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一个投资界的童话故事 | 拆姐

2020-09-21

第一次注意到张磊,是因为一则谣言。

 

十年前,在投资圈崭露头角的张磊,向耶鲁大学开出了一张8888888美元的捐赠支票。几乎在同一时间,步步高段永平夫妇向母校人民大学捐赠了3000万美元。段永平的夫人1990年毕业于人大新闻系,同一年张磊就读于人大国际金融系本科。

 

两则新闻本没有联系,但放在一起,难免让人产生对比和联想。向母校捐款是成功人士独有的高光时刻,但在两位杰出校友心中,感恩的顺位明显不同。中国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再次为别人做了嫁衣?这些质疑,让回国创业的张磊,第一次深陷舆论争议中。

 

有两位同样毕业于耶鲁的留学生夫妇,看见网上对张磊的争论,有感而发,在某论坛上写了一篇文章。文中,他们对张磊的捐赠行为表示了理解,并分享了自己在国内如何受到冷遇,被有关部门刁难,却在人生低谷时收到来自耶鲁的录取信,收到全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最终通过留学改变人生的故事。

 

这篇文字切中了许多人的痛点,传播很广,却越传越离谱,添油加醋之后,它变成了张磊向耶鲁捐款的“内幕”。这两个陌生人的经历被套在了张磊身上,变成了他选择给耶鲁捐款的理由。大多数人显然更趋于相信,一定有某种特别的原因,让这位投资界大佬在有所回馈时厚此薄彼。这个叫张磊的男人,是不是在国内受到了什么委屈?

 

这则谣言到现在都没有被澄清。张磊更愿意用实际行动去消解质疑。近些年,张磊与他的高瓴资本在教育事业上投入颇大。2011年,他资助人民大学筹建高礼研究院;他在故乡河南资助建设百年职校;他还是西湖大学的创始捐赠者。2017年,张磊更拿出3亿人民币的捐款,作为母校人大80年校庆的贺礼。

 

但8888888这个数字以及它背后的中国式寓意,显然更能代表张磊在成功之初的心路。这就好比一个大学生,把毕业之后的第一个月工资,交给了自己的父母。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耶鲁,在张磊心中究竟有着怎样绝对的位置,无可替代?

 

直到最近,读完张磊新出的《价值》一书,我多少理解了张磊,也明白了他不去澄清谣言的原因。

 

霸榜了各大书店的《价值》

耶鲁从某种意义上再造了张磊。这种再造之恩,直接决定了张磊的整个后半生。

 

如果没有选择留学,这个从河南驻马店走出来的高考状元,从人大毕业,进入央企工作,在体制内层层晋升,依旧可以过一个足够体面、足够安稳的人生,但那绝对不是张磊。

 

这些年,张磊和他的高瓴资本,成功得具有魔幻色彩。只用了十五年,高瓴管理的基金规模,从最初的2000万美元,增加到近5000亿人民币,急速成长为亚洲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腾讯、百度、京东、爱奇艺、去哪儿、美团、百丽国际、百济神州、药明康德、普洛斯、格力电器……近些年的热点行业及现象级公司,背后经常可以看到高瓴的身影。

 

伴随高瓴的雪球式成长,张磊也收获了极高的声誉、地位和个人财富。

 

然而,跟投资界那些名声在外的前浪们相比,张磊就像一个半路凭空杀出来的人物。他背景神秘,风度不凡,他出手精准,招式凌厉。他迅速开山立派,纵横捭阖,抢了许多人的风头。一直到最近几年,他登山滑雪,出海冲浪,陪孩子跳拉丁舞,他走上讲台布道,关起门来著书,好像没费什么工夫,就站着把钱挣了。张磊成功的路径,是所有投资人都梦寐以求的那种,甚至有点不太真实。他的成功很难复制,更像一个童话故事。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可以归因于在耶鲁校园里的一次奇遇。

 

1999年,正在勤工俭学的张磊,穿过一条美丽的林荫小路,来到耶鲁一座不起眼的老旧小楼,面试一个办公室的实习生岗位。正是这次面试,张磊结识了耶鲁大学基金会的管理者大卫·史文森。这位史文森先生可不简单,他是美国最著名的投资人之一,因为厌倦了华尔街而退隐江湖,晚年专注于帮大学管钱,俨然一个校园里的“扫地僧”。

 

史文森把张磊带进了投资的大门。2005年,张磊回国创立高瓴,英文名Hillhouse,正是指引他走向那扇大门的林荫小路的名字。

 

