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是所有人的国家,事业是所有人的事业 | 叶主任

2020-10-01

 

伴着窗外的夜色,喝上一口大红袍,又到了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

主任我坐在键盘前,和我的读者朋友们聊聊天。

主任我和单位领导请了一个三天的短假,在看玩升旗仪式后,便带着夫人和孩子,回了老家。

前两天,这个号没有更新,读者朋友见谅,主任我,实在是有点忙。力有不逮。

时政新闻,需要解读的太多,所以,请朋友帮我弄了两个号。不那么忙的时候,主任我会每天双更。

上个月底,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一次电视辩论结束了,看局面,是特朗普一边倒。

在同样姓华莱士,同样不知高到哪里去了的主持人的主持下,拜登打的简直让人没眼看。

这辩论,压根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2008年的危机余波,还没有到过去的时刻。生活的问题解决不了,人总是需要一个理由。

但是,享受惯了8小时工作制度的美国工人,拿着高时薪,总不可能再去扎进系统里,把自己重新困住。

但是,享受惯了当既得利益集团的美国银行,吃着美元本位的福利,总不可能再刀刃向内,去支持线上支付。

于是,再下行周期和疫情影响的双重打击下,无业游民弗洛伊德,拿出了一张假币。

明尼苏达的黑蝴蝶就这样席卷了全球。

保守主义的回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西方发展的顺风顺水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但是,检验制度的时刻并不是顺风的时候,而是逆风的时候。

如今,在疫情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下,美国正在一个大逆风的局里,这才考验被公知吹捧得很高的美国制度。

这场毫无意义的辩论赛,仅仅是个小节奏,值得注意的大节奏,是特朗普为什么能够肆无忌惮的说:

“没有人比我更懂”。

独走,是典型的脱离于集体利益最大化的一个行为。卖手机,对于手机行业来说,是赚钱的,但是,独走的贾跃亭就喜欢免费送手机。

这是因为他有别的算盘,他不想让卖手机的同行活。

他所以不想让卖手机的同行活,是因为,他本身不希望通过卖手机挣钱。

认为自己和贾跃亭是同行的手机商,属于一厢情愿。

是贾跃亭不懂得卖手机赚钱吗?显然不是,一个这样的人物,处在这样的地位,想要获得这样的信息,其实是易如反掌。

就像是特朗普,早就知道新冠肺炎很致命,消毒水也很致命,但是,就是要在台前以毒攻毒。

就像是苟局长,早就知道要按照运动员的培养体系来系统培养运动员,早就知道做体测会废掉很多运动员,但是,他还是要推出这么个标准。

就像是某控制着全国许多副部级大学的部委和某些导师教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知道,给学生待遇,给学生尊重,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早就知道,目前这样的培养办法,是无益于我国科研水平的前进的,但是,他们还是要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

这就叫做,你以为贾跃亭是来卖手机的,其实他盯着的是消费者全部的钱。

这就叫做,你以为特朗普是来为民请命的,其实他盯着的是他家族的荣华富贵。

这就叫做,你以为有的人是来振兴体育的,其实他盯着的是自己的权力和乌纱帽。

这就叫做,你以为有的人是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布置科研任务的,其实他盯着的是怎么捞钱然后跑到美国当世界公民。

臣等正欲死战,臣工以为,国家真的是所有人的国家。

但是,事实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国家。

臣等正欲死战,臣工以为,事业真的是所有人的事业。

但是,事实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事业。

一个领导在台上瞎指挥浮夸风的时候,看起来无比的油腻。

但是,下面迎合他的人,可不是在惯着他,反而是有求于他

带头独走的那个人,往往,是陛下。

也只有,陛下真的觉得,国家是所有人的国家,事业是所有人是事业的时候,一切才经得起考验。

也只有,既得利益集团真的觉得,国家是所有人的国家,事业是所有人的事业的时候,进步才没有那么困难。

最后,是学习强国时间:

