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KTV才是寂寞青年的伊甸园 | 万小刀

6月12日

作者爆肝唐

K歌之王


03:51

终于等到KTV开门,我与河北陈奕迅、保定容祖儿、唐山斯威夫特狂奔过去,结果唱完之后发现,一点都不过瘾。

 

原来,在KTV唱歌早已不是我们热衷的排遣寂寞的渠道了。那种聚会的快乐在我们从店面走出来的时候消失殆尽。

 

就像吃芥末的时候,一口入喉,直冲鼻腔,灌入大脑,几秒之后恢复平静,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进入贤者时间。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KTV如果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是能够说通的,毕竟不去KTV,还有线上K歌等玩物接二连三地填补寂寞黑洞。

可倒退个二三十年,正值我们这辈人的爹妈风华正茂。那时候年轻人没有移动互联网,寂寞如雪,恰逢KTV刚刚走上历史舞台,人们久旱逢甘露,当他们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在追光灯里寻找快乐的时候,那可比现在猛多了。

1.你见过中华辞典那么厚的点歌本么?

两千年初,在我跟着大人们一起去KTV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全身心感受到华语歌坛的冲击力。

 

这种冲击力是相当直接的,首先就表现在点歌本上。每个歌本得有四五斤重,还不止一个。

 

 

点歌的时候,要在塑料包裹着纸质歌本里找寻我的本命歌曲。可那时候我大字不识几个,就知道小螺号,诶对,海鸥听了瞎鸡儿展翅飞内个。

点歌本里每首歌曲前都有串数字,找歌就跟查字典一样,找到之后用遥控器对着点歌机输入编码,这一首歌才算点上了。

这一套流程下来,仪式感自然就整起来了,很难不让人心生尊重。费劲巴力找着的歌,得一个字儿不差地给它唱完。

不像现在,远程手机就可以输入歌名进行操作。要不说现在的人对KTV感情淡了呢,因为这份唱歌的快乐来得太容易了。

以上,我说的只是包间的操作。

 

《小武》中的KTV包间

 

来到大厅更精彩,早期KTV大厅,AKA千禧年Livehouse。

在一个大厅里有一小片空场,跟现在学校教室分布差不多,只是老师的讲台占地面积大一些。最前面是可以看见MTV的大屏,点歌的人需要去大屏旁边操作间里跟管点歌的大哥说自己想唱什么。

我相信很多90后小孩都有在KTV拿假花献爸妈的经历,那时候齐秦、齐豫、邓丽君的歌是大人们必点的歌曲。

当有人在舞台中间唱歌的时候,底下听歌的人虽然彼此都不认识,但是有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有人献花,有人起哄喊再来一个,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叫请求“安可(返场演出)”。

那时候人们对KTV早已上瘾,但只在KTV里唱不能显示出年轻人的逼格,于是人们在家里安装唱歌的设备,话筒、音响、DVD,有条件的人都在家里安排一套。   

 

但置办音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买音响只是家庭小歌星们的第一步,还有一个歌曲更新的大坑等着人们填满。

这就跟买游戏主机一个道理,不是买完之后快乐就会持续下去,你得源源不断地买新游戏。

家庭影院也一样,你得买歌曲的CD,老唱那几首歌你唱你也腻得慌。于是人们开始囤CD,不至于歌荒。

全国人民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家里唱的时候,总有那种声音忽然变大,音质撕裂的声音发出来,但人们似乎都深谙一个道理,把话筒线抖一下捋直,就恢复正常了。

不论是在KTV还是在家,拿着话筒唱歌成为了人们在发展生产力之余的娱乐消遣。

 

即便是这样简单的操作,也解决了平民百姓唱歌难的问题,让不能成为歌星的人们过了把瘾,去KTV唱歌也同样能获得让别人听自己唱歌的成就感。

2.中国KTV“鸟枪换炮”发展史

KTV自打上世纪七十年代从日本传过来之后,率先在中国广东落地。

刚落地的时候,人们唱的歌多是邓丽君、许冠杰等,可这些歌手的歌带在国内很难买到,为了能满足消费者需求,K厅的老板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从贩子手里收歌带,富贵险中求。

