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群雄”:影响娱乐圈格局40年 | 万小刀

2020-10-04

图:姜文剧照   文:宅少

一、

 

20年前,《人生在线》给冯小刚拍过一个纪录片,就叫《2000年冯小刚的某一天》。片中,刚成名的冯导,看望了生病卧床的母亲,拒绝了姐姐想进组工作的请求,然后跑去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担任考官,看有没有好文艺苗子。在看那帮北京小孩儿展示才艺前,冯导思从前、想今朝,说了段意味深长的话。

 

大意就是,自己出身小市民家庭,要想成名成腕儿,不得不违背一些内心想法去取悦他人。而那些文艺世家或官宦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前者由于父母培养和业内资源,使三分力气,事就成了;后者父母虽然不是圈内人,但凭借自身影响,也能弥补先天的不足。

哪怕其中个别人,并没啥才华。

 

冯导还说:“像我和张艺谋,这都是自个儿生砍出来的,没背景,谁也指望不上。”

 

「冯导在纪录片里传达成功秘诀」

冯导这话确实没毛病。1978年,北电恢复招生,弄出个“第五代”。在北电教授倪震的记忆中,那批人分三拨,第一是高干子弟,享受社会特权,第二是文艺世家,知识基础好,家里有资源,第三拨就是平民家庭。

这拨学生,除了加倍努力,夹起尾巴做人,能不能成,剩下都得交给天命。

 

文艺世家的优秀代表,就是陈凯歌。凯歌他爸陈怀皑是北影厂导演,他读的是名校北京四中。对四中孩子,陈导是这么说的:

大多为父辈业绩感到骄傲,以天生革命者自居,自以为血统高贵、思想纯洁,堪当国家大任,热烈地向往辉煌的业绩…

 

说白了,陈导也是这路人。打小才华横溢,作文是学校范文。他妹妹入读西城师范附小,班主任叫到“陈凯燕”一愣,问她哥是不是凯歌,只因陈导作文在全校被广泛传阅。

可惜78年,凯歌考北大中文系落榜,只好去考北电。日后的岁月里,他依然胸怀激荡,自恋满溢。坊间传闻,后来老谋子《红高粱》拿奖,陈在马桶上来了句:

“操,丫不就是我一摄影嘛!”

 

段子无证据。但陈导前妻洪晃听了,反应“确实像他说的话”。洪大小姐还有句评价是:

“就丫那张嘴,再枯燥的事他都能给你侃出花来,你不服都不行。”

「少年凯歌和陈怀皑」
 

即便基因优秀,但在文艺世家梯队里,凯歌也排不上头一号。78级那帮人排第一的是田壮壮。他爸田方,参与组建北影厂,是首任厂长,后来做了电影局副局长,母亲于蓝是《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新中国22大影星”。

 

两人是延安革命家。凯歌他爸,则是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拍片履历也不过“联合导演”。再往下数,还有演员赵丹的儿子。电影系同学里,还有夏钢,那是北京人艺“四大名导”之一夏淳的少爷。夏老在人艺40年,什么《雷雨》《茶馆》都是他导的,一生大部分作品,都是人艺压箱底的剧。

 

凯歌心高气傲,论家世还得往后稍稍。

 

二、

 

如冯所言,世家子弟,自有便利。

78年笔试,田壮壮答了半个小时就交卷了,跑到外面嗦着冰棍儿等陈凯歌。试题是分析《英雄儿女》。他爸就是主演。从小一帮叔叔阿姨就在他家聊这片的拍法。后来考政治,田去找他的小伙伴何平。正好碰到何平他爸,北影厂副厂长何文今。何老翻着报纸说,肯定要考“双百方针”,你们好好读读。

进考场一看,这道题占了七十分。

 

也不知道田壮壮有没有给陈凯歌泄题。

 

不光考试占便宜,学习资源也一样。读大三时,学校来了批新设备,要让导演系的人试。首先想到的就是田壮壮。凯歌他们还在想办法实习时,田就拍上了短片《小院》,摄影系三大才子张艺谋、侯咏、吕乐给他掌镜。片子后期还没做呢,又从他妈手上拿到一笔巨款,去云南拍了《红象》。

 

后来田壮壮独立执导《九月》,同学李少红、张建亚,还在给他打下手。毕业前,田导完成四个作品,创下北电学生拍片的历史纪录。

「田壮壮和他的父母」
 

毕业后,田壮壮直接进北影厂,凯歌则被分到刚成立的儿童电影制片厂。没有任何资源、背景的张艺谋,被分到了遥远的广西影厂。为了留老谋子,田导去求他妈。于蓝以儿童厂摄影力不足为理由,想帮老谋子留京。

很不幸,这个后门没走通。张艺谋只能和张军钊等人,一同去荒远的广西。

 

老谋子是实打实的平民家庭,进大学前,在陕西棉纺厂当工人。对于自身命运,毫无选择余地。电影圈论资排辈,新人进来,先做场记、助理,才能联合执导、独立执导,一晃就是七八年。田壮壮毕业没多久,就做了“第三代导演”凌子风的助手。夏钢虽因名额不足,先回原单位市政工程局,短短一年后,就被调入北影厂。而被分配到广西的张艺谋、张军钊,为了拍片,只能赌上十年,跟厂里签下军令状,换来拍《一个和八个》的机会。

 

军令状上写的是,一旦拍砸了,张军钊愿当十年导演助理,张艺谋愿当十年摄影助理。田导毕业前就能干的事,他俩得拿青春赌明天。

 

好在《一个》这片儿成了,震动影坛。随后,艺谋幸运地跟凯歌拍了《黄土地》,又受西影厂吴天明的器重,一夜改变命运。

相比之下,生于北京、同样被分配到遥远广西的张军钊,就没那么好的运气。张导明明是《一个》的导演,最后却只能留在广西。后来他拍的最出名的作品,是电视剧《红蜘蛛》。

「78级去广西的四人:何群、张艺谋、肖风、张军钊」
 

2002年,法国《世界报》著名影评人接受《南周》采访,还问:

 

“这个导演去哪儿了?”

