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盛行的时代,理解英雄成为一种奢侈 | 新潮沉思录

2020-10-23

文 | 刘梦龙

这两天《金刚川》上映了,笔者还没来得及看,但看过的朋友评价都比较差,等明天去看了来跟大家聊聊电影。之前我们谈了以黄继光为代表的上甘岭英雄群体,今天我们不妨先来谈谈同样以他为代表传统的英雄形象,他们在当代宣传中的坚守与困境,而他们所遭遇的困境这也是当代宣传面临的困境。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英模形象,完全可以以黄继光这个形象为例。众所周知,黄继光生前没有留下照片,因此他的标准相是根据战友,亲人的回忆绘制的。当然你不能说这不像他本人,但也可以认为这是那个时代人们眼中一个典型英雄的形象。

 

标准的黄继光画像显然带有那个时代典型的工农特点,朴素的面容,强壮的身躯,黝黑的皮肤,志愿军战士的棉衣、棉袄。虽然时间过去七十年了,今天我们看那个时期的宣传画,无论是黄继光,王进喜,邱少云,仍然会觉得人物形象充满了蓬勃强健的力量。

 

回过头来,只要我们走到大街上,看看街头巷尾的各种宣传画。比起穿着旧棉袄的大头胖娃娃,你会明显觉得还是几十年前的形象更有精神,更贴近正常人的审美观和群众的实际生活。这种近乎荒谬的当代宣传的软弱不堪和前辈的生机勃勃相对比,就凸显出我们当代面临的困境。

 

严格说,当代并非没有自己这个时代的英模形象。中国人民中从来不缺少英雄,缺少的是对富有气息英雄形象的准确把握与广泛宣传。和平时期各种道德楷模和开拓创新者年年都有,但真正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本身就没有几个。至于像向黄继光这样在铁与血的考验中诞生的英雄,现实一样存在。在西域,在雪原,在南海,这样的当代英雄并不是没有,但宣传中广泛存在并深入人心的形象则完全没有,甚至充满了避讳。

 

与之相对的,一种反英雄的氛围笼罩着各种影视作品,以至于在我们的社会认知里,这种刚强有力,充满凛然正气的人物形象,长期呈现出一种不应有的缺位。于是到需要强调英雄人物的时候,往往要去沿用几十年前的老形象。黄继光和他的战友们虽然说老骥伏枥,也只能坚持战斗下去。

 

这里不是说传统的英雄形象已经过时,即使在今天,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依然能感动人心。但一个现实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宣传上的脱节,他们和当代人之间出现了一种隔阂。

 

传统的英雄人物,在高大上的同时其实不缺少人情味,只是在宣传上以当时的视角有所侧重。这种侧重在当时还颇为贴近群众,能引起共情,比如说黄继光,他是贫农出身,他本来不识字,连名字都是参军的时候人家听错了,就将错就错了。这是典型的生在旧中国,长在新社会,这是当时人切身经历的,黄继光或者雷锋可能就是他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就是他们自己。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共情已经淡去了,而如今的宣传往往只是不断复述他们的高光时刻。

 

黄继光英勇牺牲,那么为什么他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把胜利看的比生命还重要呢?小说改编的老电影激战无名川有这样一段,不识字的战士让人给他读家书,里面谈到解放后的新生活,最后这样写道“当年红军没打赢反动派,撤走了,反动派回来烧杀,今天你参加革命队伍了,一定要打赢,家里再经不起烧杀又一次了”。

 

当时的人不难理解,大家吃够旧社会的苦了,为了保卫这个新中国,他们愿意付出生命,感同身受。但几十年后,在年轻一辈面前,宣传上却不讲前半截,不讲新旧中国的落差,不讲战士们为何而战,一味只谈勇敢,不怕死,甚至还要再给你谈敌我双方都值得尊重,乃至连敌人都不提了,直接改成对手。这样的宣传,就不仅要接受者遭遇一种凡人和英雄的隔阂,而是要干脆让人混乱起来,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搞不好连好勇斗狠和英勇牺牲都分不清,更不用说英雄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了。

 

无疑,当年的英雄们自有其时代背景。基于几十年前时代背景的宣传要素同当代人交流并寻求共感本身就有困难。现在人再怎么样也难以理解一碗白米饭有多珍贵,穿鞋是一种奢侈,一家人就一套衣服,小学生就算有文化,初中生就算知识分子是一种什么的社会状态。但如果连这个基本的背景都不提,甚至还要倒过来,扭曲模糊掉这个历史背景。那搞出来的宣传真的只能是空中楼阁,说服不了任何人了。所以,说到底,一面是旧时代的英雄们要想办法适应性新时代,另一面是新时代在呼唤新时代自己英雄形象,而这两者目前为止都很不理想。

