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江湖恩仇录” | 万小刀

一、

1969年,黄光裕出生在那个阶级斗争无处不在的岁月里。

父母阶级成分都不好,于是顶着个名不副实的“地主”成分,在赤贫中经常被“斗地主”。

童年经历斗争洗礼的黄光裕,或许没有想到,人生处处是战场,命运给他安排的剧情是:战斗,或在赶往战斗的路上。

家里本来就穷,加上还有3个兄妹,日子十分窘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氏兄弟从小就积极谋生,出去捡废品,补贴家用。

1978年,中国历史出现了新的转折,黄光裕一家的命运也真正迎来了春天。

那时,改革开放伊始,各类商品纷纷涌入国内市场,人们在经历了压抑的十年浩劫之后,消费欲望也被各类新奇的商品刺激着。

不少人靠倒卖商品赚得盆满钵满,“京圈”大佬王朔等人也倒卖过东西,做过“倒爷”(详见往期文章《王朔和他的女人们》)。

彩电等家电作为高端产品,供不应求,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能拿到购买指标,一机难求是常态。不少人为了争一台彩电的指标,使尽浑身解数,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那时,黄光裕的哥哥黄俊钦便发挥聪明才智,钻研家电维修,把黄光裕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废旧家电修好,再让他转卖出去,往往能小赚一笔。

由于家电市场供不应求,巨大的利润让不少“倒爷”纷纷涌入改革开放试验田广东,于是广东成为家电走私重灾区。

1984年前后,当地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严打,一时间,广东的家电生意举步维艰,也殃及了黄氏兄弟的二手家电生意。

1985年,26岁的陈晓热趁着“彩电热”,进入上海三产办,开始从事彩电等产品销售。

那一年,16岁的黄光裕初中还没毕业,自认读书无望,遂辍学,以潮汕老乡李嘉诚为榜样,跟着哥哥黄俊钦去闯荡社会了。

兄弟二人七拼八凑,筹措了三四千元钱,换成内地紧缺的收音机、电子手表等物资,北上内蒙古淘金。

那时,刚入江湖的兄弟俩,以为迎接他们的是源源不断的钞票,却不知等待他们的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二、

略显稚嫩的兄弟俩,先是在内蒙古的商人那里吃了亏,经常是货给出去,钱却收不回。

接着,在严厉打击投机倒把的节骨眼,他们剩下的货物全被没收,黄俊钦还被拘进号子,关了两个多月。

黄光裕眼见形势不妙,立马登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在那里搞起“地摊经济”,倒卖了一阵子服装。

作为“行商”,他们经常被赶、被抓。于是,黄光裕就把自己的服装放在北京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的国美服装店,让他们帮助销售,给予提成,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1987年元月,在小有积蓄之后,黄氏兄弟就干脆将这个100平左右的门面盘了下来。

由于服装生意存在季节性,加上款式、面料等方面品类很多,有些衣服老卖不出去,占压资金。黄光裕为了活下去,就让哥哥把家电也摆进店铺来卖。

那时,家电生意仍然是卖家市场,供不应求,只要有货,根本不愁卖。很快黄光裕的家电生意反倒成了主业,就干脆把店名改为“国美电器”,专营进口家电。

在那个国营商场主宰家电市场的时代,商家们对付蜂拥而来,排队抢购的消费者,采取的是囤积居奇“饥饿营销”的套路。

面对居高不下的价格,作为待宰羔羊的消费者们,敢怒不敢言,因为稍一犹豫,“煮熟的鸭子”就被别人高价抢走了。

黄光裕的小店如果也这么干,虽然也能赚钱,但也只能吃国营商场牙缝里剩下的那点残羹冷炙。

这显然满足不了黄氏兄弟的勃勃野心,兄弟俩充分发挥潮汕人的商业天才,打通了货源。

接着,他们反其道而行之,顺应市场需求,打出价廉物美的牌子,采取薄利多销的模式推销产品。

凭借着诱人的价格,国美电器门庭若市,短短3天就获得了上百万元的订单。

这一间100平左右的小店,就像一根针,一下子刺破了家电销售行业巨大的气球,引爆了家电零售行业里的战争。

三、

黄光裕这么一捅,等于是动了国营家电商的奶酪,兄弟俩经历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风波,黄俊钦还“二进宫”,黄光裕则再次逃脱。

时代的大潮滚滚向前,进口家电涌入,国内长虹等厂家也纷纷投入彩电等家电生产,市场供应增加,竞争不断白热化。

加上市场经济不断开拓,家电经销的老路子,不再能适应新形势,而黄光裕兄弟的薄利多销,不仅迎合了消费者,也帮助供应商不断拓展市场。

在国营商场还没看清形势时,黄氏兄弟就已经在供应端上下功夫,通过反季节性打款等方式,获得了充足稳定且低价的正规货源,为薄利多销打下了基础。

黄俊钦还自己编程,让国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实现了电脑收银,让国美的管理保持领先。

