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帧察点
尽管早在还没入冬时就感慨过好几回,但在跨入2021年的第一天,回顾那个艰难而又难忘的2020年时,“这一年过得太快”仍然是朋友们聊天中的关键词。
是啊,快到我到现在还能想起春节第一更,谈到当时国内仍然严峻的疫情总体形势时,曾经信口一说:“作为一个在冷战期间国力一直有限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大国应当具备的‘基本功’,中国仍然有着需要补课的地方。”如今看来,至少就抗疫而论,如果说中国在“大国基本功”上还需要补课的话,那这个“大国”也不会是地球上已知的什么大国了。
▲而今这个脸被打的,着实酸爽
而当疫情刚开始在美国成规模出现时,我们一开始还等着看,强敌会拿出什么“超级大国”操作给大家开开眼;结果却是看着他们在全球那些“比烂大军”里一马当先,不仅全国上下“超级窒息”操作层出不穷,即使是军队也不例外,倒也在这一年需要写美国或者美军的时候,给我们省了不少找选题的工夫。
▲虽然确诊数和死亡数也都不少了,但这个康复数字仍然让很多美国人相信“群体免疫”
今年的新年贺词提到,“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他们构筑起的,不仅是这道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以防疫情反扑的铜墙铁壁,更是一道横亘于更多人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上的未来从此坚信不疑的万里长城。
“信仰、信念与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记得十年前,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09年国庆阅兵似乎还没过去多久,但作为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却已经在网络上感受到,许多同龄人正否认、乃至侮辱革命先辈用鲜血缔造的历史,更不要说当代中国的各项成就了——其后续影响,至今仍在微博等平台上横行无忌。
▲龚自珍那句“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虽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对,但在那个时候确实让人有种脊背发凉之感
而这段时光,同样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正如我们上个月在北京相聚,一起观看4K修复版《上甘岭》时说的那样,当年在网上因为共同的爱好与三观结识的老友们,而今许多人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从他们身上,我们更加坚信当初的选择与坚持。信仰、信念与信心,从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每个时代的战士们在各自岗位上的奋斗,点滴积攒,代代相传的。
就我个人而言,毕业后选择转行投身媒体行业,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能借助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在这方面尽一点微薄之力。虽然几年下来也算不上个合格战士,但在这个过程中,当青春的尾巴随着发量逐渐消失的时候,我也的确感受到了这个时代不同寻常的力量。今天也借此机会回顾一下,过去这一年我能想起来的那些事儿,还有那些真正的战士们。
▲全那是肯定不全,什么这个飞了、那个下水了之类,咱就没法全记着,大家有数就行(图片来源:新浪微博@秋秋Q30)
1月下旬,当我坐上返家的高铁时,人民军队派往武汉的第一批医疗工作者正在驻地集结。等到万家灯火团圆夜,他们已经乘着空军的大型运输机紧急驰援武汉。
▲这些受拍摄条件限制而不是很清晰的画面,投射到巨大的电视屏幕上时,这种反差带给普通人的战时感的确非常强烈
2月2日,当火神山医院完工交付、雷神山医院也进入施工冲刺阶段,全国因隔离在家而“暂居”网上的“闲疯帝”、“云监工”们开始寻找新话题时,人民空军启动了规模更大的第二至第四次武汉空运。在运-20、伊尔-76和运-9共35架次的轰鸣中,白衣战士们“在疫情面前,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的铮铮誓言更加铿锵有力。
▲回想起来还是那八个字:“军令如山,国之所托!”
3月,根据疫情分区情况,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而我们看到同样遭遇疫情的台伪政权,其武装力量却开始在其“战备月”演习中,大量展示使用民用设施掩护其坦克装甲车辆的“肉盾”战术,这支反动武装的本质和下限昭然若揭。这场疫情期间的全球“众生相”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重在一个材料新鲜.jpg
4月上旬,我军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陆续撤离武汉。以武汉封城解除为标志,被“憋疯了”的人们也普遍走出家门,我们也在上海见证了075型两栖攻击舰2号舰下水。这是疫情期间上海造船基地下水的第一艘大型水面战舰,当两艘075“双舰合璧”的时候,让那天黄浦江上的轮渡甲板上,出现了疫情前都少有的、甚至密集到有点“违反防疫要求”的人群(当然我们也在里头)。
▲而且大家的口罩都是很严实的嘛!
