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墨茶共情?为什么因为墨茶而共情? | 新潮沉思录

2021-01-28
今天沉思录的三位作者伯夷 ,陶渊明和文天祥带来一些关于墨茶事件的思考。
伯夷:义不食周礼粟,隐于首阳山
墨茶问题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我们首先要说清楚。
有人认为墨茶问题是一个扶贫问题,那么我来讲一个常识,扶贫是以家庭为单位执行的,墨茶他们家不符合建档条件。
有人认为墨茶问题是一个简单的父子/母子矛盾问题,是不需要社会干预的,这种事情从古到今都会有,那么问题来了,请解释一下这件事为什么引发了全网范围内的共情和讨论?
图片
事实上这两个看法都是想当然,那么墨茶问题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我出一道选择题,和墨茶悲剧相似的事情有:
A: 某地干部贪腐扶贫款导致适龄儿童被迫出门打工被拐卖
B: 某市母子大吵导致其子离开车从高架桥上跳下惨死
C: 某贫困青年就医误入黑诊所感染急性病猝死
D: 某网瘾青年长期吃方便面导致营养不良猝死于某网吧
E: 以上答案都不对。
很显然,应该选E嘛。墨茶的悲剧并不是扶贫干部的问题,也不是他和母亲闹矛盾同时心理脆弱一死了之,更不是医院的问题,甚至不是营养不良和网瘾的问题。如果你看一下墨茶的日常,就会知道他的认知功能基本正常,绝对不会因为母子关系不好就寻短见,他试图通过劳动改变命运,靠打黑工和当up主赚钱,他没有偷也没有抢,唯一的黑点可能是借钱不还,问题是就算借钱不还他也没有用这个钱干什么违法的事情,他主要的生存手段还是靠节衣缩食。
所以,他的死才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因为很多人和他是一样的。

他们都是脱离了旧家庭,进入新城市,但是缺乏谋生技能的年轻人。
他们的共同点是,网络,b站提供了他们唯一的身份认同。墨茶身上的所有标签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标签是,他是一个b站的up主,他是一个真正的后浪。他的死让很多人感到恐慌,难受,是因为他是这些人的同类。
图片
而这就是后现代的身份法则。
如果墨茶没有网名,没有动漫头像,没有当UP主,没有做过一个左翼的,但是现在已经用不了的B站号,没有信仰过教员,他的死轻于鸿毛。
但是墨茶靠一己之力搜集齐了这一系列标签,并最终以死于贫困这个结局震撼了整个网络,那么他的死就重于泰山。因为很多独居的,来到大城市的,其实对未来一无所知,但是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的青年被这个死亡所震动了。
墨茶事件的本质是,对于城市的新青年来说,传统的家庭模式已经不存在了,而未来在哪里又是完全看不见的。墨茶们被切成了完全原子化的存在,和旧日的世界断裂开来。一个你无法想象,无法推理,无法从历史中借鉴的中国已经通过这些事件展开,直到主流社会再也不能够视而不见。
我说过,当下内卷的本质并不是中国整体的过密化,而是中国城市的过密化,是“能够培养出大学毕业生的父母一代的生活水平”普遍优于“他们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本身的生活水平”。内卷并不发生在全中国,基尼系数也不是全中国的基尼系数,而是某个地区,某个城市,某个城区的基尼系数。
无论是从广大底层群众生活的持续改善,还是中国人均寿命,人均身高,人均骨密度,人均收入等等的持续提高来看,中国的成就都是不需要讨论的,但是如果你理解到华夏世界的超大规模和深度的复杂性,你又一定会有一种直觉:中国的胜利的进程,和你自己想象的绝不一样。
无论如何,华夏民族的未来正是由一个个迷茫,孤独的新青年组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是建议大家停下脚步,去为墨茶的离开哀悼一分钟,因为,虽然我坚信华夏民族的胜利是确定的,但我同样希望这胜利能够和每一个人有关系。
我曾经乐观过,杀马特们还是最终能够回去,故乡和城市最终还是会给杀马特们留下一席之地,但是,当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些老了以后的杀马特们的言谈时,我又很清楚的知道几件事,第一,他们能够回去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第二,他们在精神上其实是回不去的,第三,总有一天,当新时代的杀马特们之间的认同不再是夸张的发型的时候,他们最终连肉体也是回不去的。
