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成其私利,不顾国患 | 岱岱

2020-07-19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现在看到的,和我们未来看到的,不过是我们过去的重演。

——题记

 

瓜友们,周末晚上好。

 

今天,先放下成渝篇,和岱岱一起读书。

读哪本书呢?

这本书,是韩非子的文集,法家的集大成者,很牛很牛,历史上早就有盛誉,秦始皇看了韩非子的文章后,都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能让吊炸天的千古一帝秦始皇都变成疯狂迷弟,韩非子的水平可想而知的吊炸天。

 

千年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是外儒内法,法家为政治逻辑的内核披上儒家中国思想的外衣,这本韩非子就是解密冰山之下的那把钥匙。

当然,看韩非子要综合的看,识货的人,都是把韩非子和道德经和庄子一起看的。

 

韩非子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个人为庄周。

 

司马迁把韩非子和老子列为一起列传,的确是深得两者的精髓。

 

“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事非……皆原于道德之意。”

 

——司马迁在《史记 * 老子韩非列传》

 

岱岱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十分之高,岱岱看过西方的《君主论》,韩非子和君主论类似。

 

而君主论是1532年出的,那时都是我们中国明朝嘉靖年间了。《君主论》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就是这样历史地位一本书,岱岱左手韩非子,右手君主论的比较了一下,感觉君主论也没说超过韩非子多少啊。

 

只能说君主论赤裸裸的揭示权力本质,对西方古典思想那种醍醐灌顶的影响太大了,所以才被提到了和圣经资本论相提并论的地步。

 

君主论里面很多东西,早在千年之前的韩非子里就有了。

 

可惜,中国传统愚民,传统意识形态对法家也不友好,导致明珠蒙尘。

 

在岱岱个人评价中,权谋类百家著作,《鬼谷子》属于明显高估的,《韩非子》属于明显低估的。

 

好了,简单介绍完背景后,今天,让我们聊聊韩非子里的一段话。

 

这段话岱岱在贸易战初期曾引用过:

 

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是以奸臣者召敌兵以内除,举外事以眩主,苟成其私利,不顾国患。

 

其说在卫人之夫妻祷祝也。故戴歇议子弟,而三桓攻昭公;公叔内齐军,而翟黄召韩兵;太宰嚭说大夫种,大成牛教申不害;司马喜告赵王,吕仓规秦、楚;宋石遗卫君书,白圭教暴谴。

—《韩非子  内储说下  六微第三十》

 

 


韩非子这段话信息量很大:

 

“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君主和大臣们如果利益不一致,甚至利益相反,那人臣就不会尽忠。导致两者利益博弈,如果臣下的得到利益,那君主的利益就失去了。

 

马克思主义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这句话的确,有利益才有合作。

 

大部分时间里,君主和大臣,上级和下级的利益是一致是相向的,但部分时间里,两者利益不相向,有微小的差异,那就会出现上下博弈,如果利益上零和博弈,那就会出现恶性竞争。

 

韩非子举了个很生动的例子:

 

“其说在卫人之妻夫祷祝也。”

 

——卫国有对夫妻向神灵祷告,老婆祝祷说:“佛祖保佑我老公,让我老公炒股赚到钱,赚到五百万。”

 

老公听到后说:“为什么只赚这么少?你要让佛祖保佑我赚到一个亿!”

 

老婆回答说:“不能让你赚到一个亿,你要赚到那么多,就要包养小三了。”

 

这个堪称段子了,韩非子也是个段子手啊。

 

但很实在的诠释了一个事实:

 

连相濡以沫的夫妻之间,都会出现利益不一致的情况,都有各自的算盘,何况关系不如夫妻的君主和臣下呢?