 

这当然不是群众不行,是塑造英雄形象的人不行,说到底就是他们造不出,也不想创造出适合这个时代的英雄形象。当代我国的历史叙事本来就混乱,有两条泾渭分明的不同路线在斗争。传统的历史叙事乏人问津又刻板陈旧,而鱼龙混杂的各路野史绝大多数根本不是站在人民群众的一边。各路宣传的操刀人就完全是这种混乱思潮的化身,他们自己的思想都谈不上多端正,好一些的机械僵化,差的干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不用说能带来什么好的作品了。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天一谈英雄就批评过去的人物刻板,缺乏人性。但什么是人性?结果一看那些批评者自己的作品,他们的人性就是趋利避害,好勇斗狠,好像丑恶才算人性,舍生取义倒是神性,是不属于人类,至少是不属于中国人的。

同样,我们再看当代流行的英雄形象,每年各种战争题材历史剧层出不穷,这就离不开革命军人这个形象。但真正能表现革命军人是什么样子的呢?至少老一辈人的回忆录并不少,可有几部戏认真按照原样去塑造呢?我们的很多影视工作者,会拍三角恋,会撒狗血,会装逼,这就够包治百病了。

 

兵痞和个人英雄主义不是英雄的人性,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组织纪律性的胜利。英雄当然会有成长的过程,但这是觉悟和责任的成长,而不是搞枪指挥党,更不是把打骂当豪迈,抗命当个性。不外乎这种复杂生动的人物,很多人不愿意去理解,更懒得去塑造,搞个自己心目中会打仗,善于收买人心的小军阀多快活,多容易啊。

 

所以旧一辈的英雄形象就难免遭遇这种困难,他们原来生长的土地被移走了,又不把他们移植到新的土地上,于是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并非无法解决,对这一辈老英雄尽可以更深入挖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更生动的展示在现代人眼前。除了苦大仇深,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说到底就是让他们和当代人能寻求新的共同语言。

 

无论如何,英雄总是英雄,他们本身光芒闪耀,总能感动人,人们一样也可以接受父辈祖辈的光荣。但把他们供在神坛上,放进玻璃罩里,既不让他们和群众亲近,宣传手段又不与时俱进,甚至还搞明褒实贬,纵容各种诋毁抹黑横行,那自然只能是难以为继,摇摇欲坠。

 

老一辈英雄形象是这样,新一辈英雄形象的涌现则还要困难的多。说到底,老一辈英雄就摆在那里,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无论有些人再讨厌,也最多只能是视而不见。但新一辈英雄人物的诞生,他们就恨不得把这种存在在娘胎里掐死。倒不仅仅是思想钢印或者说脊骨断了的人,总是看不惯别人站着的,逐渐放开的叙事体系下,路径依赖的老一辈和锐意突围的新一辈之间本就存在利益巨大的商业竞争。应该承认市场有其需要,可所有人也都在问复旧的同时,立新应该是怎么样的 ?

 

说到底,英雄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什么样的时代有什么样的英雄。比如当代反英雄为什么流行,本质上是人们对原有的社会秩序产生了怀疑,但反英雄终究不会滑落到坏人那一面去,还是英雄,这说明社会意识自有其底线。同样,当代社会欢迎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这就涉及了东方社会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社会的融合。丑角不难塑造,流氓也不难塑造,但一个讲规矩又不迂腐,让人喜闻乐见的好人确实很难塑造。

 

这样的人物不是靠撒狗血,抹眼泪,打打杀杀就能简单塑造的,他的灵魂是什么样的,他的所思所想能不能合情合理,高尚要高尚的水到渠成而非做作。这一点几十年前的作品能做到,我们这些年的作品却往往做不到。之前比较成功的例子,比如《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算是很好的突破,对郭导拍大场面我们有信心,但一部好电影肯定不是有大场面就够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票房不错,还不知道多少人高度不适应,所以他们也要捧一个角出来,最好还要证明拍国军比志愿军更有市场才罢休。更不用说,《红海行动》这样的作品出了,也热了,但远没有到引起风潮,源源不绝的程度。整个社会总体的氛围还是保守的,不愿意谈斗争,对抗,习惯于被动的抵抗而非主动的抗争。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一代和老一辈还是有所差别,活跃在新世纪的一辈人甚至更能和建立新中国的一辈人达成思想的上共鸣。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但长期的韬光养晦也好,妥协求存也罢,我们整个社会主流其实对过去和当代还是持一种高度实用主义的避讳和冷漠,宁可放任叙事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这种态度不打破,拨乱反正很难只靠年轻人的热情去实现。在这样的基调下,几部电影起的作用有限,而更广泛的普通社会宣传,就更糟了。