当然,也没必要回去就是了。
QQ空间作为一种远古时代的赛博认同工具,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就算是这样,QQ空间也为杀马特们提供过温暖。
更加强势的,输出信息呈几何级数上升的认同工具已经出现了,懂的人都明白,这最终意味着什么。马丁路德的本意,无非是做一个神学的学术探讨,但是他背后的印刷术商人们则明白,马丁路德的出现只是扳机,而印刷术自己才是火药和子弹,当火药和子弹都已经具备的时候,扳机是迟早会扣下去的。
那么,祝你善良。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善良就够了。
善良的人们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前提是你真的知道善良是什么。
办法就是身份认同构造。
本来,三和的大神们用不着去理解红脖子为了选票的愤怒和痛苦,十八洞村的孩子也不必为了三里屯下小姐姐们的爱恨情仇彻夜难眠。然而,这些人一定会在某一个瞬间发现彼此都会有同样的困扰。
这个困扰就是——
「我是谁?」
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千年。吃不饱肚子的人们可以暂时不去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但是在农业和工业产值事实上已经足可以养活几乎所有人却没有养活所有人的今天,这个问题被放大化了。
放大化的结果就是大量社会人口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他们不再是传统社会结构中的一员,但新的社会标签还没有被主流承认,事实上也没有人愿意去承认这一点。是的,二次元、做题家、打工人、三和大神、杀马特,这一系列身份,事实上都是在被传统经济结构体中被抛下的人们所不得不自己找来衣服。
就如同B站网友可以在墨茶身上发现很多标签,但这些标签并没有帮助墨茶的社会身份被认可。
图片
正常情况下,我们如何认识到我是谁?我们需要满足以下几条公理:
1,永远知道自己所处共同体是依赖什么而存在。
2,永远知道自己的共同体为何依赖自己而存在。
3,永远知道自己为何依赖这样的共同体而存在。
当这样的共同体内身份与共同体之于整体的身份被构建好时,你便被共同体分配了号码牌。请仔细回忆一下我们一路走来的过程,是的,我们一直是这么做的。
如果说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那陶渊明也只能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了。但陶渊明之所以是陶渊明,因为他不仅知道了自己的不正常,更知道了自己的正常。不正常的陶渊明是什么样呢?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正常的陶渊明是什么样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题来了。但读到这里的朋友,我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已经产生了问题——
如果以上三条公理都可以获得满足,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墨茶与为墨茶难过的成千上万的人呢?
伯夷同志说他希望这胜利能够和每一个人有关系。我笑了笑,跟他说,先让他帮助隔壁宿舍里那个打游戏看动漫的肥宅谈个恋爱。
他愣了愣,然后露出了善良的微笑。
好的,温情脉脉的公理从这一刻开始瓦解。
这个世界是唯物的,但大多数人做不到全面发展的唯物,不过局部的唯物还是可以做得很到位的。公理的第一条需要共同体里每个人的努力,但第二条和第三条只需要你自己努力就能做到了。如果你自己做不到,那结果只能是,共同体不收你。
在70亿个人中如何找寻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现阶段的无解难题。面对这样的无解难题,墨茶一定不只有一个。如果所有共同体都不收你,那你就终有一天会和墨茶共情。
图片
好的,那么对于可以满足第二条和第三条的人们呢?对于那些被称之为现充的后浪们呢?他们要以多大的努力来满足第一条呢?
