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欲女神”的桃色往事 | 万小刀

2020-08-27
一、
 
 
1990年,张雨绮才3岁时,父母就离婚了。这位山东女孩,那时还不叫张雨绮,叫张爽,之所以后来改名,都是因为某个卫生巾。
 
那时候,跟母亲相依为命的张爽,尝够了贫穷的滋味,但娘俩再苦,都不愿向张父讨要一分钱。
           
母亲还教育小张爽:“有困难的时候可以靠男人,但男人有时候是不可靠的。”这样的言传身教,造就了后来“独立自信”的张雨绮。
 
然而她还叫张爽时,其实并没这么潇洒。
 
从小缺失父爱的她,注定是被人欺负的对象,9岁时就因长相出众,被同学冠以“小狐狸精”的外号。
 
为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剪掉长发,脱掉漂亮的小裙子,以短头发、运动服等“假小子”的打扮来面对同学。
 
直到上了中学,她才意识到,自己的美貌并非被骂的原罪。
 
于是,她开始恢复女生的打扮,大胆做自己。初一报道那天,俨然校花的她,很夸张地引来不少高年级同学慕名围观。
              
然而不久,电视上一个卫生巾广告播得很火,一天到晚“爽啊爽”的,母女俩觉得太特么烦了,于是张爽就改名张雨
              
此后,初具少女娇俏的张雨绮,为帮母亲减轻压力,跑去肯德基打工,不料命运的齿轮,就在这里轰隆隆地转动了。
 
2002年,15岁的张雨绮正在拾掇客人吃剩的残羹冷炙,一位女士忽然抓住她说:“你,星期天来找我!”
 
张雨绮诧异地问:“找你干嘛?”
 
女士说:“肯德基内部招聘广告女郎,给你拍广告!”
 
没想到后来,这组广告被周星驰看到了。
 
当时星爷正在筹备《长江7号》,看到广告里弯腰对小孩子说“肉要吃,蔬菜也要多吃”的张雨绮,被她的笑容打动,当即对手下人说:“去,把她找出来,签下她!”
              
先经历一轮面试,通过后,张雨绮才被正式邀请与周星驰见面。
 
那天,她早早起床,化了一个正流行的烟熏妆。这是她跟朋友商量的结果,以为这样,能让她的单眼皮看起来深邃一些。
 
大奔直接开进学校,张雨绮被接走,送到宁波的酒店。
 
没想到,刚一见面,40岁的周星驰就对15岁的张雨绮说:“请你把化妆都擦掉。”
 
 

继续阅读““纯欲女神”的桃色往事 | 万小刀”

美国真的是近代对中国干坏事最少的列强吗? | 新潮沉思录

2020-09-01

有人说美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干的坏事相对最少的列强,还对中国做过不少好事,这个说法颇有市场,经常出现在互联网上。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这不过是为了讨好美国人的托词罢了。近代列强对中国只有坏和非常坏的区别,但美国肯定不是对中国近代做坏事最少的列强。可爱的意大利或许才是,只是他不够强,没人想去套近乎罢了。美国人确实对中国人做过一些好事,我们还曾经是盟友,可一转身,美国人就在中国人背后捅了一刀并成为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差点让中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应该说,近代中美之间恩怨交加,确实是列强关系中最复杂的一个,也最好诠释了西方列强的本质与弱国的无奈。直到今天,还有人老是幻想跟着美国人吃肉,却不知道新中国的建立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实际上是把中国从美国所主导的近代最大危机中挽救了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近代中美之间的恩怨情仇,这差不多也是半部美国史。

 

继续阅读“美国真的是近代对中国干坏事最少的列强吗? | 新潮沉思录”

为上帝造吸尘器的人 | 瞎爷

2020-09-02

今天是9月2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我对于中元节一向无感。

 

无感的原因是我小时候生活在北方农村,我印象里,我们老家的习俗里,没有过中元节的习俗。

 

童年印记对一个人的影响特别大,大到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底层思维逻辑。而底层思维逻辑,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选择。

 

有人把这归结为原生家庭,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儿。

 

意思是一个人童年的印记,会长久地影响一个人一生。就像很多贪官,在落马后痛哭流涕,说自己小时候家境贫寒,好不容易有了今天,没想到自己放松了思想约束,所以堕落了。

 

其实,正是童年的家境贫寒,才会有后面的补偿逻辑。

 