黄光裕率先在《北京晚报》的中缝里,为国美电器打出“买电器,到国美”的广告,并且将电器的价格刊登出来。

家电市场本来就是供不应求,都是抢手货,根本就用不着打广告。而黄光裕的这些广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诱人的价格,把消费者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还让国美电器曝光度不断提高,也打响了品牌。

等到别的家电商也明白过来时,却发现这些报纸的版面早已被黄光裕用低价承包了……

凭借领先的经营管理,黄氏兄弟的国美,不仅在强大的国营商场夹缝中生存下来,还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口碑。

原来那一间100平的门店,显然满足不了巨大市场的需求,于是,黄氏兄弟又开了“亚光”“恒基”等电器店,逐渐在京城的版图上一一铺开,攻城略地,高歌猛进。

不少对手被干翻了,还不知道战斗已经打响。

四、

在商业版图不断扩张之际,黄光裕对资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于是跟银行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1993年,黄光裕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跟中国银行美女职员杜鹃相识。频繁的业务交流中,两人交流出了浓郁的感情,于是,惺惺相惜,情不自禁共浴爱河。

那时,由于经营理念发生分歧,黄光裕兄弟二人分家了,黄光裕获得了国美电器的品牌和几十万元现金,继续坚守老本行。

黄俊钦则转入地产行业,用他过人的电脑技术,优化房地产建筑图纸,用尽一切可能的方法节省成本,迅速在地产行业混得风生水起。

黄光裕则继续大刀阔斧地进行扩张,将旗下的几间家电店铺全部统一更名为“国美电器”,开启了电器经营连锁之路。

同时,他还甩开电器中间商,直接和厂商建立联系,以更加低廉的成本拿货,还推出有别于其他经销商的售货服务,业务火速发展。

他的司机张志铭也加入国美,从基层干起,开启了打怪升级模式……

那一年,北京“音响之王”张大中也挺进家电市场,年销售额已经破亿……

那一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9年的张近东,已经在南京创立苏宁电器,一切还刚起步……

那一年,上海的陈晓把永乐家电搞得风生水起,可拿着微薄的薪水,不得不四处借钱为妻子治病,最后,人财两空,债台高筑。极度伤心的他,产生了辞职下海的想法。

到了1995年,26岁的黄光裕在北京拥有了10家国美电器连锁店,成为京城电器巨头,迈入亿万富翁行列。

一年后,黄光裕和24岁的杜鹃结婚,夫妻二人共同经营国美电器。

而张志铭则已经完成了从基层到总经理的升级任务,并与黄光裕妹妹黄燕虹结婚,成了老板的妹夫。

看到哥哥的成就,黄光裕觉得房地产和资本运作更赚钱,于是把国美电器交给妹夫张志铭打理,自己则笼络了张玉栋等一大波资本运作高手,积极投身房地产和资本战场。

五、

1998年,国美电器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0亿元,稳坐北京家电第一把交椅。

为了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他首创“包销制”,一票买断一些中低端供应商的产品,在通往成为“价格屠夫”的道路上狂奔。

1999年,黄光裕效仿李嘉诚,奉行“商者无域”的经营理念,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玩起了资本运作的游戏。

在资本加持下,国美电器开始迅速向全国扩张。国美电器凭借其动人的价格,送货上门及优质售后等服务,在全国各大城市势如破竹。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他进一步向各大供应商叫板,压榨其利润空间,成为了厂商们又爱又怕的“价格屠夫”。

那一年,陈晓已经带着一帮兄弟,拿下永乐电器的牌子,经过几年奋斗,盘下了1万多平的家电卖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2000年6月,以康佳为首的厂商们,被黄光裕咄咄逼人的低价压榨搞得喘不过气来,召开了彩电企业峰会,结成了价格联盟,对彩电进行了“最低限价”,试图阻止国美低价营销。

这一招如果得逞,黄光裕多年积累的低价营销优势将不复存在。形势危急,黄光裕却岿然不动,寸土不让。

他对外放话,“我们要做第一个降价的,最后一个涨价的!”还打出了“国美彩电不涨价”的广告,和各大彩电供应商硬刚。

同时,他利用各大厂商纷纷争取市场占有率等矛盾,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先拉熊猫彩电下水,在多个城市上演了低于最低限价几百元的“跳水价”,引发了市场抢购狂潮。