伯夷同志还温情脉脉地表示,墨茶是从旧家庭来到新城市的人群。此时,他又一次露出了善良的微笑。可我想的是:难道曾经建设起新城市的人们,就最终得以幸免了吗?他没有说,但我们都知道的,答案就在嘴边,无论我们是否承认。
新城市的再生产,甚至一代人都无法维持。现代性再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古典社会的再生产,只需要超过临界线的土地与人口比例即可。现代社会再生产的最基本要求,得是社会分工世袭再生产。
那么结论就是,这种再生产,连局部都达不成。社会分工的种类在指数倍上涨,这意味着整个社会都沉迷于表演生产。在今天谈论阶层固化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这起码意味着社会还存在着努力认真生产的共同体。而大量的虚假共同体事实上并不认真生产。
到这里,三条公理都失效了。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旧身份的认同构造失败了。新出路在哪里?抱歉,请不要问我这种问题。请将你的命运交到你自己手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耳边奏起动力火车的《那就这样吧》。所以扳机扣下的那一刻,一切都是惊悚的,但那又如何呢?你总算知道了自己是谁。
但我始终相信,有些人是永远不会接受的。他们会消失在林莽,他们会真正成为自己。他们等待着身份土改。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天祥:零丁洋里齐声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
社会秩序的更迭是不以任何人的价值观认同或者生理本能追求为转移的。
21世纪已经步入了第三个十年,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世界是过去几百年无数个变化矢量的叠加;特别地,在东亚这片土地上,某些变化是集中在不到一百年,甚至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发生的。这里有个清晰的数学结构:当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更迭周期小于等于正常智人的预期寿命(甚至,预期寿命的几分之一)时,漫长进化带给人类个体的神经本能是完全无法处理这种变化的——我说的处理,是指感性认识和基础的理性认识——与此同时,漫长农业时代积累的文明成果——写在纸上的绝大部分古典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同样也解释不了、解决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大部分具体问题。
这件事,当然是容易理解的,无关什么虚无的智慧与道德水平,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密度问题,就像一块2013年生产的显卡支持不了2018年的3A大作一样,不能苛责任何人,任何组织。自然规律+数学规律,仅此而已。
无法处理,就无法在个人层面认知和协调变化;无法解释,就无法在社会层面定义和应对变化。
于是乎,不需要烽火连天,不需要干戈寥落,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件事情都在经历自己的零丁洋里叹零丁的过程,所有的旧定义、旧关系、旧模式都在通过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方式崩坏和蜕变,这不是简单的生产力发展或者社会制度变革,本文也不主要讨论这些问题,而是聚焦在和所有人息息相关的,“身份定义”本身的变化。
墨茶是谁?是一个出身于贫困地区的非贫困家庭,却死于贫病交加的新世纪青年。他的家庭有房有车,他却买不起最便宜的糖尿病救命药;他的母亲能经营店铺获利,他(即使在健康的时候)却无法获得普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回报;他所处的亚文化圈子能制作系统的宣传历史和政治相关主题的视频节目,他却不知道身份证没了该怎么办;他本人能发自内心地敬仰和纪念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却不知道如何获得来自任何民政和社会救助体系的支持和帮助,生前能取得的最大的支持就是网友们凑起来的一小笔医疗费和赠送的电脑直播设备。
图片
以上几个看似矛盾的命题,却都是真的,只是简单的事实罗列就给人以极其强烈的荒谬感和冲击感,而从事实引申的推论的是极其残酷的:传统经验认知中所有的“不该如此”都成了“的确如此”,个体的死亡是悲剧故事,群体的布朗运动就不是悲剧那么简单了。
教授和学者们在书斋里谈论了几十年的现代性、后现代性,炮制出种种理论工具,有的也很精巧,具有相当的解释力;然而并不能解决所有人都面临的危机:一切基于旧经济关系和旧文化关系的身份认知系统和行为模式都正在解体,何去何从?