耶鲁大学知识社会学教授曼海姆有一个“少年镜像”理论。一个人在成长阶段所触及的“人格崇拜”或“精神依赖”将贯穿其一生,并在获得绝对支配他人的权力时,一一释放出来。

 

想想现世的很多事,似乎都能为这段话找出例证来。

 

继续阅读“为上帝造吸尘器的人 | 瞎爷”

做小三VS做原配:谁的代价更大? | 陆拾一

2020-09-02

陆拾一 LUSHIYI

《做小三VS做原配:谁的代价更大?》

Part.1

女性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做小三,代价太大了。

 

换言之,女人要正儿八经地恋爱,要做就做明明白白的原配。这样的立场是正确的,健康的。

 

原配和小三,一直是对立的两种生物。做小三的代价的确很大,那与原配相比,哪种身份的风险更高呢?

 

以前把小三和原配相比较,这是大多女性不能容忍的。小三这两个字儿,生来不光鲜。原配则符合情理与法律,正统怎能与邪道相提并论?

 

可我愿意相信各位都是有独立思维的女性,能够客观而成熟地接受这两种身份所对应的不同效应。

 

这篇文章源于一个读者留言咨询的问题,她在懵懵懂懂的时候做了小三,随着年份越长,她越想坐到正室的位置。理由是,小三没名没分,风险和代价太大了。只有原配的位置,才能让她高枕无忧。

 

很想写一写小三和原配。先说两个真实故事——

 

继续阅读“做小三VS做原配:谁的代价更大? | 陆拾一”

吃火锅调三碗小料,也需要你暗访吗? | 万小刀

2020-08-29

 

图:娜丽·布莱   作者:雷斯林

一、

 

关于节约食物,最近迷惑新闻频出。

先是我们之前已经吐槽过的“N-1”、“N-2”接近攀比式的比赛:

(注意,这里不是十个人点八个菜东北菜量大,而是十个人点八个人吃的菜。)

然后又看到这种把吃不完的烤肉退回去消毒了重新卖的新闻宣传:

这种小伙子的包子掉到了公交车的地上脏了不能吃。小伙把它扔到垃圾桶里,结果周围人争相要把这个包子买下来的,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继续阅读“吃火锅调三碗小料,也需要你暗访吗? | 万小刀”

蔡莉终于“下课”了 | 万小刀

2020-08-28

 图:武汉市中心医院   作者:燕梳楼

晚上6点多宣布调整,午夜12点多发布消息。
昨日晚间,全民打卡半年多的武汉中心医院蔡莉,终于“下课”了。
这个时间点的选择,煞费苦心。
显然,有关方面不愿意此轮人事调整引发太多的舆论关注。
但以蔡某人的热度,估计她任何时候出现都发引发全民围观。没办法,名气不允许。
何况此轮调整,只是宣布了她不再担任该院书记。其它一概语焉不详。
是不是更加让人好奇?
我不关心接任者,我只关心她为什么下课,下课后去哪儿。
是去她该去的地方吗?

继续阅读“蔡莉终于“下课”了 | 万小刀”

毛时代的大战略丨从地区性大国到全球性大国! | 岱岱

2020-08-31

今天,岱岱填坑。

填坑前,为了让瓜友们拥有上帝视角和全球大格局观,岱岱有必要交代清楚那个十年外交破局的历史定位。

 

首先,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硕果仅存的那家,虽然在历史上长期是东亚无可动摇的主导,但是在全球格局下看,东亚毕竟是全球一隅,古代中国主张华夷之辨,无法有实质性外交思想的萌芽,郑和下西洋的步伐也故步自封,东亚朝贡体系也只是象征多于实质的地区性体系。

 

两千年中的中国,是长期的地区性大国,虽然文明传播影响范围达到全球,但利益和眼光未能望向全球,古代中国并不是全球性大国。

 

全球性大国只有工业革命后技术发达后,世界市场形成后,才能出现。

 

西方在工业革命和全球殖民后,的确涌现出了英国美国苏联等全球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下棋布局,扩张本国利益链条,并出现了陆权说、海权论、地缘政治论、意识形态外交等全球视野下指导外交的现代理论。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曾如此自豪的说道: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这就是成为全球性大国的诱惑所在。

中国一直是地区性大国的尴尬地位,和我们辉煌的千年文明十分不匹配,也对我们在国际社会争取国家利益十分不利,而最终让中国文明第一次打破这一尴尬局面,第一次让中国从地区性大国跃升为全球性大国的,正是我们的毛主席。

 