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43 人喜欢

精选留言
  •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主任是代表体制内的多数,还是体制内的异类?
    多数。
  • 美国的民调和各种媒体都在说第一次辩论是川普输拜登赢,主任为什么觉得辩论是川普大胜?
    支持特朗普的人,不会看辩论。
  • 主任啊我以为你以为你号被封了给你烧了好多黄纸
    吓得我赶紧拉黑了你。
  • 主任,教育和科研领域独走问题确实如您所说。今年5月份国产航母研制总指挥出事,接着就是中科大核研所集体离职事件。某些势力裸官转移财产,霍霍完教育不够,还要鼓吹医疗跟着教育强民营,幸亏这次疫情主要靠公立医疗机构,否则还得继续吹呢。
  • 双一流硕士在读,研一实验室劳务300,研二500,研三没有,暑假劳务发个250恶心人
  • 苟局长之前搞教育的时候口碑就不好 不明白为什么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换门庭主导不同的重要部门 叹气
  • 作为导师,我要发言,研究生的津贴应该国家和学校来给,我作为导师,只有科研经费,其它没见到任何带学生津贴,一个国自然面上55万,就算培养三个学生,一个学生一个月给800,一年一万,三年三万,三个学生就是9万,这是主任心目中比较少的薪水,那提高到2000每月,一个学生三年就是7万二,三个学生就是21万6,三个学生要完成毕业课题,剩下的经费是不够的,更何况还有很多导师是没有国自然的,只有5万10万的课题,那怎么培养研究生?归根结底还是国家科研投入太少
  • 二十年前,他改变了中国 二十年后,他拯救了中国
  • 主任街道办的文章说到心坎,山沟里考出来的,普外科小小专硕,下班后兼顾做做实验,结果沦为小老板的工具人,感觉自己都不是人,小老板认为我们没有自己想法,每天重复的做着造假的科研,需要什么趋势就造什么趋势,身边人常说中国人搞科研,想要什么结果就有什么结果,科研不该是这样,研究也不该这样,我以为科研是纯粹的探求真谛,现在看来不是这样子的,博士也没必要读了。希望主任您闲暇之余能把注意力分点到我国医学的畸形发展的问题上,不甚感激
  • 科研圈,我在里面摸爬滚打十几年了。 至今交完房租 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同样是住在公租房的年轻人,看着别人奔驰宝马,我也想,但谁叫我是个“科研民工”呢。 我耐住了,但是优秀的同学们基本都走了。 “揭道办”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 他认为人民万岁,因而被人民诚挚的祝福万岁;他挽救了中国,也希望历史证明,人民也愿送他最诚挚的愿望。
  • 上海某高校,博士生一个月补贴1500,发十个月。泪崩
    这么低么,你怎么活下来的。
    我不会说,是老婆在养着33岁的我和两个孩子……
    哎,心疼。
  • 他从来就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而是一个最善于妥协的现实主义者,他不会等到理想主义顶不住了再妥协,而是一开始就在现实中寻找理想主义。
  • 道理都对,到了那个位置,从来不是认知问题,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取舍问题。
  • 支持川普的人不会看辩论,可是决定大选走向的是摇摆的那群人啊。 请问主任,本次辩论对处在中间的人有什么影响吗?
    没,墙头草不到投票前一周,始终是摇摆的。
  •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那么为什么还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呢,因为真的是为了人民,也就挽救了国家。
  • 主任中秋快乐!辛苦你们保家卫国!
    中秋快乐,阖家团圆。主任我仅仅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辛苦要讲给最可爱的人。
  • 又想起了主任前两天的话“他挽救了中国”
  • 动的是既得利益! “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今后拉清单……”
  • _(:з」∠)_ 主任,清华的硕士补助好像是一个月八百
    老师会给的,清华传统就是老师给。
  • 主任今天的文有些犀利了,站在全局看问题的主任,提出了该怎么做,可是,谁来解决去做的问题。。独走的,似乎永远,都根治不了。
  • 还以为主任被禁言了呢,害我担心好几天
    …这评论区,味不对。
  • 如今不少地方,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个硕士生,每个月的补助只有两千左右,一毕业,就要去社会的大风大浪里去,看着天天飞涨的房价,却要他心无旁骛做着忧国忧民的事业。主任呀,这里面不少人才,但硕士里水货可谓不少呀……要是都提高,终究还是浪费的多些,真心不如筛选些真正的人才
  • 左边羊城大学城某大学,有个大牛就是来混津贴的,来了没两年,带了个学生,学生没毕业,自己回m国了(大学在中国,已转籍)。期间跟学生说过各种类似“学校真垃圾”“大陆不行”的话。