墨茶们的回应是苍白幼稚的,用符号(不管是红色还是蓝色还是绿色亦或。。黑色?)编织起的虚假认同信号来麻醉神经,但这不是他们的错,家庭和社会从没给过他们任何有意义的信息矢量输入,就算给了,未成年人没有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也不是赛博信息洪水的对手,即使个别优秀个体解决好了自己的问题,也无关其他人的整体情况。
特定的边缘青年亚文化群体如此,那么其他人和群体呢?宏观来看并没有区别,都是身份崩解历史进程中的一分子。
农民的孩子们并不理解农业和农业社会,故乡只不过是一个要逃离的牢笼;工人的孩子们也并不在乎孕育他们的老工业机器,他们梦想着到大城市去成为“白领”;干部的孩子们并不知道任何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和存在意义,他们只知道“爸爸妈妈又加班了,为国家牺牲小家”或者“单位文件好多、领导讲话好长”;企业家的孩子们也不需要体会资本的运动逻辑,他们只知道某年开放了,家里发财了,衣服鞋子随便买,房子随便住;知识精英的孩子们看上去很“争气”,他们往往能复制父辈的高考相对排名——然后不能理解任何没有规定答案的评价体系。
以上描述的是社会简单阶级再生产的失败,历史地看,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是一代或者几代人不知道自己是谁罢了——当然,身为个体的当代人不一定有机会完成历史。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撕裂、疏离和错配。我们能看到本应作为资本扩张代言人的资产阶级蜷缩在历史偶然赋予的制度红利里当赛博地主包税人而不顾自身外溢的风险可能摧毁整个体系,能看到依赖于特定外部条件存在的不平衡发展状态而生存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天天高呼无产阶级的革命话语为自己争取和稳固既得利益却不管这些存量是哪里来的,还能看到大量原子化的个体无法找到任何有意义的共同体而四处乱窜,前现代的幽灵和后现代的呓语同时获得了大量养料,生长出无数朵奇形怪状的花;而这一切的结果反过来又正反馈于过程。
陶渊明同志提出了身份认同构造,他认为塑造自我和塑造共同体是一体两面的,重新分配认同资源就能重塑局部的共识和共同体,这是善良而严密的思考结果,也是极具可操作性的方案。我对此报以极高的敬意和真诚地支持。
不过,“人的身份”本身的消解,和旧生产方式(以及关系)的变革,在这个时代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对象和过程两个范畴都失去了哪怕是相对的稳定性。两组变量的叠加导致的是全系统的发散,历史实际上成了一对儿被熊孩子尾对尾绑起来的窜天猴,两端都冒着火,随机打着转儿飞了起来。这样的过程,是有史以来最有新意的游戏,或者说,最有创意的考试。这场考试绝对没有备考大纲,而我们必须带好的两样东西: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却也不过是铅笔和橡皮擦罢了。
所以仅仅从可能性来看,每个人都要面对可能的失败,所谓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个照字说明了一切,也就是说,即使失败也不要丧气嘛,大量的试错凝聚的经验也许就是我们这种短命而冲动的生物在这个星球上最大生存依靠,如是而已。
仅以标题这个以诗化词的小游戏,向旧世界一切美好绝伦的遗迹致以最高的敬意和告别,也向新世界的考生们道一声:好运!
精选留言
  • 在豆瓣看到有人扒墨茶小号“lsp视角游戏画面”,还有人说“为同情墨茶感到恶心”、“穷成这样还不养侮辱女性,国蝻blabla”、“社会主义女拳边吃🍓 边打拳”、“他怎么不注重健康生活、饮食结构单一”等等字眼。我真的惊呆了。我自己也是女生。这种发言完全不合理。大家同情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啊。为什么因为他的一些小瑕疵就要各种狙、打拳???(女拳根本就不是女权!还有好多小姑娘被这些烂东西洗脑带坏)谁能保证自己网上记录是彻彻底底正面一点瑕疵没有呢?马原真的有必要学,大一的马原必修课真的应该重视起来不能当开卷公共课。我是理科生,可是我是大三考研暑假学考研政治才接触到马原的,真的惭愧。
    打错字了!!dbq!!!是“穷成这样还不忘侮辱女性”
    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目的,正常
  • 一个青年不幸因病死亡。这件事情本来不多见,但是也绝对不少见。但是现在他的死亡被各方媒体和意见领袖用来当作输出自己观点的工具和骂战的武器。
  • 讲个常识,纳瓦尔尼多次公开表示过自己的泛斯拉夫主义,和光头党有不明不白的联系以及和一百多年前俄国民粹主义几乎完全一致的思想,这些内容很容易就能查得到,他不可能是任何非俄罗斯势力养的狗,毕竟养狗不是为了让自己被狗吃掉。墨茶的事情也一样,某些人不要什么事情都觉得是灯塔国在作祟,它没那个本事,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要像第四第五共和国时期的棒子军政府一样,出了什么事情都赖北傀。
    其实索尔仁尼琴也是大俄罗斯主义者而不是西方人想象中的人权斗士balabala,不过照样也能用