 

那正是78级毕业20周年,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李少红等名导在同学会上把酒狂欢时,张军钊正在一个江南小镇上拍古装剧。两年后,凯歌在云南元谋拍《无极》,张军钊在那儿拍电视剧。当地媒体想搞事情,写了篇《张军钊“叫板”陈凯歌》,文章发出来就被柏芝、霆锋的八卦淹没了。

 

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张军钊是谁。

 

虽然他和凯歌是北电78级同学。

 

虽然他们都生于北京。

 

三、

作为政、经、文中心,北京一地,历来汇集各领域大大小小的人物。沿金字塔顶往下数,什么人没有啊?所以,文艺圈里放眼看,田导这家底,还不是世家子弟里最厚的。

比起英达,他就还差点意思。

 

英家往上三代,都是历史上叫得响的人物。

 

曾祖父英敛之,清末与创建“复旦”的马相伯齐名,一手创办《大公报》和“辅仁大学”。英敛之支持维新,参与“爱国会”。组织里有个大叛徒,名叫袁世凯。袁叛变后,他在《大公报》上骂了整整十年。北平辅大里,出过不少名人,比如王光美、叶嘉莹。

 

祖父英千里,也是文化名流。当时全国最会说英文的人里,他大概排名第一。他在北京两所学校教书,月入1000大洋。后去台湾教书,辞世之际,蒋介石写匾额,蒋经国亲自主持追思会。出殡当天,抬棺的全是立法委员。连马英九、余光中,都听过他的文学课。

 

父亲英若诚,我国著名翻译家、演员,为人民话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虽然由于历史原因,英若诚没父辈那么风光,还一度入狱,害得儿子英达7岁流落街头、住下水道。但动乱过去后,英若诚做到了文化部副部长。

1985年,贝托鲁奇拍《末代皇帝》时找他演监狱长,那是胡耀邦亲自批的。

「《末代皇帝》里的英若诚」
 

他老婆,英达的妈,那是曹禺的秘书吴世良。家学这么厚,英达能差点哪儿去?轻松就上了北大。在北大,接乘父志,创立“学生文工团话剧队”,是“北大戏剧社”前身。后来它有个著名社长,叫“北大还行”撒贝宁。

 

当年接受采访,谈及英家三代传下来的豪华基因,英达非常骄傲地说:

 

“智力方面超过我的,至今一个没遇到。”

 

从美国留学回来,英达拍《我爱我家》,做情景喜剧,也算为中国戏剧事业单开一路文脉。他还有个特殊贡献,在好基友姜文北大落榜后,鼓励他考“中戏”,临考前,特意找人艺老师给姜文做辅导。这事儿后面再讲。

咱们可以先来看看跟英达有关的另外两个人,那也是典型的“文二代”。

 

与英达继承戏剧基因类似,《我爱我家》的编剧梁左,从父母那儿继承了文学基因。梁左的父亲梁达,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母亲谌容是作家,代表作《人到中年》被拍成过电影。梁左读小学时就开始发表文章,诗、歌词、大鼓…没有不写的。

梁左走上相声创作道路,是姜昆找他妈帮忙,结果看到了他的《虎口遐想》。此后,梁左写《小偷公司》《电梯奇遇》。《特大新闻》还被政治局开会讨论,叫他别开天安门的玩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另一位来自文学之家的,是英达的前妻,宋丹丹。丹丹姐她爸叫宋汎,儿童文学作家,她妈叫海星,一位美术老师。宋汎早年参加革命,在北京育才学校当过教员,后来在北京市委教育部、市文联当过官。不过,宋丹丹一没搞文学二没搞美术,一心想学表演。

不幸考广播学院失败。而她初恋男友的嫂子,正好是焦菊隐的女儿焦世红,初恋听说人艺招生,特意托关系请了两位人艺大咖给丹丹辅导。宋大姐如愿考进了人艺队伍。

 

宋大姐她爸虽然在文联当官,但这家世,在话剧界也排不上号。

「濮存昕和父亲苏民」
 

论父辈招牌硬,还得是咱们濮存昕老师。濮存昕他爸,濮思旬,艺名苏民。北京人艺第一代演员。1954年,第一版《雷雨》上演,导演是夏钢他爸,夏淳,苏民演周萍。

60年代,北京中山堂有个《星期朗诵会》,邀请各大名家朗诵,濮存昕就坐在台下看父亲,耳濡目染,一心从艺。

 

更了不得的是,濮家祖上,出过“两代三进士”。第二代那俩进士,一个在民国当江苏财政厅长,留下苏民先生这一脉,另一个迁居四川做官,生下一个孙女,嫁给当地李家大户。这孙女还有个孙子,后来成了作家。

 

那是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称号的巴金。

 

四、

 

建国后,北京集聚大量杰出文艺工作者。什么电影、文学、曲艺、音乐,全国最最能吹能弹能写能拍的,扎堆在首都。

这就是为什么纵观整个北京文娱圈,成名成腕儿的,首先是“文二代”占半壁江山。就像冯导说的,在个人天赋、家学传承、知识资源上,这些人一出生,就甩开旁人一大截。

 

当然,“文一代”影响的着力点也有不同。

 

受家教影响最深的,大概是咱们的蔡国庆老师。其父蔡仲秋,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男中音演员,一直觉得儿子有天赋,上哪儿演出都把他带着,一心望子成龙。

蔡国庆3岁学钢琴,7岁进央广少儿艺术团,年仅10岁,就在人民大会堂为西哈努克亲王表演。为了让儿子锻炼身体,蔡爸爸还把他弄去什刹海体校学了3年武术。照这么看,他和李连杰算是同门师兄弟。

「蔡国庆老师还遗传了一张俊俏的脸」
 

蔡国庆成名前,每晚都要跟父亲练听唱,不练够不准睡。他幼年在国宴上表演,忘记一个动作,下台就挨一巴掌。遥想当年,蔡仲秋不过是东方红合唱队中的一员,45年后,蔡国庆成了“复兴之路”庆典上的独唱。

长大后,蔡老师能在艺术道路上勇猛精进,真离不开父亲虎狼之风的培养。

 

同样被父亲压迫式培养的还有汪峰。汪峰他爸汪继军,海政歌舞团长号手。别人家孩子在外疯玩儿,汪峰只能在家拉小提琴。

童年时代,汪峰从来没有玩具,每天放学,必须练琴4小时。汪峰后来考的也是名门正派,中央音乐学院。可惜他反叛了,没走古典路子,半路去搞摇滚。要不是他爹给他打下那么厚的学院派底子,汪峰也难在滚圈一鸣惊人。

 

海政歌舞团里,汪峰他爹有个战友,歌唱家胡宝善,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胡宝善有个儿子大家都熟悉,叫胡军。显然老胡不像老汪那么严苛。胡军没走唱歌的路子,长大后去了人艺。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他考中戏人艺表演班,是用意大利原文唱《我的太阳》。

