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秦赋》,我想起主席的“劝君少骂秦始皇” | 新潮沉思录

2020-12-23

文 | 飞剑客

12月,被称为年度历史正剧的《大秦赋》开播,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最终篇章,当初备受观众的期待。坦率说,大秦帝国前三部,都有点名不副实,名为秦帝国,讲的都是秦王国的故事,直到现在这一部倒是真的要成为秦帝国了,却因为版权问题改了个大秦赋。对于没看或者准备看的读者朋友们,笔者在这里不厚道地给大家剧透一下,秦国要统一六国!甚至笔者从别的途径里知道了后续:统一后没多久就崩盘了~~图片

笔者记得,刚开播的时候豆瓣评分上了8.6,大抵是因为开篇场面宏大,服化道做得还不错,后来风评一路下滑,沦为了大情妇,槽点慢慢多了起来,诸如前期宫斗戏太多了,张鲁一不适合演嬴政,还演的是13岁的嬴政,叫一声母亲,令观众的背脊发凉,就应该和吕不韦去浪迹天涯等等。

帝王戏怎么拍好,笔者想孔鲤同志那篇《秦国为何要统一?帝王戏为何难拍好?》已经很好指出了,在此不赘述。作为大秦帝国最后一部,根据剧透我们也应该明白,六国终将统一,所有角色都是“天下统一”的意志的机械容器,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将统一进行下去,我们是愿意看下去的,但编剧如果想把大秦塑造为万民向往的好国家,秦君爱民如子,引得楚人不愿意做楚民,想做秦人,这就不好,这会伤害大泽乡男儿的感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坦率说,剧的很多问题,要追溯到孙皓晖的原著《大秦帝国》,小说本身是秦人看秦国,类似当今陕西人回忆祖上如何筚路蓝缕,如何阔过,写得爽是爽,就是稍微不太尊重关东各国,比如六国女人,都会深深被秦人所折服,不顾一切爱上他们,因为六国男人费拉不堪。作者从第一部开始就喜欢强调老秦人的精神,但事实上,秦国能一路走来,客观上的战争机器设计,才是主因。

孙皓晖写的是历史吗?当然不全是,先不说对儒家和六国有什么偏见,几对君臣关系也有相当多的美化,跟历史上实际形象有些距离,战国时代毕竟跟后世推崇的“明君贤臣”那一套不同,除此之外,他的笔下的秦国君臣带有强烈的基层干部色彩,老秦人不像是2000年前的黔首,像工厂里的标兵。其实在看第一部电视剧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秦国君臣换个皮说是我党干部,也像那么回事,同时我记得有这么一段,秦孝公在那跟太后讲政策,咱们老秦人一大家子住在一块,别的地方的人一看,不愿意来……你看,这简直就一带领乡亲们移风易俗招商引资的老支书。

图片

那《大秦帝国》是小说吗?也不尽然,虽然采用了小说的体制,但其写作技巧上干瘪单调,除了第一部的商鞅,以及最后面的嬴政,人物都像是走马灯式的上场、谢幕,更像是自己的人偶和传声筒。小说情节中还大量夹杂着政论、历史考据,兵器车马绘图等等,如果人物不足以传声,作者还会像太史公一样随时跳出来评价,完全不在乎小说形式,不在乎人物塑造,有没有文学性。根据刘复生老师的说法,作者应该是把自己当希罗多德了,就像我们知道的那样,诸如希罗多德和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他们的写作是要追求失落的历史真实?非也,是为了现世训诫。

一个政法教授絮絮叨叨写了十几卷,写火了十几年,还衍生出了四部剧,甚至被做成了各种“大秦”公司管理学、商战攻略、成功学,这些都不是他的本意,关键在于要借帝国回应什么?

如同笔者在《刘慈欣:一个冷战的幽灵》写道:

(刘慈欣)年轻时代身处冷战夹缝中的第三世界中国,一个知识分子从政治运动和高积累中走出来,就像罗辑从冬眠中复苏,人类从大低谷走出来,努力发展民生科技,是“科学的春天”,也是“卖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以“以市场换技术”的时期,是中国科技预算削减,武器和战略工程的“飞地”难以为继、逐步瓦解的时期,这个时期空气中仿佛依然飘浮这智子。

而到了九十年代,据说历史已经终结,末人们开始狂欢,他们绝不感谢手握两个文明的按钮以此换来和平发展的执剑人罗辑,而是选出程心这样的白左;也就是在九十年代,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优秀人才被经济学家和哗众取宠让世界充满爱的公知取代……