       

1988年1月,广州最早的营业性卡拉OK“东方卡拉OK”开始营业后,这股风迅速传到内地。

 

1988年夏天,北京第一家卡拉OK出道了。这可给北京市民高兴坏了,正愁晚上没事干呢,光看电视太没意思了,索性去KTV唱歌,北京市民的夜生活由此往后延了仨点。

 

 陈佩斯曾在电影里怒斥高消费KTV

 

如果觉得KTV太贵,彼时各大城市乃至中小城镇的街头、广场,也不难找到各种“野生KTV”,只需要几块钱就能在小棚子里、露天摊位上化身K歌之王。

21世纪,量贩式KTV走进大众视野,卡拉OK的消费层级也从富商权贵慢慢普及到普通市民。

 

这种透明、消费者自助和平价的经营方式让平民百姓享受到了低价包房、食品饮料矿泉水。量贩式KTV也成了朋友聚会、给老人过生日等大小型聚餐活动的重点场所。

旋即,钱柜出柜了。从上海到北京开疆拓土,开业第三天宾客满座。

       

在钱柜经营地最火爆的时候,包房需要提前两天预定,即便是工作日,上座率也达70%,月营业额达五百万元以上。

但随着后浪KTV的兴起和歌曲版权费等成本支出的提高,钱柜等老牌KTV唱衰。

另外,线下迷你KTV逐渐兴起,租金和人力维修成本远不及实体KTV,人们逐渐对这种新鲜玩意开始感兴趣。

并且随着移动互联发展,手机里的K歌软件成了压跨实体KTV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钱柜这些光芒万丈的老牌KTV轰然倒下,人们心里咯噔一下,曾经以为会永远活蹦乱跳的KTV,转瞬就没了。

质变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老牌实体KTV在转型的时候没来得及打转向灯,相信能凭借自己的驾驶技术弯道超车,结果没有料到路况的复杂,呲溜了。

       

从KTV的出现到爆火,一直在积极求变,从歌舞厅发展到饭店里架设唱歌设备,再到专营卡拉OK将唱歌的功能放大,用吃喝助攻,根据消费者需求让聊天包间跟表演大厅并存,KTV在不断适应人们,人们对这种“恭维”照单全收。

       

可移动互联网里的K歌软件出现了,实体KTV怎么求变?这仗不好打。

于是许多二线城市的KTV开始打低价招牌,59、69、99欢唱不同时长,还送小吃跟果汁。该说不说,真有变化了,原本人气不足的KTV热闹了起来,走廊里回荡着鸿雁、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等掷地有声的歌曲。春夏秋冬,造福70、80年代在外蹦迪的叔叔阿姨。

       

3.K歌的时候,都琢磨啥呢

聚不齐的朋友,唱不全的歌。

对叔叔阿姨们来说,KTV是一种纯享活动场所,可年龄层往下拉,拉到二三十岁的年龄群体,KTV对这群人来说,除了闲聊唱歌发泄情感,还氤氲着一层社交恐惧气氛。

 

只有勇士敢在公司团建的时候积极主动地点歌,KTV里也不乏跟朋友出去唱歌自己窝沙发上玩手机的人。

现代人K歌的背后,隐藏的是年轻人的社交压力和情感孤独城市病。

       

春娇和志明里,
春娇在唱别问我是谁,志明在旁边喝酒

 

好奇心日报曾调查“你为啥不爱去KTV了”,最高赞的答案是人们的社交压力。

 

现代人失去了那种左邻右舍打成一片的社区生活,身陷孤独之中,并不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社交压力来自不熟悉的人,比如不熟悉的同事、朋友,当和这些人一起去KTV的时候,人们放不开,还不能显得太不合群,就这么被裹挟在看似欢乐的气氛里,坐立难安。

 

