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拾一 LUSHIYI
《她是《甄嬛传》里最有心计的人,
最终死于过分理性!》
来源:宛央女子
ID:Apple1990-kun
Part.1
因为要写《甄嬛传》剧评,我现在无事的时候,就会把《甄嬛传》翻出来看一看。昨天天气很好,躺在自家满溢阳光的小院子里,一口气又把《甄嬛传》看了25集。
沉下心来看的时候,确实能看出一点从前忽略的东西。
比如,刚开始追这个剧的时候,看到评论里有人说“幸好眉庄不愿意争宠,要不然一定会是甄嬛强劲的对手”,会觉得很认同。
现在再听到这种话,我是很不以为然的。
眉庄有家世,处处符合皇上的审美标准,这是她的优势,但她的宫斗技能,实在拿不出手——她根本连最基本的防范意识都没有啊。
“假怀孕”事件被人一击而中,就是因为没有防人之心;
后来落魄到被禁足,还是不懂自保,连别人送进来的饭菜也不留意,还是敬嫔这种局外人留了个心眼,用银簪子验出了毒,帮她捡回一条命;
这就算了,明知道自己是被华妃害成这样,华妃身边的周宁海送来给她的茶具,她竟然连怀疑都不怀疑,就那么用了起来。
眉庄也就是沾了一点甄嬛的主角光环,若不然,真的是不知道死了多少回。
甄嬛的宫斗技能不错,但其实关键时刻也还是靠运气——甄嬛的孩子,总是来得特别是时候。
那么《甄嬛传》里,有没有完全不靠运气,每走一步都靠心机和手段的呢?
有的,那就是曹贵人。
Part.2
曹贵人这个人,和眉庄完全相反,出身卑微,长得一般,也没有任何琴棋书画的才能,按道理讲,非常不符合皇上的审美,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人,能在皇后的雷霆手段下,保得住自己的孩子。
凭的是什么,就是一般人完全比不上的心机,可以把坏运气转化为好运气的手段。
曹琴默人如其名,话不多,总是抱着温宜沉默地坐着,但,话说的少了,眼睛看见的就多了,心里琢磨的也就多了。
甄嬛在和槿汐聊天时,说过一句话:“揣摩出皇上的心思才能受宠,揣摩出其他人的心思才能活着。”
这句话用来形容曹贵人再合适不过,纵观全剧,没有比曹贵人更懂察言观色,也更懂揣摩人心的了。
宫中妃嫔和皇上第一次去圆明园消暑时,甄嬛恩宠正盛,有着掩饰不住的自信和优越感,自以为在皇上面前她是个例外,可以想聊什么就聊什么,因此提到了果郡王就滔滔不绝。
但曹琴默就立马看出皇上在年轻的果郡王面前是有自卑感的(皇上时常嫌弃自己岁数大,虽然他掩饰的很好),因此看似不经意地说皇上假借果郡王身份和甄嬛幽会,很有情趣。
这一句话,立马就把皇上的自卑心拱到最高,果不其然,皇上开始怀疑甄嬛到底爱谁?
这一句话的挑拨,后来伴随了甄嬛一生,也成为了皇上的一块心病,他们的关系从那时起就已经有裂缝,终其一生都要用更大精力去弥补。
这就是曹贵人的高明之处,杀人于无形之中,还能不留任何把柄。假扮果郡王的事,是皇上干的,提到果郡王不知避嫌,还滔滔不绝说不停,是甄嬛自己干的。
甄嬛只能吃闷亏,真要和曹贵人计较,反而更坐实了她对果郡王有好感这件事。
Part.3
华妃和甄嬛,确实都很能怼人,但很多时候这俩人话虽多,我觉得都是在抬杠,整部剧中,怼得最重要害的就是曹贵人这一句话,而且曹贵人永远不恋战,不炫耀自己会说话,通常都是话说到位了,就绝不多说一句,以免旁生枝节。
所谓一句顶万句,就是这么个道理。
而甄嬛好几次就是吃亏在话太多,说白了就是能的。
甄嬛前期也有点被皇上捧杀,所以她自信过了头,其实根本没有揣摩出皇上的心思。
想为眉庄伸冤,抓住华妃把柄那一次,很明显皇上并不想处罚华妃,苏培盛看得明明白白,来和皇上一唱一和,给皇上递台阶,说即使要处罚华妃,也等到明天早上再说,皇上就递了个暗话,说那好,别走漏风声就行。
大家可以多看几次这个片段,其实皇上是在暗示苏培盛想个法子去给华妃透漏点消息,让她自救。
可甄嬛没看透这一层,认为皇上一来最宠自己,二来又有实质性证据,一定能扳倒华妃,因此不依不饶,最后搞得皇上都有点烦了,反而开始怪甄嬛是不是贼喊捉贼。
