G就是彻底把人们推进了移动+视频时代。
随着4G的到来和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这给手机厂商们提出了一个更苛刻的要求:一个由蓝海慢慢转向红海的市场,该如何厮杀?
图片
4G的下半场战事:红海里的生意经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我们还是输了。”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2013年被微软收购时留下了这句醒世“遗言”。
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竞争节奏越来越快,诺基亚的焦虑很快就落到了各个手机厂商头上,中国手机王座上的主人几经易主,这是一部国货崛起史,惨烈和荣光并存。
最先败下阵来的是“中华酷联”梯队,随着运营商补贴退潮,深度绑定运营商的中兴、酷派,联想大受打击。2014年二季度,4G手机销量前五品牌:酷派、三星、苹果、联想和华为[5]。转眼到了2015年,中华酷联已彻底被华为、小米、OPPO和vivo所组成的“新四大”取代。
复盘4G下半场的手机战事有两个关键镜头:换机潮和技术潮。
2015年前后,智能手机线上换机潮已经接近尾声,随之而来的是低线市场换机潮的崛起,这让深耕线下渠道多年的OV一飞冲天。2016年三季度,OPPO和vivo首度成为中国市场的冠亚军,年末跻身全球前五。
图片
OV庞大的线下渠道一瞥
对这两家公司的探讨成为产业热门话题。
英国老牌高端杂志《经济学人》发表文章将OV的成功总结成渠道为王,华尔街日报记者更是亲自跑到中国想要一探究竟。国内媒体也不甘示弱,诸如《雷军都那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干不过OV?》、《OPPO和vivo的人民战争》这样赤裸裸的讨论愈演愈烈。
一时间,OV成了所有人的学习对象。任正非在华为终端年度BG大会上号召“要向OV学习,不要瞧不起人家”。小米开始在线下疯狂开店,雷军更是亲自跑到河南洛阳市伊川县一个乡镇上的vivo手机卖场驻店观察。
图片
雷军微博晒出的走访合影中,vivo的广告贴满整个店里
就在所有人都加码渠道时,风向又变了。
2017年整个手机行业经历高光时刻后转而掉头向地狱里俯冲。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整体性下滑,中国智能手机进入“零增长”时代,小米销量暴跌了36%。这一年,vivo虽然保住了第一梯队的位置,但与华为荣耀的差距被迅速被拉大,出货量的落差高达2000万部。
所有玩家都意识到:行业寒冬来了。
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完整的智能手机换机潮结束后,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越来越难被取悦,这种大背景下技术潮应运而生,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大品牌的高端机集中亮相。
这一场技术火拼,打得最漂亮的是三家:华为、小米、vivo。
搭载自家麒麟处理器的M和P系列帮华为确立实力一哥的位置,不仅自身够硬核,余大嘴听完任正非的教诲后学的明明白白,开始博采众长。他意识到拍照是手机销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听闻苹果影像部门已经有七百多人时,一拍脑门:我们也要给影像部门招满700个工程师,不能比苹果少![7]
自此,华为超变态50倍变焦之后,再无拍照之王。不可一世的三星被吃掉大量用户后,败走中国。小米MIX系列则成了无数发烧友心中初恋般的神圣存在。
唯独剩下一个vivo给大众的反差最大。
2017年9月,vivo的全面屏产品X20上市,跟之前的小规模试水不同,vivo这次整整备货了350万台,行业萎靡期,拿这么大的身家来赌一款全新的产品,任谁都得捏一把汗。结果上市即火爆,消费者对全面屏产品的需求被全面刺激出来,这款产品打破了vivo产品的所有销量记录。
2018年,vivo又发布了全新的高端旗舰系列vivo NEX,通过弹出式相机设计,彻底解决了听筒、拍照两个前置功能的问题,将全面屏发挥到极致,惊艳全球手机业。
此前,绰号“蓝厂”的vivo跟兄弟公司OPPO共享了外界对他们的刻板印象:擅长渠道和营销。以至于vivo高级副总裁倪旭东在接受腾讯《财约你》专访时,都有些无奈地说,“我们真的不太会做营销。我们本身是聚焦在产品服务的公司。”
图片
接受腾讯《财约你》采访的倪旭东
的确,如果仅仅把4G时代OV,尤其是vivo的成功归因于营销和线下渠道的崛起无疑是一种智力上的懒惰。
其实,早在2016年,也就是vivo冲到全球前五时,vivo就已经在思考4G存量市场到来时,vivo要提供给消费者什么样的产品,要服务怎样的细分人群[6]。
存量的红海厮杀里,平庸就意味着失败。而如何胜出,考验着各家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参数不代表体验,技术也不代表消费者需求,营销在企业里要起到的作用是把该重点投资的技术就要去重点投资,消费者不需要的技术去掉。
所以最后营销反而成了一个检验各家产品能力的放大器,产品、服务如果没有做得特别好,只靠营销(拉动),有可能产品越差、营销越大,这个企业死得更快。
那场腾讯《财约你》那场75分钟的采访里,“消费者”一词被倪旭东提到了132次,“产品”被提及87次。商业竞争最终仍旧会回归到产品,而产品则是消费者需求的具化,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使用者。
如果说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只是站在4G的尾巴上蜻蜓点水,那在全面押注5G的这场赛跑里,头部选手的优势再一次被放大。
图片
5G革命:钢丝上如何起舞?