继续阅读“毛时代的大战略丨从地区性大国到全球性大国! | 岱岱”

美欧中日印 | 顾子明

2020-09-01

简单聊一下昨天留言区说的美欧日中印的关系。

跟历史上对应的关系类似,随着进入到新时代,曾经亲如夫妻的中美伴随着美国从开放转向民粹,关系迅速激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非常危险的,欧洲跟美国有着近乎一致的基本盘,日本虽然跟我们渊源颇深但却是美国的铁杆小弟,与美国日本关系密切的印度则一直觊觎着中国的位置想取而代之。。

尤其是随着抗疫救援的爆发,蓬佩奥的远征,让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激化。

而在这种激烈的冲突下,文官的“三思”就体现出了价值,先躲起来,等到别人都跳出来之后,把威胁都展现出来后,再动手。

而历史往往踩着相似的韵脚。

继续阅读“美欧中日印 | 顾子明”

Tiktok的奉旨限制出口 | 顾子明

2020-08-31

8月28日,商务部、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8月30日晚间,字节跳动称已经关注到这一消息,将遵守相关规定处理技术出口业务。

一时之间,随着国家的出手,tiktok的出售再次出现变数,不出意外,这笔交易得拖到美国大选之后了。

今天政事堂就从底层逻辑上,谈一谈为什么tiktok的技术也会被限制出口。

继续阅读“Tiktok的奉旨限制出口 | 顾子明”

“电影教父”的江湖往事 | 万小刀

2020-08-26
来自专辑
商界大佬

一、

 

1983年,30岁的韩三平准备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走之前,跟28岁还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做临时演员的张国立说:

“国立,老子要去电影学院上学了。等老子当了导演,第一部戏就找你当男主角!”

张国立听到这话十分高兴,却没想到后来的事情出乎想象,两人还因此“结下了梁子”。

 

韩三平1953年出生在四川省旺苍县,父亲韩正夫是一名老红军,“文革”期间担任四川省林业厅厅长,浩劫结束后担任省科委主任、省顾问委员会常委。
在“北电”导演进修班,一共9个人,黄建新是班长,韩三平是支部书记,两人比同学更多了一层“搭档”关系,所以黄建新后来成为韩三平的导演,自然不足为怪。
那时“北电”导演进修班条件有限,学校没条件放电影,韩三平他们每次看电影,都要花4个小时时间,从朱辛庄跑到小西天。
看电影有没有花钱不清楚,但韩三平却找到了“免费蹭车”的好办法,有点像坐“霸王车”。
有时难免会碰到拳头硬的人,而韩三平也不是一个怕事的人,拳头来了就用拳头再打回去。
这种强硬风格,多年以后,也被韩三平用在管理电影市场上,从而引发不少争议。
1984年,在“北电”镀完金的韩三平,回到老单位峨眉电影制片厂,被当做年轻干部来重点培养,很快就被提拔为副厂长。
然而,韩三平刚上任时,正是厂里最艰难的时候,内忧外患,他面临着极大考验。
 

继续阅读““电影教父”的江湖往事 | 万小刀”

吴倩莲:“第二眼美女”的唏嘘往事 | 万小刀

2020-08-24
图:吴倩莲  作者:1号唠嗑员
提到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女星,堪称是一个时代的最美回忆。
每一个美人都风姿卓越,靓丽迷人,成了荧屏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扎堆的女神中,吴倩莲则属于最不同寻常的一位。
 
她以“高冷女神”的气质,成为了娱乐圈中一个另类独特的存在。
 
所以很多人也都说她是“第二眼美女”。
 
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吴倩莲的:
 
“她不施脂粉却清纯依旧;不披挂金属却光彩照人;不事张扬却令人过目不忘。”
 
而且在单眼皮女神中,也只有两个人让人念念不忘。
 
一个是歌坛林忆莲,一个是影坛吴倩莲。
 
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女星,这些年我们已经听不到关于吴倩莲的任何消息。
 
甚至有网友也把吴倩莲列入了娱乐圈“失踪人口的”的名单里。
 
她的最后一次报道,还是停留在2012年,被媒体拍到和家人乘坐经济舱去成都旅行。
 
如今早已退出娱乐圈的吴倩莲,行踪低调,从不露面,活的像个隐士一般。
 
也让无数人都快要将这个气质女神给渐渐遗忘了。
 
这些年,神秘的吴倩莲怎么样了?