5月,作为地处湖北的主要驻军力量,在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民空降兵,在即将迎来成立70周年之际,展示了刚刚列装的新型轮式空降战车。在03式停产多年后,伴随空降兵改革重塑后列装的一批新装备,展示着空降兵全面铺开机械化,坚决准备履行“插入敌心脏、砍下魔鬼头”使命任务的决心。
▲包括这辆模拟台伪陆军装甲车的靶车在内,关于纪念人民空降兵成立70周年,我们也有个小专题
▲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委员们集体肃立,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当天北京天降大雨,记得一位读者朋友引用主席诗词评论道,“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6月中旬,在西部边陲高原河谷里那场短促的冲突中,即使是原始的冷兵器战斗,战斗在缺氧高寒环境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仍然展现出了远高于对手的纪律性与战斗力,捍卫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样在6月,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再次让人民子弟兵披挂出征;不同于20多年前人们熟知的“九八抗洪”,综合国力的增长,不仅使得此次规模不小的洪水,其带来的损失相比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明显,也让一线奋战的子弟兵保障条件明显提升。
▲九江一线抗洪子弟兵的伙食:炒饭、炒腊肉、腐竹炒木耳、凉拌海带丝;虽算不上丰盛,但也是直戳大家心坎、鼓舞人心的好宣传
7月,人们仍然在关注高原方向的种种战备工作,也为随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飞向火星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上祝福;当然,肯定还少不了对美国海军“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在码头上遭遇火灾后,变成了“熟人理查德”(现在已经成了“死人理查德”了),以及对美国海军消防损管不力的调侃。
▲一般说这个外军新闻啊,那确实还是负面的点击量高点
8月,我们的记忆更多留给了人民海军,从7月6日退役的第一艘国产油水干货补给船882“鄱阳湖”开始,以8月28日正式退役的165、166舰——“最后的老051”为代表,人民海军大型水面舰艇部队基本完成了“一代新人换旧人”。而就在它们退役后第二天也就是8月30日,在165和166舰的诞生地大连造船厂,同时迎来了第8艘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和第25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下水仪式。
▲我们也在上海目睹了075首舰首航——是第一次看到行驶中的、这么大的军舰
从8月23日到9月5日,我和施佬连续第五年直播“坦克两项”,特别是9月1日的半决赛和9月5日的决赛;我们虽与他们相隔千山万水,仍与全国观众共同见证了人民军队参加“坦克两项”以来最好的成绩,为指战员们高超的技战术水准而欢呼,为“老装三传人”们钢铁般的意志而感动!
▲9月27日中午,我在沈阳桃仙机场外,和同样闻讯而来的男女老少们,一起迎来首次用于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20041号运-20,以及为他们护航的歼-11B战机
10月,在家乡丹东的知名红色旅游景点鸭绿江断桥上,我有幸遇到了一位精神矍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赵士芳奶奶,至今想来都十分幸运。紧接着,我又有幸和施佬一并被邀请前往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参观,并前往“坦克两项”参赛部队——同样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缔造辉煌战史的英雄部队,一睹赛场上的英雄好汉们在赛场下的风采。
▲祝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们,新年快乐!
11月,我们回到上海之后,先是看着我军航空兵连续在台海巡航的新闻,与台伪连续两次机毁人亡的“杯具”“交相辉映”;接着是军迷们期待了很久的、“重兵器里的小装备”——全面提升飞行员态势感知和近战能力的头盔显示器,也首次公开出现在人民空军歼-10C和歼-16部队的演训中。
▲逐渐配发到各军兵种的新式装具,与高原部队正在换发的新被服交相辉映
12月,在这个近年来少有的寒冬即将到来前,感谢这些年结识的新老朋友们的盛情邀请,要是算上在两个月前有幸坐进解说了五年的96B主战坦克,咱也实现了一次难得的人民军队新一代主战装备“海陆空”全体验。我承认我有晒的成分,但能够以这样的记忆告别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套用解说时候那句话,确实可以说是没有遗憾了。
▲如果对老号还有印象的读者,可能还记得这“图”第一次出现的时候
其实相比那些新装备,我们真正感到幸运的是,这一年特别是下半年来,认识了更多和它们朝夕相处的基层指战员们(有的则是多年相识却第一次见面的老朋友)。就像军队文艺工作者的“采风”那样,当我们知道战士如何成为战士,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之后,也就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战士们的战斗力来自哪里。
▲我只是有幸和真正的战士们站在一起
记得赴俄参赛的首长们感慨,他们对俄罗斯的全民爱国主义情怀感受很深,也很羡慕。当时我和施佬跟首长们说,这些年咱们这方面也在赶上,只是没法见效的那么快——虽然几个在一线城市当老师的朋友,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教育,但我觉得这些个例肯定还没法代表全国的情况。
所以即使我们在2021年的第一天,仍能随处看到那些攻击谩骂,但我们仍然希望他们能够活得更久一些,毕竟让他们更难受的日子,肯定还在后头。
就像我们在2020年经历和坚信的那样,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战士的心。
▲所以啊,我还真就不咒这帮人
祝愿读者朋友新的一年诸事顺利,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