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贫困 | 叶主任

 5月25日

 

 

经济学中有个理性人假设,它认为,人在做决策的时候普遍是理性的。这,是西方经济学最基础的假设之一。

 

主任我在年轻气盛的时候,也常常挑理论的毛病,这个理论如果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就会嗤之以鼻。

 

常常觉得,所谓学术派,不过如此。徒有其表。

 

直到我,参加了结对扶贫。

 

不完美,才是理论的本质。

 

1932年,罗宾斯在其著作《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讲到,经济学,首先要考虑的是资源的稀缺性。

 

1948年,萨缪尔森在此基础上,加了一点,经济学不仅关注资源的稀缺性,还关注人的选择。

 

在经济学的十个基本的假设中,有四个是有关“个人”的。书面话,主任我就不讲了,像个学究,没有人看。

 

还是要谈谈重点。

 

今天要说的重点,是摆脱贫困。

 

市场经济,制度一定是顺着人性,而不是逆着人性,改变人性。

 

人性,老话常说,经不起考验,因为人性,利己的部分多。

 

告别贫困,难点在哪里?

 

在扶智。

 

真是因为理性人假设颠扑不破。

 

美国有个经济学家,写了个《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这书里深刻的谈了稀缺对人思维的影响,物质决定意识,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主任我驻村扶贫不是一年两年了,说起以前的事情,许多老人扼腕。

 

一个挺好的苗子,家里缺钱,大学上不了。

 

这辈子就还在打工。

 

因为缺钱,越缺什么,什么就越容易在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成为第一个重要的因素。家里缺钱,书就不读了,说来好像是没有办法,先把工打上,虽然书没读,但短期是挣了点钱。

 

这就是短视的根源,这也就是贫穷祖传化的根源。

 

扶贫,先扶智。要是认识不到,思路达不到,行动还是始终处在泥潭里。

 

结对扶贫,主任我的原则就是,不管有没有钱,孩子一定要把书读了。最好,和电子或者电脑搭点边。

 

越是面临紧缺,人做决定的时候,就越会短视。

 

大多数人在回顾过去的时候,都为过去的决定感到后悔,没有办法,当时那个场景,觉得自己没得选。

 

现在过来了,醒悟了。

 

醒了,也就误了。

 

进入稀缺陷阱,首先会因为最缺的东西占据了脑海,导致判断力下降。

 

然后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得过且过。

 

最后发现自己进入了死循环,缺的更缺了。

 

怎么办?给点救助?

 

还是不行,在紧俏边缘徘徊的人,抗风险能力很差。

 

一不留神,就又回到了紧俏,回到了稀缺。

 

因此,脱贫后最大的风险,是返贫。

 

今年要做的工作,也是这个,防止返贫。

 

只有回不去了,才算是告别了贫困。

 

产业扶贫,消费扶贫,让人脱贫,容易。

 

但,怎么让他持久不返贫?

 

送智下乡,方才是不忘初心。

 