 

所以我们看,从过去到现在都是这样,一边是宣传改造社会,一边是社会也在影响宣传,这是互动的。普遍性的软绵绵是当代宣传的痼疾,对内对外都一样。这种情况下,宣传本身都可有可无,只能是应付了事,谈什么英雄人物,当然是造不出来的。而社会的意识形态不转变,不统一,从近代史的普遍扭曲开始不纠正,根本的立场性问题和为谁宣传这个方向性问题不解决,宣传就必然是不知所措。这就很像被模糊掉为什么而战的传统英雄叙事一样,不可避免的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在被宣传者看来,就是到底谁才是宣传的对象,反正我不是。

 

终究,老英雄的枪要交到新英雄的手中,但在人们眼中,这握枪的又是什么样的人,这枪口到底指向何处,敢不敢打向敌人,这就是新时代的问题了。

68 人喜欢 

精选留言
  • 一桌子好菜,开开心心吃完了,管虎说这菜里有💩。这就是电影观后感
  • 有时候觉得,自己弃理从文,真是特别遗憾! 咱们国家,政府很行,军队很行,工人很行,农民很行,工程师很行,科学家很行,政治家很行,就连资本家都很行,干实事都很行。怎么搞拍戏写书就不行,怎么文史哲艺里面那么多人就跟tm吸了五石散一样精神萎靡天天搞自恨!真是又羞又愤!
  • 狗屁的“对手”,把刀架在管虎脖子上,你看他把你当对手还是当敌人。 另外,今天下午赵立坚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回答中俄军事同盟问题时,说中俄弘扬传统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这大肆宣传一下不知道多少人要跳出来喊“邪恶轴心”。
  • 写的非常好,与我看完电影后的感受一致。导演们并没有理解打仗是为了什么,反而一昧的渲染悲壮与装备差距的巨大带来的绝望感。甚至还描写美军为惺惺相惜的对手,因为对手的尊重而放弃了攻击,这是极其荒谬且不符合逻辑的。 影片对志愿军的塑造甚至有一股“国军味儿”,没有纪律,不为集体。与我所期待的真实的志愿军相差甚远
  • 犬儒内容加媚俗形式,多人社交画面跃然纸上,哈哈哈哈哈的东拉西扯中只剩下格格不入怀疑人生目的的你
  • 管虎在“八佰”前见孙元良后人,在“金刚川”反映前会见媒体选的帽子,足见此人就是要恶心我这种“老粉红”。那些自诩“精英”,掌握媒体和艺术话语权的人,别看现在跳得欢,早晚被觉悟了的群众唾成烂泥。
  • 自己猥琐不堪的人,自己趋利避害,钻营投机的人,理解不了英雄,所以也拍不出英雄气概的东西。英雄才是真正的人性,因为他摆脱了人的一些低级趣味,低级需要,而有些人口中的人性吧,不能说不是人性, 只是人性的某些低端状态而已。
  • 我最烦的就是网上张口人性闭口人性的人。在他们眼里,只有黑暗扭曲自私,为自己生存活命攫取利益不择手段的才是人性。所有牺牲奉献的人都是反人性不科学的。呵呵,感情人类非得是个恶心吧唧的垃圾物种才符合他们的人性标准。也不想想自己是个啥品种。
  • 说的很好,二次元内部加入类似宫崎骏那种赤化,就是现在的女装大佬换个更加军事化的有英武之气的女装都比现在软绵绵的好带动宣传
  • 美军90年代武功天下第一,炸的中东不能自理,震得远东苦练龟息,然后拍了《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等等电影来反思战争。好多人看了美国好莱坞宣传部几部反战电影就哭的稀里哗啦,也跟着人家学反战,你们也配反战? 后来双子大厦被爆破,各种超级英雄穿着美国国旗同色紧身衣,各种机器人喷着美国国旗同色油漆舍己为人。您们看见没有?
  • 大前天为了完成作业,写了一首英文诗,写的就是那些不但没办法理解英雄,还用边沁主义来解构、评价英雄的人。他们从来不理解人类超越自身利益的本性。 就像戴锦华老师评价《八佰》时说的:“历史根本不在场……今天我们对于人性的理解出了问题……我说,趋利避害是人性,那么舍身取义也是人性吧,因为在我看来趋利避害是动物性,所有的哺乳动物都知道趋利避害。人的所谓人性,是因为人经常不理性、不理智,人会怀抱着一些超过了利益结构的诉求,有时候这些诉求能够主导了他们的生命……当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我们对人性的发掘就只能是鸡零狗碎,就只能是趋利避害,就只能是贪生怕死,而不是舍身取义或者是被乌托邦冲动。”
  • 所以更加凸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的难得!
  • 宣传《金刚川》时戴着标识着美国海军的棒球帽→UNITED STATES NAVY,接受采访 能想象斯皮尔伯格拍完《辛德勒的名单》带个纳粹袖标出来接受采访吗?能想象迈克尔贝拍完《珍珠港》带个旭日旗头巾出来接受采访吗?