「胡军的大爷胡松华、祖父和帅气的爸」
 

如果说家教上,是以汪、蔡二人为代表,那么在见识上,初代滚圈儿那拨人绝对算是最早尝鲜。80年代初,全国老百姓连邓丽君都当禁歌听时,滚圈儿那拨人,先通过父母或亲戚关系,听到了海外“走私”来的摇滚乐。

崔健有没有看到林立果弹吉他不知道,反正何勇他爸,是中国第一个演奏电吉他的。

 

崔健他爸崔雄济,空军乐队功勋演奏员,教父从小跟他吹小号;跟崔一起写《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的王勇,其父王世璜是中国古筝研究会秘书长。“1989”乐队的程进,父亲是音乐学院老师;高旗他爸是中央音乐团指挥,赵牧阳的爸是歌剧编剧。

何勇的爹,何玉生老爷子,13岁拜在“弦圣”韩德福门下,当了中央歌舞团弹拨乐器声部部长30多年,跟崔健的搭档刘元之父刘凤桐是同事,与中国摇滚鼓手鼻祖“鼓仨儿”是邻居,带过刘欢、那英还有孙楠。

 

正因为有父辈位置,加上家庭耳濡目染,当年身处歌舞团的老炮儿才能听到那么多西洋音乐,才能在大多数人处于蒙昧之时,率先审美觉醒,引领中国摇滚风潮。

 

而除了家教、见识,“文一代”们最大的影响力,恐怕还得说是资源。

 

排第一个是咱们王菲王天后。王菲她妈是煤矿文工团的女高音歌唱家,夏桂影。1986年,“第一届百大歌星联唱”震动京城,夏老师立即找到第二届歌会负责人甲丁,让女儿站上了舞台。这还不算什么。王菲他爸王佑林是煤矿工程师。祖父王兆民和李敖他爸是同班同学,后来去台湾,当了立法委员。

晚年,王兆民在香港养病,王佑林前去照顾,顺路找机会把菲姐接到了香港。

 

赴港后,从娱乐资源到音乐理念,菲姐直接对内地流行歌手造成降维打击。

「看图识字吧」
 

和王菲一样对接了好资源的张蔷,母亲是中国电影乐团的小提琴手。1984年云南音像签年轻歌手,张蔷她妈知道后,让女儿去试音。

没想到这一录,专辑《东京之夜》起印60万张销售一空。张蔷第二张专辑,直接卖破千万张。两年后,张蔷登上《时代》周刊,成为一代“迪斯科女王”。

 

音乐圈如此,电影圈亦然。

陈佩斯他爸陈强,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白毛女》中的黄世仁。陈佩斯插队,苦得不行,饿得快没人样了,最后央求陈强帮他返城。陈强思来想去,以自己的人脉,也只能让儿子进文工团。于是亲自教台步、授台词。

可惜当初陈佩斯喜剧天赋还未展露,考了好几个团,都被刷下来了。最后,陈强拉下脸去求演“喜儿”的田华。田华在八一厂托了关系,八一厂那边说:我们这边缺一些演流氓地痞的演员,愿意来就让他来吧。

 

另一位喜剧之王葛优葛大爷也类似。葛优他爸葛存壮,同样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出演过《南征北战》。葛优从小胆儿小,怯演。高中毕业到京郊插队养猪,回来想当演员。

北电、中戏、实验话剧院、青年艺术剧院考了个遍,全军覆没。最后也是葛老爷子手把手教他演,才考进总工会文工团。

 

虽说日后陈佩斯上春晚、葛大爷摘影帝,都是凭实力挣的。但没有当爹的推这一把,两位喜剧天才还不知道会往哪堵墙上撞。

 

五、

 

不光田壮壮、葛大爷那一辈,文艺世家的影响力,在市场经济下依然起作用。

 

只是相较于葛大爷们,长在如今污杂娱乐圈里的“新文二代”们,显然不够奥利给。这里面的优秀代表人物,就是金马影后李小璐。

 

李家那才叫真的文艺世家。李小璐的爷爷,李干,抗战老战士,建国后在八一制片厂当了制片主任,代表作《林家铺子》。

李干的儿子李丹宁,同样是八一厂的导演。李小璐不满3岁,厂里拍计划生育宣传片,就把她抱过去了。李丹宁的老婆,张伟欣,曾是长春电影厂的著名演员。李小璐小时候没少跟着她妈在电影里“蹭角色”,也难怪发烧时大喊:我要得奥斯卡!

 

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

 

导演圈那边,拿到一手好牌的是滕华涛。他爸是“第四代”代表滕文骥,在国内拿了不少奖。他妈是编剧翁路明,执导过80后回忆科幻片《霹雳贝贝》。还在上大学,滕就在他爸剧组实习。90年代一毕业,别的导演系学生当助理,他直接从文学系转型成电视剧导演,拿到不少号剧本,最终靠一部《蜗居》登顶。

这期间电影热,他又顺利拿到“中影青年导演计划”的200万,转型拍电影。他爸和冯小刚成邻居后,更是登上京圈大船,携文章、白百何拍了《失恋33天》。

 

可惜拍电影不比拍电视剧。

一部《上海堡垒》,最终扑街。

「滕文骥和滕华涛」
 

相比之下,同是“第六代”,北影厂出生、胡同里长大的管虎就比他强多了。

 

他爹管宗祥也算不上大腕儿,人家是怎么靠《八佰》混成华谊救命稻草的?

 

而除了李、滕二人,“新文二代”里面还有几个明星,出自京城曲艺圈。

 

由于历史原因,建国后,曲艺大师们的艺术地位,一度被抬得很高很高。出身此门的“文二代”,也少不了沾光。譬如唱《笑脸》的谢东,其母马增蕙生于京城鼓曲世家,外祖父马连登,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该艺术能上大雅之堂,有他外祖父一半功劳。

他爸谢凌霄,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还不到20岁,谢东就进央视录音、摄像,参与了诸多大型晚会的制作。

 

论曲艺世家地位,谢东算得上第一梯队。

 

可惜他后来不争气,非要去吸毒。

 

新世代出自曲艺世家的,就是众所周知的“京圈格格”关晓彤。她爷爷关学曾,“单琴大鼓”第二代传人,北京琴书创始人,曾任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1996年老谋子拍《有话好好说》,琴书背景音乐就是关老爷子唱的。

他儿子关少曾也是演员,拍过不少半火不火的作品。及至关晓彤这里,8岁演《无极》,11岁演《刺陵》,13岁演《非诚勿扰2》,这资源,就问你圈内谁能比?