2019年疲软已久的手机行业再次找到了催化剂,5G来了。6月三大运营商发布5G商用资费套餐,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前夕,三星就迫不及待发布了GalaxyS1O 5G版,打响了5G之战的第一枪。
回到国内,中兴、华为、小米、OPPO、vivo也集中在上半年推出自己的5G机型。从2G时代刚进入这个领域,到3G开始追赶,4G开始成为领先者,5G时代将成为领导者,这是所有中资品牌的梦想,翻开媒体的标题,“5G手机争夺战:华为vivo激进”映入眼帘。
图片
vivo亮相2020世界5G大会
但宣传归宣传,生意归生意。
这场5G之战,关键有两个,一个是节奏、一个是需求。
相较于4G,5G的优点有三个:高网速,低延迟,多链接。后两个在工业物联网、无人驾驶应用更多,相较之下,只有第一个对C端用户来说更相关,传输速度是4G的百倍,号称“下载APP,嗖一下就搞定”。
但理论优势要转化成商业推力,还要很多因素的配合。比如网络覆盖、手机价格套餐和资费、应用配套等等。
对企业来讲,但如果前期过度重视发展规模,可能导致投资动作变形,损害企业价值。当初3G商业化踩错节奏的死亡教训依然是许多厂商忘不掉的噩梦。而对消费者来说,5G手机最关心的问题有3个:价格、信号覆盖和应用。每一个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终端销量。
2019年伊始,“需要换5G手机吗?”这样的提问在中文互联网上越来越多,排名最靠前的回答是,“可以,但没必要”。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试水,事情慢慢开始起变化。2020年上半年全国5G套餐用户破亿,套餐资费不断下调。运营商和厂商合力拉纤,5G这艘大船开始迎风破浪。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球5G手机出货量前三:三星、华为、vivo。
华为和vivo,这两个中国巨头,打法各不相同。一个全方位抢占制高点,一个努力做一件事:把成本降下去,抓换机爆发点。
2019年8月,vivo推出了其首款5G手机iQOO Pro,售价3798元起, 这是中国第一款3000元档的5G手机,远远低于此前外界对5G手机的6000元以上的预期。一年后,2020年7月推出新品5G手机iQOO Z1x,以1598元起售价刷新了行业价格新低。
早在4G时代,vivo就复盘了整个2G到4G的历史,把基础设施、终端应用这些因素放在一起进行测算,最终预测5G商用真正的爆发会在2020年三季度到来,并推测了一个合适的档位:1500元。
步步为赢的背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算准中端市场爆发的同时,vivo也在进击着它的高端之旅。2019年下半年,vivo NEX发布之后6个月在中国销量超过200万台。2020年发布的顶级旗舰机X50系列更是引发了一波超大杯测评狂潮。
图片
vivo5G手机展台
复盘它的科技创新之路,会发现这家公司几年前就开始排兵布阵。比如2018年初X20 Plus UD开始力推屏下指纹,联手供应链打了一手好牌。
竞争力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身,一个是对手。只要确保比对手干得好,就可以有竞争力,这个可以是你无我有或者你有我优。但是否能保持长久的领先,看得不是对手,是自己的主心骨能否抓牢。
所以,抛开这些中端机、高端机的市场策略,不同阶段从渠道到产品再到技术创新的差异打法,vivo底层的主心骨支撑是什么?
图片
变与不变:平凡人的取经样本
商业的魅力在于它不会粉饰太平,任何一个主体都难免卷入战争,消逝或者称王。而我们普通人总希望在这些惊险的镜头中习得一丝丝成功的启示。
这4次手机行业的惊险跳跃,成功的玩家很多,方法论也很多,如果有哪种成功是可以归因和推广学习的。首推的不是华为,也不是小米,而是OV,更精确一点,是vivo。
为什么?