  • 用美国越战电影为例形容这股腻歪劲,正统的《我们曾经是战士》没拍几部,照着《全金属外壳》模仿反思控诉的倒是崛起了,还自以为自己在拍《现代启示录》
  • 汪海林说看八佰,畜生到人等各种政治和历史就不谈了。从影视专业来说,明明日本人下战书,谢晋元也接受了,结果第二天逃回租界,看到这里他都蒙了,怎么自己搭的梯子自己给拆了?然后撤退本来不应该悲壮,应该重点描述打阻击的几个战士,撤退应该低调。最后想了一下,可能这就是国军得特点,擅长撤退!这是把握国军最好的导演!我都笑喷了
  • 等过几年99炸馆一代掌权吧,时代的问题,没辙。横空出世这样的作品以后肯定会有的。
  • “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则主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人性,不过他们口头上不这样说,却说成为唯一的人性。”——李德胜
  • 看过了,回家一路MMB。对历史没有尊重,对英雄没有情怀的导演拍不好这么伟大的题材。
  • 管虎带那个小黄帽接受采访,说白了就是恶心人,恶心他们眼里的极左,粉红还有义和团众。这种人真的是老奸巨猾的文痞。大家看清了这货的样子,以后可以让他一分钱都赚不着吗
  • 刚刚和朋友看完,姑娘看完哭了全场,后座的姑娘看的时候也一直在抽泣,整场结束时很多人不愿意走并选择看完字幕。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不了解历史的细节的。但大部分人在看金刚川时都抱有天然的正义立场_我们是守护者,敌方是侵略者。我和我的朋友都是如此,为电影中战士的牺牲感到心痛,为张译断手短腿感到难以言喻的心痛,最终对抗美援朝的历史产生极高的尊敬。电影看完后恰巧翻到习主席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讲话的内容,于是又和朋友讨论起台湾何时回归。 就我与朋友而言,一致认为这部电影比八百要好的特别多,总体上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电影。所以各种看官真的不妨先放下成见,从真实的普通人角度出发,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建立,战士们的牺牲自己由此产生的心痛和尊重,这些在我看来都是非常好的。
  • 英雄不仅是教科书上的模板,他的经历也绝不仅仅是课本上八股文似的介绍。 英雄是英雄,也是普通人,倒不如说,正因为普通人在那关键时刻的生死选择,才造就了英雄的伟大。 而我们的宣传总是想尽办法把我们的英雄塑造的高大全,全到离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遥远。 中国从来不缺英雄,而是我们的宣传还原不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
  • 你看美帝,自己吧自己英雄解构了,抗疫咋办
  • 活跃在新世纪的一辈人甚至更能和建立新中国的一辈人达成思想的上共鸣。毕竟大家都是90后,00后嘛!
  • 我还没有看,有看了的朋友讲讲是怎么个烂法嘛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说到底,每个人都是在讲自己的价值观,不能过于苛责管虎之流。但宣传部门存在的价值就是把这些故事做个筛选,有意识的引导宣传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年那位长者说的是对的,宣传部门任重而道远。至少目前看起来,还是不及格的。
  • 只想说写得真好,希望更多人看到
  • 我算是懂了,让一堆牛鬼蛇神来讲述天庭封神,最终结果不是神仙乱搞男女关系,就是封神行为确有可疑。
  • 我国一线城市已经高度向资本主义发展了,新二线也莫能例外。资本主义价值观扩展开来是个难以避免的趋势,这种社会环境本身不存在英雄性的人性基础,文化只是这种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当然可以在文宣上有很多可以提升的技术性操作,相信能够达到使人缅怀的效果,但还是难以根本上解决共鸣的缺失。这也不是一个中西文化之争的问题,这种理解流于文明冲突论,而是社会选择走何种道路的问题。
  • 大部分观众太好糊弄也是管虎这种导演敢偷偷塞💩的原因之一:在煽情的bgm里一看到军人的牺牲就感动的涕泗横流,至于这些军人牺牲的合不合理、历史上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之类问题的全被抛到九霄云外,自己感动就完事了。我要是管虎,我也偷偷搞点小九九
  • 管虎连续两个作品表里不一,消遣公众的爱国心。利用电影输夹带私货,太可恨