继续阅读“吴倩莲:“第二眼美女”的唏嘘往事 | 万小刀”

中国不是苏联 | 叶主任

2020-08-31
蔡英文赌命的艺术是越来越高超了,先是美军的加油机给台湾的军机空中加油,又是美国的侦察机疑似从台湾岛起飞,这样的行为,是在赤裸裸的挑衅中国的主权,将大陆和台湾推向战争边缘。
 
在这里,主任我并不想说什么,因为,实在是无话可说。
 
念经是不能将敌人念死的,就像是哭不能哭死董卓。
 
扫帚不扫,灰尘不会自己消失,天天意淫,也意淫不来祖国的统一。
 
祖国必将统一,祖国也必然统一,既然蔡英文不想放下武器好好谈谈怎么进政协的问题,那就只好在功德林里给她安排一间屋子。
 
所以,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结论就是没有。
 

继续阅读“中国不是苏联 | 叶主任”

明尼苏达的黑蝴蝶 | 叶主任

5月30日

在5月26日的文章《波拿巴主义》中,主任我预测到了最近美国的变化。
 
国家在无可调和的两个阶级里试图左右逢源。
 
在无可调和的时候,就会对外输出矛盾。
 
在5月27日的文章《告别贫困》中,主任我谈了一下我们未来重点的工作——防止返贫。
 
因此,脱贫后最大的风险,是返贫。
 
今年要做的工作,也是这个,防止返贫。
 

继续阅读“明尼苏达的黑蝴蝶 | 叶主任”

算了,你退学吧 | 揭道办

2020-08-31
伴着窗外的夜色,又到了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主任我坐在键盘前,和我的读者朋友们聊聊天。
 
从明天开始,主任我,要持续加班几天,有些事要处理,因此,单更三天。
 
今天,就随便谈谈吧……
 
主任我今天写在香山的文章,我看完留言,发现没有人读懂了……
 
写一篇文章解释,又发不出来。
 
索性打开新闻,发现西电请退了一些联系不上的博士生。
 

继续阅读“算了,你退学吧 | 揭道办”

经济学底层思维告诉你,为何要限制抖音出口 | 牲产队

2020-09-01

上周咱们出台了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在数据和数据运算出口方面做了极大地限制。

这个目录的加速出台,其实指的就是字节跳动公司。

前几天我们用很多政治的逻辑去解读为什么要阻止字节跳动被出售

今天我们换个角度,用最底层的经济学原理告诉大家:

未来数据和数据处理能力,在21世纪的数据战的可怕之处。

继续阅读“经济学底层思维告诉你,为何要限制抖音出口 | 牲产队”

为梦想再窒息一次 | 王朴石

2020-08-31

今天上午10点,阿里拍卖网上挂了3天的北京市辛庄一街26号院2号楼10层1单元1101室,在七万多人的注视下,以2420万元成交了。

 

这套本属于甘薇的豪宅,在3天时间里经过了102轮出价。

 

总价超过2030万以后,就只剩E5735和G1596两个人了。二位互不相让,从昨天早晨举到了今天早晨,把房价又硬生生举高了400万。

 

编号E5735的竞买人叫杨小文,离拍卖结束还剩一小时,G1596叫价2413万,38秒后,杨小文举牌2420万,历经46次举牌,终于击溃了大G的心理防线。

 

辛庄一街26号院,就是泛海国际在北京著名的豪宅项目澜海园。2008年开盘的这个小区,开盘价就卖到了三万二。

 

东四环边的澜海园紧靠朝阳公园,周围聚集了众多豪宅项目,这里的业主非富即贵,撒贝宁、黄渤、姚晨、李湘都是这里的业主。

 

甘薇和老贾顺风顺水时,业主们经常能在小区里见到她的闺蜜们,比如李小璐。李小璐生甜馨的时候,甘薇是第一个抱孩子的,因为小璐说:

 

你命好。

 

继续阅读“为梦想再窒息一次 | 王朴石”

九月,凭什么对你好一点儿? | 瞎爷

2020-09-01

今天是9月1日,开学的日子。

 

八戒一大早送儿子去学校,看见金莲老师和校长站在一起,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和家长。八戒没敢上前,只是远远地望了了一眼,然后给金莲老师发了一条微信:

 

九月,请对我好一点儿。

 

印象里,每个月的第一天,八戒都会在朋友圈里发这样一条消息:

 

x月,对我好一点。

 

一开始不明白,后来读了诗人林白的《过程》,才算明白,为什么八戒这样念念不忘:

继续阅读“九月,凭什么对你好一点儿? | 瞎爷”