华为和小米不是不强,而正是因为独特性太强而形成了一种幸存者偏差。华为硬是靠着二十几年如一日的高强度投入和技术攻坚,用无数钱和庞大的工程师团队,砸出了一个海思芯片。有一个华为,已是太过幸运。
而小米的灵魂人物雷军,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商业模范。瞅准PC时代做金山软件,赌对智能手机崛起从线上切入做小米,再到物联网背景下领导小米转型,也许前路未必是坦途,但探索勇气可嘉。
相比之下,平淡无奇的vivo有什么?除了它的手机和代言人,你甚至连这家公司CEO是谁都喊不出。但它却每次都能化险为夷,2G库存之战、3G开局之战、4G技术之战,再到5G,稳稳跟在别人的光环背后闷声不响赚钱。实在躲不过去了,就摆摆手回两个字:本分。
也因此,vivo内部有种讲法:“追逐平凡人的vivo梦”
数数它手上的招数:渠道、营销、技术好像都有,这都不是一招制胜的独家配方。vivo在做,其他公司也在做。不同的是,vivo的管理内核指向一个: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在vivo,被称作“消费者为本”。
这句话太政治正确,要真正做到却极难。很简单一个例子,开天辟地如苹果,公司几万人,最懂消费者要什么的也只有乔布斯一人,也只有乔布斯有底气喊出“我从来不做市场调研。”不做是因为真的懂。即便这样,世上也只有一个乔布斯。
如何把“消费者为本”这么虚的东西打造成一套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传递下去,上下对齐,最后还得形成耀眼的业绩和利润,这才是vivo淬炼“真金”的秘密所在。
比如对管理层,vivo董事会的考核指标是底线思维,非常清晰4条红线——品牌投入指标、研发投入指标、现金流指标的比例和库存健康程度,但是对于收入和利润没有具体的数字考核[8]。对高管团队没有KPI考核要求,对于各地的区域渠道主管,也少有交代具体的业务。听上去,这种管理就是本无字天书。
图片
但一旦遇到问题怎么办,比如产品、品牌、营销和技术,这在任何一个手机公司都是很难平衡的四个刺头。管品牌的说产品有问题,做产品的说营销没鸟用,营销说渠道不给力·····这种连环锅的管理艺术平衡不好,轻则负面满天飞,重则影响业务和利润。
但在vivo,你几乎找不到任何员工撕逼、渠道反水、兄弟阋墙的丑闻,而且这种和平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持续了接近20多年。甚至,vivo和OPPO都曾因向离职员工补发放年终奖被推上热搜,获封“职场良心”。
这种完全迥异于大多数市场化公司治理规则的操作,更像是把科学+工程结合。
科学是底层逻辑,工程是实操的艺术。科学考验的是一个人一个团队的悟性,工程考验的是掌控力和执行力。科学+工程,意味着十几年如一日持续的修炼和付出,这就是know-how的魅力。
这个道理,用沈炜自己的话说,“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才算是参透。”
变的是策略,不变的是初心。策略是做加法,初心得靠做减法。策略更多是把事情做正确,靠得就是这样一套隐形的管理支撑体系。而初心,则是20多年只琢磨一件事,就是要做正确而难的事。其中道理,真是知易行难,一言难尽。
图片
隐形冠军之路
如果非要对标一个模版,对vivo最接近的解读其实是德国战略家赫尔曼·西塞提出的“隐形冠军”理论。隐形冠军们有长远的目标,有自己的原则,并为此付出长久的耐心和努力。
但这套理论,套用在vivo身上似乎又太不准确。手机行业毕竟不是细分行业;vivo只是“少说”,但“做”得一点都不少,谈不上隐形。不过,如果回头看看这家企业走过的路,说过的话,就会忍不住感叹他们内心的笃定。
不少接触过这家公司的媒体老师有个感触,任何稿件他们都会被严肃告知:不准贬低友商。另外这家公司还有个奇怪的“不为清单”(Stop Doing List):没有销售部、不代工、不讲究性价比、不长期持有有息贷款······
说白了,这些都不是他们的重点,他们也不想浪费精力。
那他们关注什么?消费者就是vivo的基本盘。永远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永远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为了挖掘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不管是步步高时代还是功能机再到智能机,始终遵循这个良性循环,到最后会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决定性优势。
这是一种看起来柔情似水,但内在却非常强大的壁垒。他们在商场上,始终踩着自己的节拍,不以他人为目标。即使面对不怀好意的挑衅,他们最多也只是澄清几句,更多时候仍旧是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成长,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别人看不懂又打不败,似懂非懂。而企业自己永远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也因此,你发现这家公司宣称目标是能够成为更健康、更长久的世界一流企业。它不是炫耀,它是自己真的信,也真的在围绕这个目标打造竞争力。这种站在大时代前列的公司,就像一个忠于理想的战士,没有值得费心思的敌人,没有内讧,自由把控、推进自己的人生。
 
图片
 
2021年农历新年将至,vivo掌门人沈炜写了一封新年致辞,除去例行的业绩盘点,新年展望等“必选动作”,他花了过半篇幅跟员工讲解公司今年的核心战略:不忘初心,埋头种因。初心是本分的文化与价值观,埋头种因也包括三大方面:要凡事坚持长期主义,要始终坚守利他共赢,要全面践行“设计驱动和用户导向”。
当掌门人把看家本领摊到众人面前时,才发现不过是“老生常谈”。拿着这些老生常谈,外界能轻易复制一家vivo吗?
