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战神家族,终结匈奴,马踏鲜卑,死于曹操 | 万小刀

2021-02-05
图片
图:耿弇剧照 作者:最爱君
 
35岁就已位居帝国大将军的耿弇(yǎn),决定向光武帝刘秀主动请求辞职。
 
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这一年,随着大将吴汉平定四川,东汉的统一大业宣告完成,动荡多年的中华帝国再次归于一统,但作为光武帝刘秀肚子里的蛔虫,耿弇明白,他是时候该交出兵权了。
 
话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但王莽很快就因为变法失败被杀,天下再次陷入动荡。在各路势力混战中,公元23年,当时年仅21岁的耿弇相中了做过太学生的皇族刘秀,此后一直追随刘秀,为其四处征战,在短短十余年的征战中,耿弇为刘秀败延岑、伐张步、平齐鲁、定陇右,共为东汉平定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余座,几乎打下了东汉半座江山,可谓居功至伟,是东汉帝国实至名归的开国元帅。
 
但耿弇却一直活得战战兢兢。
 
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渔阳太守彭宠起兵叛乱,此前,耿弇曾经说服彭宠和上谷太守耿况(耿弇父亲)一起出兵支持刘秀创业,没想到几年后彭宠却逆反作乱,但刘秀大手一挥,命令耿弇率兵前往渔阳平叛,想到自己父子与彭宠的交情,心不自安的耿弇于是主动提出返回洛阳,但刘秀却下诏书要耿弇放心平叛,为表忠心,耿弇于是主动派出自己的弟弟耿国前往洛阳、留在刘秀身边作为人质。
 
说穿了,耿弇明白,他与西汉初期的开国名将淮阴侯韩信一样,都是从平定整个华北起家,但韩信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让耿弇不由得一直小心翼翼,以免功高震主。
 
这位年仅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作为超级战神,在为刘秀打工期间,多次以弱胜强,甚至以几万兵力就能大破张步的二十多万大军,历经大小300多战,全部攻无不克,在古代战争史上极其罕见,因此,即使刘秀不多想,耿弇自身都察觉到了自己的功高震主。
 
于是,就在平定华北地区,被刘秀赞誉为韩信第二后,耿弇开始隐藏自己。
 
而出于一种制衡的权术,耿弇这位超级战神,此后则被刘秀基本雪藏起来、不再作为一方主将。对此,《后汉书》作者范晔说,耿弇在平定华北地区后,“而无(复)尺寸功,夫岂不怀?”
 
说穿了,耿弇这位员工能力实在太强,以致作为老板的刘秀也不得不开始提防。于是,刘秀开始分派其他将领四处出征,好在刘秀手下兵多将广、人才济济,即使少了战神耿弇,东汉的天下统一大战,也仍然顺利推进。
 
但耿弇越来越不自安,于是,就在公元37年吴汉平定四川、天下基本平定后,当时年仅35岁的耿弇主动提出要交出兵权,刘秀表态很快:同意。
 
紧接着,刘秀对其他功臣表态说,我不会让耿弇成为第二个淮阴侯(韩信)的,意思是说,他不搞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

 
此前,在跟家乡父老一起喝酒叙旧时,刘秀说,他虽然是以马上得天下,但却将以柔道治天下。
 
作为太学生出身的儒家主义者,刘秀是个胸怀宽广的好老板。在他身后,他更是因为善待功臣集团,而被后世评价为史上最仁慈的开国皇帝。
 
耿弇当然也是聪明人,在交出兵权后,他在刘秀钦定的功臣集团云台二十八将中,被列为排名第四。
 
老板终于放心了。
 
年纪轻轻就位居开国元帅,却能激流勇退、逊位自保,耿弇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华一样突出,而由他一手奠定的茂陵耿氏家族,此时才刚刚在东汉帝国的历史星空、冉冉升起。 
 
 
一、
 
 
作为东汉帝国的六大开国功臣家族,茂陵耿氏无论是在东汉历史上,还是在后世,名声都颇为低调。
 
西汉武帝时期,耿弇家族的先祖从河南巨鹿迁至就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秦岭以北,鄠县、咸阳以西之地),此后家族在此定居,西汉末年,耿弇说服自己的父亲、上谷太守耿况起兵支持刘秀创业,自己则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东汉帝国打下了几乎半座江山,官拜建威大将军。
 
