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刷微博,刷到了两天调侃小镇做题家的文字:
两段文字,一段把地点设定为杭州,浙江大学,阿里,一段设定为北京,人大、基金经理。
两段故事的结尾,都是“你一激动,就跪下了。”
读完以后,我的疑问是:为什么他们都喜欢跪下?
02
我脑子里的第一答案是,基因——文化基因。
有个故事是说胡适的。
胡适从海外归来,暴得大名,人人以“我的朋友胡适之”来自我炫耀,连清废帝溥仪都动了心,想见一见胡适博士。
溥仪给胡适打了个电话,约着见一面。
胡适也想见溥仪,但两个人为称呼和礼仪犯了难,两个人见面,该行什么样的礼,如何互相称呼对方呢?
最后商定,两个人互称先生,鞠躬握手。
胡适进了宫,见了溥仪,两个人正准备鞠躬如仪,突然,胡适膝盖一软,噗通跪下了:
皇上。
天生此膝,不跪何用?!
奴才基因,即便是在喝洋墨水的胡适博士这里,也是在起作用。
从天生此膝,为什么要跪,到天生此膝,不跪何用,其实之间没有分野。
03
前几年,成龙发表观点,说中国人就该有人管着。
很多人骂他,骂他骂的不敢说话。现在来看,成龙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你看看现在的网络上,你家的房子被拆了,于是你跪下了。你家的孩子不能上学啦,你跪下了。你家买的房子,不能按时交付了,然后你跪下了。
好像是前不久,深圳的家长,跪下了。
我曾经问过一个因为外嫁女不能有同等待遇而去省城情愿的人,当时为什么要跪下。她的回答是,不跪,怎么办?
总之,你膝盖一软,就跪下了。
04
当年,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我的大学老师写文章,盛赞《红高粱》好就好在没有孔夫子气。
当时懵懵懂懂,现在似乎越来越明白了。在所谓的儒家文化体系里,跪下,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青天大老爷在上,小民有冤哪!
而红高粱的敢爱敢恨,蹚倒高粱地就行男女之事,只拜天地的酒神精神,当然是没有孔夫子气。
其实,真正的孔子是怎么来的?孔子的爹70多岁,孔子的娘十几岁,两个人在尼山,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之前,没有孔夫子气。
昨天看了一集张嘉译闫妮演的电视剧,《装台》,西安城里刁家庄的下层市民刁大顺骑三轮车在街上不小心撞了个人,带回家给人用药酒按摩,孤男寡女,肌肤相亲,一边按,一边喝,喝着喝着就喝在一起了。
张嘉译拿捏得很准,中年旷男,心急火燎,闫妮风情万种,但慢火徐徐。眼角眉梢都写着一个骚字。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外国人来拍,不得十分钟的床上鏖战?
中央一台播出的电视剧,你觉得能这样拍吗?
得!中国文化、中国特色、中国精神。
这又让我想起来前几天看梅尔吉布森、苏菲玛索主演的《勇敢的心》,苏格兰人反对苏格兰统治的故事,里面似乎看不到动不动就跪下的故事。
所以,当年乾隆皇帝和大英帝国的使臣要见面,最纠结的问题是:他们必须跪下。
英国人的逻辑是,天生此膝,为何要跪?!
大清皇帝的逻辑是,天生此膝,不跪何用?!
现在的很多事,你可以琢磨一下,似乎还是这个问题的延续。
05
有人这样评论张艺谋的新电影《一秒钟》:
刚无意看到一篇电影《一秒钟》的影评,大意是说,这部电影基本就是张艺谋职业濒死之作。于是让我想到前几年特别有话题的一部文艺作品,吴天明老师的《百鸟朝凤》。
事实上,这部电影抛开吴天明老师的离世,以及出品人的下跪求拍片,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超级大烂片,里面充斥着大量的肤浅的剧情,矫情造作的煽情,甚至出现“百鸟朝凤”的基本唢呐吹奏声乐常识的问题。而仅仅因为下跪和遗作,还有文艺片题材,这部作品,在豆瓣仍然还有8.2的高分,好于百分之81的剧情片。
《一秒钟》是张艺谋导演生涯最差的文艺片作品,如果不是《长城》这部商业大烂片垫底,甚至它会是张艺谋职业生涯最差的作品。而仅仅因为这部电影所谓的“技术问题”,文艺片属性,它就仍然享有7.8的还不错的得分。
一部不见剧情,不见调度,不见运镜,甚至不见张艺谋擅长的色彩,滥用张译的演技,把范伟的演技降纬成小品演员的作品,本质来说,充满着落后,腐烂,自我迷恋和脱离时代审美。
不是把电影置身所谓的“特殊时代”,这就是伟大的作品。张艺谋从《活着》获取的特殊时代的作品馈赠,在《归来》时就套现干净,到《一秒钟》只剩下一个空洞的名字和躯壳。
我看完这段话后,想起来我看完《一秒钟》,从电影院里出来时候想到的一个词:
阳痿。
不仅是器质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06
想起来前几天,北京,弦子告著名主持人朱某的案子不公开开庭,网路上的评论:
不管法院如何判,朱某都输了。
我觉得我看到网络上最好的一段评论是:
那些支持弦子的人,站在寒风里,不管他们是否对错,但有一点,让人赞叹。他们,不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