图片

作为一部同《三体》差不多时期,诞生于冷战结束,全球化深入又逐渐走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好似愈演愈烈的世界里,《大秦帝国》自然是不止于写秦国,还要你去代入老秦,让你热血沸腾。他想要在这样的时代去解决中华文明是什么,何处来的问题?从这方面去思考,《大秦帝国》里无疑充满着现代中国的起源的历史隐喻。譬如,大秦帝国的起点于少梁之战,秦献公中箭重伤而死,强魏压境,东方诸国虎视眈眈,新继位的秦孝公被迫屈辱求和,哪里来的百年国恨?哪里来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无非是我们经历过。

先声明:接下来谈的不是秦国历史,而是对应小说的原初的意义上创立国家的故事。

这是一个现代话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话分享着这一种共同命运感,在列国世界里,这句话是激励无数将士朝臣慷慨赴死的源泉,是每一个秦人无法拒绝的使命召唤,因为国难,一个经典意义的利维坦诞生了,对内它结束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自然状态,同时它亟需立法者,于是有了商鞅变法,变法标志着帝国的正式出现;然而共同体有着不能约化的小共同体,于是有了儒法之争,有了《吕氏春秋》的妥协,小说里处理成了秦王政与吕不韦的政治理念上的冲突;随着可动员人口急剧增多,君主要维持各阶层的稳定和平衡,势必要走向扩张;扩张是利维坦将共同体扩大化的脚步,从而结束了“天下”的自然状态。是为统一。

图片

这里概述一下霍布斯所谓的“自然状态”,自然造就的人类族群内每个个体的力量对等,出于竞争和猜疑链,人们就可能会在没有共同权力的约束下陷入人人为敌、他人即是地狱的战争状态(有点黑暗森林那味)。由于对自然状态的混乱的恐惧,人们共同订立契约,约定各自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权利托付给某一君主或者政府,形成一个足以令每个人都因恐惧而效力的权威,即利维坦。自此,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对于横死于他人的恐惧消失,转化为对于利维坦的恐惧,正由于存在了国家这样一个共同权力,人们相互之间也终于可以产生法律关系,才得以立法,一旦有人背叛约定,等待他的将是利维坦的制裁。

“天下”的自然状态结束以后是什么景象呢?

是百代皆行秦政法。

也就是说,后来没有哪一个王朝不是从暴力(秦法)中创立的,后来的王朝都需要假借秦的暴力来完成,并且假借着秦的暴力在维持着统治。

在《大秦帝国》里对我们国家和文明的溯源里,孙皓晖似乎笃定了法制才是立国的根基,但在他对于法家的过度美化塑造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这种法制思想与其说来自两千年的大秦,不如说来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对现代国家的追求,其中明显的是对儒家的彻底批判,这是五四一直到八十年代的主旋律,也比较贴合孙本人的人生轨迹。

图片

成长于新中国探索时期、深受儒法斗争话语熏陶的法学教授,对儒家自然没什么好感,不仅如此,还捏造了张仪怒斥腐儒孟子,孟亚圣辩不过就吐血三尺等桥段,以此疯狂嘲讽儒家。但教授似乎忘记了他笔下极端排斥儒家和六国浮华的百家的大秦,在历史上二世亡国,以至于后世儒学家们一边坐在大秦的坟头诵读没烧掉的经书(蹦迪),一边咒骂,暴秦(傻X)!

当然,对暴秦和秦始皇的有意见的不仅仅是儒学家,五四以来无论是自由派还是左派知识分子都在咒骂暴秦,毕竟焚书坑儒能让知识分子共情,劳动人民不堪忍受苛政也是事实,还有人会借秦始皇劝诫或映射当局,比如郭沫若就经常借历史剧中秦始皇映影射委员长,建国后他还专门写了对秦王政的批判,毛教员看了这些批判以后,一言难尽,还是对郭老说:

劝君少骂秦始皇……

图片

教员无疑是熟读柳宗元的《封建论》的,同时只有他明白新中国创制的艰辛,为此在后期还发动了评法批儒,这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大秦帝国》的作者以及诸位读者。实际上,原初儒家的反动性起源于小的宗法共同体,这是铁器时代的生产力怎么也无法消灭的,反而助其生长,即使到了大一统深入人心的时代,皇权和法家依然无法下县,封建统治者必须得依靠儒家进行地方治理,依靠基层的宗族进行治理,在明清以前的中央,也有相权制衡,这都是儒法共治。皇权时代的儒法尚能沆瀣一气,当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时,陷入内乱割据,重复战国时代,一统后重新分配(赃)。