  • 听说是现在搞乱俄罗斯的那些势力,再过度渲染我们的墨茶事件,虽然有别有用心的人,但我还是祭奠墨茶,愿他来世幸福。
  • 美国到现在死亡数量42万,但是这些对多数人来说,不过是一个数字,从最早感染10万人,人们惊讶错愕,到不断飙升的数字,每天看到的疫情通报,早就麻木了。 但一个佛洛依德被警察跪杀,当视频被拍下来呈现在全球人们的眼中时,人们就接受不了了,以美国为中心开始几乎点燃了全球各地的暴乱。 为什么42万人的死亡还不如一个佛洛依德的影响大?我们很容易对个体产生共鸣,但是对群体的状态却往往是麻木的。 好莱坞的电影,能排到全球前列的,几乎都是个人英雄主义和动作片,我们看这样的电影,很容易产生带入感,有一种自己就是主角的错觉。而百团大战这样的电影,我们却往往得到一个模糊的影像。
  • 回复所谓一鱼两吃的那个: 人血馒头都可以吃,谁不是吃人血馒头长大的?科学研究需要靠逝者的细胞,安全规章浸透了鲜血。从唯物主义角度讲,没有什么死者为大,死者的身后事和死者一毛钱关系都没,这是活人的事,如果不能从悲剧中汲取教训,引发思考,我们就这么忘记了,那人才是白死了,轻于鸿毛,轻若无物,而且是对活人的犯罪。
  • 曾经我以为墨茶来自前现代的大凉山,后来我发现他来自一个现代的家庭,然而他的死亡完完全全是后现代的。 就像依靠互联网工具赢得四年至尊宝座的懂王会痴迷古典主义建筑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力量之源,即便清楚也不一定感谢它。十四亿人口足够提供最荒诞的样本,验证意识与存在亘古长存的脱节。
  • 我和碱式碳酸铜想法类似。想不出有的同性,竟然已经冷血到了这种无视阶级,逢男必反的地步。
  • 同情墨茶,因为我和他很像,网络上的生活精彩纷呈,现实里只是个胆小怕事的家里蹲,受过左圈的影响崇拜主席,整天意淫怎么改变世界,实际上连谈个女朋友都不敢,遇见问题宁可和自己生气也不愿意积极应对。希望墨茶一路走好,祝福所有的青年人(包括我)都能健健康康的。现在的我只能从讲几句好听的话开始做起了。
  • 墨茶就是我,我就是墨茶
  • 另外,人血馒头可以吃,坟头蹦迪不可取。有些吃了吐的,因为立场放弃基本共情的家伙,还有些,拿着放大镜搞道德审判,试图把一个人的悲剧解构成一个活该的喜剧的别有用心者。不产生任何有益的改进甚至对改进反动的,不多说了
  • 墨茶事件我很震惊于他的无知,与其说他是死于家庭不幸,我感觉他更多的是死于缺乏自救的常识。可能他生活中是个很沉默的人吧,但凡他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向人求助最后也不至于沦落到这地步……
  • 开头两篇文风类似且熟悉不太好分辨,似乎又是孔鲤和姬喵的组合?一位青年的逝去让哀悼的、借题发挥的、吃人血馒头的、咒骂的把舆论场引爆,我比较传统,逝者安息之后,只想着不要再让这样的惨剧再发生,思来想去,似乎没有比伤痕累累的人报团取暖更现实更有效的方法,我觉得有必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作者:喵喵 孔鲤 微微
  • 这是姬喵吧!这是伯约之后的新马甲吧!
  • 让那些卑劣的人们尽情嘲笑共产主义者的“理想主义精神”吧。毕竟他们不知道,共产主义者追求的从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乌托邦,而是一个永远处在发展进步中的,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不断前进的社会。共产主义者不仅仅会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解放。甚至终究会把那些曾经嘲笑、质疑甚至是伤害他们的敌人一并拯救。
  • 墨茶们不可埋头在二次元世界,扒开网络会发现世界真的很大;写手们不可过度消费死去的墨茶,每个读者心里有一杆秤能衡量菜有多重。
  • 重读《共产党宣言》后,发现这么一句话:“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这种家庭只是在资产阶级那里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存在着,而无产者的被迫独居和公开的卖淫则是它的补充。”
  • 我们缺乏一个有效的过度机制来教授年轻人基本的表面的社会规则。我觉得这也是这个悲剧的根源之一。他的网友们做的可能不完美(一个网左vtuber的粉丝群而已),但已经是他们能想到的全部了…
  • 乌合麒麟干啥了,真就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呗,别忘了太祖也是富农出身,后来还跻身社会上层,所以这也是被顶楼这位盖棺定论为资本家的对立于无产阶级的走狗了呗
    我去微博啥也没看见啊,他删微博了?他说啥啦?
    嗯,截图应该是伪造的
  • 没有姬喵tag,但是两段之后就发现了
  • 一🐟两吃,哟西
  • 看了两遍,大概看明白了(也许)。只觉五味陈杂,想说些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墨茶呢?千言万语,大概也只能归纳成文末的一句苍白的“好运”。
    这篇文章很新潮沉思录,谢谢!