耿弇兄弟一共五人,其中耿弇的弟弟耿舒不仅在东汉建国时立下战功,在东汉开国后又曾击退流民军二十多万人,并北抗匈奴、斩杀匈奴二王,封牟平侯。
 
但与历史上的许多开国功臣家族在江山底定后,子孙后代开始奢靡堕落不同的是,茂陵耿氏却人才辈出,子孙后代不仅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觉,相反却世代习武、处于不断的创业状态。
 
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耿弇的侄子耿秉(耿弇的弟弟耿国之子)奉命跟随名将窦固出征西域,作为前锋,耿秉所向披靡,大破匈奴和车师联军,并降服了车师后王安得,使得自从西汉末年后一度失去控制的西域、再次回归中华帝国控制。
 
为了巩固对于西域的控制,东汉帝国随后在西域再次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当时,陈睦担任东汉帝国在西域的最高军事长官西域都护,另外,东汉帝国还分别在车师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东北)设置戊己校尉,每处都屯兵数百人,而在公元74年,担任金蒲城戊己校尉的,正是耿弇的另外一位侄子耿恭(耿弇的兄弟耿广之子)
 
由于西域难以长期养兵,因此东汉大军在平定车师后随即东撤回到河西走廊,眼见汉朝大军后撤,匈奴随即在第二年卷土重来,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受到匈奴撺掇的焉耆和龟兹两国发兵,攻杀了新任的西域都护陈睦,随后,驻守柳中城的戊己校尉关宠所部,也在匈奴攻击下全军覆没,于是,驻守金蒲城的戊己校尉耿恭所部,就成了东汉帝国在西域的孤军。
 
为了守住大汉帝国重新光复的西域国土,耿恭率部转战到有溪流可以固守的疏勒城内,此后从公元75年五月到公元76年二月,耿恭率部在疏勒城内坚守近一年之久,以微弱的兵力抵抗匈奴2万大军,为了迫使汉军投降,匈奴将疏勒城下的溪流堵绝,为了坚守,耿恭率部在城内掘井十五丈,却仍不见水,守城部队在水尽援绝情况下仍不放弃,甚至挤榨马粪汁来饮用。
 
为了持续坚守,耿恭亲自带领士兵挖井运土,却始终不见泉水,为此他仰天拜神说,我听说西汉时期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西域缺水,李广利拔佩刀刺山,于是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于是耿恭整顿军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不一会,泉水竟然喷涌而出,疏勒城内汉军在近乎绝境的情况下起死回生,“众皆呼万岁”,于是,耿恭命令兵士向匈奴人抛水示意,以为神明显灵的匈奴人大惊,随后引军离去。
 
当时,西域境内的西域都护陈睦,和驻守柳中城的戊己校尉关宠等部队都已全军覆没,匈奴人不久又联合再次反叛汉朝的车师,出兵围攻耿恭所在的疏勒城,但耿恭部队却誓死不降,在“食尽穷困”的情况下,甚至将皮甲和弓弩都拿出来熬煮“食其筋革”。
 
耿恭部队到最后仅剩下几十人,匈奴单于非常感动,想要招降耿恭,说只要你投降,我必封你为王,赏你妻子,但耿恭却杀掉匈奴使者明志,匈奴单于大怒、增兵围攻,但就是攻不下耿恭死守的疏勒城。
 
当时,恰好东汉明帝去世、国内大丧,汉军救援始终不至,一直到疏勒城被围的第二年(公元76年),新上位的东汉章帝才在司徒鲍昱的极力坚持下,派出7000多人前往救援。
 
汉军再次出征西域后,随即在交河城大破匈奴军,共斩杀三千八百人、俘虏三千余人,眼见汉军大兵再次兵临城下,反复无常的车师国也再次投降,但领兵的汉军考虑到疏勒城已经被围近一年,都以为耿恭等人已死,因此都不愿意再深入救援,但耿恭此前派往河西走廊求援的军吏范羌,却坚持不愿放弃老长官和军中同袍,在范羌的坚持下,汉军分兵2000人,由范羌带领前往营救耿恭。
 