 

可惜到头来,演技还是很捉急。

 

还有一位曲艺世家的小花旦,名叫刘诗施。刘诗施她爷爷是“西河大鼓泰斗”刘田利,在长安大剧院给周总理演出的人。演罢,总理还紧握老人家的手,让他一定把这门艺术传下去。

当年,“北京第三次文艺代表大会”,主席是老舍,在座的是侯宝林、曹禺、焦菊隐等名家,刘老爷子自然也在。

「袁阔成去世时的花圈,看图识字」
 

刘诗施小时候,想跟爷爷拜把兄弟袁阔成学评书,袁老说女孩儿学什么评书,跳舞去吧。刘母这才把她送进“北京戏曲艺术学院”练芭蕾。学校前任校长也不是外人,都是曲艺大佬,譬如跟刘老一起开会的马连良。

 

后来,刘诗施上北舞,还没念完就参演两部戏出道,一部《月影风荷》一部《飞花如蝶》。这两部戏的导演叫平江锁金,此人原名周祥林,他妈是程砚秋程派传人。两部戏的女主演,都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

也就是参演这俩剧时,跳舞蹈的刘诗施听了周祥林的建议,改名为刘诗诗。

 

一个西河大鼓的孙女,一个是程派传人的儿子,一个越剧表演艺术家…

 

刘诗诗早年上节目,自言普通家庭出身。这戏到底怎么上,咱也不敢问。

 

反正面瘫演技,还有上升空间。

六、

 

由上述可见,数十年来,“文二代”乃至“文三代”总是能率先拿到步入文娱圈的门票。即便有些人,从事的事业和父辈无关,比如成方圆她爸是北影厂的美术设计成德新、董浩的父亲是京城大书画家董静山,但在文艺熏陶这块,也比别人家孩子熏得狠。

 

也别说前面那些文艺世家了。

臧鸿飞他妈,钢琴老师,在他3岁时带他去中央音乐学院学琴;金海心她妈的学生是写《暗香》的三宝,金听了三宝的建议,高中毕业才开始唱歌;彭磊他爸彭国良是漫画家,代表作《小狗乖乖》,跟音乐根本不沾边…

这几位,父辈都不是什么腕儿。

家学和基因,依然优秀。

 

总之,你家里干这个,或本身混这个圈子,那么你在先天悟性或后天资源上,总多几块垫脚石。有无才华,勤奋与否,那是另一回事。尤其北京这样一个汇集了我国最多文艺人才的地方,“文二代”的数量,自然也多。

「彭磊他爸的作品集」

 

相比于他们,另一拨人则是文娱圈“闯入者”。

 

除了文艺工作者,北京还聚集了一群人。

王老师在《看上去很美》的序言里面讲话,“北京复兴路,那沿线狭长一带方圆十数公里被我视为自己的生身故乡…我叫这一带‘大院文化割据地区’。”说的是建国后,军队机构和国家部委的“驻京大院”:

从公主坟一直到北京西山脚下,沿着万寿路、玉泉路,方圆十数公里,空、海、通信、总后、炮兵等司令部依次排开。

 

建国初期,战乱刚刚平息,军人的地位被拔高到空前的高度。早年“军队大院子弟”是最牛逼的,人人穿军服,谁把你们北京四中的孩子放眼里啊?高晓松在街上看到他们,也只有羡慕的份儿。可惜后来,改革春风吹满地,大院子弟们复原回京,发现时代变了,自身地位急剧下降,大家都开始崇拜有钱人和明星。和平年代,没人再像以前那么崇敬军人了。

 

其中有人不甘心,也想成名成腕儿、赚大钱。

 

拿王老师的话形容就是:

 

于是沉渣泛起,舞文弄墨。

 

七、

 

大院这帮子弟里,出身最硬之一,当属叶大鹰。他爷爷是叶挺,父亲叶正明是优秀将领,母亲安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八一厂也就是拍军教片的地方。叶大鹰10岁前长于此。78年高考恢复后,他也考过北电。可惜没有田壮壮的家世和知识含量,不幸落榜。转而去考了西影厂演员培训班。

 

考试时,朗诵了祖父叶挺的诗,《囚歌》。

 

后来叶觉得自己不是当演员的料,去北电上导演进修班。就在回北京时,经人介绍,遇到了同样大院出身的王朔。那时,王朔已写出代表作《空中小姐》。这部小说,又被同样大院出身的郑晓龙,拿去拍了电视剧。

 

郑晓龙他爸是总后勤部的宣传部长,王朔他爸是训练总监部的教员。小时候,王朔跟他哥常去郑那个院儿看电影。78年高考,郑上了北大分校。读完回单位,那里已改为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郑一进去,从编辑干起,没多久,就升任分管制片的主任。

这期间,他看到王朔写的《空中小姐》,胆子很大,直接越级申报,拍成电视剧。王老师就这么跟着进了影视圈。

「京圈关系网第一次胜利会师」

 

不过站稳脚跟,还得靠叶大鹰铺垫。

 

在北京遇到王朔后,叶大鹰就盯上了他手中的几篇小说,还给王朔讲了自己去四川拍片的故事,让王朔写成《顽主》。此后,叶大鹰四方奔走,让田壮壮的同学夏钢、黄建新拍了王的小说,自己也拿王的《橡皮人》拍《大喘气》,过了一把导演瘾。

这一来,王朔声名鹊起。恰好郑晓龙要在北视中心干出点业绩,又把王老师和一帮文青叫来,攒出一部年代爆款剧,名叫《渴望》。

 

当年,《渴望》创下历史最高收视率。凭借这一光辉业绩,郑迅速在北视站稳脚跟,王朔从此也瞅准了影视方向。随后,他拉上马未都、冯小刚等人搞《编辑部故事》《海马歌舞厅》,成为炙手可热的编剧。

 

叶大鹰那边,本来想把亲身经历拍成《永失我爱》,男主角找贾宏声,女主角找许晴,结果西影厂换领导班子,片子没拍成,他先去深圳下海经商。日后和王朔开了“文化咨询公司”和网站“文化在中国”,都黄了。

在影视圈,叶大鹰总得来说没啥突出历史贡献,后来也就兴味索然,很少出来了。

「郑晓龙、叶大鹰、叶京、王朔」
 

郑晓龙这边不一样,他一直致力于做电视剧。最让他在北视中心扬名的,就是90年代那部《北京人在纽约》。这是我国第一部去海外拍摄的剧,郑晓龙亲自指导。当年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办不成,尤其北视中心没批足够经费。