 

这个段子完美诠释了“君臣之利异”的存在合理性。

 

一个好的制度,就是最大限度的保证上下利益的一致性,最大限度的弥合上下的分歧,让大家齐心协力,这样的制度就是组织力凝聚力执行力最强的制度。

 

当然,这是最完美的制度情况,实际的现实模型中,利益关系太复杂,君臣能做到大方向上“利益一致”就已经是很牛逼的了,就能复兴有望了。

 

如果君臣在大方向上都利益不一致,各个小反向上也利益关系涉及各方,动了有人叫好有人叫屈,那就落入了鲁迅的困局——“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的困局。

 


为了引证“君臣之利异”下君臣们的选择,韩非子列举了很多例子:

 

“故戴歇议子弟”

 

楚王想让几个儿子到四周邻国去做官,戴歇说:“不行!”

 

“让儿子到四周邻国去做官,四周邻国一定会结好他们,公子为了谋求自己在国内的权力,也会去结好外国。他们两方都利益结合,既给了外国干涉我们内政的机会,也引爆了公子们的权力斗争,所以出这样做不利。”

 

这样的例子不仅出现在各国竞争上岗的公子上,大臣之间也屡见不鲜。

 

“大成牛教申不害。司马喜告赵王,吕仓规秦、楚。宋石遣卫君书,白圭教暴谴。”

 

司马喜是中山国君的臣子,但和赵国交好,曾经把中山国的谋略密告给赵王。

 

吕仓是魏王的臣子,但和秦、楚两国交好。他暗示秦、楚,让两国攻魏,以便借机请求前去讲和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宋石是魏国的将领,卫君是楚国的将领。两国交战,宋石,卫君分别担任两国将领。宋石送信给卫君说:“双方兵力相当,双方军旗相望,希望不要交战,交战后一定不能两存。这是两国君主的事,我和您没有私仇,最好的办法是相互避开。” 

 

白圭担任魏相,暴谴担任韩相。白圭对暴谴说:“您用韩国的力量帮助我在魏国任职,我用魏国的力量扶助您在韩国任职,我长期在魏国掌权、您长期在韩国掌权。”

 

一般的下级,也就是消极执行上面政策,或者贪污受贿啥的,搞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敢利用外敌去要挟上面,这才是最高级的大臣——权臣。

 

当然,不是所有大臣都是野心家,搞结交外敌这一手,还有部分人是因为利益受损。

 

汉初的时候,汉朝和匈奴和亲,每次都要送公主去匈奴,公主要陪送的太监照顾,可哪个太监愿意去鸟不拉屎的匈奴那啊,所以都躲着不想被选上,一个没有人脉没有关系的倒霉太监被选上了,他恨恨不平,说你们最好不要选我去,如果选我去,我就要“冤有头债有主,出门左转找政府”。

 

老上单于初立,帝复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翁主。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也,为汉患者!”

 

——《资治通鉴》

 

结果这个叫中行说的太监,还是被逼去了千里之外的北方草原,他就开始“找政府”了,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改革匈奴政治体制,教唆单于撕毁和亲协定侵略汉朝,汉朝被一个太监弄的苦不堪言。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汉奸”带路党,出现了。

 

因为政策利益受损,而产生强烈报复心理,这样的例子从古至今都有的。

 


当然,这样的例子只能出现在汉朝和匈奴对峙等时代,古代大一统后,文人不受重用或者被朝廷虐了,也就归老山林,没法投靠外敌,因为都大一统了。

 

只有汉初有匈奴,唐末有藩镇那种内忧外患的时代,才给那些人报复社会的空间。

 

春秋诸侯纷起,孔子鲁国不受待见可以去巡游列国,一旦大一统了,孔子不受待见就只能空老山林。

 

韩愈当年上进无门的时候,就在那里哀叹:

 

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所以,百家争鸣只能出现在大分裂时代,大分裂是“百姓不幸百家幸”。大一统时代天然要求思想统一,也天然没有思想家活跃的土壤。

 

思想家们虽然受益于有敌国外患的大争之世,但不喜欢这样,反而是提出各自的思想主张要打败敌国来终结这种分裂时代。

 

而汉奸带路党也不同了,他们受益于有敌国外患的大争之世,但他们不愿意终结这样的大争之世,这样他们才能持续利用敌国外患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损。

 

