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刘德华有首歌叫《17岁》,很动人,歌词起头唱到:
十七岁那日不要脸,参加了挑战明星也有训练班,短短一年太新鲜 记得四哥、发哥都已见过面
后来荣升主角太突然
17岁、不要脸、太新鲜、太突然,刘德华是幸运的,他赶上了香港影视的黄金年代,一夜间成了主角。其实,十七岁时候的每个人,何尝不是觉得世界太新鲜,想着当个主角太突然,并且明里暗里打算不要脸。
那个年纪的女同学常会骂男同学一句“不要脸”,这里面可以有两层意思,一是受到侵犯表达抗议,二是嘴角一撇抛来媚眼。这种时候,女同学越骂,男同学越乐。直到女同学恼了,情绪升级甩出一句“流氓”,跑去告老师,男同学才收敛。
不要脸的极致就是所谓的流氓了,每个十七岁的男生,心里都藏着一个当流氓的梦。即便是品学兼优的好好学生,夜里也肯定偷偷梦到过。
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在我17岁的上世纪90年代,躁动与压抑并存,看着黑板报上的成绩通告,却盘算着跑到小录像厅去看个通宵。
录像厅这个物种现在已经绝迹了,那时候却是男生心中的圣地,掀开重重的帘子,昏暗的灯光,呛鼻的烟雾,黑乎乎的脑袋盯着一个二十来寸的屏幕,娇喘声声,口水连连。
其实有什么啊,那时候没有什么岛国苍井空欧美皮鞭秀,有的只是香港货,演技浮夸,紧要处总是虚晃一枪,解馋可以,解不了渴。而十七岁的男生,是真正的渴。渴望冲出小黑屋,撕下好学生的面具,对着天空使劲喊:我是流氓我怕谁!
怕谁?怕的太多了,老师、家长、同学、居委会赵大妈、警察局王叔叔......想当流氓的话只能埋藏在心里,不敢说。
不过那时候有个人敢说,不仅说,还写成著作,改编成电影,堂而皇之地说。
王朔,如今这个名字很少听到了,作为冯小刚的精神导师、徐静蕾的开蒙男友,他着实影响了一代人。那一代的年轻人常有意无意模仿他,吊儿郎当,不好好学习,不找正经单位上班,不找规矩的女朋友结婚,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流氓气。
不过,王朔式的流氓是很有文化的,古往今来的名著读过不少,时髦词汇张口就来。他们以批判为主,总是讽刺这个挖苦那个,即便是赞美别人,也要绕个弯子。比如当夸一个女孩皮肤好的时候,会来一句:“瞧这脸蛋,白得跟屁股似的。”
难听吧!但懂那一代流氓语言的都知道,这叫赞美。
以年龄来算,马云正赶上那一代流氓。
02
在那个流氓纵横的年代,马云是否沾边,可以参见如下几条:
一是长相,想装成好学生都装不像。二是成绩,17岁那年参加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请仔细回忆一下你自己的17岁,在班级里够格考1分的,是什么样的家伙,是不是打架斗殴,调皮捣蛋,常被女同学议论成流氓。
后来的一切,在17岁的时候就种下了,好学生认真学习,听话,考个大学,老实工作。而拥有如此17岁的马云,以后更加不安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杭州电子科大当英语老师,为人师表,正式编制,无论搁哪个年代,这都是多么正经多让人艳羡的工作啊。可是他非要去瞎鼓捣,几经周折鼓捣出了阿里巴巴。
以上事迹不稀奇,地球人都知道,大家不知道的是,马云在创建阿里之前去了趟美国,与一位美利坚才俊有过深度接触。
关于美国,马云很早就去过了,谁让他英语一流呢。他最经常讲的故事,是他曾被一家美国公司欺骗,把他困在拉斯维加斯的大套房内,软硬皆施,逼着他入伙,到中国一起骗钱。
最后马云找个机会逃了出来,逃到硅谷,又逃回国内,然后劫后余生的痛诉:这帮美国人太坏了!
