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的问题解决不了 | 揭道办

2020-09-13
伴着窗外的夜色,喝上一口铁观音,又到了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
 
时光总是匆匆,一转眼,又到了晚上。
 
主任我坐在键盘前,写点无拘无束的文字,和我的读者朋友们聊聊天。
 
今天中午的时候,主任我的一位亲戚突发奇想,要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票都买好了,就等坐上飞机,要飞去冰城哈尔滨。
 
或许是这样的出发有点草率,所以,他一个电话打过来,问我旅游攻略。就算是度假,也总要有个计划嘛。
 
主任我,开口发问,你想去干什么啊?看什么啊?
 

他说想看长白山,吃山珍野味。于是我赶紧让他把票改到了长春。
 
挂了电话,思绪涌上心头,共和国的长子,慢慢成了需要振兴的老工业基地。口号喊的震天响,做起来又总是稀松拉胯,振兴了几多年,还是没满足很多人的期待。
 
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就出在这“很多人”的想法有问题。
 
主任我常常说,能够独立思考,是个很难的事情。一个地方的经济要振兴,首先要讲明白的是,振兴到哪里去?
 
想把白山黑水振兴成上海深圳的样子,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少同志,总是对发展有着莫名奇妙的幻想,仿佛一个五年计划下去之后,只要给你10年,整个中国都会发达的像科幻电影。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现实的思考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一穷二白的时候大家都有过,但是,并不是左右地方都一直一穷二白,搞计划经济的时候,东北有资源,有底子,还离苏联近离美国远,这是好事。
 
但是,既然搞了市场经济,就要想一下,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市场会根据什么配置资源。
 
很多人在讲,东北经济之所以不行,就是因为民营经济不行而国营经济太多,这很显然是一个为什么子弹总是打进伤口的问题。
 
不是因为子弹总往伤口里打,而是因为子弹打到了身体,身上才有伤口。
 
东北过去是资源型发展,比如说黑龙江的鹤岗,日俄战争一结束,就开始挖了。煤田先后挖了100多年,如果不是有点土成煤的技术,那么很显然,资源枯竭是早晚的事情。资源枯竭,并不是说就没有了,而是说开采成本已经大到不适合继续开采了。
 
挖煤的地方在地下300米的煤矿,其成本当然会上去,要有一样的效益,他无论如何是竞争不过地下30米的煤矿,更竞争不过地下3米的煤矿。这种情况怎么解决?
 
这里,主要的开采成本并不是人力带来的,而是非人力的机械部分,裁人无论如何也优化不了这个成本。这样的地方,民营企业又怎么会去呢?
 
既然搞不了矿业,工业行不行呢?
 
看看东北的地理区位条件,这搞内循环的时候,还可以,搞对外贸易,显然是不行的。
 
其实这个问题,在过去也不是个问题,在很久以前,我们有个煤炭部,手里掌握着全国的煤炭,鹤岗挖完了,所有人都可以一起去祁连山,但是,90年代某丞相的改制,让央企拿走了好项目,这些不良资产都甩锅给了地方。
 
这还怎么弄?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办法。
 
那怎么办?没有区位条件的地方,在市场经济里该何去何从?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鼓励东北人离开东北去内地。这些人留在东北,创造的财富还赶不上创造财富的成本,只要人都来了内地做工,东北的人均GDP就自然上去了。
 
毕竟,搞现在大农业,要不了多少人。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