然而我们的近现代史却有着刻不容缓的事情。

《大秦帝国》要批倒所谓儒学——我们的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任务亦是如此。当然,这个“儒学”可不仅仅是孔子创立的思想体系,可不仅仅是孔家店,还象征着各种小共同体的阻碍:基层宗族,地方割据、豪强,民族分裂势力,面对民族危亡的外部危机,我们要建立一个巨型利维坦,就是要不断打破各种小共同体,打破一盘散沙的局面,整合中国人,确立统一的国家认同,这是五四启蒙运动以来的努力,包括北伐打倒军阀,抗日,解放全中国,我们仿佛能看到《大秦帝国》中秦的使命,就是近现代中国创制的努力。

图片

这个民族国家的使命最终被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不仅驱除了列强,结束了内战,扫清了割据势力,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完成了对基层社会的动员和改造。

但这未必能是一劳永逸的,这个时候,我们或许会理解教员对郭老的奉劝的良苦用心,少骂秦始皇,前提是多读柳子厚、王夫之们,不是说不反苛政,事实上大泽乡的陈胜吴广就是大秦苛政的否定面。而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来说,虽然建立了现代国家体制,但对外帝国主义势力还没有灭亡,对内的宗法的、割据的、分裂的毒素还没有清理干净,随时会反扑。

这里要说到秦始皇及其形象,无疑,主席是不想多做否定的。但到了八十年代地方分权以及新启蒙的文艺思潮里,秦始皇就重新成为了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的靶子。尤其是电影这边,第五代导演好像都对秦的故事,尤其是刺杀秦始皇的故事的情有独钟,陈凯歌拍了《荆轲刺秦王》,把秦始皇塑造成一个善变、歇斯底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统治者,这时候大战秦俑里的张艺谋把自己包上泥烧成了兵马俑,这些都是八十年代新启蒙主义的叙事。

图片

多年以后,事业有成的中老年张艺谋拍了《英雄》,表示愿意为了天下舍弃成全嬴政,不知是否想起年轻时的他敢为情背叛秦始皇,敢当儒生抗拒大一统?这都无所谓了。这里是说张艺谋们理解了教员的话?不对,更可能是张导们成为了既得利益者,讨厌的人已经不在。所以戴锦华说张艺谋拍《英雄》是在给后革命时代的革命驱魂,给新自由主义的胜利加冕。

图片

和这些文艺老油子借古喻今比起来,《大秦帝国》又在关注什么现实问题呢?

就像我的老师刘复生所著述的,诸如《大秦帝国》、《三体》,他们的背后都有政治思考和政治的无意识,他们都诞生于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深入又逐渐走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好似愈演愈烈的世界里(或者说霍布斯式的黑暗从林里),强势文明的霸凌,边缘文明和国家人民的惨状(伊拉克、叙利亚),宗教极端势力的兴起和破坏,都充斥着日常媒体,带来了对外来文明的恐惧,提示着我们利维坦的重要性,这个时候,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中产阶级,都会寄希望于国家保卫自己的利益,于是乎,一种国家主义的意识形态逐渐占据主流。

除了外部的威胁,我们也面临从八十年代以来的国外买办及其自由主义,中部豪强,宗族势力的死灰复燃的局面,面对这些阻碍,国家主义能否整合共识,同时不陷入儒法之争的窠臼中?但正如目前我们看到的,在这套意识形态里,诸如效率与公平,入关人大战分配人等,依然充满着类似儒法之争的裂隙,由此我们也需要追问,国家主义是不是我们的终点?