  • 六年前到北京上大学,大一大二我惊叹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看着中国尊拔地而起,看着身边有人一夜暴富,我觉得这个时代太好了 一年多前开始读研,逐渐体会到北漂的孤独,做采访的时候感受到人的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直到疫情,资本家们脸都不要了,被发展掩盖的问题揭露了出来 不过也有好的方面,原来精英自居的同学们会越来越多转发点赞你们的文章,宿舍同学会开始阅读和讨论教员 私以为相比“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这一代青年在追寻这个答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资本和群体认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新语言,旧语言。。。。。。。西郊有密林,祝君突重围。
  • 这三位作者的名字让我忍不住联想起了布鲁图斯,加图和普布利乌斯……
  • 佩服作者的功力,同时更迷茫于自己该何去何从
  • 生存压力大,归属感低。知识体系刚建成不久,还未中年,却面临已落伍要被淘汰。恰逢资本市场野蛮生长,疯狂收割。大数据、信息化时代,早已没有隐私,各种推送造就信息茧房。个人原子化,无组织无集体,极度割裂。社会内卷,节奏快。个人好似浮萍,随波逐流。好似螺丝,机器疯狂运转,等你断了,再换上一颗罢。
  • 就是这样,我为他的逝去悲伤,因为我感觉他是同类。
  • 感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弱了,手机上,我们可以畅所欲言,现实中我们也可以无人问津,甚至找不到几个知心的朋友,漠然感在人群中弥漫,人与人之间那种陌生的那种纽带被慢慢消解,好像从来没有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我感觉那种恐惧感如悬顶之剑,无时无刻不焦虑……
  • 那个说墨茶无知的卢柳,你没房子没社保打黑工就几百,一个月房租都快交不起的,让他怎么自救?又回去找他那不讲理的父母么? “何不食肉糜”说的就是你们这些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人
  • 正因为大家都没有做错什么,所以结局才分外让人难过。 墨茶可以是任何人,或者,任何人都是墨茶。 而且,我个人更觉得难过的一点是,自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依旧对这样的事情后知后觉。 网络舆论的力量如此强大,却依旧无法拯救一个平凡普通的生命,。
  • 辨识度太高
  • 觉得历史课本中国近代史有一句“千百年未有之变局”来形容也很合适
  • 至少可以确认的是,墨茶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线的我
  • 评论区有朋友又提到了,那我就再复述一次吧,墨茶小号发的游戏视频,是打的暗影芭比,是种高移速爱突袭可隐身的怪。做视频打起来一个是可以展示技术一个是节目效果好。 视频标题简称为芭比,结果被一些人恶意扭曲意思联系到某以虐待女性为乐的黄漫里的一个角色上。 根据这个对他展开仇女的指控,本事就非常荒谬。跟着说他有这个瑕疵不代表xxx和他就是打得好的人,等于默认了这种荒谬的指控是真的。
  • 首先我很喜欢和佩服这文风背后的深度,对事情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其次,我很佩服这种过审的把控能力。
  • 想到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也是一个寻求认同的坚强活着而死于悲剧的人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泼点冷水。以身份和号码牌为基础的社会能运转下去一是蛋糕够大,二是水端的平。 建议认可我这句话的写作者们可以去了解一下奇迹暖暖的圈子,奇暖的玩家面对叠纸公司的时候态度是本能的团结,“不管其他,精准日叠。”可是ta们能做的最多的,是把叠纸送上315晚会;作为个体的ta能做的最多的,是放弃充值了670万的号以警告叠纸:你是个中国公司,我们是中国玩家。
  • 同是天涯临时工,相逢何必曾相识。
  • 第一个留言的 五和麒麟是被别有用心的抹黑的。。。 他没有说什么评论 是网左自己打了个靶子。。。
  • 原子们想要依据旧的规则重新聚合,却发现新世界里没有曾经的基本力。于是,城里的new money们着了魔般地玩cosplay。可惜很遗憾,“大人,时代变了”。
  • 社会经济发展趋于缓慢,市民阶层生活压力需要宣泄,社会普遍不公正现象引发了群体同情。
  • 时空变幻下的社会演化:会有很多萌芽,而后竞争,遗传变化,激荡,而后缓和。 慢慢看,慢慢体会,和时代一起呼吸。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9604327898456323&wfr=spider&for=pc这篇文章让人愤怒,文章里的墨茶家人给人以推脱责任之感。然而这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KPiJ3K820IYKzH2iJHS55Q,出自先前写出了外卖骑手困境的公众号,却又给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我现在已经分不清墨茶究竟是死于其父母的坏,还是他可能有的心理问题了……
  • 工具的进步并不带来思想的进步,价值的认同换不来身份的认同,纪念一位孤独者。
  • 为他悲伤是做为有同理心的人理所当然的本能反应,如同道德一样,是人类以群居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种族存续的能力。当然,人类肯定不止这么一种能力。作为个体,我在问自己是谁的时候还通常会想,我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哪里呢?