但最终,郑晓龙的父亲,从三九胃泰那里,一口气拉来50万的启动资金。

 

郑晓龙胆子很大,经常搞“越级汇报”。《编辑部的故事》被一些老干部批评后,趁着李瑞环去视察,他直接问李有没有看过自己寄过去的带子。李说,我们办公室的年轻人看了都喜欢,我觉得应该没问题。

 

50万启动资金用完后,郑在美国给李瑞环写了封信,表达自己的文化决心。三天后,剧组就接到中央办公厅的电话。

随后,郑以固定资产作抵押担保,从中国银行借到130万美元。前后算来,不到十天。

 

《北京人》火爆后,郑晓龙就成了北视中心的“将军”。他当年有个梦,驾驶军用吉普车奔驰在万寿路上,被一交警拦下,要查证件,自己不紧不慢摘下白手套,掸去车前盖上厚厚的灰尘,代表上将的5颗金星赫然出现。交警大惊,慌忙一个立正,敬礼致歉。

 

这一梦想,后来被冯导拍进《甲方乙方》。

 

演这段儿的那个人,叫英达。

 

「英达帮郑晓龙圆梦」

八、

 

英达读书时,经常去总政内务部街5号大院。那里有他很多同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姜文。姜文他爸是抗美援朝老兵。他所在的那个院儿,是总政宣传部、文化部的家属院。

那里面出过不少教科书上的名家,比如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魏巍,再比如写《奇袭白虎团》的战地记者,宫洁民。

 

当年在5号院儿,有一个40多米高的烟囱,管理科长想把国旗挂上去,自己不敢上,是宫的儿子上去,还在那里走平衡木,出尽“英雄风头”。对于大院子弟来说,当英雄是唯一梦想。所以《阳灿》里,姜文又让夏雨往烟囱上爬了一次,圆了自己一个梦。

「《阳灿》里,姜文圆梦」
 

姜文当年读北京72中,和英达是好基友。后来他北大落榜,是英达踩着自行车给他送进了中戏考场,还托他爸英若诚找人给姜文辅导表演。多年以后,姜文因为看了王朔他们弄的《编辑部故事》,才演了人生中唯一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也正是通过姜文,英达跟王朔这帮人熟了,找到王朔给他写《我爱我家》。王朔当时写腻了,写到一半,把梁左介绍给了他。

 

可见当年,大院子弟闯入文娱圈,主要通过导演、编剧两条路,外加朋友扶持。

 

写作这条路,门槛是比较低的。

 

王朔自不用说,全国最火的编剧。尤其姜文用他小说拍完《阳光灿烂的日子》,牛逼到不行。后来他发达了,又捎上发小叶京。叶京跟他是一个院儿的,打架特猛,立过三等功。多年后,他又把王朔三部小说攒起来,拍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另外还有大院来的就是马未都,他是空军大院的。马爷上节目非常自豪,总说自己那个院儿是最牛的,连毛主席题词都是文学语言。他爸是空军总医院的政委。他插队回城后,进七机部,也就是航天工业部。

后来他和王朔一样,蹭“80年代文学热”,先进了文学圈。不过没干到底,扭头做生意。后来跟王朔搞《海马歌舞厅》,他觉得影视没意思,就撤了搞收藏去了。

 

还有位大院子弟,也是通过写作进圈儿的,那就是海岩。论根红苗正,他比王朔他们强多了。他是红色女特工廖菱航之孙,剧作家侣朋之子。他爸当过中央歌舞剧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二局局长、文化部艺术管理局顾问。编导歌剧《纪念十月革命》,曾受毛主席接见。

海岩当年偷偷在家写小说,写了47万字,没敢给他爸看。结果朋友认识《人民文学》的编辑,一经介绍,小说出版。

 

说起“朋友”,这在子弟圈儿里很重要。王老师和郑晓龙、叶大鹰是朋友,所以小说被拍了,姜文和英达是朋友,所以考中戏了…

「“朋友”,是京圈关系网的根基」
 

也有几个大院出身的,一开始跟他们没有过多来往。比如冯远征,他比王朔他们小一波,小时候主要任务是堵院儿外的人翻墙进来看电影,谁敢来,冲上去就揍一顿。

78年北京跳伞队招生,冯为此放弃了高考机会。结果终因为年纪大,被刷下来。当时他爸是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他想找他爸的秘书走后门,没走成。无奈之下,去当了拉链工人。后来跌跌撞撞,才考进人艺。

 

还有一个就是王中军,当侦察兵出身。

复员后,王中军在国家物资总局保卫处上班,后来上夜大、考文凭,又调到物资出版社,做美术设计。市场经济起来后,王就辞职从商,赚钱去美国,带着10万美金回国,加入一家名叫华谊的公司,最终将其买下。

然而,就是这家小公司,一开始客户还是些小杂志,后来却拿到了中国银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至于怎么拿下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而当王中军遇到英达,投资他的情景喜剧《心理诊所》小赚一笔后,以大院子弟为主的“京圈儿”关系网拼上了最后一块拼图。从此,资本、编剧、导演、演员都混在一起。即便是前文所说的“文二代”,想要成名上位,也不得不受这张关系网的扶持,比如咱们的京圈格格。

 

你看,他们不但能获得便利。

 

还学会了抱团取暖。

九、

一如冯导所言,官家子弟虽不像文艺世家子弟那样,先天有优势,但后天上,总能有资源补充。这在演员牛莉身上就得到过体现。

牛莉出身空军大院,母亲是射击教练。早年她练女子十米气手枪,是母亲把她从广州军区调到了北京军区,并让她尝试考一考军艺。

 

再比如许晴,外交学院大院的。姥姥是外交官,母亲是总政歌舞团舞蹈队队长。她爸许国成,跟导演杨洁是好朋友。所以杨洁拍《西游记》,让她演太上老君身边的小道童。

杨洁导演什么来头呢?

曾为毛主席转播文艺节目、录制花鼓戏。也难怪许晴一毕业,就跑到陈凯歌的片子里,跟黄小立的儿子黄磊,合演《边走边唱》。

 

不过总得来说,这些人在文娱圈隐藏得还比较深。李晨和鹿晗的大院背景,一直扑朔迷离。李小冉要不是上综艺,黄磊还以为她是个胡同妞,结果人家也是军队大院的。

潘粤明他爸,潘冶光,当过北京公安局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处处长。人家也没怎么张扬。吴秀波他爹,驻瑞士外交官,出名跟家里关系也不大。他主要沾刘蓓的光。这事儿后面再讲。

「牛莉当年是练射击的」
 

圈内很多官家子弟,其实还是很低调的,并不爱拿家庭背景说事儿。

 

不像我们清华大院著名才子高晓松,一天到晚炫耀家世。演员耿乐他爷爷张仃,设计全国政协会徽、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负责开国大典美术设计工作,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被誉为“新中国的首席形象设计师”。

你看人家说什么了吗?

