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是一种战争状态,我们生活于其中,就要常常与自己作斗争。
——卢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岱评:
修身功夫,君子见同,不分古今,无关中外。
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王阳明《传习录》
岱评:
中西主观唯心主义两位大家。
君子所见略同,不过叔本华除了唯心,更多是唯意志论,而且叔本华是悲观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痛苦的,王阳明无乐观悲观。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尼采《苏鲁支语录》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
——涨潮《幽梦影》
岱评:
书,不仅是作者知识的载体,更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价值观的载体,人格的载体。
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
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
——《淮南子》
岱评:
看哲学史看到第一句的时候,岱岱虽然觉得拗口,但还能第一时间懂说的是什么意思。
看淮南子,看到这一段像绕口令的古文时候,岱岱直接懵逼了,横竖看了半天都看不懂什么意思。
哲学,真TM不是人学的。
世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唯有经历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无上的幸福。必须经历过死亡才能感受到生的欢乐,活下去并且生活美满。
我心灵珍视的孩子们。永远不要忘记,直至上帝向人揭示出未来之日,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
“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结尾
于是我们奋力前行,却如逆水行舟,被不断推回至往昔岁月。
——《了不起的盖茨比》结尾
岱评:
《基督山伯爵》和《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经典名著,两本书的结尾,也都被公认为文学史上的经典结尾。
把两个传颂不已的经典结尾放在一起对比,就有趣起来了。
一个告诉我们人类全部的智慧都在等待和希望,另一个告诉我们不管如何奋力前行,都躲不开过去。
结合两本书品味,余韵悠悠。
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王永彬《围炉夜话》
岱评:
很有意思的对比。
康德的意思类似于支持绝对的“论心不论迹”,而围炉夜话认为,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有的事因条件有限,要论心不论迹,有的事是人性天然,要论迹不论心。
孰优孰劣,可以一比。
历史就是一本旧年历,对于我这样一个住在自己庄园的法国妇女而言,知道瑞典的伊吉尔继承了哈琴之位,奥斯曼是奥托格鲁尔的儿子,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喜欢读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历史,他们描述的一些画面很吸引我。但是我从来没有读完过我们当代国家冗长的历史,除了混乱和困惑,我什么也读不到。一大推琐事之间没有联系,也没有因果关系,上千场战争什么问题也没解决。
我拒绝学习这种只能将我的思想湮灭而无法给我启发的东西。
——伏尔泰情人沙特莱夫人
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中国数千年惟有政治史,而其他一无所闻。
——梁启超
岱评:
沙特莱夫人是大哲学家伏尔泰的情人,伏尔泰对情人讲他热爱的历史,夫人不胜其烦,说了上面那段对历史的评价。
不要因为这几段话小看沙特莱夫人,她可是伟大的数学家,科学家,她是第一个将牛顿《数学原理》翻译成法文的人,她在科学数学上帮伏尔泰很多,可是依然对历史摇头说不,伏尔泰很无奈,于是,下定决心用理性做主线,用哲学做方法,在川流不息杂乱无章的历史事件中找到人类心灵的历史。
于是,伏尔泰为了和情人有共同语言,他自己写了史书,开创了理性主义历史学。
中国历史也有一样的毛病,只做帝王将相的家谱,没有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买描写,而且只有政治史无学术史、思想史、民族史,梁启超是近代的大家,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新史学”运动。
在探寻真理的路上,中西再一次,殊途同归。
欧洲,一次上流社会的宴会上,贵族们对一幅是表现古希腊神话还是历史的油画发生了争论,眼看场面越来越尴尬,谁也无法说服谁,宴会的主人就找来一个仆人来解释这幅画。
贵族都不相信一个仆人能说出什么令人信服的话。但那位仆人的解释是那样清晰明了,那样具有说服力,他的表现镇住了在场的所有人。
“先生,您是在什么学校毕业的?”一位客人对这仆人很尊敬地问。
"我在很多学校学习过,先生。但是,我学的时间最长、收益最大的学校是苦难。"
这是那位贫穷卑微出身的仆人,给出的答案。
后来,欧洲的那个时代英雄不问出处,给了所有人最大的舞台,那位仆人出书,出名,整个人类文明都记住了那位仆人的名字。
那位仆人的名字,叫——
卢梭
——《忏悔录》
广东东莞呼奴之大者曰“蕉叶”,其说甚新。
邑某宦,好交游,客恒满座。一仆俊雅,好谈议,每当挥麈,仆必儳言,主频怒以目,夷然不顾也。
一日,主诫之曰:“座中皆士大夫,汝臧获,焉得置喙?倘仍前辙,决不汝贷矣!”仆唯唯。
又一日,座客评花并及叶之大小,有谓橘叶至大,有谓莲叶至大,仆屡欲辨驳,因惮主而不敢。
既一客吟曰:“遍索群芳谱,轮囷叶数莲。谁还能摭取,开橐赠金钱。”
仆闻之,张目视主人曰:“任由夕烹于鼎,亦必摘取第一等者,以伸奇卉之气。”
因指画客前曰:“《草木状》云:‘蕉叶长一二尺,或七八尺。’然则荷叶非大,蕉叶之大,乃无伦耳。”
群客哗而起曰:“是也!吾辈何俱不忆及也?”
各厚赐之。
——《两般秋雨庵随笔》
岱评:
第一个故事很好理解,岱岱翻译翻译第二个故事。
有个财主家,里头有个自学成才的仆人,经常管不住自己的嘴插话,主人很生气,说你一个仆人还敢和举人老爷们插话炫耀,以后再插话决不轻饶。
有一天,财主家举行宴会,文人们讨论世界上哪个叶最大,有文人得意洋洋的说,我说的莲叶才是最大的,你们谁能说出来比莲叶大的我就给他钱。
旁边的仆人实在忍不住了,说你今天就是把我杀了我也要说,然后引经据典的说最大的叶就是芭蕉叶子。
一大群文人没想到高手竟然在民间,于是纷纷拜服,认输给他钱。
岱岱为何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
清朝的中国,18世纪的欧洲,同一时空。
一样的宴会,一样的文人贵族以为很厉害,然后仆人出手让大家拜服,同样的高手在民间,同样的神转折。
然而,岱岱对比这两个真实的小故事,却十分的惋惜。
清朝那位仆人,出身卑微无上学之机,却自学成才博闻多识,如此人才却只能当一仆人,而且是被主人不喜欢的仆人,他因为阶层所限社会环境所限,不能实现人生价值,更无法科举入仕,给社会国家贡献才力,甚至连在宴会上说话都要看主人脸色。
而欧洲的卢梭,一样出身卑微,一样天赋异禀,却在欧洲的那个时代,靠时代舞台和自身努力,不仅实现了人生抱负,给国家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卢梭甚至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宣言,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刻下了他自己的名字。
清朝4亿人口,难道就无人才可用以至落后挨打?
有人才不能用,老死山林也。
欧洲小国林立,当年怎么就能崛起吊打其他国家?
人才能尽其用,国力故能如此也。
两个几乎同时代的故事。
两个都是神转折的故事。
两个都是高手在民间的故事。
两个仆人都是出身贫贱而才华横溢的故事。
却有着天差地别的结局
一个是一生默默无闻死于尘埃的仆人,一个是影响了人类命运的鼎鼎大名的卢梭。
岱岱读到这两个小故事,并将其对比后,不禁深深感叹之,赋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