救援途中,积雪达到一丈多深,当援军终于抵达疏勒城下时,耿恭等人在夜间听到兵马之声,还以为是匈奴再次来袭、大为震惊,汉军亮明身份后,耿恭等人痛哭流涕,这才打开城门迎接。
 
随后,耿恭等残存的26人从疏勒城中跟随汉军东撤,当时,北匈奴仍然不时派兵袭击骚扰,汉军且战且退。因此,当他们历经千难万险回到玉门关时,耿恭等最后26人只剩下13人仍然存活。
 
当见到这些孤军奋战、守卫西域的战士们衣衫褴褛、鞋履洞穿、形销骨立时,守卫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痛哭流涕,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郑众还为耿恭等十三战士上疏请求封赏,在这封疏文中,郑众写道:
 
“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耿恭等人回到东汉首都洛阳后,司徒鲍昱又上奏汉章帝说,耿恭孤军坚守西域近一年,气节甚至超过了西汉时期的苏武,于是汉章帝提拔耿恭为骑都尉,另拜耿恭的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坚持率军救援耿恭的军吏范羌则封为共丞,其他九人则升为羽林。
 
图片
▲画像:耿恭等十三将士。
耿恭回归后,此后又曾率兵出击羌人,降服羌族数万人,但却因故被上司陷害,最终被罢官免职、卒于家中。 
 
二、
 
 
尽管遭遇不公,但茂陵耿氏的雄风并未泯灭,他们即将以家族合力,给予匈奴人最后一击。
 
此前,西汉在公元前202年建国后,就一直遭受匈奴人的侵袭,为了抗击匈奴,守卫大汉荣光,从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开始,汉朝军队开始了此后长达200多年的对匈战争,而击垮匈奴人的最后一战,最终由茂陵耿氏家族完成了最后一击。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朝三路大军齐发征伐北匈奴,其中外戚窦宪会同名将耿秉,从位处今天内蒙古的朔方郡出发北上,不久,在窦宪、耿秉的联合指挥下,耿弇的侄子耿夔、耿谭率军在稽落山之战中大破北匈奴,共“斩名王已下(一)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北匈奴)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稽落山之战中,北匈奴单于仓惶逃窜,北匈奴部落在连年征战后遭受了毁灭性重创,此后再无力反击汉朝,而窦宪则在茂陵耿氏家族的耿秉、耿夔、耿谭等人的奋战厮杀下,登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勒石铭功。
 
历史铭刻了窦宪燕然勒功的伟绩,但其实在背后完成歼灭北匈奴这一壮举的,却是茂陵耿氏家族。
 
燕然勒功两年后,公元91年,窦宪再次率军讨伐北匈奴最后的余部,在此次出征中,耿弇的侄子耿夔竟然仅仅带着800骑兵出居延塞(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然后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出其不意大破了北匈奴单于的王庭,俘虏了北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yān zhī],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五千余人,北匈奴单于仅仅带着几名骑兵逃脱,此后不知所踪。
 
当时,汉军出塞五千多里,将所俘虏缴获的北匈奴俘虏、财宝、牲畜赶回内地,其出兵之远,是汉匈200多年战争中的历史之最,而历经200多年的汉匈战争打击,在茂陵耿氏的最后一击下,北匈奴的残余彻底崩溃,此后,北匈奴的余部2万多人南下归顺东汉,其他余部则西迁中亚和东欧,掀起了此后欧洲的蛮族迁徙浪潮,并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陨落。
 
而从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开始至公元91年,大汉民族在历经200多年汉匈战争后,最终彻底战胜了匈奴人,牢牢捍卫了中华帝国,取得了农业民族对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彻底胜利,因此从历史的功绩来说,历经卫青、霍去病、窦氏家族等无数功臣战将的北伐,汉匈战争最终由茂陵耿氏完成了最后的胜利之笔,茂陵耿氏也由此奠定了千古战神家族的美誉。
 