看看特朗普下面层出不穷的中国“带路党”言论,就可明了。

 

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

 

参考唐末的例子,淮南名将高骈,曾大败黄巢,当时手下争着要去追杀黄巢的时候,高骈的主张是:“狡兔死,走狗烹,留着黄巢不死。”

 

就这样,黄巢淮南大败,但高骈养寇自重,放黄巢自去,黄巢南下广州,养精蓄锐后北上中原,反过来打败高骈,直取长安。

 

与其说唐朝死于朱温,不如说唐朝死于黄巢,与其说唐朝死于黄巢,不如说唐朝死于藩镇。

 


有的更精明的大臣,不仅在利益受损后会报复社会一样,在利益受到威胁时就果断出手,直接未雨绸缪。

 

这就是孔子见证过的鲁国三桓之乱。

 

鲁国有三个贵族世家,轮流坐庄把持着鲁国朝政,鲁昭公只是个空架子。

 

这个鲁昭公对孔子不错,孔子生儿子了,鲁昭公派人送来了一条鲤鱼,孔子很高兴,觉得是莫大荣耀,就给儿子取名“孔鲤”。

 

深受世家权力架空之害的鲁昭公,要搞集权,一样主张“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的孔子是十二分的支持。

 

除了知识分子阶层支持鲁昭公外,还有部分受三大世家排挤的小世家,支持鲁昭公。

 

鲁国当时最大的掌权家族,是季孙氏,季孙氏和小贵族世家郈(hòu)氏玩斗鸡,输惨了,大贵族就耍赖泄愤,赌博作弊,把郈氏的鸡儿按在地上摩擦,郈氏觉得受辱,我好歹也是个贵族,这样欺负我的鸡儿,跑去和鲁昭公诉苦。另一个小贵族臧昭伯家的,也和季孙氏有矛盾,站在了鲁昭公那边。

 

有知识分子阶层支持,有小世家支持,被架空已久的鲁昭公心思活了:“欲去三桓,以张公室。”

 

政治斗争的导火索是一场祭祀。

 

“国家大事,唯祭唯戎”,这天鲁昭公要举行祭祖,当要举行舞蹈奏乐时却发现自己只剩下了二佾,(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也就是16个人。

 

按理说鲁昭公是诸侯,应该有六佾,也就是48个人的舞蹈奏乐行列。可其他的四佾去哪了呢?被当权的季平子给调去了,季平子是鲁国大夫,可以有四佾的乐队,现在把鲁昭公的四俏也调去,正好凑足八佾,享受了一回天子的待遇,而一把手鲁昭公只有二佾。

 

这下孔子不干了,孔子直接写了张大字报向dang内最大走资派的季孙氏开炮,大字报里有一句流传后世的名言: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鲁昭公也忍不下去了:“是可忍叔不可忍,叔叔可忍,婶婶也不可忍!”

 

鲁昭公直接带手下能控制的所有武装部队,杀向季孙氏的宅子,包围攻打季孙氏。

 

季孙氏完全没反应过来,被团团包围,岌岌可危。

 

鲁国三桓,季孙氏为大,这时候,其他最大的两派叔孙氏和孟孙氏,都做壁上观,没去帮季孙氏,也去帮鲁昭公。

 

三桓平日里就勾心斗角的,其他两派看季孙氏倒霉,是巴不得呢。

 

所以鲁昭公的兵力相对季孙氏有优势,攻击很顺利,胜利在望。

 

季孙氏慌了,话事人季平子隔着宅子的墙和鲁昭公请罪,打算投降,求鲁昭公网开一面不要杀死自己。

 

季孙氏:“我愿意退出朝廷,让出权力,求大王免我一死。”

 

鲁昭公不同意:“今儿个你必须死!”

 

季孙氏:“我愿意流放外国,永不回来,恳请大王免死。”

鲁昭公不同意:“今儿个你必须死!”