然而起步并不容易。在中国,没有哪个机构或个人,会放心把巨额资金委托给一个只有三十多岁的名不见经传的海归。那个时候,中国的PE投资市场还没有建立多久,相对完善的合伙企业法要到2007年才修订施行,受托人责任并不见得有多神圣。

 

这个时候,又是耶鲁,助推了张磊一程。史文森带着两千万美金,成为高瓴资本最初的种子基金。

 

不要小瞧了这笔钱。比两千万美金更珍贵的,是耶鲁及其背后的美国大学基金江湖对张磊的信誉背书。紧随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大学的捐赠基金也陆续注资了高瓴。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长钱”,他们把钱给到你,就代表长期看好你,而且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投资机构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礼物。

 

美国的大学制度跟中国不同,他们极少能获得财政拨款,办学所需资金基本来自于各届校友与社会人士的捐赠。每所大学都有一个成规模的捐赠基金,由专人负责打理这些钱。这些学校大多是百年名校,耶鲁甚至有三百余年历史,这些基金及其背后的人,是美国真正的Old Money,他们实力雄厚,而且着眼于长期收益。

 

这些大学捐赠基金,正是所谓的“常青基金”。基金的管理者与出资者们约定,只要是有价值的投资,无论什么领域何种形式,都可以做。这给了基金的管理者一个非常自由的施展才华的空间。这些,深刻影响着张磊和他的创业构想。

 

高瓴资本,一度被认为是美国大学基金在中国的代理人。张磊的专注点,也不局限于二级市场,还做一级市场,甚至切入到更早期的风险投资。他正试图把高瓴打造成国内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常青基金。

 

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所推崇的“长期主义”,推崇“与时间做朋友”的价值投资,推崇“动态的护城河理论”,其思想脉络皆来源于此。归根到底,他背后的出资人,是一帮愿意与时间做朋友的“长钱”。

 

其实有耶鲁背景的投资人不少,红杉资本的沈南鹏也毕业于耶鲁。但没有谁像张磊这样,如此深刻地镌刻着耶鲁的烙印。

 

有美国大学基金加持的高瓴,可以轻松地从海外资本市场上募得一批美元。高瓴成为一只具备实力的美元基金。但这还只是第一步,募资,只是储备弹药与粮草,如何寻找优良的投资标的,才是真正的战斗,才是最考验投资人眼光与能力的地方。

 

做投资,简而言之就是“募投管退”四步曲,即募资、投资、管理、退出。其中尤以“募”和“投”最难,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需要便宜的钱,长期的钱,多多益善。而靠谱的标的,应该具备高度的成长性,能接受股权投资,而且不止于财务投资,因为真正的PE都会介入管理。最关键的还是,能否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

 

高瓴起步的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方兴未艾,整个世界都被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十倍速的方式改变,张磊踏准了时代的节奏。高瓴早期最具标志意义的投资有两个:在二级市场低价买入了腾讯,在一级市场低价入股了京东。

 

这让高瓴赚了不少钱。尤其是京东,刘强东和张磊同为人大的校友,在京东早期最烧钱的时候,刘强东找到张磊,希望获得几千万美元应急。但张磊对刘强东说,要投就投三个亿美金,低了他不干。这让刘强东无比错愕。

 

这其中或许也有校友情谊,但更多是战略眼光。砸钱自建物流渠道的刘强东,因为长期的亏损而不被外界理解,只有张磊,看出来了这是“亚马逊+UPS的结合体”,他施下重注,几年后京东上市,高瓴的三亿增值到三十多亿。这是张磊从二级市场转向一级市场的一场重大胜利。

 

那个时候,中国的零售行业已经被互联网深刻影响。在高瓴入股京东的时候,另一家来自美国的基金,贝恩资本,却在参与国美的控制权内斗。几年后,高瓴血赚,而贝恩却被踢出了局,两相对比,其实很有意思。这或许就是价值投资与兀鹫投资的区别。

 

张磊同时成为马化腾和刘强东背后的男人,据说后来腾讯砍掉自己的电商平台,转而与京东全面合作,也是张磊在背后牵线与推动。这是张磊投资哲学的一部分,他并不甘心跟随行业自发的趋势去赚钱,他要的是通过资本去整合行业,去影响趋势。这也是张磊与国内其他投资人最大的不同点。

 

滴滴、快的与优步的合并,大众点评与美团的合并,携程收下去哪儿,美团吞下摩拜单车,蘑菇街和美丽说的合并……这些影响着整个行业趋势的大事件,背后基本都有高瓴等资本力量在暗中助推。