不妨看看天安门城楼上的两句话。

图片

26 人喜欢

精选留言
  • 前段时间网上有小孩嘲笑历史教科书,说教材称赞秦国统一六国,却又称赞让秦朝二世而亡的陈胜吴广起义,嘲笑这是精分。我一个朋友评价得很好,说这是缺乏唯物主义历史观导致的。秦统一六国是顺应历史趋势,有进步意义。同样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秦朝暴政,一样有进步意义。那小孩不能正确认识区别历史事件,拿自己的无知抖机灵。顺便,那个秦律失期不当斩那个,我们也讨论过,首先是秦律失期十天赎一甲,然后有朋友找出秦装备价格和当时物价换算价格,大致换算出一甲的价格差不多是基层小吏一年的总收入,对于那票戍卒而言,差不多等于破产,跟死差不多。而且赎的意思是拿钱抵罪罚,没钱可不就是失期当死。而当时秦国士卒普遍是濒临破产边缘。所以才有陈胜吴广几百人的起义很快就群氓影集,破城杀将,绝非偶然。在秦朝暴政的教训下,汉朝才不停尝试,在秦制的基础上开创了两千年的中央封建制度。后来对秦二世而亡的终结,贾谊总结的很好,太史公也非常赞同他,把整篇文章都录进他的史书里。贾长沙、太史公都不是正经的儒者,贾长沙受黄老的影响甚至在孔子之上,太史公把老子与孔子并列。现在很多人喜欢寻章摘句,好作大言以博眼球,我辈不能茫然听之
    顺便小议一下秦统一中国和二世而亡的历史必然和偶然。中国统一是有历史必然性的,这是齐桓公和管仲九合诸侯尊王攘夷的结果,是夏夷之辩塑造的结局:诸夏是中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早的民族认同,是在周王室以血缘宗姓、内甸外服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体,是地理位置的民族塑造。这一切导致周王室东迁后,旧体系崩塌重建后仍趋于大一统,而不是欧洲的城邦制。所以说中国统一是历史必然。但是由谁统一,则是历史的偶然,她可以被齐国统一,也可以被全面完成封建制度改革的楚国统一,还可以被率先统一三晋的魏国统一,同样可以被提前并代完成胡服骑射接着统一三晋的赵国统一。我们要指出,秦国统一中国只是历史的偶然,只要一次被别国超前,秦国就是被统一的那个,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只是一个落后的未开化的国家。当然,在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中国就是早晚的问题,他的战争机器已经完备,他的对手已经全部丧失力量,剩下的是怎么分割消灭他们。
    等秦国统一后,他是有机会成为长治久安的第一帝国的。秦国到了历史的选择点,是与民同休还是战车轰然向前直到解体。两者都极为困难,前者要如何安抚享受战争红利的饕餮巨兽,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这头巨兽吞噬。后者不用说,战争怪兽总有吃无可吃的一天。然而历史是有惯性的,秦始皇选择了对他最容易但是对帝国最艰难的道路:沿着军国主义继续飞驰。其尚未死去,就有六国残余贵族发出诅咒:祖龙死而地分。终于秦朝这战车在高速中解体。而六国遗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汉帝国在中央集权和封君制中骑墙摸索,又经过五代近七八十年的努力,完成了第一帝国的模型。往后,这一制度要延续两千年,一直到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在《巩金瓯》的伴奏声中终结
  • 只可惜后面那句话有些人听不进去,对待美帝国主义和对待美国人民是有区别的,可能需要回顾一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反帝革命历史。
  • 说到国家主义,我最近在想一个事情,我们的教科书上,把秦国和隋朝这样完成大一统,结束乱世,却也马上覆灭,给下一个大统一王朝做铺垫的朝代之所以覆灭,归结到不惜民力上,引用的材料是建造大运河时期,民众宁肯自残也不愿意服徭役,修运河的人长久泡在水里,肢体都生虫了。但国家主义大环境下,还有阴谋论的盛行,让一些网民把秦国覆灭的原因归结到六国贵族的反扑(当然这是其中之一,但我想根本原因应该还是算不上),把隋朝覆灭的原因归结为杨广对世家大族的消耗,引起了世家背后捅刀。难道天下黎明百姓不算根本性的力量的?连封建帝王李世民都感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怎么到了我们现在的老百姓口中,黎民不算什么,皇权和世家大族的鬼蜮伎俩才是真正的原因?
  • 熟读教员屠龙技,莫从玉米返沙皇。
    祖龙身死魂永在,西学名高实秕糠
  • 现代考古发现,秦国法律并没有那么残酷,失期并不斩首,坑儒也只是杀了几十个儒生,人数并不多,为什么被骂了两千多年?因为后世独尊儒术,写历史的都是儒生,坑的都是他们的老祖宗,能不骂秦始皇吗!解放以后,孔老二被打倒了,当然不再骂秦始皇了。现在和印度一比较,书同文 车同轨真是泽被百世,夸还来不及呢!