  • 刚看过金刚川,“搞不好连好勇斗狠和英勇牺牲都分不清,更不用说英雄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了”,一语中的、不幸言中,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不喜欢李云龙的形象,太“痞”,与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格格不入
  • 就像前几年校园青春偶像剧都是逃课小三堕胎一样,他们理解不了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性
  • 志愿军的精神,是直接继承了解放受三座大山奴役下劳苦大众的解放军革命精神,而不仅是抗战这种民族主义叙事为主体的精神就能全面概括。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国内对于解放战争的宣传太少,这些红二代的导演们对于什么是解放军根本没有理解,让他们去拍志愿军,自然也是会很难看的。
  • 终于看到评论区有称赞《我的团长我的团》了,甚是欣慰。
  • 好骂,这我就推荐看我和我的家乡(当然要抛开选题和更加现实的一些批判),今天中国的发展普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而那部片子就把每个人的家乡和国家整体联系了起来。我们的好生活好日子是靠我们自己奋斗出来了,谁要把他抢占去,我们就要和他斗争到底。这才是真正的新时代新中国民族构建的方式,我们的思想钢印就建立在扶贫攻坚上,建立在坚持党的领导上,建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当然未来还有着祖国统一等大风大浪,这就是后话了。
  • 《沉默的真相》最近非常火的一部剧,里面有三个人物:检察官江阳、刑警朱伟、支教大学生侯贵平,塑造的非常不错,可以说是当代英雄,非常符合作者的观点。
  • 深入人心的所谓“理性人”,即是效用最大化,而这个效用在经济学中无限近似于金钱。 对于在这样的高等教育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们,想要让他们认同“舍身取义也是人性”,怕不是难上加难。
  • 我听说这部电影只用了两个月就拍剪出来了。小切口的电影,只能用局部去表现,思索和放大作为观影者,如果真的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不妨去荣军院或者档案馆自己去探究一番。或者百度一下也行,还原一场战争的景象,只是为了以微观来解释宏观。 我小时候听说一些抗美援朝的故事。我认为这样的表现形式没有问题,只是你们不能感受。因为经历过这么惨烈的人,他们都不愿意多讲,回忆伤人。更多的的苦痛只能自己去感受。
    这部电影的叙事主体是“战友情谊”,战友之间都想把生的希望给对方,从四川兵叫嚣着去给炮兵帮忙,到张飞和关磊互换阵地,以及关磊张飞自曝方位给美军机,再到张飞看见大部队正在通过而轰炸机来了最后再曝光方位吸引火力。这里叙述的都是战友情。而把家国情怀和其他方面做了隐略。至于原因估计导演只想表达的意思力求精准而不是太宏观的家国情怀。 我爷爷曾是抗美援朝志愿军,我见过我爷爷和战友重逢的相拥而泣,也听爸爸讲过爷爷在队列前方被敌机发现而呼号战友不要过来。这都印证了志愿军战友的深情,都想把生的希望给战友。也许在战场上老兵的真实想法就是:兄弟,你要活下去!
  • 戴老师说的还是保守了,趋利避害何止哺乳动物,连虫子都懂
  • 活跃在新世纪的一辈人甚至更能和建立新中国的一辈人达成思想的上共鸣,太对了,冲张译和郭帆我还是要看的,至于管大导演恶心人的东西再也不会看
  • 是我哪里不对劲吗?我看完金刚川热泪滚滚,最后一个从影院离场,我觉得这电影拍得很好啊,从我们前线见,到穿过一片空地都谨慎小心,从哨音到蜻蜓,从被机炮命中人体直接破碎,到后面个人英雄主义登场。是个人经历和知识体系的原因吗?文中说的种种不能理解我都能很好地理解(比如装备差距)至于敌人和对手,都到了物理消灭阶段了,有什么好说的,后面也没有放弃轰炸啊,丢了没命中嘛。说纪律性的,让修桥修桥让隐蔽隐蔽,当然在小的方面有所偏差(比如我还是你师傅)美国人也是人啊,咱得找一条解放全世界的路。当然bug也有,比如没人装弹一直射
  • 该来的都会来的,历史不会重演,但是会押韵
  • 人性本来除了吃喝拉撒睡外就是在和社会的互动中产生的,现在宣扬的“人性不变”,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神学换了个与时俱进的面具吧。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