公元91年大战后,耿夔因功被封为粟邑侯和中郎将,并被派遣驻守在今天的新疆伊吾一带,此后,由于老上司窦宪失势自杀,耿夔受到牵连,也被罢免官职、削夺爵位。
 
但大汉帝国需要茂陵耿氏家族的雄风壮志,公元91年大战30年后,当时已经是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耿夔再度出任度辽将军,并驻守在帝国东北,抗击在匈奴衰落之后逐渐崛起的鲜卑人。
 
在耿夔的抗击下,鲜卑人多次被击败。但在日后,这个继匈奴之后的少数民族,则将在汉朝毁灭后,逐渐崛起并入主中原。
 
但耿夔守卫时期,鲜卑人始终处于被压制状态,有茂陵耿氏在,北方胡人难以造次。
 
对于茂陵耿氏从第一代耿况,第二代耿弇、耿舒,到第三代耿秉、耿恭、耿夔、耿秉,三代人战功赫赫、功勋卓著的奇特现象,《后汉书》作者范晔评论说:
 
“三世为将,道家所忌,而耿氏累叶以功名自终。将其用兵欲以杀止杀乎?何其独能隆也!”
 
根据史书记载,茂陵耿氏从东汉初年的公元27年起兵辅助刘秀开始崛起,此后到公元220年东汉终结,近200年间整个家族一共涌现出2位大将军、9位将军,13位公卿,3位驸马,19人封侯,另外还有数十百人被封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或俸禄“二千石”,其家族之显赫,在功臣贵戚遍布的整个东汉帝国中,都属于威名赫赫。
 
但在范晔看来,茂陵耿氏之所以能够世代为将、屡出名人,却与这个家族所提倡的“以暴制暴、以战止战”的仁义理念有很大关系,范晔说,本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但茂陵耿氏例如耿弇,功成后知身退,其对整个耿氏家族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可以说,茂陵耿氏家族从一开始就不是例如韩信之类的军事天才、政治蛮夫,而是军事才华与政治智慧并行的武将世家,例如参与完成对北匈奴最后一战的耿秉,就胸怀大志,“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而为国家忧愁,而耿秉提出的战争理念就是以战去战,盛王之道,其战争理念并非是为了升官发财的战争行为,而是为整个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战略式布局,堪称政治家与军事家的合体。
 
图片
 
正是由于茂陵耿氏这种政治与军事并举的家族祖风,这才使得茂陵耿氏得以为中华帝国立下了千古功勋,尽管由于时代久远,茂陵耿氏的威名逐渐被后世遗忘,其声名不如后世经过小说演义传颂的杨家将、呼家将等后世武将世家,但从实际的功勋和影响来看,仅以击溃匈奴、马踏鲜卑、西平羌人的军功战绩,茂陵耿氏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第一武将世家。 
 
三、
 
 
尽管受到政治斗争的牵连,茂陵耿氏在第三代后逐渐陨落,但在东汉六大功臣家族中,茂陵耿氏却与其他五大功臣家族相反,衍生出了完全不同的家族门风与道德气节。
 
在创立东汉王朝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协助刘秀创业立下卓越功勋,当时东汉共有六大功臣家族,其分别是: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阴陆、阴识)家族
 
六大家族中,在茂陵耿氏之外,梁统家族到了梁统的玄孙梁冀时,梁冀以外戚的身份把持朝政,骄横跋扈,9岁的汉质帝刘缵因为当面怒斥梁冀为“跋扈将军”,就被梁冀毒杀。最终,残暴凶妄的梁冀被汉桓帝联合宦官诛杀灭族,梁统家族至此彻底陨落。
 
而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窦氏家族也几经浮沉,其子孙多次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与宦官集团斗得你死我活,汉桓帝死后,窦氏家族后人窦武试图剿灭为祸朝政的宦官集团,但却失败被宦官集团所灭族。
 
此外,邓禹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阴陆、阴识)家族则在东汉末年的政治风雨中走向衰落,这些东汉初年的功臣家族,后世子孙很多都沦为纨绔子弟,或是为各自利益在朝政上以外戚、军阀的身份你争我夺,从身份定位来说,他们始终没有突破为利益而争的功臣贵戚范畴。
 