 

还有钟好好,进入文娱圈后,改名柯蓝,生怕人家认出来。要论红色基因,大院子弟们全都必须立正敬礼。柯蓝她爷爷钟期光,曾被授予上将军衔,跟粟裕称兄道弟,还被粟裕救过一命。钟期光四个儿子,以他战斗过的地方命名,长子钟德苏,武警某部原副参谋长。柯蓝是钟家长子长孙女,从来很低调。

 

文娱圈里,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像大紧一样,在各种闲谈和脱口秀节目里,把他们清华知识分子的家世一遍遍陈述。北京作为全国中心,背景深厚的人实在是多了去了。

真要论家世牛逼轰轰、根红苗正的,把大紧、田壮壮、英达包括许晴这些人都比下去的,那还得说是陈凯歌的前妻,洪晃。

 

洪晃小时候家住史家胡同。

她祖父,跟鲁迅打过笔仗的大学者章士钊,是他以两万巨款赠予毛,帮他在湖南闹革命。她妈章含之,曾任毛的英语老师。而实际上,章士钊是章含之养父,章含之的亲生父亲,是中华民国陆军上将陈调元之子。洪晃的爸叫洪君彦,北大经济系的教授,祖父洪侦良,曾是浙江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民国知名金融家。

后来,爸妈离婚,她妈嫁给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如此一来,洪晃成了乔部长的继女。

 

史家胡同往西一公里,是故宫;往南一公里,是长安街。鼎盛时期,住过很多高官,如华国锋、徐向前。胡同53号是李莲英外宅,55号是荣毅仁的儿子、当过首富的荣智健;大红门的51号,就是洪晃的家。

 

所以,大紧住林徽因隔壁,真没啥好吹的。

「青春时代的洪晃和她那个美丽的妈」
 

后来混出版业,洪晃一直想摆脱“红色”标签,树立独立女性形象,每每谈及家世,都说那前人的事,自己是另起灶炉。话是这么说,但作为官宦子弟,人生便利不由得你选择。

1974年,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派出一批小留学生赴美,洪晃位列其中,年仅12岁。在美念完中学,她考上华瑟学院,与罗斯福夫人和肯尼迪夫人成为校友。在美国学校的开学典礼上,一个人吹着破口琴,下面的同学都疯了。后来洪晃才知道,这个人叫鲍勃·迪伦。

 

她跟他的女儿,是同班同学。

 

为了让女儿简历好看,章含之甚至在翻译作品上署了洪晃名字。这让一直想独立生存的洪大小姐很生气,撂下狠话要“不靠家庭背景”。

 

这话听起来硬气,但做起来很难。1986年,25岁的洪晃成为一家外资企业南京代表,年薪高达7万美金。1996年,她又辞去了年薪18万美金的首代职位。按照当时汇率算,洪晃早就年入百万了。但要“不靠家庭背景”,那除非重新投胎。因为你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

 

洪大小姐家底这么硬,也没见到处说。

 

有些人啊,还是应该多学习一个。

 

十、

 

除了前面说的,历史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步入娱乐圈还有一种家庭背景的便利。这里面的优秀代表,就是张若昀。

 

张若昀的爸,是圈内著名影视投资人,张健。张健早年做房地产发了财,后来投资影视,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后,和刘蓓走到了一起。所以刘蓓,成为了张若昀的后妈。

刘蓓也是文艺世家,早年跟京圈混一起,火了。那时候,她常去北京四大夜总会之一的“和平House”听歌。过生日那天,结识一位帅气无比的歌手,也是和平的台柱子。

两人从此成为密友。

此人就是吴秀波。

 

后来吴秀波落魄,刘蓓找他做经纪人。张健投资的《天堂鸟》,给他不少钱出演,没火。又让他做主演,演了《立案侦查》。而《天堂鸟》的编剧,名叫薛晓璐,日后拍《北京遇上西雅图》,让秀波变成雅痞大叔。

 

2010年,张健投资《雪豹》,就在给儿子铺路。《雪豹2》,专业捧儿子。《庆余年》里一帮老戏骨,都是国家一级演员。

 

影片发布会上,张若昀说,陈道明跟他爸很熟,经常在一起打麻将。

「张若昀和他爸张健」
 

对应“文二代”,张若昀可以称作“资二代”。有老爸携资进组,不当主演都不行。类似的代表,还有一个蒋小涵。论资历,蒋小涵比张若昀高多了。她9岁参演《党的女儿》,小小年纪参加两届春晚,出过8盘个人专辑。

80后们无比熟悉的动画《海尔兄弟》的主题曲《雷奥之歌》,就是她和黑鸭子唱的。

 

蒋小涵读北京翠微路小学,初中读北京景山学校,这都是大名校。没办法,她爸叫蒋涵,大藏唱片公司的创始人,捧红过戴军、雪村,出过《阿莲》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最出名的作品,叫做《青藏高原》。

 

蒋小涵的《小纸船》,拿过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发的年度最佳专辑。

 

当年在北京少儿银河合唱团,蒋有个小伙伴,名叫大张伟。比起蒋,家住南城大杂院的大张伟,命就没那么好了。后面再说。

「大张伟与蒋小涵」
 

聊了投资人,咱先聊聊中产之家。

 

北京文娱圈里还有一拨人,既不是世家子弟,也不是官宦之后、资本二代。在从艺道路上,家里也没什么硬资源。能给孩子提供的,无非是宽容和支持,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支撑。比如于谦于大爷和朴树朴师傅。

 

别看郭德纲老在台上开老于家的玩笑,于谦他爸于庄敬,退休前可是大港油田地质勘探老总,副局级干部,带领振兴了大港油田。于谦上学时爱玩儿,爱上相声后就考了北京曲艺学校相声班,算是刘诗诗的学长。

毕业后,相声没落,他又考上了北电导演系,成了田壮壮、陈凯歌的学弟。

老于家没有老郭在相声里说的那么阔气,但至少应该也是中产往上。那几年,于谦满京城给人串戏,钱够花,不捉急。

 

