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美国强行驱逐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
总领事馆人员匆匆善后,烧毁文件。
不用碎纸机而直接用烧,是国际惯例了,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美国大使馆人质事件。美国大使馆因为火炉故障,只用碎纸机销毁文件。伊朗及后在数年间以人手逐一将纸碎还原,揭发美国在机密文件中对伊朗的计划。
这一幕成为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经典剧情。
技术发展太牛逼了,还是烧了安全,有鉴于此,17年9月,美国因“通俄门”强迫俄罗斯关闭其驻旧金山领事馆时,毛子家的大楼内也飘出了黑烟。
然而,问题来了,关闭领事馆,是比较严重的外交动作,而美国完全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可以说是“莫须有”的强烈挑衅了。
选的休斯顿总领事馆也充满心思。
1979年,小平访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级领导人第一次访美,中美关系迅速破冰,开始握手。
在白宫阳台上的挥手
那次访美旅程,小平途径休斯顿,借此东风,中国于休斯顿设立了在美国第一个总领事馆。
总领馆大楼
从1979到2020,中美关系从破冰走到破裂,经过了一个历史周期般的轮回 。
见证了中美关系历史性突破的休斯顿总领事馆,就在昨天,被懂王针对性的拿来祭旗,再一次见证了中美关系开启历史性的终结。
接下来,这样的对抗,可能会逐渐增多,甚至升级。
懂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会仅次于休斯顿一家
黑云压城城欲摧……
和懂王不断升级的斗争来看,之前的一系列行为都在铺垫。
美国不断的退群行为。
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变成一超多强,美国主持全球化进程,这个过程中,美国需要多边组织来确定自己在游戏规则中的优势地位,而多强也合力,用一系列多边组织织成一张全球化的大网,各种国际公约和法则约束着一超独霸的美国。
如果说之前退出tpp是一杆打翻奥巴马政治遗产,退出气候协议是懂王单方面讨好国内石油巨头,那后面的这一系列操作,就显的更意味深长了。
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退出全球移民协议
退出伊朗核协议
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退出万国邮政联盟
退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退出《中导条约》
经济全球化和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是建立在一个个多边组织的框架上的,如今,美国已退群成瘾,束缚制约着美国的条条框框被懂王一个接一个的打破了。
这不是懂王在退群,这是懂王在为美国进行无下限手段攻击做松绑准备。
给大家举一个类似例子。
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行间谍战,最高级也是手段最无所顾忌的间谍战,都有一个常规的准备动作,那就是参与行动的间谍都主动离职和退出本国国籍,然后做好万全准备后,行动命令下达,不和本国官方再有任何接触交集。
一旦这样的准备动作就绪,就代表此次间谍行动可以不顾平民伤亡和国际公约制裁,因为你被抓到了也不是我们国家的人,我们不会承认你是我们指使的,而且因为你在行动开始后,就没和我们国家官方有任何接触交集,外国也无法拿到证据指控我们。
你的所作所为和我们无关,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当然,这些间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那就是一旦被抓,没有国家会承认他,更不可能去用间谍交换自己的人回来。
一旦被抓,基本终生监禁或者死。
这种无下限攻击的间谍战,以色列就用过一次。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巴基斯坦黑九月恐怖分子绑架杀害了参加奥运会的以色列运动员,以色列启动了疯狂复仇的“天谴行动”,最顶尖的摩萨德间谍成员提交自愿退出摩萨德的申请书,组成独立的行动小组,事后不再与以色列有联系,以此不受任何国家法律和国际公约的限制。
他们得到了这么一个指示,据说是:“能用炸弹就别用子弹,能用子弹就多来几发!”