 

饭局的位次很有意思

 

近两年,高瓴还在大力地整合两个行业,一个是宠物,一个是医药。

 

36氪有一篇文章《高瓴是怎样炼成的》,写到了高瓴整合宠物行业的打法。高瓴凭借娴熟的行业调研方法论,几乎靠着一己之力,就完成了在宠物医院行业的整体布局与洗牌重整,甚至构建出一个全新的生态圈,让人不禁感叹,资本的力量真的强大:当资本瞄准一个行业,尤其是一个体量尚不大的行业时,犹如三体中的外星文明扔出一个二向箔——这是一个降维打击。

 

还有医药行业,高瓴大手笔投资百济神州、药明康德等医药企业,同时在全国大举收购连锁药店,在药物研发端和销售渠道端都已布局完成。和宠物领域一样,当其他投资人发觉这里存在机会的时候,一个硕大的高瓴系堡垒已经矗立在整个医药行业的山头。然后,与时间做朋友,静待资本最后的收割。

 

这当然属于价值投资的范畴。

 

张磊用资本的力量贯彻着他对商业生态的独特认知。张磊在书中说,他是创业者,恰好是投资人。他只是恰巧选择了投资个领域,本质上仍是一个企业家。借助资本,他得以近距离地观察各行各业,必要的时候他也可以下场踢球。

 

只不过,有时候步子太大,也容易扯着啥。在收购药店的过程中,因为资本的饥不择食,也容易导致泥沙俱下。疫情期间,令人震惊的康佰馨售卖假口罩事件,以连锁药店董事长被判刑收场。回头一查发现,康佰馨原来早就被高瓴控股了,这是高瓴快速扩张的一个缩影。

 

这种无妄之灾,即便强大如高瓴,又能消受几次?

 

纵观高瓴的十五年,其实也是一个拥抱变化的过程。

 

向耶鲁捐款的争议声还未消退,张磊就立刻重金支持了国内的教育事业。看得出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张磊,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人设,毕竟,从诞生之初,高瓴就高举了“重仓中国”的大旗,他才不是什么美国大学基金的代理人,虽然,高瓴已经为耶鲁赚取了数十亿美金。但他所有的生意,都基于脚下这片土地。

 

而在我看来,高瓴最大的变化,是最近参与的这笔交易:与著名的投资机构厚朴交手,以超过400亿的价格,拿下了格力电器混改的国资股权。

 

这是高瓴第一笔面向国资的大规模交易。这意味着,以前只有方风雷这样的人物才可染指的领域,已经开始被张磊所代表的新势力所蚕食。更标志着,高瓴从曾经的美元PE新贵,进化为一只聚焦中国更宏大题材的本土私募巨头。

 

关于格力的交易,我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曾做过预测:这是一次变相的MBO,格力大概率由以董明珠为代表的管理层在外部财团的加持之下联合拿下。我当时猜测的外部财团是厚朴,没想到董小姐最终选择了高瓴。

 

并非我预测不准。这种交易在结果出来之前,就是一条“薛定谔的猫”——你的预测,其实已经成为影响最终结果的一个干扰项。当所有人都觉得厚朴会赢的时候,拍板的董明珠反而有所顾忌。加之方风雷个性也颇为强势,他与董小姐简直就是天雷地火。方风雷摆得平国资委,但不一定搞得定董小姐。我说过,谁能成为格力的大股东,资本说了不算,就连卖方国资委说了也不算,董小姐说了算。

 

这个时候,性情儒雅、为人谦逊的张磊,与五大三粗、颇具江湖气息的方风雷站在一起,优势更加明显了。

 

但这不是最关键的,影响交易的决定因素是张磊能做出多大的让步。事实上,张磊让出了所有。张磊被董小姐逼得退无可退,甚至在交易截止日之前还在修改条件。外界以“高瓴交出半条命”来评判这次交易。仿佛是董明珠在主导这次收购,而高瓴不过是个陪玩的,负责提供外部资本的援助和交易架构的搭建。

 

高瓴通过旗下基金珠海明骏以416.61亿元的价格,受让格力15%国资股权。同时,与董明珠管理层团队签署协议,除了分享这支基金在格力的投资收益以及基金管理收益,还设置了诱人的股权激励方案。也就是说,董明珠团队不光以LP的身份加入到这支并购基金中,还在基金的GP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41%)。

 

