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2020-12-26
最近抱着《毛泽东选集》,在各种场合,旁若无人,手不释卷的读者,越来越多。
《毛泽东选集》,世面上流通的,总共有四卷。系教员同志生前,亲自反复修订。
看待自己,特别是看待过去的自己,自有难以言说的心境。
一个人成为了政治人物,就意味着他的名字会成为符号。
回顾自己的著作,一方面,是梳理历史,另一方面,也是回应现实。
《毛泽东选集》,是什么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经验的产物,也是人民的产物,是人民斗争的产物。
总有一些人,以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是几个别有用心的人,跑到群众中,去摇唇鼓舌,煽动一番,群众就不由自主,被忽悠起来,跟着他们造反。
立华我,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安源的工人,能够享受高一点的工资,能够住的好一点,工作时间合理一点,他为什么要去跟着毛委员闹革命?
是因为安源的老板,挣的不知多到哪里去了。虽然说,农民成了工人,收入是比原来的农民要高,但是,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
工人的社会关系里,不光有原来的农村,还有如今的工厂。
获得感的高低,不光要考虑从故乡出来的部分,也要考虑和老板对比的部分。
网络上的文章,伟人个人成长,伟人奋斗历程的,比较多。如果仅仅靠个人奋斗,就能让一个普通的人成为伟人,说不过去。
我常谈群众史观,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千百万群众的方向,才是历史的方向。伟人所以是伟人,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时代性,才让伟人站在了历史的潮头。
立华我,不谈鸡汤。我也一向反对鸡汤,只说起作用的。这两个方面的时代性,一个叫做提出问题,一个叫做解决问题。
我们放眼彼时彼刻的中国,如何实现国家的独立,如何能将四万万人的经济,从买办统治下,从世界殖民体系中解放出来,这是当时中国人最大的问题。
虽然,华北的农民弄不清楚,是什么让杨白劳出现在了平山。
虽然,长沙的民族企业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产品不如外国的销路好。
虽然,榆林的商贩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在破产的边缘。
时代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在吃,都在走,都在追忆,也都在憧憬。
凄凄惨惨戚戚,是中华大地的主旋律,此时此刻,四大家族尚在江浙灯红酒绿。
晕晕沉沉钝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此时此刻,日本人在海外摩拳擦掌。
事物是广泛联系的,中国的问题,不是中国内部的问题。必须要放在世界的整个体系中去考虑,然后找到破局的点。
教员讲起了拿来主义,他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一念拯斯民,是伟大的。有伟大志向的,不光是一个人,也不是这一小群人。
问题在怎么找到正确的方法去提炼四万万人的问题,也就是所谓,时代的问题。
人民祝他万岁。他说,这几本书,都不是我的书。是中国人民的血凝成的。
那个人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