曹贵人则是立马就get到了皇上的意思,反应过来既然甄嬛抓住证据的消息到了华妃这里,但惩罚旨意没到,就说明皇上心里是不愿处罚华妃的。
因此,曹贵人把皇上心里想的分析给华妃听,说有罪当罚,有功自然当赏,娘娘不能只指望皇上念旧情,更要给皇上现在最想要的东西,有了这一件大功,皇上就有台阶下,也能替娘娘挡住悠悠之口。
果然,事情后来完全按照曹贵人和苏培盛预料的那样发展,华妃拿出治疗时疫的方子,给了皇上一个借口,皇上高高兴兴地堵住了别人不服气的嘴。
我每次看到这一幕,都感慨,可惜了曹贵人生在那样一个时代,又进了宫,若她生于现在,又或者当时是个男儿身,那一定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才。
除了很会察言观色之外,把别人心里所想琢磨的透彻之外,曹贵人还足够心细,十分懂得忍耐和克制。
抓住了浣碧的错处,不当时立马揭发,而是留好证据,放长线钓大鱼;
借华妃之手杀死淳贵人,也是一举三得,既表示对华妃的忠心,又把消息告诉甄嬛,卖甄嬛一个人情,还为日后扳倒华妃时不牵连自己留点余地。
害甄嬛的手段也极尽高明,不心急用毒使甄嬛立死,而是来日方长而利用药性慢慢摧毁甄嬛的意识,既不容易让人察觉,还能不留证据。
Part.4
这样聪明的人,按道理是可以像端妃一样,一直活到最后的,怎么就在华妃死了之后,很快就下线了呢?
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所有人都错估了皇上对华妃的感情,以为皇上之前不处置华妃只是因为忌惮年羹尧,包括甄嬛,包括曹贵人。
我之前写文章的时候说过,甄嬛穿故衣被贬不过是皇上想寻她一个错处,甄嬛那时做的两件事都惹怒了皇上,一个是话多干政又碰巧和皇上意见不一样,另一个就是皇上觉得是她逼死了华妃。
大家可以看一下39-42集,就会很明显地发现,从始至终皇上是非常不情愿让华妃去死的,他对华妃有动心有愧疚有不忍,那种感情很复杂,很特别,但是甄嬛想要摧毁这种感情。
曹贵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她在年家失势后,为了不让自己受牵连,一个劲儿去摧毁皇上想要留下的这份感情,不停地建议皇上处死华妃。
很多人不明白那么聪明的曹贵人为什么会在这里犯下一个最低级的错误——忘恩负义。
我却觉得这非常符合她的人设,曹贵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把感情放在最末位的,认为凡事合了别人的利益,就自然可以成为一条船上的人,这是她后来能和甄嬛合作的原因——感情不重要,目的一样就行。
她曾经无数次摸准了皇上的薄情,行对了事,所以这一次也想当然认为皇上的目的,和她一样——都想让华妃死。
因此就算被骂“忘恩负义”也无所谓,她觉得自己是在给皇上递台阶呢。
曹贵人算准了一切利益,唯独算不准人的情感。
她可能怎么也想不到,理性务实如四郎那样的人,也有感性的时刻。
也难怪最后连太后也要处死曹贵人,因为恰恰是在那个时刻,皇上和太后都发现,这个女人是比男人更可怕的存在——除了对女儿留有温情,她对任何人都可以不带一点感性色彩。
太后那么精明,尚且对宜修有不忍的时刻;皇上那么薄情,也有对华妃愧疚不舍的感情。
而曹贵人是全剧唯一一个,对旁人,心里一点柔软也没有的人。
她的心机和手段确实可以成就大事,但问题是,一个人的心,不应该只放得下这些,总要留一片空间,盛放一些真情实意。
皇上不舍华妃什么呢,不舍的是,只有华妃对他全心全意。
曹贵人死就死在,误以为所有的输赢都在手段、心机、利益之中,她不知道,人生真正的输赢,从来都和感情有关。
一个人拥有了感情和心机,那叫强大,像甄嬛,也像太后。
但如果只有心机,摒弃感情,则会让人害怕。
于是曹贵人最终活成了皇上口中的“很聪明,也够狠毒”,活成了太后眼里的“如此狡猾阴毒,怎么能留”,她冷血到连帝王都要打个颤,又怎么会被帝王所容?
还是那句话——不怕什么都想要,就怕一个人什么都可以不要。
— E N D —
近期好文,点击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