不像天津来的老郭,房租都交不起。

「朴师傅的爸爸、妈妈」
 

朴树他爸叫濮祖荫,北大博士生导师。我国“双星计划”发起人之一,空间物理界的大牛,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濮老拉得一手很好的小提琴,东德访学时,曾用300多马克给大儿子濮石买了电吉他,给朴树买了合音器。这在一般家庭,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好在濮老这钱,没白花。

 

还有两位,也是学者家庭出身。

一是高圆圆,一是蔡明。

 

高圆圆她爸,叫高俊仁,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清华毕业。她哥也是清华,子承父业。唯独高圆圆,上高中时去王府井买书,误打误撞进了娱乐圈。

蔡明老师她爸,叫蔡毓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系的教授。蔡明在菜市口小学念书时,碰到北影厂《海霞》剧组挑小演员,就把她选上了。这片子的导演谢铁骊后来去杭州拍片,还选上一位小美人,叫周迅。

「航天子弟高圆圆」
 

从谦儿大爷到高圆圆,这拨人,虽然没有文艺世家的资源,但生于高知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往前靠的。人生容错率高,加之父母开明,给予诸多支持,才华一旦上线,碰到好机会,也就在娱乐圈站稳脚跟了。

 

当然,首先是这帮孩子生在北京、长在北京。

 

也只有北京,才能给你更多的舞台和机会。

 

说起来,父亲是高知的,其实还有一人。

 

那就是文章开头说的导演,冯小刚。

 

十一、

 

冯导的爸叫冯孔修,做过北大教授。

 

冯孔修是湖南人,祖上出过五品官。因家道中落,无力续读,冯氏族人凑钱送他读书。冯孔修最终考入西南联大文法部,攻读西语。抗战期间,成为地下党,解放后,在叶剑英手下当翻译,后来在北京市委党校任教。

 

可见冯导身上,有正经八百的红色基因。

 

冯导小时候在党校大院。这个院儿跟军队大院比差点意思,但他爹好歹也是个高级知识分子。然而,很不幸,由于历史原因,冯导父母离婚。冯小刚从此搬出党委大院,成为了街道里的平民子弟,住进了破败的胡同。

 

后来当兵复原回京,冯小刚家里也没什么资源可以利用的。所以遇到郑晓龙和王朔后,甘居末席的他,必须老师长老师短,唯老师们的马首是瞻,极尽逢迎之能事。

 

到头来,还被叶京调侃为“冯裤子”。

「冯孔修先生证件照和《阳灿》里的冯导」
 

你不得不佩服冯导,人家搬出大院后,愣是凭着夹起尾巴做人,从一个没有编制的美工,一步步做编剧、导演,成了中国商业片的先驱,拼杀到上流社会的队伍里。关于“冯裤子”这个绰号,我觉得广大群众也别跟着起哄了,那是优越感爆棚的大院子弟对冯导的戏谑。

人家爹好歹北大教授呢。

 

都是住街道的,你丫管谁叫裤子啊?

 

有一说一,冯导忍辱负重,从底层一路杀上去,也算是个人杰。他搬出大院后,可支配资源可能连小康市民家庭都比不上。

 

就说娱乐圈里普通市民家庭出身的吧。王自健他爸,建筑工程师,母亲在火车站卖票,班主任买票,都要托他的关系;章子怡,出生于海淀,她爸章元孝,北京电信工程局的小干部,一家四口住五十平两居室,也还可以。

跟王、章比起来,冯导不见得有大的优势。跟“京圈大飒蜜”徐静蕾就更没法儿比了。

 

徐静蕾他爸徐子健,北京灯泡厂当过车间主任。他对徐静蕾的教育,类似于蔡国庆他爸的手段。别的孩子在外面玩儿,徐爸就带着老徐满京城看国画、油画、书法展,逼着她背书、练字。徐静蕾8岁时,徐爸下海经商,开了家“长城霓虹灯厂”,估计生意不小,因为徐爸爸曾得意地对记者们说过:

 

“大众奥迪、可口可乐、松下电器、摩托罗拉等大型霓虹灯广告,都是我做的。”

「徐静蕾打小就是美人胚子」
 

当年徐静蕾写的一手好字,霓虹灯厂的广告字,都是她写的。虽然徐子健的厂一开始赔钱,但后来越做越大,估计徐家也不差钱。

 

虽然父辈没给徐静蕾们留下什么宝贵的文艺财产、人脉资源,但在经济上,至少没愁着孩子。包括章子怡,一家人好歹住的是五十多平的房子。冯导当年最大的方便,估计是没去穷乡僻壤插队,可以进文工团当兵。

 

要真说普通市民家庭里面,生拔把自己拔出来的,还得是咱们的大张伟老师。

 

人家生在北京南城崇外大街131号,一个大杂院里。一家三口,住的是9.8平米的平房。他爸张二柱,当年为让大老师唱歌,下班后摊煎饼,凌晨三点回家,掏空了家底才能给大张伟买一个音响。有一年大张伟去俄罗斯演出比赛,他家得四处问亲戚借钱才凑够路费。

这样一个家庭,能出一个文艺好苗子,多不容易。即便出了,能跟他的小伙伴蒋小涵比吗?能跟世家来的关晓彤比吗?

 

大老师那是想靠也没地儿靠啊。

「大老师从小就乐呵」
 

所以说,大老师“因家境自废摇滚武功”,谁也别嘲笑他。穷啊,实在太穷了,你要看着你爸妈为你熬夜摊煎饼、凑音响钱,你也得先想着出名、挣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一不文艺世家二不官宦子弟三不带资进组,不是中产高知家庭,甚至家里连个电信局小干部都没有,你要什么摇滚理想啊?

 

好不容易能火,你还想穷摇?

 

可不就是挣钱嘛。

 

遥想当年,赵宝刚在翻砂厂当工人,恋爱都不敢谈。为啥,就怕谈了,一辈子就“死”那儿了,所以后来拍《渴望》,明明他出了力,拍了后面几十集,他宁愿不署名,也要换来在北视中心做导演的机会。

 

否则他怎么上去?

