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从不虚无缥缈 | 叶主任

2021-01-07
图片
立华我在前几天的文章,凛冬国际庄里,谈了一嘴第一个确诊的老太太。
 
她有没有去参加宗教活动,搞个团契之类,立华我,不得而知。
 
但是,宗教确实,给足了四线以下生存的百姓以关怀。
 
人是社会的,孤独的人,难以生存,社交是刚需。但,田间地头,都是勾心斗角。
 
钱挣的不多,知识也没有多少,心眼却想的不少。
 
恨你有,笑你无,嫌你贫,怕你富,到处都是碎嘴子。
 
亲戚之间,回去说话,也都是背后的指头。
 

乡土中国不是都市,不是人人都可以藏起来,不生孩子,不结婚,走在没有人认识你的街头,自由做自己的北上广。
 
乡土中国,向来增量少,存量多。
 
做不出来增量的地方,人心薄凉。说道之间,就是祖传两千年的九品中正。
 
乡土的孤独,一点不比城市的少。
 
在自由生活的城市中产社区里,折叠着无数,不那么富有的城市人。
 
和村里相比,唯一的区别,就是不需要种地。
 
在媒体看不到,中产看不到的中国,充满了需要关怀的人。
 
宗教适时来到了他们身边。
 
基层政权组织,到底是做大集体,还是做服务型,是个问题。也不是,做大集体,要有使命,要有人才,要有待遇。
 
主要是待遇。
 
使命从1991,甚至更早,有一点不好讲。宏大的东西,要是天天讲,指不定捅出多大的篓子。
 
人才,人才谁又愿意去穷乡僻壤?学历一高,人就容易自私。提交入党申请的大一新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又有几个人,读过教员的书呢?
 
反而是学历不高的那些,充满着对一个一个凡人的爱。
 
仗义每逢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小时候发誓建设家乡的人,到了大城市,再也没有回去。
 
教士们回去了。他们不要美好的生活吗?
 
赞誉,威望,也是一种生活品质。
 
四线以下,老百姓,需要关怀,需要组织,关怀就来了,组织就来了。关怀和组织,是刚需,这个不能提供,那个就要出马。
 
组织能力越强,号召力也就越大。组织能力,主要是从关心群众生活中来,主要是从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中来。
 
这哪里虚无缥缈?这比老人的孩子还要亲。
 
有了教法,有了信徒,有了传道,就得有经费。就产生了无数的自愿供奉。
 
人是社会的,关怀的力量,胜过血亲,上海的大爷,把房子送给了水果摊主。
 
但,我们最爱的,往往是从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应届生。
 
应届生的眼里,有的时候只有美好,安抚群众情绪,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实在是不忍直说。
 
体面,稳定的工作,是大部分考生的需求。收入较低,招考专业偏文科,更是适合女大学生。
 
女大学生,大抵想的是怎么精致。最精致的群体之一,就是年轻女公务员。
 
一来一去,这一对比,谁的群众工作做的好一点,立华我不忍心谈。
 
有的时候,真的不能怪教会。
 
至少,教士相信经书里说的东西,至少,新教徒都看过经典,至少,教士能把男女老幼群众组织起来,让他们自愿去活动。
 
这叫虚无缥缈吗?
 
而,有的人,信我们的理论吗?有的人,看过我们的经典吗?有的人,在群众中有威信吗?
 
大抵,是不能谈的历史,大抵,是有问题的门槛,大抵,是有点低的待遇。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