  • 作者3提到的问题是我天天在想的。 造就人们意识的环境从钢铁水泥变成了虚拟网络。 新人必然不同于旧人,那么新人究竟会成为怎么样的人? 学识浅薄,只能拭目以待,不能预测设想。
  • 写得真是深刻而犀利。我好想知道有生之年会不会有个答案。
    这是墨茶遇到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 我相信共产主义。但并不是因为作为信仰。因为它是科学,本质上根源上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是残酷的,规律是不可抵抗的,从理性到感性,从事实到价值立场,我都无法否定。所以我选择承认。但是,到底世界是人创造出来的。
  • 时代的海潮里,每一个人脚下都不再是沙滩,而是流沙。 自我的奋起绝大部分时候是有用的,偶尔也依旧会是无奈。 在海上游泳的人啊,虽然不知岸边是否能真的触及,但是松懈总会立刻下沉。 离别无处不在,悲伤也只能放在路上,纪念墨茶。
  • 本文作者是猫吗...
  • 人们在滑向客体化深渊的过程中,不外乎通过参与某种社会政治活动来增强自身主体性以作抵抗,这自然也是使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相统一的路径。某些极端保守主义者对墨茶所做道德指责和污蔑,只会表达出他们的焦虑,“墨茶为什么如此”,“年轻人为什么会为墨茶感到共鸣?”。这些都不必回答,而应当反问,“墨茶为什么不?”,“青年人为什么不?”,或者更轻浮戏谑的,“青年人当然是要去选择各种'当代青年人的唯一出路'嘛”。尤为有趣的是,所谓的lsp。人们在色情尤其是软色情中享受的是不过是绝对孤独的快乐,它又往往是在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彻底剥离中实现的。因此,应当指责的是什么?。前天沉思录的文章文末提到 伊里奇 的 怎么办? ,青年人超越处境,通过行动才能成长为主体。我虽然常觉得沉思录的文章有种隐晦笔法不可避免的,因修辞精要,获得的虚幻地自我赋权,这往往会让读者很容易忘了权利实际上在什么人或“物”手中。但对勇闯新世界的人们,除了“来日方长”,我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寄语了 。
  • 很同意伯夷讲的一体两面,文天祥的分析也很透彻,陶渊明的发问也是我不时想起的。其实过往的经验虽然不能解决太多当下的实际问题,但是至少还是可以在理念探索和以前的自我找回上有些作用,自我分为三部分,以前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可能对于社会简单阶级再生产失败的问题,我能想到的一种是常识的普及,一种大概就是老三届做过的事了,而自身来说作为读书人的高端目标大概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了,次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所有共同体不收的话,那再组成一个共同体呢?万一不成咱还可以采菊东篱下么!想起了燕双鹰的话,只报我一个人的仇是不够的……,嗨,拼拼凑凑说了半天废话,祝大家好运。
  • 可能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墨茶孤僻内向的性格源于他的至亲
  • 死了都不得安宁... 造神者,追求“真相”的批判者,甚至反华右派YouTuber将墨茶用来消费,评论区自然一如既往地令人作呕。一如疯王支持者,俄罗斯愤青和香港的蟑螂。隔岸观火看看倒也挺有意思。 历史发展特定矛盾产生在情理之中,后现代主义图腾的交错与缺失,成就了批判与对立。海内外选择在亚文化中寻找归属或者走向极端。身处当前维度我们如何深信自由意志确实存在...