王珞丹的丹,白百何的白 | 万小刀

2020-08-26
图:白百何、王珞丹  作者:一心
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风靡南北,正式开启属于于赵宝刚的电视剧时代。那几年,赵宝刚拍戏,就等于造星工厂,捧谁谁红。
有两个女孩都获得了赵宝刚的青睐。她们的反应,却有天壤之别。就像她们的名字,王珞丹的丹,白百何的白。
2004年,赵宝刚跟北电还没毕业的王珞丹说:“你来我这演吧,《给我一支烟》。”
一身学生气的王珞丹被从天而降的馅饼砸懵了,忘了自己已经接了汪俊导演的《阳光像花一样绽放》,就应下了。
很快,整个北电都知道有个黑瘦的小妞要演赵导的戏。
没过几天,赵宝刚觉得不对,说你还是先拍汪俊的,咱们下次。
王珞丹气得直哭,一个电话打过去发脾气:“你们大人都是这么不讲信用的吗?你让我脸往哪儿搁啊?”
说完“啪”就把电话撂下了。
人家白百何可做不出这种鲁莽事。
2008年,白百何刚生完孩子,跟随陈羽凡,在佟大为的婚礼上遇见了大佬赵宝刚。
白百何毕恭毕敬,老老实实回答赵宝刚的问话:“生完3个月,还在喂奶。也可以不喂了,马上进组!”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有一个名句:“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白玫瑰和红玫瑰,看上去是冤家,是对手。细究下来,却是互为映衬,少了对方,就不完整。
王珞丹的丹,和白百何的白,也大概是这个意思。
她们俩,一个生日是1984.01.30,另一个是1984.03.01。

继续阅读“王珞丹的丹,白百何的白 | 万小刀”

“小章子怡”童瑶的瓜 | 万小刀

2020-08-24
来自专辑
情史
一、
 
童瑶考“中戏”不是因为张默,而是因为一个大她19岁的男老师。
1985年生于昆明的童瑶,父姓童,母姓姚,故名“童瑶”。11岁时,天生丽质的她身高超过1米6,正赶上中国歌舞团艺校赴云南招生,考上后便去了北京。
但在北京仅待了1年,因学校不上文化课,童瑶又在知识分子父母安排下回到昆明,考入昆明文艺学校,边学习文化课,边练习民间舞,顺带还学了葫芦丝。
艺校5年,童瑶常跟随学校到处演出,但是多数时候不受重视,很少能有独舞的机会,这意味着她很难有出头的一天,于是在父母建议下,准备进一步深造。
苦闷彷徨的日子里,童瑶偶然间看了一部电视剧《黑冰》,剧中扮演大毒枭“郭小鹏”的王志文,风度翩翩,演技精湛,深深地打动了她少女的心。
后来她听说,大她19岁的王志文是“中戏”老师,便下定决心要考“中戏”,想着成为王志文的学生,就能亲身体验一把“郭小鹏”的风采了。 
到了2002年,37岁的巩俐已扬名国际影坛,23岁的章子怡也凭借《卧虎藏龙》打开了好莱坞的大门,这时,17岁的童瑶去“中戏”初试。
监考老师一看到她,就明显一惊,然后揉了揉眼睛继续看,说:这不就是小号巩俐、大号章子怡吗?你来吧,来了中戏,她们就都是你的师姐! 
而当时,童瑶除了“中戏”,还在老师建议下报了“北电”,结果,“中戏”才二试时,“北电”的三试结果已出。
顺利通过的童瑶被“北电”老师嘱咐:你别考中戏了,回家准备一下文化课, 200分就能录取!
然而那时的童瑶,一心惦记着比他大19岁的王志文,义无反顾地放弃“北电”,选了“中戏”。她没料到,在“中戏”,一场阴错阳差的劫难,正在等待着她。
 

继续阅读““小章子怡”童瑶的瓜 | 万小刀”

摸可以,不要乱摸 | 叶主任

 5月16日
 
 
刚吃饭回来,本来以为今天的局还是和几个酒肉朋友,来回炫耀逢场作戏。
 
没想到今天的局有个红人,竟然一见如故,扯东扯西,就扯到了他提点过的小辈好几个都得了提拔这种事情上。
 
说到前两年某处工地出事,撸下来的那个如何保了自己秘书,言谈间满是惋惜。
 
谈兴来了,点就晚了。饭吃晚了,文就短了。
 

继续阅读“摸可以,不要乱摸 | 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