这意味着,高瓴在格力推举董事的权利被大大消减了。虽然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但高瓴只能推选一名董事进入董事会。格力完成了混改,成为一个没有实控人的公众公司,或者说,成为一个完全由管理层(或者说董小姐)掌控的公司。这是否是一件好事,我没法评判,只有交给时间来检验了。

 

在这之前,高瓴已经做过几笔百亿规模以上的Buyout交易。比如从香港私有化百丽国际,最后分拆滔搏运动上市,大赚了一笔。还联合普洛斯的管理层,完成了亚洲最大的仓储物流公司的私有化。值得一提的是,在私有化普洛斯之时,张磊跟方风雷还是一起合作的伙伴。

 

商场如战场,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利益的取舍与纠缠。在与方风雷争夺格力时,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插曲。据财新报道,本来已经和方风雷谈好的财团(主要以工银为代表的银团),突然临阵倒戈向了张磊一边,直接促使了方风雷的出局。对于方风雷而言,以这样的方式出局,应该是非常不甘的。

 

高瓴以1:1的配比引入了银团贷款,也就是说高瓴只需出资200亿左右就能完成这笔交易。而这200亿,也不是张磊自己出,而是来自高瓴旗下的私募基金。

 

层层穿透之后,其背后的出资人令人惊叹。比如珠海高瓴天成二期这支私募,它的LP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中国的养老金管理机构),有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等大学基金,有太平洋保险、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保险资金,有各地的国企或上市公司资金,还有更多的家族基金或私人资本。这些钱随着高瓴一起投入到互联网、科技、宠物、医药等行业,也一起投向了格力的并购交易,押注到传统制造业。

 

这些资本就像一颗颗螺钉,共同组成了高瓴这艘巨轮,而张磊,成了那个最值得信赖的舵手。他最终完成了高瓴的本土化,成为一个足以和全球最顶尖的投资人进行竞争的财富大管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格力的交易案中,有一个叫曹俊生的人,起了很大的作用。

 

曹俊生也是一个河南籍商人,不过已经旅居加拿大,他最有名的身份是懋源地产的老板。懋源曾是北京土地市场的一匹黑马,以出手阔绰著称。在北京开发了著名的高端住宅如红玺台、钓云台,还一度在北京西三环夏家胡同以及孙河核心区制造了当年的地王。

 

不过最近两年,懋源的声势渐弱。原因可能是,曹俊生被牵连进了河南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的案子,曹俊生是高官在摄影圈的朋友,为了去迎合高官的爱好,砸下去不少钱。

 

曹俊生

 

这个曹俊生,跟工银国际的一帮人关系密切。其在高瓴并购基金的GP中占据10%份额,是一个关键少数,也有向格力推荐董事的权利。能获得这样的人支持,最终拿下格力,证明张磊在人脉的经营上已经十分深入。

 

或许,玩私募投资,本质上就是一门经营圈子的艺术。这可能是张磊的《价值》一书没法真正告诉你的地方。他的投资哲学,可以教你在2005年的时候买入腾讯,但没法教你在2005年的时候买入茅台,或者在北京买房。说到底,每个财富故事可能都有其独有的逻辑,有很多根本不在投资学的范畴。

 

美国的大学基金也有自己的圈子。耶鲁的大卫·史文森,已经有了不少忠实的门徒,他们分布于美国各大高校的捐赠基金担任操盘手。这个圈子所掌控的资本是惊人的,他们如果一齐行动,组成一个“耶鲁敢死队”,奉史文森先生为敢死队总舵主,在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力也将是惊人的。早期的张磊能顺利完成原始积累,正是得益于这个圈子带他一起玩。

 

如今,张磊已然成为投资圈的资深导师,也有了属于自己的门徒。比如马自铭,在2009年创立雪湖资本时就获得了高瓴的支持,并声称张磊是他一生的导师。

 

瑞幸咖啡从神坛跌落,配合做空的调查报告正是出自雪湖资本的团队。几乎与此同时,爱奇艺也被浑水质疑数据造假,好未来(学而思)更是吓得自己引爆了财务造假的雷。与瑞幸相反的是,雪湖资本并没有配合做空爱奇艺、好未来,而是转头加仓并高调看好。我查了一下,高瓴恰好是爱奇艺、好未来的股东。其实当年瑞幸融资时也曾找过高瓴,不过没有谈成,高瓴方面反馈的是“价格过高”,不知此刻的陆正耀后不后悔。

 