其实,他没有说的是,在硅谷,一位美国互联网精英热情接待了他,然后向他展示美国的网络技术、B2B电子商务模式、以及可以预见的广阔前景。马云听呆了,小心脏跳得比在骗子窝的时候还快,他一个字都不肯放过,牢牢记住了一切。
回到国内,他就成了天才的互联网精英,着手创业。阿里的英文名字叫Alibaba,巧合的是,那位接待马云的美国互联网精英的公司,叫Ariba。
这当然没什么,思想这东西没有国界,从一个脑子传到另一个脑子,不用管先来后到,不能说谁谁就是流氓。美国那家公司在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中被重创,阿里却依托中国市场逐渐壮大,到美国上市,世纪融资盛极一时。马云在华尔街哈哈大笑的照片,传遍了互联网。
这张照片,当年美国那位互联网精英肯定也看到了,他心里是什么滋味?当初他款待马云,是打算一起去开拓中国市场的吧。
后来他从了政,在川普政府里担任重要职位,是出了名的对华鹰派。就在前段时间,他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耍流氓,访问了我们的宝岛,与一众宵小谈笑风生。没错,他就是国务次卿基思·克拉奇。
所以说,马云在纽约敲钟的时候,真应该把这位克拉奇先生请过来,塞个大红包给他,一块儿吃瓜做朋友。只是世界上没有如果,克拉奇站在对岸愤愤不平,马云却又要来个世纪融资了。
上周都参加蚂蚁集团的申购了吧。每股68.8元,516万股民网上打新,申购金额合计超19万亿,刷新A股纪录。募集资金345亿美元,直接刷新了全球资本史上最大的IPO记录。
持股8.8%的马云,按理说应该高兴地合不拢腿,他却又显露出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本性,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对监管大加批评。
03
一开始我也被骗了,觉得马云吃了呛药真有种,但回过神来,记起在王朔式流氓语言中,批评才是赞美,批评越狠,赞美越浓。
是啊,没有监管加班加点大开绿灯,怎会有这次蚂蚁集团沪港两地的同步上市,怎会一举创出中国和世界的双重记录。
吃饱喝足依然消瘦的马云,当然要说点刺激的话,让小散们乐呵一下,再扔一块68块8的骨头,上面能啃出多少肉,看小散们的牙口吧。
所以关于蚂蚁集团上市后的走势,出现了三种判断:
一说这就是十年前的中石油,开盘抢进去就是在山岗上放哨,风吹雨打别嫌冷。
二说应该像两年前的小米,刚上市别急着抢,假以时日回调到位再抄底。小米的股价今年创了新高,抄底的赚大发了。
三是说肯定能一路走高,因为蚂蚁跟中石油不同,那个受油价波动影响太大。跟小米也不同,做手机的利润太薄。而蚂蚁的业务稳定,利润又超级高。
蚂蚁集团的主打产品支付宝,人人都用,上面绝大部分的业务是免费的,只有消费贷这块,像借呗花呗,要按日收利息,万三到万五不等。如果换算成年化利率,在15%左右。也就是说,十万块钱用一年,就要给马云那边交一万五的利息。
海量的用户,海量的消费,汇集成海量的数万亿消费贷。
我是不太在淘宝上购物的,但花呗还是给了我快十万的额度。我相信,那些逛淘宝成瘾的兄弟姐妹们,大概都承担着不小的账单,整日借钱、分期、还利息、再借钱......循环往复帮老马家打工。
可是马云还不满意,觉得大家的消费热情实在不够,原因他找到了,房价太高,房贷太重,三十年房贷利息全被银行拿走了,这才是打工人的大头。
于是他说了那句耍流氓的话:未来8年房价如葱。
马云是2017年说这话的,果然,那一年诞生了史上最严厉的调控。虽然房价仍然比一捆葱高得多,但售楼处日渐冷清了,楼价快赶不上地价了,使使劲想多买套房做投资的,被卡在半空中,拿着难受,卖掉又要亏。
何止是小散们,那些庞然大物的地产商,也在焦急之中。看着马云2万亿的蚂蚁集团搬到了市场,他们精心设计的上市计划却迟迟得不到批准,许家印、王健林、孙宏斌......这些曾跟马云勾肩搭背的家伙,望着望着不由得眼睛红彤彤。按说,他们应该像马云一样登上讲台,使劲放几炮,但他们都沉默地低下头,心里盘算着怎么给企业增加科技含量,是造车,还是造芯片?他们听着马云侃侃而谈什么未来高科技,心里恐怕也忍不住嘟囔,什么高科技,归根到底不还是与旧年头的黄世仁一样,放贷吃利息吗。
吃利息,以科技之名。
马云最常说的时髦词汇是大数据,他也确实掌握了十亿计的大数据,试图要用大数据解决所有。我们听惯了类似的宏大叙事,这个大那个也大,却常常忽略了大数据中一个个小小的数据,这个数据面带迷惑又脚步匆匆,挤地铁赶公交,把996当作福报,工资发下来还完账单,两手空空。
04
相比之下,美国房贷利率3%,欧洲平均起来是1.82%。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愿买房,那些傻老粗的美国佬,每月把工资花的干干净净,想从身上掏个五百块都难。
而我们,不买房咋办。银行办贷款的小哥会笑嘻嘻地说,别觉得利息高,其实算算物价的上涨,历年的通胀,银行根本没从你身上赚钱,还帮你增加了资产。房价一涨,赚的是你。
这话说的,乍一听真是耍完流氓又来讨功。但仔细想想,想想三十块的猪肉和二十块的牛肉面,大葱的价格又翻倍了,这些东西吃完喝完一顿空气,还是房子值钱。
人到中年想有点安全感,如果没法混成老干部的话,那就得手里有点房子。盘算着,如果哪一天生意不好做了,赚不到钱打不着工了,就卖套房顶一顶。如果哪一天孩子要留学、成家、创业,需要钱,就再卖一套。如果哪一天身体不好了,大病需要好药,那就再卖一套。
虽然有这个那个的保障,也可以凑热闹买这个那个的保险,可就怕轮到要用的那一天,被耍了流氓。毕竟,活过半辈子硕果累累的我们,对这种行为不再陌生。
05
蚂蚁上市,有人吃肉,有人喝汤,更多的围着已经煮沸的汤锅转悠,想捞点什么,却可能一个不留神,被生生烫脱了皮。这样的场景,二十年来一次又一次,已经辗转反复。
如今我四十看从前 沙哑了声线 回忆我冀望那掌声 都依然到今天
听着刘德华沙哑的声线,回想17岁那年,半夜从录像厅钻出来,刚长出胡子的小脸红扑扑,大喊我是流氓我怕谁。现在想想,真傻得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