在挪威行动中,以色列特工误杀了一个长相酷似恐怖分子头目萨拉曼的挪威服务员,6名以色列间谍被挪威捕,但以色列不承认不交换这些间谍。
随后,苏联等国开始有组织的对以色列死亡名单上的成员进行保护,结果一次行动中,摩萨德在大街上当着苏联克格勃的面枪杀了恐怖分子,还有一次更干脆,直接连苏联克格勃也干掉了。
闹得最大的一次,是黎巴嫩刺杀萨拉曼,用了汽车炸弹,结果周围路人被炸弹波及,无辜平民4死18伤。
不择手段,没有底线。
圣经上有一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犹太人完成了疯狂复仇,死亡名单上无一人幸存。
真是犹太小钢炮啊。
以色列如此无下限攻击谍战的准备工作,就是特工退出组织,事后不与官方有任何交集,只要间谍对国家忠诚死活不开口,刺杀行动就可不受任何国家法律和国际公约的限制。
如今,美国也一样了,各种退群,各种为以后开展无下限攻击做松绑准备。
毕竟,夏威夷会谈的选址,就已经代表着美国的暗示了:
美国太平洋军事力量受疫情冲击很大,而在夏威夷州的美军基地,某种意义上保持着美国疫情控制的最好成绩。
夏威夷是太平洋中间,又部署着疫情控制得力的美军基地,如此选址,柔中有刚:
1、太平洋很大很大,可容的下中美两国划江而治
2、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没有瘫痪
——岱岱旧文
我们中国,此时在想什么呢?
此时我们很郁闷。
疫情过后,又发大水,人民受苦了。
而且,还带来了一个隐患。
在国际局势越来越惊涛骇浪的情况下,粮食安全,已然大于天,南方洪涝,粮食情况堪忧,所以,未受灾的北方粮仓,就成了心头之重。
一位向南,视察救灾工作。
一位走北,监督粮食安全。
更意味深长的是,在吉林的行程,粮食安全不是主旋律,还有四平仗义纪念馆,随后,又去了空军大学。
一手备粮,一手备战。
想一想,黑龙江也是粮仓重地,而且现在还在坚持抗疫,选这个似乎更合适,但毕竟,黑龙江没有四平战役纪念馆。
这个四平战役纪念馆的意义,不在于纪念馆本身,而在于四平战役本身。
四平战役,是一个从当时直到现在,都很有争议的一次战役。
抗战胜利后,人心思安,都不想中国人打中国人,国共两党走到了谈判桌前。
然而,国民党和蒋介石认为日本人被打跑了,天下已定,共产党翻不起什么浪花,在谈判中对中共极限施压,十分苛刻,要缩减中共军队,比如东北就只允许中共保留一个军,而且还只能待在北部偏远的大兴安岭山区。
一方面是自信自大的国民党在谈判中的毫不退让和步步紧逼,另一方面是和平空气在全国的蔓延,人民普遍都不想打内战,希望共产党接受国民党苛刻条件,包括我党内部都弥漫着和平情绪,想着“招安”。
正是在谈判桌上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毛泽东执意发动了四平战役。
四平是东北兵家必争之地,我党占住了四平,就能和国民党分治南北满,就能造成既定事实,在谈判桌上给美国压力。
然而,我军是长于游击战,短于城市防御战,在国民党全副美式军械的军队下守住四平城,是个很大的挑战。
然而,为了全国大局,毛泽东也不得不让林彪硬着头皮打阵地防御战了。
对毛泽东“以战促谈”的策略,蒋介石很清楚,他放出狂言:“不拿下四平,不停止战争!不打到长春,不商讨和平!”
面对蒋介石在对我党的步步紧逼,毛泽东要求林彪死守四平,发出了“化四平为马德里”的死守指示。
林彪很纠结,他用兵一向是用巧方法,争取少牺牲的,但这次为了大局也要梭哈一把了,回复中央:“尽量化四平为马德里”
战役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我军那时到底没有城市作战经验,又舍弃了游击战这个长处,而国民党都是全副美式军械,炮火太猛,白崇禧指挥,东北我军被迫和国军美械精锐主力打了一场正规的阵地决战,最终四平血战还是守不住,不得不撤出四平。
撤的很是狼狈,平日里林彪都是很文静的一个人,撤退途中林彪看到手下将领大吃大喝,一怒之下掀了桌子 。
后来,林彪在北满休养生息,整了一大堆重炮火力,反攻了一次四平,还是用人命堆上去的,打下了四分之三的四平后,因为国民党援军来了,最后关头还是撤军而去。
此战过后,四平成了林彪心中的梦魇,极大打击了他对城市攻坚战的信心。乃至在后来的辽沈战役中,林总先是对打长春顾忌重重,后又对打锦州犹豫不定,很大程度上都因四平战而起。
四战四平后,林彪总结了当时战败原因,他列了几条,其中第一句话就是:
“和平空气,在我们今天的东北是最害人的!”