    还有就是,文献看多了,就得会发现很多文章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做着重复的事,骗着国家的奖励。
    骗补贴可不就是独走。
    真心希望国家能多一点像陈薇院士那样的团队,干实事干真事。作为一名化工类研究生,没进到好学校好团队,明年毕业,现在找工作,只想干实事,水文章混奖励的事我真的做不到
  • 国科大的博士,我看到评论区的其他读研小伙伴都惊呆了,我们加上国科大、研究生部、老师,每个月有不到四千……一直不理解为啥要提工资,现在理解了。
  • 在看高山下的花环,中国是你的,也是我的
  • 隔壁是讲人才,其实生活不是大问题,房子才是
  • 主任文章看久了,成习惯了。有一天没看到还真觉着少了点什么。 主任的排排比句依然是如此有气势。文章笔力浑厚。 不过,我真忍不住要泼点冷水。 初心易得,利益难舍啊。
    初心易得,也是我写过的。
  • 之前身边有人还是学霸一直拿发达国家的进程来对比,说以后咱们也会如何……当时总觉得哪里不对,现在明白,我们是我们。
  • 京城央企干了七年多的研发,评了高工,每天加班写项目书,申请科研经费逾亿,但七年间工资从两千到四千多,什么地方的房子都买不起,毅然跳槽。现在在体制内,虽然待遇仍然不太高也没职级并行后提拔的希望,但压力小多了。在两种部门的感受就是科研人员和基层人员的待遇真的需要提高了。不为升官发财,只求安心专心为工作,螺丝钉不稳定,大机器早晚要出问题。
  • 说特朗普很offensive很用力很主动,可以,但是说拜登没眼看不敢苟同。两人都是在吸引自己的既定选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评论区也完全是按照支持/党派来划分,基本没有理性的讨论。反而是拜登有力回击了sleepy Joe的美名,给个及格不过分吧?
    拜登呢选民,无求于拜登。
    此话怎讲
    他们对拜登的要求就是击败特朗普,拜登争取不过来对面的选民,就输了…
    余下1条
  • 所以现在杭州买房摇号都向人才倾斜
  • 忠言逆耳,估计要炸号了
    嗯。
  • 老贾这个例子举得好,最后下场也挑明了。
  • 一切皆有因,各个层面皆如此。最本质的基础,考验后,事业与国家发展旺盛!
  • 随便一个博士都会有科研项目,只谈1500的补贴,不谈几十万的项目,呵呵哒!
  • 老头们吵完,几个号都是避而不谈,这后面力量得多大。跑去看英文的,难读不说而且全凭屁股,各说各的。还是主任这里舒坦
    主任我,不怕啊哈哈哈
  • 再说研究生,都说研究生待遇低,这是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在如今研究生大量扩招的背景下,许多研究生连基本实验操作都不过关,基础知识不扎实,更有甚者,连跟导师沟通都成问题,连讲给他听都不能明白,更不要说让他去独立思考和创新。说得不好听,就是学徒,还是让师傅气得喷血的那种。最后就是累死导师才能让他勉强毕业。请问这样的研究生应该给多高的待遇才合适?而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学校有各种奖学金可供他们去申请,他们是没时间没精力也没必要抱怨待遇差的。当然,科研界也是个圈子,是圈子就有圈子里的灰色,这就不是我等小虾可言之事了。只是看到太多一味抱怨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待遇差的,而我又正好身处其中,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表述一二,同样是片面之言,但也算是一种声音吧。
    兼听则明,上墙。
  • 2005年-2008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研究生,那时候的补贴就是一个月12500港币,还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待遇 不然谁有心思去安心做研究啊 做学问啊
  • 从来只是默默地看,从没在主任这里留过言,但这次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因为我也是众多科研人员中的一员,我也是研究生导师中的一员。这留言可以不上墙,只为说给主任听,或者只为说,不为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研究生鸣不平,为科研人员鸣不平,这是好事,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待遇的确整体水平不高。但我要说,在我身边,待遇不高的人都是能力不太强的,比如我。而那些能力强的,待遇并不差,一年总收入几十万的教授并不少见,甚至收入过百万的也不是没有。特别最近几年,年轻的引进人才,安家费上百万,三十几岁刚工作就住进别墅,还能说待遇不好吗?除了旱涝保收的薪水以外,拿基金有奖励,发文章有奖励,发专利有奖励,文章引用高有奖励……你看,科研能力都能换成收入。而那些收入不高的,就是没有这些科研产出,倒也不是没做事,但是是做不出事的人,这部分人,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在少数。而抱怨收入少的,往往是这部分,因为那些能力强的,没时间没精力也没理由去抱怨,他们的收入不少。抱怨的那部分,其实是可以另谋高就的,没人拦着,但他们为什么一边抱怨,一边又不走呢?呵呵,也许到了别的地方,除了抱怨,他们仍然做不出什么。当然,那些评上“学者”拿着年薪的人中,也不乏拿着钱没做出什么事的,享受着比别人高得多的待遇,却没比别人多做多少贡献,这对于国家而言就是浪费。所以“学者”待遇终身制,真的要改一改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不用做事就能拿到钱的话,谁还累死累活地做?