 

季孙氏没法了,苦苦支持着,鲁昭公指挥进攻,今儿个你必须死。

 

然而,局势发生了变化。

 

一直在做壁上观的其他两派,叔孙氏和孟孙氏,探听前线的情况后,大惊失色。

 

他们看季孙氏让步这么大,鲁昭公都不放过,都要难逃一死,不仅为自己未雨绸缪起来。

 

“鲁昭公不是要打压季孙氏啊,他是要打死季孙氏啊!”

 

打死季孙氏后的鲁昭公,重新获取权力后,下一个不就是收拾他们叔孙氏和孟孙氏吗?

 

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国。凡有季氏与无,于我孰利?」

皆曰:「无季氏,是无叔孙氏也。」

 

鬷戾曰:「然则救诸!」

 

在鲁昭公“突破政治底线”置人于死地后,叔孙氏和孟孙氏改变了原先壁上观的态度,开始加入战局。

 

孟氏使登西北隅,以望季氏。见叔孙氏之旌,以告。

 

孟氏执郈昭伯,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

 

鲁国平日里勾心斗角的三大权臣集团,竟然出现了空前的默契,这是鲁昭公原先根本没预料到的事。

 

鲁昭公在孔子等知识分子阶层的支持下,在中小贵族世家的支持下,利用三桓内部的矛盾,拉一派打一派,获得了大好的局面。

 

然而,鲁昭公玩脱了,他被来的太快的胜利局面冲昏了头,对季孙氏“必杀之”,其置之死地的做法让原本壁上观的两派改变态度。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最终,三桓结成“反法联盟”,将本来胜券在握的鲁昭公打败了,鲁昭公不得不外逃国外,成了流亡政府。

 

鲁国正式落入了三桓手里。

 

孔子眼看这一切,却无法力挽狂澜,徒呼奈何,最终在三桓的排挤下,志向不得伸,出游列国。

 


今天文章不长,逻辑很清晰:

 

1、君臣之利异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2、敌国外患是内忧最好的催化剂和助推剂

内忧,总是引来外患。

内忧,总是恶化外患。

 

岱岱有诗曰:

要知自古治夷处,不在边关在朝堂。

殷血清泪不及拭,翘首望向太平洋。

 

3、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拉一派打一派是性价比最高的手段,但有时需要审时度势,该斩草除根的时候就斩草除根,该温水青蛙的时候就温水青蛙,不能给有内部矛盾的敌人形成反法联盟的机会。

 

古人曰: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三者逻辑贯通,就有了这样一句话:

 

是以奸臣者召敌兵以内除,举外事以眩主,苟成其私利,不顾国患。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现在看到的,和我们未来看到的,不过是我们过去的重演。

 

