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再看好深圳? | 揭道办

2020-08-26
深圳四十周岁了。
 
伴着窗外的夜色,喝一口常温的白开水,又到了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
 
主任我坐在键盘前,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聊聊天。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话是没错的,话总归是没错的。在深圳的生日拿出这句话,叶主任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深圳一路走来,从小渔村变成大都市,靠的的的确确,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
 
精神是好的。
 
但是,就到了但是。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方法论。是一把宝剑,宝剑,只是工具。
 
为了谁,是要谈清楚的。
 

在7月13日到7月19日的香山劳大里,主任我多次或明或暗,提过。
 
 
这是15日文章的截图。
 
特别是,在16号的文章《资本的一点逻辑》里,主任我详细分析了特区的运行逻辑。
 
并且,也对行情,做了提醒。
 
 
主任我,在文章里,详细说明了特区的现状,以及自由发展下去的话,可能的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吗?
 
显然……
 
深圳有今天的样子,从小渔村变为大都市,成了一线,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余老爷子,功不可没。美苏争霸的愈演愈烈,中苏关系的破裂,以及国内的原因。
 
使得我们国家的生产消费内循环无法在一个国家里继续进行下去,开放,是一定要开放的。但要选准时机。
 
这个时机,就是对世界形势的判断,第三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如果打得起来,还是去建设甘肃吧,放到南海边,总不能是为了更方便的吃轰炸机。
 
开放决定了,向谁开放,就是要紧的问题。彼时彼刻,中东的石油从苏伊士运河运往制造业发达的日韩,日韩的产品从苏伊士运河运往欧洲,除了要经过印度洋外,还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还要经过南海。
 
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以及南方的四小龙之一的香港,让这个圈画在哪里的选择,其实没有多少,一定要在南海,一定要在香港附近。苏联的中东铁路,运力实在有限,就是向着苏联开放,那条铁路以来承载不了足够的商品,二来又离我们的陆军近,会收到很大的威胁。
 
彼时彼刻,我们的海军并不强大,选在南海边开放,是示弱的智慧。
 
这,是深圳的历史的进程。
 
海南也在南海,但是房价那一波,没有控制好,然后,然后就到了2020,还要什么自行车。
 
历史的进程出现了,五个特区一画,市场经济的赛马就此拉开,在当时,西方世界要进行的工作,是第三次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传统制造业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和日本实现了转移。美国集中力量搞半导体、通信技术等高附加值的产业。
 
第二次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和欧洲也要产业升级了,不能光美国升级,他们永远搞劳动密集型产业。于是,亚洲四小龙应运而生。
 
第三次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美,日本和四小龙的产业,将附加值低一些的产业继续向外转移。
 
产业转移出去,这靠历史的进程,但是,凭什么给深圳,这靠深圳的奋斗
 
曾老爷子和袁老爷子,功不可没。正确的领导,先进包容的政策,以及成立的几个公司的操作,让深圳顺利接到了转移的产业,并步步高升。
 
1998年,一位核心发了一篇文献讲我们要搞电子信息技术。彼时彼刻的大连,还在办服装节。服装,是劳动密集产业。
 
深圳最先嗅到了机遇,对当时的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不小的扶持。进入新世纪以后,腾讯,华为,先后崛起。
 
分析历史原因,可以知道,还是那两句,个人的奋斗,历史的进程。政策吃的透,局势看的稳,奋斗跟得上,前途就有的是。
 
那么,深圳的未来将去向何方?
 
产业,还是第一位的,高端制造,金融,这是我们即将和美国发生磨擦的领域,谁能扛起大旗为国家冲锋陷阵,谁就能吃到源源不断的支援。而搞地产经济的区域,必然要因为对劳动力不友好,受到上面的冷落。往小了说,财富的创造离不开人,往大了说,那是初心。
 
珠海已经搞了宣传片,海南也搞了先行区。新时代的赛马,将再次启动。叶主任我,相信深圳对于局势的把握,对于政策的理解,一如既往的精准。
 
最后,祝特区的明天越来越好。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