  • 其实我觉得还好,15届双一流大学研究生期间,国家每月补贴500,学校补贴200,导师发300。虽然总体补贴不多,也覆盖不了每月2000+的花销,但是再加上每学期拿的奖学金,均摊到各月还是差不多够的(25岁之前学生时代需求并不怎么高) 我觉得经费/钱还是要用到刀刃上,好一些的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等等都价格不菲,就是得考虑下应该如何引导/激发学生创新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允许实验团队有一届传一届的照搬照抄。
  • 我爱看主任的文章,外有国际时事,内有政治风向,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具体人物,譬如最近的苟局长就有点不妙啊。太直言不讳了,我喜欢😍
    爱看文章就好。
  • 我的专业是芯片设计,现在在上海,来了之后想起来本科老师说过的,真想做技术,一线不是很合适,除非家里很有钱,真正钻研需要真心钻进去,没有其他后顾之忧
  • 主任啊,被大学无奈的规则霍霍的基本保研无望,在拼命学习力求考研,但是,看了文章和评论区里面。。。唉,研究生……
    加油加油,你可以的。
  • 水平不够,很少留言 国庆今天突然想说说。嘉靖算自己内库的小算盘,内阁也就嚯嚯嚯独走了,大部分都这样了,小群体才成了海瑞
  • 作为导师,我想说: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大概有百分之一是真正的创新思维就不错了(爱因斯坦那种也许是因为突然被电了脑子的天才例外),百分之九十九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胡思乱想。 年轻学生所思所想都是创新思维,都那么能,还要导师干嘛? 钱学森也需要冯卡门! 好导师能充分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鉴别真正的创新思维,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其真正创新思维的十之五六,水平一般的导师能实践其中的十之一二。这也是培养研究生的真实过程。 至于研究生补贴,国家学校导师三个方面来源,合计博士生约4000,硕士生约1700。有些做横向的导师,正常也会给学生额外补贴,多少看导师品性了。双非学校的不要过来说没这么多! 当然,无论导师还是学生收入,我认为都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至少翻倍!起码研究生补贴要比在工地搬砖赚得多吧。 另外,那个说博士生都有项目的,你是火星来的吧!
  • 文章写的很好很正面,但是因为读者群体的缘故,很多人关注研究生津贴,评论方向就偏了,与主任的思路有违了
  • 人是自由和向上的,要善于引导,落实制度,情怀,保障。保护私有产权,不要搞非法的追缴,留住资本和富人。国有科研机构及企业要鼓励科研创新,不要吃大锅饭,要树立典型人物。鼓励科研人才及学生下海经商,风投可以跟上。
  • 我是一个985的博士生,在我之前的师兄师姐们,硕士每月国家500+导师500,博士每月2850。从我这届开始博士涨到了每年58200,据说今年硕士也要涨。
  • 科研当然要有好环境!做科研的主力军是谁?导师群体+研究生群体。只看一边可不对。来看看真实情况吧!全中国的大学有多少,大学教师群体(注意,不只是教授,更不只是顶尖的教授)的具体工作压力、具体收入情况又是怎样?他们中间有多少人手握大把经费,又有多少人等米下锅?只看见最顶尖地方怎么行?那些真实存在的中层和底层高校里,勤恳工作的导师们,有多少收入?他们的苦,主任你,真的了解吗?难道中层和底层教师们的辛勤工作都是在浪费国家经费么……所以结论是中国科研只需要C9+中科院+100万博士生么……如果真是如此,那反而是让研究生们成为奴隶的最好办法……
  • 再站在研究生们的立场上说一句话:经济来源独立于导师,才能(至少在经济上)不用做导师的奴隶。怎么才能让研究生们的经济来源独立于导师呢?那就是钱从政府、学校等渠道直接来,而不从导师们那里来。导师们的实际情况是10-20%的学校、学科、导师们占据80%的经费,80-90%的学校、学科和导师们只有20%的经费——让100%研究生有足够的条件固然是对的,也是好的,但80-90%的导师们……他们是曾经的研究生,他们的现状就是研究生看见的未来。他们没有努力工作吗?他们没有面对房价吗?他们得到了多少尊重、多少关怀呢?沉默的大多数罢了。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