这让库存积压严重,差点垮掉的熊猫彩电,一时名声大噪,“乌鸦变凤凰”。

更过分的是,黄光裕趁着彩电企业联盟大会举行之际,高调向熊猫厂家打款500万。熊猫如获救星,哪里抵挡得住,瞬间反戈。

同时,黄光裕还发现,彩电企业峰会自始至终没见行业老大长虹的身影,于是,和长虹老总倪润峰发起了“跳楼价”,接着,和创维也上演了“跳楼价”……

一时间,价格联盟被打得鼻青脸肿。

到8月,国家有关部门宣布,彩电峰会“最低限价”非法,彩电行业的价格反击彻底破产。

黄光裕的这一战,赢得很彻底,不仅战胜了供应商,还赢得了广大消费者,国美名声大噪,风头无两。

然而,更大的战场还在后面。

六、

那几年,国美每到一城,新开一店,必然引发轰动,消费者欢呼雀跃,家电同行则怨声载道,也纷纷明争暗斗进行抵抗。

特别是,当国美挺进沈阳时,遭遇到了其他电商的合力绞杀。

但是,无论怎样的手段,到红黑通吃的黄光裕手里,都是儿戏,几招下来都被轻松化解。更何况,价格就是王道,消费者买账。

就这样,短短几年,国美连锁店开进国内80多城,店铺扩张到300多间,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利润可观。

2003年,张近东的苏宁已经成为行业老二,年销售额达到120多亿元。陈晓的永乐家电也已成为行业老三,尽管只有87亿的销售额,却是利润最高的。

那一年,老大国美销售额达到了178亿元,可依然比黄光裕定下的目标少了42亿元。因此,黄光裕对手下大将们的成绩嗤之以鼻。

他霸道地对张志铭等高管说,如果不是为了培养他们,由他亲自操盘,国美一定更牛!

在国美内部,黄光裕更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永远高高在上,睥睨一切,江湖盛传他一手创造了国美“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

多年以后,一位自称曾经见过大世面的高管,依然对参加国美应聘的情景念念不忘。

那天,黄光裕带着十几号公司高层对应聘者进行面试,他始终一言不发,却用毒辣的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位面试者,就像一个屠夫盯着待宰的牛羊,让人不寒而栗……

连张志铭这样沾亲带故的高层,见到黄光裕都只能唯唯诺诺,低眉顺眼,要知道,在电商江湖,他是和张大中、张近东等人齐名的大佬……

而每当黄光裕部署公司事务时,在场的每个人大气都不敢出,全场凝神聚气、鸦雀无声,生怕漏听半个字……

国美员工的名片背后,赫然画着一只老虎,那就是公司的廉政承诺:“本人与贵公司合作中承诺做到'三不’——不接受客户礼物;不收取回扣;不以权谋私。请监督。”

连举报电话也写得清清楚楚。看到这张名片,似乎也看到了国美背后黄光裕的那张脸。他既要让你狼性毕露高歌猛进,又要让你如芒在背,乖乖听话。

作为统帅,最大的战场就是自己的队伍。黄光裕的霸气侧漏,成功镇住了国美几十万员工,这也是他气吞万里如虎的资本,是他日赢得一场场胜利的根本。

七、

也是在2003年,黄光裕以18亿身家,登上胡润中国百富榜。

2004年,国美电器成功借壳,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股价大涨。35岁的黄光裕成功套现几十亿港元,身价高达105亿元,飙升至当年胡润中国百富榜首。

然而,很多人表示不服,说他的这个“首富”是花钱买的。黄光裕对此嗤之以鼻,未卜先知地说:“我烦死胡润了,还给他钱?他的这个榜是个'通缉令’,谁上谁倒霉!”

他还说,很多人都比他有钱。那时,别人都以为他是在装X,多年以后,吃瓜群众蓦然回首,才品出这句话中的深意。

尽管成为首富的黄光裕想低调,但是实力不允许,他还得继续南征北战。

那一年,他继续使用“价格屠夫”的一贯手段,对空调厂商极限施压,结果碰上硬茬了。

格力“铁娘子”董明珠不吃他这一套,宁可让格力电器撤出国美,也不投降,还放言要黄光裕道歉(详见往期文章:《董小姐的“彪悍进阶路”》)。

黄首富也懒得理她,立即用清空国美所有的格力产品作回应。自此,两大巨头势不两立,互不往来。

然而,志得意满的黄光裕,当时一定不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的深意。

尝到金融市场的甜头后,黄光裕更加肆无忌惮,在资本市场中如同一条贪吃蛇,将一个个对手吞并……

2005年,他将哈尔滨的黑天鹅、深圳的易好家、武汉中商、江苏金太阳等一一收购,进一步拉开了与老二苏宁之间的距离。

经过一番骚操作,黄光裕的财富飙到140亿元,再次蝉联胡润中国百富榜首。

2006年,电商老大和老三永乐电器合并。黄光裕和陈晓两位商业奇才虽然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彼此都搞了一波骚操作,但两人最终还是成功牵手。