送志下乡,这才是牢记使命。

精选留言
  • “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老党员。
  • 看到第一行红字,立马翻到了最后,看看有没有二维码。大神们选题都是一个思路吗 给困难群众一万元,他她们会买📺 洗衣机等等刚需,如果把钱发给天天叫嚷个税起征点10万的主,估计应该给美国某高端俱乐部侍者小费翻一倍吧,所以,该给谁钱不言自明。但是,扶贫先扶志很艰难,改开40年都没走上富裕路,客观主管并存,但再难我们都得上,因为改开历次供大于求都是靠释放农村活力渡过难关的,于情于理都要做好,不管多难。
    难就不上,还是共产党吗?
  • 第一书记当了几年了,感触颇深,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
    同志辛苦了。
    教员的上山下乡是有道理的,青年很需要下来看看。
  • 罗曼罗兰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世界的真相,仍然热爱生活。 翻译一下就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政治的残酷性和黑暗性,仍然能够不忘初心,执政为民。
  • 市场经济是顺着人性的,最后肯定会崩溃,体制经济是逆着人性走的,才能走的更远。就像我军的战斗力上限永远是最高的。。。那就是用理想主义强行逆人性。。。
  • 身在大凉山深有体会,以前的扶贫资源不可谓给的不多,但一直变化不大。最根本的还是人的思想,人的智慧的变化,不然贫困根本改变不了
    辛苦了
  • 大学毕业,毅然赴疆,搞了十二年援疆项目,对于基层贫困从我的角度也深有感触。国家扶贫攻坚,从自治区到地州一级的领导认识和格局还是很到位的,到了某些县一级,执政水平真的还是堪忧。对于一些文件的解读,让我怀疑真的是某些基层历练多年都已走上县一级领导岗位的人最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如果不是这样,我就只能遗憾说他是不敢担当,推诿扯皮。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扶贫真的是要扶智扶志
  • 主任也是,送智下乡啊
    我是业余爱好搞点新潮的玩玩。公众号流行才做的。
  • 确实,家里的长辈也有这种情况。当年在新疆要提拔他当团长死活要转业,觉得在家里好,新疆太危险。现在谈起,听语气可能也后悔了吧。
  • 我父母都是50年代的人,当年愣是靠着起早贪黑、节衣缩食把我们姐弟三人都供上完了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宣传理念,在我父母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付出总有回报,在村里大多数同龄人仍在依靠打工、下苦力谋生的时候,我们姐弟三人都已经到城里生活了。父母年过花甲,也已基本脱离与黄土地打交道的日子了。 当然并非是说城里生活就好、农村生活就不好,只是通过父母辈的努力、对教育的重视,我们通过读书出来的这代人所追求的已经不是纯粹的物质了。 确实,扶贫先扶智,教育的确是阻挡贫困代际传播的最佳途径!
  • 智都扶起来了谁还打工 都在家里搞直播了厂子谁来干 越来越难招人
  • 天道里丁元英说输血式扶贫只会越扶越贫,唯有改变农民的思维方式,不靠别人,靠自己,才能真正富起来。“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才能获得比别人更大的生存空间”。
  • 扶贫就是扶智,说的太准确了
  • 哎。视野很重要。不过在小范围内曲高和寡了,反而担心是自己错了。心累啊
    加油
    谢谢啊
  • 今日央视一套在播的政和书记梁俊波。其实看看。要致富先修路是对的。我个人觉得扶贫扶智更要扶志 最后这个志就是同志,和同志的初心。主政一方的同志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还指望啥
  • 为最后两句话点赞👍 简直不能同意更多!
  • 我观察了四川省的扶贫工作,政府通过给农民送技术,修路,建仓储,找渠道,因地制宜,帮助当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产业链,通过几年的发展,农民学会了“渔”,自己掌握了挣钱的方法。 但是反观另一个西南某省,大多数农民没有掌握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种的农产品(畜牧)还是以前那种品质差,产量低的产品,经中游某些企业包装后变成特色扶贫产品,价格高,品质差,然后由国企员工,企业定向采购。这样的扶贫是真的会造成“返贫”,而且钱是到了中间商手里还是农民手里,这点不得而知。
  • 我和我的祖国,最喜欢的一段——白昼流星。
  • 让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猿,也是一步
  • 农村通网信号好,再也不用去网吧看主任更文
    多少钱一小时
  • 公平,首先在于教育的公平和信息的公平。
  • 人民,人民的脊梁,主任就是思想的启蒙者
  • 扶智与扶志,教育范围普及、质量普及很重要。可我个人不知道这个事的出路到底在哪?
  • 知识就是力量!以前底层靠理论武装翻身做主人,今天要靠志&智改变命运!曾经农娃的学思践悟。
  • 不探究当初为么上悬崖村,从开始的搭天梯,弄学校,到搬下来,扶植志智比给资源难多了
  • 扶贫,先富带动后富,可以说,是我党执政的一大挑战。共同富裕才是不忘初心,初心不变,方得始终。
  • 人是环境的动物,原来改开那么多年,就是接触的小环境变化不大,改变环境,自然就起来了,所以基建,新基建势在必行!
  • 可持续发展的扶贫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