但茂陵耿氏却实现了自我的跨越,耿氏家族的后世子孙,在东汉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转型为世家大族,而世家大族与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区别就是,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都是为自身的利益而战,而世家大族却开始将理念、气节、操守、追求和情怀铭刻进入家族的门风,他们也追求利益,但却是惠及家国苍生的利益,这种理想和气节,才是士族精神的真正核心。
 
到了东汉末年,由于黄巾起义,加上外戚何氏家族被宦官集团攻灭,董卓随后进入洛阳作乱,汉家天下逐渐式微,东汉建安元年(196年),走投无路的汉献帝被曹操迎到许县(许都),此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攻灭北方各路军阀的过程中逐渐崛起,汉献帝日益成为傀儡。
 
在茂陵耿氏等世家大族和拥汉派看来,作为大宦官曹腾的养孙,出身宦官集团的曹操挟持汉献帝,“实为汉贼”,而在整个东汉时期,为了与利欲熏心的宦官集团作斗争,许多世家大族前仆后继与宦官集团展开厮杀,窦氏家族甚至因此被灭族,而宦官集团为了打压士族,更是两次发动“党锢之祸”,残杀、打压士族,在这种“光复大汉”的理想期许下,世家大族在东汉最后的余晖中,仍然前仆后继。
 
就在汉献帝被曹操挟持到许都四年后,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士族董承、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因为试图刺杀曹操而被灭族。
 
士族集团第一次刺曹行动失败14年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尽忠汉朝皇室的伏氏家族也因为试图行刺曹操未果,以致满门100多人被曹操斩杀。
 
当时,曹操已经统一北方,许多世家大族在曹操的威权之下已经俯首称臣,汉献帝作为彻头彻尾的傀儡,已经成了曹操的政治摆设,面对着当时投向曹操即可享受荣华富贵、扶持汉室却将遭受灭族威胁的政治处境,作为茂陵耿氏的后代和曾经降服北匈奴的名将耿秉的曾孙,汉献帝身边的少府耿纪,成为了这个世家大族最后的壮烈尾声。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62岁的曹操在此前封魏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基础上,又朝着篡位继续前进,这一年,曹操甚至开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眼见曹操的篡位野心日益彰显,作为茂陵耿氏的后代,任职少府的耿纪不顾此前士族集团两次刺曹失败的血泪往事,决定以卵击石,为汉室江山做最后一搏。
 
于是,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耿纪与太医令吉本、丞相司直韦况、晃晔趁着元宵节解除宵禁的机会,试图集众进攻曹操的丞相府,在这场东汉士族最后的反击中,耿纪等人在许都城中,高声呐喊着“杀尽曹贼,以扶汉室!”的悲壮口号,冲向了曹操的军队。
 
他们,根本不是曹操大军的对手。
 
最终,耿纪和吉本、韦况、晃晔等人全部被灭三族,茂陵耿氏在这场最后的战斗中,最终被惨烈灭族。
 
这是一场堂吉诃德式、一往无前的悲壮式牺牲,茂陵耿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这个东汉帝国的世家大族,谱写了最后的荣光,“遂与汉俱兴亡” 
 
图片
 
在权威、名利、地位和荣华富贵之前,这个家族的子孙,却选择了为理念、气节、操守、追求和情怀作出最后的毁灭式牺牲,这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为一家一姓尽忠的观念,而是一种内化的情操和气节。因此,尽管茂陵耿氏被灭族,但他们所传承的士族精神,却被此后的世家大族所继承。
 
在此后魏晋南北朝江山动荡、文化丧亡的大乱世中,我们在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无数世家大族的身上,时不时瞥见了这种士族精神的闪光,也因此,中华民族才得以在五胡乱华的冲击下,得以保存文化精神的种子而不灭,才得以在后世蒙古、满清的冲击下,始终不屈不挠、虽百死而犹战、虽百死其犹未悔。
 
而茂陵耿氏家族的遗风,正代表了汉民族在恢宏草创时,所具有的血性、刚烈、勇毅、道义、责任担当与义无反顾,这种遗风,显然浸润了此后中华民族的血脉。
 
致敬,虽死犹存的耿氏家族。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