很难,知道和懂得之间,存在着一条几乎难以逾越的鸿沟。了解初心重要,这是知道,愿意把这八个字放在第一位,放弃短期利益,放弃数不清的诱惑,甚至是阶段性付出代价,这是真正的懂得。上一个把懂得做到的极致的商界人物,是乔布斯。而vivo在这条路上已经迈入了第26个年头。
2020年,印度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沈炜给员工打气,“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人生既是旅行,更是修行。”又是老生常谈,但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永远不会懂。
守住你的基本盘,以不变应万变,细水长流,这是一条更稳重、更符合普通人、但也更难、更有长远价值的隐形冠军之路。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参考注释:
[1]  外滩画报,专访机之父马丁-库帕
[2]  手机简史
[3]  手机改变未来
[4] 低调沈炜:不为人知的vivo掌门
[5] 科技新知,4G往事:回望1314年
[6] 腾讯新闻,撕掉渠道和营销“标签”,什么才是vivo成功的真相?
[7] 袁烨华:为什么沈义人离开oppo?
[8]  阿尔法工厂
[9]  鹿鸣财经:出小霸王记
[10] 手机改变未来
 
精选留言
  • 此文OPPO出现了8次,小米16次,华为18次,VIVO 61次!毫无疑问,吹VIVO的
  • 国产手机华为还是顶尖的
  • vivo的发展之路很有中国特色不张扬
  • 国产手机普遍需要较快的更换没有苹果耐用希望可以加强
  • vivo是明智的,抓住消费者的心才行
  • 希望国产手机可以做强做大取代苹果机
  • 手机行业就是大浪淘沙,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更替才能成长
  •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人生既是旅行,更是修行 梦想很重要,为梦想而行之更重要。
  • 今天怎么啦,星球商业也在说手机
  • 现在电子化的时代,通信技术就是各国必争之地
  • 国内的通信发展速度很快了,10来年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 确实像诺基亚、魅族这种前些年还很火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
  • vivo不错的
  • 18年前第一份工作是做平面媒体广告监测,当时负责的就是监测手机产品的广告投放,这份工作要是一直做下来,我也是资深业内人士了。
  • 想了半天,四个字:守正出奇
  • 虽然有点像vivo的软文,但是我觉得老段配得上这些荣耀,他的经营理念放在全中国也算是前列
  • 现在的游戏手机竞争激烈,而这其中的性价比之王就是目前蓝厂旗下iqoo系列,各项测评不是最好,但都进得了前5,价格也最亲民,各大up主虽然没吹,但是测试结果都看得到,蓝厂对市场确实敏感,比某些打国家民族情怀的、还有某些堆配置搞饥饿营销的更注重客户体验,去年疫情统计的中小学生手机持有品牌蓝厂又是位列前三,不用吹,看结果。
  • 毕业那年看到OV家的专利量远超华为稳居第一瞬间扭转了对蓝厂的印象。产品服务本质是人心洞察,这一点蓝厂做的极佳。作为一个曾经的iOSer,下个手机坚决抛弃苹果,走向OV~
  • 文章描写很客观,通信人为你点赞!
  • 在中国要成功不仅要做产品,更要懂人性。
  • 国产第一款5G手机是Vivo
  • 只有鱼和熊掌兼得的企业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VIVO尝试从不同的深度和广度突破自我,为后来的中国企业做出表率。
  • 难得的好文,能完全看懂的不易。去除偏见,取其共性,才是真理。
  • vivo最近有一些动作来扭转大家一些对vivo的固定评价。不过x系列确实可以。
  • 全家都用的vivo,挺好用的。
  • vivo新出的微云台,似乎是很牛逼的拍照技术
  • 做好修行,拉长线,熬
  • 段永平的信徒:本分,初心,商业模式
  • vivo找明星代言的确有正面效应
  • 深度研究自己的路,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多观察别人走的路!
  • 换机,VIVO可选吗?
  • 不忘初心,埋头种因。受教了。
  • 升级太快!我看王牌对王牌广告买的x23,你看现在都x70了吧😓
  • 段永平思想的延续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