看出什么端倪了吗?这个江湖不仅仅是打打杀杀,还有请客吃饭,还有人情世故。

 

前文提到的步步高老板段永平,曾以62万美元的价格,竞得一次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后来这顿饭的价格,被中国人炒到450万美元以上(可惜某孙姓创业者遇到一些关于肾的问题,饭局取消了)。

 

与这些崇拜巴菲特的人不同,与张磊吃饭,是巴菲特主动发出的邀请。巴菲特甚至亲自开车去张磊家里接他。这应该是投资圈里最高的礼遇。

 

饭局后,巴菲特还半玩笑地把自己的钱包递给张磊,说“你管钱管得比我好,我把钱包交给你管吧”。

 

张磊距离成为“中国的巴菲特”,已经没有什么阻碍,甚至没有多少有实力的竞争者。在《价值》出版之后,张磊俨然一个投资界的布道者,“立德”兼而“立言”,在个人形象上愈加丰满。一个投资界的王座雕琢完成。距离他的正式加冕,可能只剩下时间了。

 

而时间,恰好是张磊的朋友。

53 人喜欢 

精选留言
  • 统一回复,的确歇了一年,没有理由,如果硬要一个理由的话,可能是希望保持一个愉悦和专注的心态,去迎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吧。这次的文章其实是一本书的读后感,写着写着发现写多了。后续仍会更新,只是更新的频率无法保证。我只想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 拆姐还在,但是城镇化进程已经走向终点🏁 。
    拆完了,就可以开始建设了
  • 2013年,21世纪采访肖建华,文章的标题是:《对话肖建华:一个自认被高估的巴菲特中国门徒》。中国的土壤,出不了巴菲特。
  • 我只想知道跟彭于晏那事是不是真的
    张磊:喂,告诉你一件事,彭于晏已经是我的LP了! 吃瓜群众:什么是LP,是“老婆”的意思吗?啊啊啊啊啊 张磊:呃,私募股权基金的有限责任合伙人的意思。
  • 做时间真正的朋友。简单却又艰难。
  • 段永平,1977年考入浙江大学无线电系,1982年被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774厂),同年,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毕业的王东升也分配到此厂,留下来的王东升把此厂打造为京东方,段考上了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段的妻子刘昕1990年毕业于人民大学新闻系,。
    谢谢指正,我写得不准确
  • 他们何止是时间的朋友,简直是时间的主人。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是用来管理获益的,而我们的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 太好了!又有文章了。已经开始对很多阅读号失去兴趣了。但一直留着你的。就算各种原因不写了也没关系的。尽量的做自己就好了。保重!
  • 要是能加一段沈南鹏的对比就更完美了。文章本身很棒。
    一南一北,一时瑜亮。红杉的专注点更早期,张磊的打法比沈南鹏更丰富一些(比如二级市场与buyout),张磊更接近巴菲特一些
  • 爷爷,你关注的公众号终于更新了!
    向爷爷问好
  • 潮流起落,总有人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学识渊博到独孤求败,老实说吧,除了科学家,没有人可以是现世不败的成功者。时间是朋友,也是无情的揭面人。
  • 时代的弄潮儿,中国经济在实业基础具备之后会反应在资本市场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放大过程,这个潮头有大大小小的冲浪者,他是最优秀的那个
  • 知道的还是有限,张老板当年投京东有笔没有公布投后估值的投资,站在当年那个时点看那笔投资是有其他原因的,当然现在他可以他是长线看好京东。
  • 只有金融货币霸权的国度,才能出投资家。其他白扯。
  • 张磊的横空出世,让高毅林园们相形见绌
  • 航线,总是被思考者备着,立德树人远行无忧
  • 不是说童话里面都是骗人的么,时间对谁都一样,小老百姓千万不要相信价值投资,你耗不到那一天,你还是存钱那个少年
  • 好文章,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我也在看这本书,觉得写得很好,但有些关键的没法写进去,这些你点出了。
  • 这本书恰好昨天买了,你讲了一个很清晰的逻辑线
  • 以前只见到同业整合叫垄断, 就问一句,现在通过资本进行产业链式的合并算不算是一种垄断?就像某互联网公司一样。。
  • 世界是Old money的,也是New money的,但归根结底是Young Money的!
  • 终于看到一篇稍微靠谱的了,市面的马屁太多,我都快被熏晕了
  • 没有资本,实业发展极慢,有了资本,实业发展极险!怎么说呢,蒙眼狂奔吧。
  • 投资界也适用黑暗森林法则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