本来两人约定,合并时,两家上市公司同时停牌。可黄光裕还是耍了个小心眼,等陈晓这边停牌一天后,才停牌。

这让陈晓无比被动,也让这次并购一波三折,步步惊心。但最终双方以皆大欢喜收官,董事长黄光裕和总裁陈晓强强联手,缔造了一个空前强大的电商帝国。

刚加入国美的陈晓,在国美众多的高管包围之下,被外界称为“最孤独的总裁”。

但黄光裕对他却“敬重有加”,给他的办公室也跟自己楼层、大小一样,连装修都一模一样。换座驾时,黄光裕一口气购入两辆迈巴赫,其中一辆就送给了陈晓。

刚从上海来北京的陈晓最初水土不服,连吃饭都不习惯。黄光裕就让家里做好饭,送到公司和陈晓一起吃,让陈晓发现了上海菜和潮汕口味的相似之处。

虽然表面上,两人进入了“蜜月期”,可彼此内心的战场是何等景象,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那时,黄光裕或许知道自己是引狼入室,定会两虎相争,但一定没有想到一切来得那么快。

八、

黄光裕刚将永乐电器并入自己的版图,和陈晓度完“蜜月”,就出事了。

他和哥哥黄俊钦因涉嫌违规贷款等,被有关部门调查。不过,黄光裕艺高人胆大,很快摆平了风波,全身而退,却不知道更大的网已经布下……

随后,黄光裕又收购了陕西蜂星电器、北京大中电器,成为三联商社第一大股东……自此,国美规模达到巅峰,成为国内电商巨无霸……

黄光裕甚至放出风声,准备收购排名第二的苏宁电器……

不仅如此,黄光裕在资本市场更加张扬,经过一番骚操作,他注资180亿元,其家族对中关村科技的持股比例高达72%以上,奔着房地产的饕餮盛宴而去。

黄光裕还放出“像做家电一样搞房地产”的豪言壮语,试图在房地产行业再造一个“国美”……

正当房地产巨头们感觉不妙时,黄光裕出大事了。

2008年底,再次登上胡润中国富豪榜首的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拘留,同时被拘的还有他的妻子杜鹃和哥哥黄俊钦……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此处省略一万字。

一时间,坊间传闻四起,黑云压城城欲摧,国美电器危在旦夕,黄光裕生平最艰难的一战才刚刚开始……

九、

值此关键时刻,陈晓挺身而出,出任董事局主席,他引入贝恩资本等,让国美度过了资金难关,化险为夷。


随后,陈晓主导了国美的股权激励计划,笼络了高层人心,推行“去黄化”。

这让狱中的黄光裕很不爽,要求将陈晓踢出董事局,两人之间的战争就此公开化。

这时,两年前,黄光裕为了便于自己资本操作,亲手改写规则,创造的凌驾于国美股东大会之上的“超级董事会”,成了陈晓手中最重要的利器。

陈晓利用这条规则,把持着国美董事会,随时都可能通过增发股票来稀释第一大股东黄光裕的股权,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

狱中的黄光裕通过遥控指挥,发动股东大会对抗陈晓主导的董事会,而陈晓也拉拢了黄光裕不少老部下,一场夺权大战激烈开打。

2010年,陈晓试图给予贝恩资本3个董事席位,遭到了黄光裕的极力反对。

那年8月,黄光裕妻子杜鹃改判出狱,凝聚了家族和部分股东力量,与陈晓进行较量。最终,黄光裕虽然保住了最大股东的地位,可陈晓也保住了董事局主席之位,略胜一筹。

就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中,张近东带着他的苏宁疯狂收割,大获渔翁之利,后来居上,成为胡润榜首富。

攘外必先安内,杜鹃和国美第二大股东贝恩资本讲和,达成一致,陈晓被釜底抽薪。

紧接着,黄光裕私人法律顾问邹晓春成为国美执行董事,他妹妹黄燕虹也成为非执行董事,陈晓的权力被进一步限制。

2011年,多年前因国美收购大中电器时,与陈晓反目成仇的张大中,出任董事局主席,很干脆地将陈晓踢出了国美。

旷日持久的国美内战就此落下帷幕,仍在狱中的黄光裕重掌大权。而此时的国美,已经不再是昔日的霸主,落得一地鸡毛。

随后几年,网购不断发展,马云的阿里巴巴、刘强东的京东、甚至后来居上的拼多多也都迅速超车,首富也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

在杜鹃的苦苦支撑下,国美虽然没有倒下,却被后浪逼到了沙滩上。为了活下去,杜鹃还与“铁娘子”董明珠握手言和,主动投入京东和拼多多的怀抱……

如今,51岁的黄光裕猛虎出笼,不知还能玩出怎样的下半场!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