你总是会在人群中听见“我不会唱,我唱歌跑调”这样的话。有些人是谦虚,随后拿着话筒就不撒手,有些人是坦诚,不好听就是不好听。

 

对于唱歌真不好听的人来说,大屏里逐渐消失的蓝点就是他百米冲刺的起跑红线。

       

除了社交压力之外,还有一层原因,导致人们对KTV的热爱没有以前热烈了,就是唱歌不知道点什么。

虽然平时听的歌曲很多,甚至走着走着,都能跟着商业街两旁的商家音响唱起来,可点歌时会在心里响起某个旋律的时候,一个箭步冲到点歌机前,但正要点击触摸屏的时候犹豫了,心里开始琢磨两个问题:

内歌叫什么名着?我只会唱高潮怎么办?

于是又点了首周杰伦的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达,逐渐落寞的不仅仅是实体KTV,那些能让人代代相传,一起大合唱的歌也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迅猛而来,在人群里洗脑之后匆匆而去的那些音乐节奏。

 

在KTV这个空间里,人们能够找到与他人共同的回忆,八、九零后在KTV唱周杰伦,00后唱TF boys,每一代都有他们共同的话题。

 

倒回KTV刚兴起的九十年代,那时候的人们在KTV里唱歌,人们的快乐不仅存于唱邓丽君、张国荣这样的流行歌曲,同理,他们也会唱以前的歌曲,调取记忆,怀念青春,宽慰人心。

        

如果十年之后,九零后们还能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大合唱,哪怕不在KTV,在升级了好多版本的KTVplus里,唱的还是周杰伦这样的青春回忆,那能让我们感到心酸的不只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是哪怕已经过了十年,我们能整首唱完的还是周杰伦。 

如果有一天KTV真的消失了,那么下一个能引起全民狂欢的娱乐形式是什么?又能持续多久呢?


精选留言
  • 大哥,唱一首歌吧,丝袜都让您摸起刺了~
  • 看完文章,默默唱起,我的思念,是不可触摸的网。 不要谈什么分离。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
  • 下面有请5号台的嘉宾献上一首“相思风雨中”!
  • 一同阵亡的还有茶社,以及老迈的网吧这都是当年的主要消遣唉
  • 谁还去唱素K啊……
  • 时代在变,人的消费方式等等都在发生改变。我等70后以前最喜欢找个地方聚会,随后找个饭店大搓一顿,最后去家卡拉OK嘶吼到半夜,最后各自骑着老坦克🚲回家。现在还会吗?不会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平时手机📱里碰碰头就可以了
  • 唱到一半了,要款款走过来和观众一一握手,才有明星范。
  • 九十年代叫夜总会
  • 总觉得现在的大火的歌曲不在像之前可以流传很久了,大部分已沦为洗脑神曲
  • 多年前练歌房里的一曲【恋曲1990】获得的掌声和自信一直影响着我的多年后。。。感谢卡拉OK,感谢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和一群没心没肺的二✘朋友
  • 在卡拉OK厅里点歌,要写清楚桌号,按顺序来,等得那叫一个心焦。
  • 超厚的歌名本两本,椭圆形的巨大遥控点歌器,2010年前KTV都用的这玩意,后来量贩KTV才算是把整个KTV的档次提升了
  • 最后一句:K歌之王。
  • 还记得大学时期同学们K歌时,一个好友点歌时掏出手机,里面存着一串必唱曲目!
  • 我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同学聚会唱k,有个阿姨唱为什么总在那些飘雨的日子,深深地把你忘怀,全场爆笑。
  • 从前几年的热衷,到如今的喜欢安静。在KTⅤ一起走过的日子,再会了。
  • 舞厅KTV慢慢都没了,一切都成为线上娱乐
  • 记得录像带的时代,上小学的我在家跟粑粑麻麻唱卡拉OK。。迟来的爱。。
  • 不好意思,我就是做KTV酒吧的,我们这不复工还在放假,估计今年都够呛了,2020太难了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