  • 劝各位看秦国别老盯着一个秦始皇看。 春秋最精彩的,甚至可以说对现在最有指导意义的,是一个逐渐崩塌的秩序共识会给“天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会如何改变未来的格局。盯着一个秦始皇,无论是赞美还是贬低,都很容易错过那个因为礼崩乐坏而陷入“总体战”的社会。 褒贬秦始皇不过是给自己上色而已。
  •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 我也要剧透,秦统一后没多久就完了,这些宫殿都被人烧光了
  • 这哪是大秦赋,这明明是《嫪毐传奇》。
  • 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消灭阶级和政党;解放军的历史使命,是消灭战争和军队。
  • 批的好 我跟艾教授意见一致 先民族复兴 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再帮助被压迫被剥削国家人民反抗统治阶级 最后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或许引用《贺新郎.读史》会更恰当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帝皇神圣事骗了过客,不如多研究研究斯托雷平当时说的若不自上而下,就会自下而上。既然大家都不希望看到自下而上大家同赴极乐,那么有些人得好好研究研究如何自上而下,避免大家同赴极乐。
  • 其实秦始皇的历史先进面是不自觉的,落后面才是他的本真。 历史唾弃了贵族世袭,他却幻想用扫除六国贵族的新思想和新体制去维护自己家族万世一系。 结果自然是二世而亡。 继承了秦制新思想的陈涉才体现了真正的秦制精神,喊出了秦制先进的精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中国很快就要回到他原来的位置,我们得重新认识自己了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近代中国屈辱史,会长期成为中华文明再次复苏的强力助推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国家主义x 天下主义√
  • 大秦帝国全本我看过确实美化不少,屁股决定脑袋,立场不同看法不同,从统治者来说秦始皇确实伟大秦朝虽亡秦制永存,从老百姓角度来说亡的好,你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大泽乡怒吼震碎你的帝国,让你的万世帝国二世而亡。
  • 国家主义不是终点,用国家把“国家”化成“天下”/“世界”,再化成一个“国家”才是终点——共产主义是要搞滴,但小学生读《圣经》还是读《三字经》的问题也是很重要滴
  • 知乎上有人评价大秦帝国系列其实是今人想象中的前三十年史,一开始不以为然,直到看到今年年初的修例风波
  • 前排有一位质疑世家大族力量的朋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孤零零的人是没有力量的,再多的人也没有,否则长平之战后被杀的赵国人肯定明白这一点;众多的人要变得有力量,是需要外部注入或者灌输的,用列宁的话来说,就是要“组织”(动词),只有被组织起来的人才是有力量。秦汉时期皇帝的权势再大,他也不可能直接组织起全国的人,他必须通过世家大族才能极为有限地组织起他的臣民,离开了世家大族他什么也不是。为什么?百姓的钱三七分成,皇帝就是跪着要饭的,就这跪着要饭,还多少人赶不上趟呢
  • 秦制=低配版的蒸汽朋克和赛博朋克。总体战军备竞赛导致机器成为目的,人成为手段。现在AI发展到了5纳米工艺和GPT3,再过几十年可能人连手段都当不上了。 至于高积累是否资本主义,根本不重要。<<资本论>>里只有资本论而无资本家,工业机器只要疯狂运转,掌握在谁手里都一样。
  • 秦帝国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世界最终是你们的
  • 当大敌当前,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尚能统一战线,我希望在睥睨寰宇后,我们能真正践行共产主义努力消除对立与歧视
  • 个人觉得大秦帝国的小说写的其实很一般,为什么能受到热捧,大抵是因为“借古讽今”吧
  • 大秦我高中时看了电视剧+原著前五部。确实振奋人心,尤其第一步的电视剧可谓及美声,服饰的,风貌与一体,虽然爽文,但是好看。但是历史的诡异在于,第一部中,党员形象的秦国君臣没有传承。未来史书写的是汉并天下。这事让我产生了异样的感觉。,最后高圆圆赛高!
  • 倒数第二段最后,国家主义当然不是终点,但确是现在的重点
  • 有错误之处哦,第一位太后是那个在位时间堪比汉武帝的赢稷的母亲芈月,那位堪比武则天的女性。 不过隋朝贵族势力强大是确实的,毕竟封建制度下,广大人民依附于大地主,想当年唐太宗想还是唐高宗想把自己女儿交给一个贵族,那个贵族都看不上,在自己小圈子里玩。直到武则天才把这存在千年的家族消耗殆尽
  • 这是个辩证法的问题,否定主权的前提恰恰是完全承认各国拥有平等的主权,而这又是不可能的。我当前仍坚持国家主义是因为现实主义并没有展示出其它路径