  • 读着像说人话的姬喵,或者说姬喵要是每次都这么清清楚楚的说话该多好。 读书笔记如下: 在社会过于快速的发展中,原子化的年轻人失去了构建自我认知的客观条件,导致其主观意识与社会关系完全脱离。 个人解读为,既然没有任何长期彼此依存的他者团体,自然完全无法回答自己是谁的问题。 其结果就是靠给自己贴标签麻醉自己已经【死亡】的现实。因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逃离家乡意味着过去已死,在城市原子化意味着未来已死,只剩在幻梦中休克的当下。(伯夷) 但只要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主动构建共同体,主动利用新时代的工具维系【他者】,就能尝试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能避免问题走向极端。比如,多跟网友面基?从简单的共同爱好主动向生活延伸,构建字面意思的【虚拟社区】?(陶渊明) 但无论这些方法靠不靠谱,现在的情形都是人类历史从未出现过的,所以解决方案一定是所有人都没见过的,甚至于能否解决这个问题都是一个问号。我们只能用无数个【自己】的人生去进行惨烈的试错,推动历史齿轮进行下一次咬合。(文天祥)
  • 我想了一下,无论三位的那种分析,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我们知道墨茶的家庭情况。但是我们刚开始知道吗?这件事开始就是在qq群里传的那一组聊天记录,一个vup主贫病交加死去了,临死前还想吃草莓什么什么的。这个时候,我们同情墨茶,最主要的理由,一个是我们大众最普通的善心,另一个就是大家都是泛二次元用户,这个群体和贫困在一般人眼里很难沾上边。一方面,都是B站用户,心有戚戚,另一方面,一个理论上不贫寒的人贫病交加死了,大众关注的欲望,也比本身理论上就贫寒的人贫病交加死了的欲望大。 然后,我们才收到墨茶家庭情况的信息的,甚至于其他诸如更详细的信息,接受的时间就更迟了。 用热度来佐证,百度指数显示,最大查询量是23的,21还没有人查询。这说明这事前两天是不知情人关注增长最多的,但是等墨茶家庭信息出来以后,增长反而没原来那么快了
  • 那天起,我看到了人血馒头,吃人血馒头的鬼东西,和“鉴赏”吃人血馒头的鬼东西的装成熟SB。网络上讨论的声音,呼吁人性与温暖的声音沸沸扬扬。但愿他们清楚自己邻居姓甚名谁,过得怎么样。
  • 别的领域我不懂,游戏领域的边界还有待探索且真的需要人。 作为奇暖退坑玩家之一,我希望有更多善良的人让游戏公司留住玩家的手法不再是实际上的赌博,定期吸玩家血后也不再是在国家难以管控的领域修堡垒。
  • 实在看不惯B站这种纯奶头乐本质的东西现在越来越肆无忌惮,就差把“嗟,来食”印在脑门子上了
  • 第一位是姬轩亦先生。“前一辈大学生的生活水平高于他们培养出的大学生”的论断是他的。 第二位是孔鲤老师。“身份分配”、“精神土改”是他的主张。 第三位有些分辨不出来,是飞剑客先生吗? 感谢三位老师的提点。经过这一番讲述,让我在这件事上有了自己的盖棺定论。不论怎么说,墨茶还是从一个个案走向了一个普遍现象的典例。他的离去是中国的穷困,他引起的争论是中国当下与未来的焦虑。 在经历了各种意识形态的洗礼,不论是左右还是虚无主义,我逐渐明白,他们改变不了的是“人人明天都要活下去”。 活下去,不论是农奴、工匠、表演生产的人还是野人,活下去,历史终会告诉我们答案。
  • 先进的生产关系如果跑不过生产力,那就是赛博朋克。
  • 百年前的无产者选择用镰刀和锤头代表自己,这是农民与工人的象征,今天,新一代的无产阶级会选择什么来代表自身呢?键盘亦或是一无所有
  • 围观者只在乎死者身上的标签,忘记标签下,他是人!极致的狂欢就完事了!
  • 希望下回作者能够提到马克思所讲的后备军理论,毕竟我们都是打工人……
  • 第一位是喵,第二位是鲤,第三位不知道。感谢分享。看完之后有很多片段浮现在脑海。 李叔对小队长说:“你妈不该这样…” 蓝爸爸找的替身爸爸说:“这是你师傅的塑像,这条狗是你。” 蓝爸爸说:“你该有个自己的儿子了。” 现实的残酷就是你都还是常人眼中“不正经”的儿子,尽管在网上有“不正经”的朋友,那东西能当饭吃吗?怎么能有儿子呢? 同情之后,活下去。
  • 在墨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