林彪这句话的总结,是痛心疾首的,因为当时国共都在准备签和平协议了,我党很多人认为可以上岸了。
那时中央曾专门致电各部,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
中央原计划派20万大军去东北,包括陈赓、杨得志、叶飞这样的悍将也都计划派去东北,结果因为和平期望下的第一次国共停战令,导致关内共军无法再往东北调兵,林彪只能靠自己力量死守四平。
军内也失去了当初血拼的士气,部分官兵可能想着“杀人放火受招安”,四平溃败的时候,还有手下将领有心情大吃大喝,怪不得林彪直接掀了桌子。
党内军内都弥漫着一股对和平的乐观情绪,都认为抗日结束了,国共和谈了,国民党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撕毁和平协议掀起内战,就毛泽东坚持“以战争换和平”,打响了四平保卫战。
结果,四平大溃败,林彪痛心疾首的总结了失败的第一原因:
“和平空气,在我们今天的东北是最害人的!”
四平之战的争议与意义,不仅于此。
因为阵地防御战束缚了我军的手脚,很多人当时不愿意用这种方式打仗,比如第一个提出四平重要战略意义的黄克诚将军。
他当时也认为国民党靠不住,要和平肯定要准备打仗,但他不认可用阵地防御战的方式打。
庐山会议开始不久,毛泽东请黄克诚这位湖南同乡吃饭。
两人边吃边讨论问题,谈到当年的四平保卫战时,黄克诚说道:“当时不该硬顶下去。”
毛泽东反问道:“难道说四平保卫战打错了?”
黄克诚答道:“开始敌人向四平推进时,我们打他一下子,阻击他前进,这是需要的。但是后来在敌人集结重兵与我们决战时,我们就不该死守四平了。”
毛泽东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固守四平是我的决定。”
黄克诚这才明白当年林彪为何既不回电又不撤兵的原因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对毛泽东说:“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毛泽东一时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像是对黄克诚说,也像是毛泽东自言自语:
“那就让后人去评说吧……”
岱岱认为,如果用游击战的方式,退出四平,在东北化整为零的打游击,这样很稳,但成效慢。
东北没有几个要害城市拿在手里,国际社会一看,也会低估我党对东北的实力,中共在谈判桌上将没有足够的筹码和国民党谈,无法达到以毛泽东心中“以战争换和平”的战略目的。
对四平之战的看法,黄克诚是四平之战的军事角度,毛泽东是国共谈判的政治角度。
当初上井冈山之前,红军其他将领要打城市攻坚战,毛泽东坚持要打农村游击战。
现在四平之战,红军其他将领要打农村游击战,毛泽东坚持要打城市攻坚战。
变的是毛泽东的军事策略,不变的是毛泽东的实事求是。
很少有一场战役像四平之战那样了——战争的意义,竟在于战争的争议。
关于四平之战,有人认为不该打,有人认为应该打,应该打的人中又有人争辩该怎样打和何时打,这的确是争议不断的一场战役。
今天,我们再一次跟着他,走进了四平战役纪念馆。
走进那段被红色后辈所熟悉的四平之战历史。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面对着纪念馆里一幕幕用鲜血凝结的历史画面,面对着乌云密布惊涛骇浪的太平洋,面对着各方对中美关系前景的喋喋不休,我们是否该想起半个多世纪前,林彪的那句警世之言?
“和平空气,在我们今天的中国是最害人的!”
四平之战,“该不该打?该这样打还是那样打?什么时候打?”,这样的争议从半个世纪前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息。
我们关于那个小岛的战略抉择,也有很大的争议,“该不该打?该这样打还是那样打?什么时候打?”,估计也要绵延半个多世纪呢。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昨天的四平纪念馆里,回荡着毛泽东的那句自言自语:
“那就让后人去评说吧……”
43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