通过历史,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我们看到了,明天。


精选留言
  • 明天被接管
  • 假如“”苟成其私利,不顾国患”的不是臣,而是君,又当如何
    不可能,三国里的鲁肃告诉你,“大臣皆可降曹,唯独主公不可降曹,主公降曹,欲安所归!?”
  •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我们的带路党祭旗那一天,就是中美关系不可挽回那一天
  • 先留言再看文吧,希望岱岱看见,作为一个吉林人,追看过岱岱闲话九州系列以及最近的成渝,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既对黔川渝主官的能力魄力,和为民争利的事迹所感动,又对自己家乡的发展现状忧心焦急,对地方主官恨铁不成钢,看着自家的四字主官总是觉得暮气太重,东北本就一直被唱衰,忿忿不平的就是我们怎么就不能有一位敢想敢干,敢拼敢抢的父母官,总觉得东北要想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印象,就需要有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才能对根深蒂固的封闭思想产生效果,所以 特别希望岱岱能对吉林说点什么,甚至最好能专门写一篇吉林或东北,就真是万分感激了!!!
  •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 其实这一篇还是川渝嘛,“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对联应该是成都武侯祠门口的,主政我们四川的领导,多半得先参透这个对联
    文化人
  • 中美大脱钩的背景下,容不下骑墙党,更别说带路党了。
  • 佛不是东汉明帝时才出现的吗
    春秋战国有炒股的吗?岱岱用段子翻译的
  • 古人所谓“养寇自重”“里通外国”,皆一“利”字当头。
  • 算是削藩的一种,海外利益更大
  • 岱岱老师可以点评一下鬼谷子吗?学之有益吗?
    辩士之学
  • 差点,以为你在卖这本书呢,还好看完了。
    荐书也不会接广告的,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买中华书局那版本
  • 堡垒总是从内部被突破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 千百年的轮回,不过如此。。。
  • 知道资本市场最近动荡很大,布局应该是从17年就开始了。但是背后涉及的东西不了解,经过这次疫情,明显能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我党,所谓民心向背,美帝旗帜都已经要倒了,贷岱也讲过,国家大事唯祀与戎,现在旗帜倒了只剩穷兵黩武了,只要我们能撑住,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 回复东北的哥们:东北首先需要的是非常之时,东北亚啊!……
  • 题记概括来说。 历史都是当代史。
  • 养寇自重无可厚非,一切都是屁股决定脑袋。 作为上位的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给下面的人出路,而不是让下位者时时刻刻都笼罩在狡兔死走狗烹的阴影中,这不是逼着人家搞养寇自重吗?
  • 老人家评《水浒》的警世之言,是说的钢镚儿的A面;作者今天说的,是钢镚儿的B面。厉害!
  • 这篇拿来说渔村也很贴切,“闹”是因为我们开放争了他们的利,打算私通国外逼我们闭关,继续挣他们的过路费,国安法妙就妙在直接把他们利益完全捆绑了,要逼着闭关一起闭,渔村的利益集团要挣的利没了,现在也没心思闹了。
  •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若不为利,事消人亡。
  • 等了两天想看成渝篇,啊,你骗我🐶
    文章末尾,明天,明天……
  • 逻辑我懂了 但我不知道你是岱岱是看好还是看衰的现在君臣利益一致么, 我怎么感觉不太一致😢
    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 上下同欲者胜
  • 六道轮回,无形之中有种力量在掌控人的一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那:如此人生,你我还是认认真真搞形式,踏踏实实走过场。 还是一起“正本清源,布真理与天下!”焉....
  • 浮世多拙意,算计总失机。俯仰真亦假,浮沉是已非。
  • 岱岱没玩过《率土之滨》吗?盟主叛盟,州长叛州的比比皆是,我们不也有个正球级卧底吗
    《率土之滨》,网易的游戏又要氪金又要肝,花钱了都不牛逼,不约不约
  • 回复月牙泉:你这是江湖帮派思路。这个guojia的性质是什么,真正的主人该是谁?养寇自重的,有多少原罪,未来又是多大的隐患?必削之。他无我,却被误解,甚至他所护之百姓。
  • 看到这个标题,感觉好熟悉,果不其然,中美贸易战一波三折
  • 关注一年多,终于推荐我偶像的书了,扶我上墙啊
  • 今天就在看君主论,确实是赤裸裸的讲权利。很有兴趣看下去,等这本看完再看韩非子
  • 说君的那位可还记得:“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起视四境而秦军又至矣!”
  • 但是也关系到“川停比鸽”。只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他们的明天迎来末路。
  • 三恒以前了解不多,没想到三家灭智的剧本早就上演过一遍了。以前看过一部小说,里面文艺创作解释高骈为何黄巢进兵长安的时候选了下下策按兵不动,从此败亡。
  • 第一?
    厉害
  • 安内与攘外并举
  • 恐惧是最大的动力
  • 感谢岱岱用心良苦,其实我是从你点出红字的重要性又回头翻了去苏三篇才开始慢慢看懂的
  • 突然让我想起了子贡那句话:“忧在其内者攻其弱,忧在其外者攻其强”。
  • 理想和现实都很难,愿“枝虽茂而无伤本之忧,流虽盛而无背源之势,石磐岳峙,式遏觊觎。”
  • 中华民族太早熟了,就像在懵懂的青春期思考了太多人生大事,导致了后面的非常多的问题
  • 鲁肃应该去认识下戈尔巴乔夫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