  • 前途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我们总归比一百年前所处的状况要好,星火只会暗淡,可从不会熄灭。
  • 不光美帝国主义与美国人民,即使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也是有别的。教员不在,无人提醒罢。
  • 豪绅为什么成了豪绅,先想清楚这个问题再去斗争,否则只是张大户换成了李大户,又有什么区别。
  • 有些人就喜欢后面半句,轻主干重枝叶
  • 前面说人是需要组织的,非常赞成。民众的共识难以聚集,却极容易分裂,只有王朝末期,有相当庞大数量民众被逼到生死边缘几乎只剩下造反一条活路的时候,共识才能慢慢占据主流浮现出来,进而形成组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资本的组织能力可优秀太多了,以至于民众即使作为集体也是基本难以对抗的。
  • 解决之道:一带一路,命运共同
  • 看到置顶留言想跑题一句,现在很多人喜欢拿“历史的必然”来刻意消解一些历史人物的功绩和地位。 被这套话术攻击的最多的其实是教员,其次才是秦始皇。这种解读显然是非常片面的,高中知识都没学好。但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物,阴阳怪气说一句“没他也有别人干这个”,确实很爽。然后就可以无限yy“要是楚国统一了天下,那肯定balabala,都怪ooo”却不去想想为嘛楚国运气这么差,秦国运气这么好一代代国君出的败家子并不多。 这种历史的必然是无情的,身处其中的人们,却是能感受到冷暖的。举个例子,面对着一千多年前的南美人,你可以说他们有一天会走上工业化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现在他们也都走向了工业化道路,但是是以他们想要的方式走向的吗?在一些历史的必然后,可能是很多民族数百年的沉沦。如果一位南美网文作家去写他穿越回几百年前,他是不是也会写想办法炼铁挖煤造蒸汽机,让南美往好一些的“必然”发展呢。 所以一个国家和民族还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英雄”和积极向上的人民。来完成一代代的积累,让事情往好的必然方向演化。 道理高中课本其实都讲了,既不能唯时势论,也不能唯英雄论。只是有些人刚学到“一个人无法抵挡历史大势”,就义无反顾投向唯时势论的怀抱,去消解历史人物们的努力了。
  • 我记得说完老郭以后,转脸就骂了人日:书生办报,二流报纸
  • 天下一统在当时是大势所趋,非秦始皇一人所能左右。各国励精图治,即使统一六国的不是秦国,也会是赵国、楚国、齐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国能够吸纳六国人才,一定是有长处的,不会仅仅是战争制度设计一方面做得好
  • 只幻想逐鹿的浪漫,没看到斗争的残酷
  • 大秦系列当做演义看就好了,作为老秦人我也觉得过于美化关于隐喻这点,我和笔者的看法不谋而合。
  • 其实过去十几年的各种网文,但凡涉及宏大历史进程的,多多少少都有点新中国建国史复盘的味道。
  • 漫长的文明,丰富的历史,深厚的革命传统,借用社科院研究员刘海波(微博海波论经济)的话,中国人民算“地球界天花板”了吧?
  • 《大秦赋》的主题思想和启示在于,秦统一六国是历史进步,现在,世界命运共同体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秦帝国和陈胜吴广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递进关系。秦帝国摧毁六国贵族,农民起义摧毁秦国皇族,汉帝国建立,又在封建和郡县之间建立新的平衡,最终确立第一帝国。秦帝国是正题,陈胜吴广是反题,汉帝国是合题。
  • 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之于中国意味着什么?我想,意味着一种把那个一盘散沙,到处家破人亡,遍地饿殍,外有列强欺凌,内有豪强买办汉奸作恶的只是地理意义的国度改造凝聚成一个对大多数人相对公平的过,有着未来发展机会的现代国家。那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民终于可以吃饱饭,可以穿暖衣,孩子们可以学习更好的知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保护自身的国家利益的一种力量,一种凝聚力。
  • 也来剧透一下,秦王朝的统一是崩盘了,但短短几年之后,另一个王朝将统一延续了300多年。
  • 不然,该肯定肯定,该骂骂,共和国又不是大秦朝,凭什么为尊者隐?
  • 影射史学另一大显学是法国革命史学
  • 文人以为弄笔就可以让自己流芳百世,让对手遗臭往年,那是和平年代看你们斗鸡遛狗打发时间呢,有个风吹草动立马祭旗,更别提有些文人习惯于阵前绣旗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