 

指望不上别人,就得靠自己生砍。

「混圈子,父母很重要,朋友,也很重要啊」
 

冯小刚也好,大张伟也罢,一个50年代生人,一个80年代生人,相差30年,人生选择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毕竟混圈子,你得识时务。

 

拿冯导在纪录片里的话来说:

 

“违背自己的本心,取悦一下他人。”

 

除非,你跟某些人一样,家里有矿。

 

一边代言游戏,一边诗与远方。

 

十二、

2018年6月,张军钊去世,媒体们这才想起这位“第五代”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的导演。“第五代”们纷纷哀悼。新一代的电影观众,并不知道这个张军钊是何许人也。

新闻通稿发完,张军钊不再被提起。

 

也就是2018年,一个叫陈飞宇的青年演员,凭借古装玄幻剧《将夜》宁缺一角,获得阅文超级IP风云盛典超级IP新人演员奖。第二年,在《我和我的祖国》里面《白昼流星》这个单元,陈飞宇和刘昊然搭戏。这个单元的导演叫陈凯歌,陈飞宇是他儿子。单元里演扶贫主任的老李,名叫田壮壮。

 

今年8月啊,陈飞宇已经名列《2020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83位啦。

 

这不禁让我想起知乎上一个问题。大意是你如果能回到20年前,怎么才能赚大钱。

其中一个回答是,你必须逼自己,好好读书,疯狂努力,然后出国,拼尽全力考上世界名校伦敦大学学院,然后尽快找到一个叫王思聪的人,一定要跟他搞好关系。

 

这位答主,你真特么有社会洞察力。

我有一个好爸爸《爸爸去哪儿》温馨动画 - 歌曲合辑
精选留言
  • 刀哥扒一下新时代企业家BAT的背后故事吧!
    想看的赞
  • 有的人生来就在罗马
  • 一比下来,真不懂矮大紧哪来的自信……
  • 好家伙,我想看刀刀,想看的赞我~
  • 自古以来就拼爹
  • 其实,我觉得挺正常啊。你爸不行你就拼命成好爸爸呗。人家爸吃了你爸没吃过的苦冯小刚、大张伟这些成名成腕的,他们以后也是“好爸爸”
  • 如果倒回二十年,你一定要找到一个叫马云的人,天天请他吃饭。
  • 其实,葛优陈佩斯那种方式,跟现在的比,得说是很高尚的。
  • 谢东的亲爹。。。
  • 一个好汉三个帮,齐心协力上山岗!朋友圈太TM重要了。
  • 能这么如数家珍的也不是俗人哪
  • 还好,这些人拼爹,不坑爹!!!!
  • 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就生在罗马,还是在罗马的正中央,还特别优秀有实力!
  • 这篇文章告速我们:现实生活中,白手起家的人也有,只是凤毛麟角,很难,没有可靠的后台,也只能靠自己努力打拼了,你只管努力,剩下的就看天意王思聪说过一句话“人得懂得学会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
  • 说矮大紧哪来的自信那位,您又是哪来的自信呢?!
  • 回20年前?不应该是借钱去北京买房么?
  • 不知道作者多大了,几十年前有个词,“血统论”!
  • 出名艺人都有出处……没有一个是白手起家……
  • 信息量有点大
  • 侯门深似海
  • 不得不说智商遗传很重要,就把我硬放在这些位置,我也干不了这些活
  • 这瓜忒大,消化有点难
  • 这篇写得很详细很客观中肯了
  • 哪有什么白手起家
  • 所以说,即使你能有本事回到改革开放后那么几年,不是打击大家,首先就是出生的家庭,除了能够去香港炒股发财,但是你也得有能力去香港啊!或者割资本主义尾巴,摆个地摊,开个小商店,过得衣食无忧…如果要学习各行业大佬的起家之道,看了文章感觉挺难的,只能加紧读书,努力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凭着这几十年的记忆,回到过去,除了以学霸类型面对新的人生,所以,即使有金手指可以回到过去,不管干什么,感觉还是家庭出生最主要吧…
  • 蔡国庆脸型像他爹,眉眼像他妈
  • 特别想看林雨申,刀叔能安排吗
  • 两个字:通透
  • 有些人还是认知不足,以为条条大道通罗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罗马,可罗马早以高墙林立了!
  • 终于看到大拼盘了!水煮文娱圈。不错
  • 有的人在拼爹,有的人在拼多多。
  • 看到其中一段说陈凯歌 突然想到陈赫了 刀总安排吗?
  • 刀哥,想看冯绍峰。
  • 矮大紧,有什么好嘲讽的?上面写的这么多家,基本上是官二代、文二代,还真比不上矮大紧家世。矮大紧家才是真正的书香门第。满清也好,民国也好,新中国也好,地位都不低,是学者(科学家)、文人,是那些艺人能比的吗?
  •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文化传承吗?
  • 二十年前找撕葱也不行啊,去英国留学还是要钱啊。不如去杭州,死乞白赖跟着马爸爸
  • 有点东西
  • 梳理圈子清晰明了!辛苦了,其实努力活着,快乐永恒!!!
  • 还是拼爹拼爷爷呗
  •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 王宝强 小岳岳就是靠自己
  • 欧阳娜娜的爸欧阳龙,姑姑欧阳菲菲
  • 这篇文章70后才看的明白吧
  • 没家世没资源的,还是努力读书学习吧,至少往下掉的时候,能摔得没那么惨。
  • 全国最最能吹能弹能写能拍的,扎堆在首都。
  • 违背自己的本心,取悦一下别人。人生在世出人头地的都有一肚子心酸。最大咖老人家和人斗了几十年啊,其中也有无奈和妥协。
  • 我看到更多的是他们靠自身的努力~给我这样的条件我也做不来,因为我懒
  • 信息量好大,赞。
  • 能露出点脸的都是有家世背景的,没有背景想混个脸面的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路厮厮厮杀杀杀
  • 没有人脉,寸步难行。
  • 自古寒门难出才子
  • 说透了。。。
  • 谢谢小刀,中秋快乐
  • 家世、见识、人脉、努力…相得益彰
  • 最后一首歌太亮了
  • 第一,看过之后不要怀疑人生;第二,要“坚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第三,一定要努力噢;最后,还是要努力,再努力些,拿出吃奶的劲。因为我等生来低调。
  • 虽然资源倾斜得有点厉害,不过这群身处祖辈蒙荫的人还是拍出许多了不起的作品的
  • 我想看琼瑶
    写过,看往期哈
  • 冯小刚也不容易!
  • 出生条件好、有资源固然好,出生资源差、底子薄也无怨。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就是人生赢家。
  • 受教了
  • 正常,家风、家教很重要,加油!为子孙树榜样开大路
  • 都是真的精英
  • 既然提了诗与远方,写篇高晓松!
  • 拼不了爹也拔不出坑的,就安心做个好观众,闲时读读好文章,不忧不乐不喷青
  • 受教了 很赞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